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银行理财巨震!六大国有行被召集开会,挥别成本法估值,各方紧急制动24小时热点复盘

  25日,理财公司、代销行、投资经理、分析师,他们所代表的资管市场的不同机构主体、不同职责岗位,都在关注同一个问题——六家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将不再允许用摊余成本法和成本法(既买入成本法/历史成本法)估值了。
  领会并传达监管精神——开会评估大概影响——制定初步整改方案,这是一家大行理财公司固收、运营等相关部门从24日晚到25日的工作状态。
  与代销产品的管理人(大行理财公司)迅速沟通,让对方统计潜在受冲击的产品净值波动幅度等事项,这是一家大型股份行负责理财销售的部门全天的工作状态。
  "非标资产,没有市价的,应该咋估值?按现金流折现法?我以后又该怎么控制净值的波动?好多没有交易价格的资产怎么个公允法?"这是很多理财投资经理昨天一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大行已经被管起来了,那下一个是不是该轮到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理财公司?现在是债牛,振动还不会很大,可长期来看购买长期债券的需求会下降,一些中小银行的资本债券发行难度会加大吗?"这是某知名银行分析师思考的问题。
  银行理财行业巨震。
  重磅发酵24小时,难凑的信息拼图
  券商中国记者在8月24日午后,得知当日银保监会大行部对六家大行定点发文,规定其理财产品所投资产不得用成本法估值。内部人士这条模糊的线索,因为所涉内容过于重磅,须极度谨慎对待。
  记者从接近监管的人士处获悉了一个数字——截至今年六月末,6家大行(集团口径,含理财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为9万多亿。所以如果上述传闻成立,如此巨量的银行理财运作将面临整改。
  发文,"文"是什么文?仅是征求意见稿,还是来函,或者干脆就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决定?发文的主体是大行部,针对的是大行,但按消息性质判断,应该是要针对全行业,所以有没有可能,大行部只是发文的部门之一?"理财产品所投资产不得用成本法估值",是新老划断,还是存量也要整改?有无执行的时限?这些都是一一待解的疑问。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文"接触的相关人士并不会太多。而信息在不能泄露原文的前提下口口相传,容易产生信息偏差。而且每个被发文的对象仅能确定自己收到的指引,不能保证其他同业是否也已收到。
  每个人都只是信息的一块拼图。所以,对这个消息本身的追问,成了一场厘清监管对银行理财估值方法态度的复盘。
  券商中国记者在25日中午求证过程中,曾从一名大行知情人士处获得的一个较为具体的说法:除现金管理产品以外,所有理财产品投资的资产用市值法估值。也就是说,ABS、ABN和私募债成本法估值都要改。自9月1号起,所有通过专户投资的资产,非上市公司股权除外,不能使用买入成本法(既"成本法")估值;已经使用买入成本法估值的账户,10月底之前完成整改。
  而到当日下午盘后,若干资管机构投资群传出消息:大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自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的资产,均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暂不允许对除未上市企业股权外的资产采用成本法估值。已使用成本法估值的产品,应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整改。
  两条消息主干一致。券商中国记者就市场消息再向上述大行人士复核,该人士帮记者又补上了信息缺失之处:需要整改的资产,是已经使用成本法,且和产品期限不匹配的资产。要同时满足两项条件的资产,才需要整改。
  监管的指示这才有了完整的轮廓。而我们之所以在此复盘追索信息的过程,是因为直到本文发出的这一刻,记者依旧未能完整看完监管发出的文件。也就是说,上述信息拼图,仍旧有可能存在个别重要信息缺失的情况。对这一重磅消息的解释权,当然也仍在监管手里。
  人为平滑产品净值波动,变得很难
  "该来的总会来,其实就是要跟公募基金的管理拉平。每家银行估值偏离度情况肯定不一样,这个不好说究竟影响多大规模的资产,但肯定是大的。"一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如此表达他对这一重磅信息的感受。
  监管希望看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达到真正的净值化,少一些前段时间被开罚单的"伪"净值产品,在运作逻辑上更加贴合公募基金。而各家行对此也有充分认知,所以今年以来,老产品的压降和整改确实是在提速。截至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0.39万亿元,占比近八成,同比提高了23.90个百分点。
  为了不至于大量流失风险容忍度低的零售老客群,监管在鼓励使用市值法的同时,此前也为部分资产使用成本法(尤其是摊余成本法)留有余地。现在这扇窗要缓缓关起来了,这部分资产不能够再用成本法计价了。
  到底是哪些资产将要被转换估值方法?
  有银行分析师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指引(征求意见稿),他分析称,允许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固收类证券和非标准化债权类两大类资产。固收类证券包含银行间、沪深交易所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交易场所上市或挂牌转让的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商业银行金融债、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证券公司短期债、资产支持证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同业存单等债券品种。
  简单来说,允许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金融资产,可以理解为"固收+非标"。但必须要明确的是,并不是说固收和非标只能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因为它们之中的大部分资产,也可以使用市值法计量。
  总之,转换估值方法这个事,有难度,但银行理财是肯定做得到的。比如ABS在实操里通常会被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因为它价格波动不大。但以后,它就得改用市值法或者第三方估值了。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也在探索多配标准化资产。比如权益类证券、证券投资基金,这两类不涉及转换估值方法问题,也是监管鼓励的方向。但要个过程,受众的接受度要先跟上。银行理财客群的风险容忍度还是比基民低很多。"一名股份行理财人士说。
  他还指出,改资产的估值方法还涉及一个待明确的问题:很多理财投资用成本法估值的资产(比如PPN、私募债、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ABS、银行二级资本债),是借道信托和券商等专户。以后在操作过程里,双方合作转换估值方法的具体路径还待讨论。
  那么,相关资产的计价方式全部整改为市值法后,对于承载它们的理财产品,究竟意味着什么?可喜的是,有投资经理并不悲观。
  "短期来看,对于一些产品其实是利好。因为我们之前基于牛市,积累了一些浮盈。转为市值法后,其实是释放出前期积累的安全垫收益。长期来看,没有摊余成本法‘保护’后,对流动性的要求提高了,我们很难再人为平滑资产价格的波动。简单来说,产品的净值波动会加大。"一名理财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长期来看有挑战,因为原来摊余成本法可以部分控制回撤。改变估值方法后,产品为求净值稳定,购买长期债券的需求会下降。我个人认为一些中小银行的资本债券发行难度会加大。但好在现在是债券牛市,大家资产荒,能抵消一部分影响。"上述知名银行分析师对记者说。
  影响外溢至城商行,银行理财过渡期困难不少
  "这个文应该是会里下给了地方局,就看各个局的执行力度。除了几家大行,其实有几家城商行也被传达了一下精神,估计它们也要着手整改。"前述某银行理财人士向记者透露。
  如果其所言不虚,那么这条消息背后代表的真正深意是——不止大行理财将被限制使用成本法,影响已经外溢,相信将来股份行、城农商行(含其理财公司)所投资产都会被要求使用市值法估值。
  截至2021年6月底,银行理财投向债券类资产19.29万亿元、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3.75万亿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17万亿元。除开未上市的企业股权,也就是说,剩下的23.04万亿的存量资产,将有可能全被要求使用市值法估值(当然,据估计目前应该大部分已经是市值法估值,后续剩下的小部分也有可能转为市值法)。
  转换估值方法这个事,还对银行理财埋下一个较为深远的影响——它可能会影响现金管理类产品替代品的收益。听起来有点绕口?逻辑是这样的:
  虽然设置了延至2022年年底的过渡期,但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已低调发威。各家理财公司都已经制定或开始制定整体压降统筹安排,现金管理产品很难再支撑全行理财规模的快速扩张了。
  那么,为了填补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缩水后,让出的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需求,有理财公司的初步设想是:把客户往短期封闭、定开、最低持有期产品引导,这些底层资产部分配置成本法估值的信用债、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PPN(银行间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ABS(资产支持证券)、银行二级资本债等资产,以及一些短久期的市值法资产,以保证净值处于稳定区间。
  而现在,上述成本法估值的资产,都必须转为市值法估值。也就是说,现金管理替代品的净值波动,也很难做到平稳了。当然,这些都是目前理论上的探讨。具体后续事件走向和影响,我们持续关注。
  百万用户都在看

新三板精选层开通后,多少资金申购一个新股,才会中签100股?我有琢磨过这个如何多配个100股的问题,但是,仔细想过后感觉没太大的意思。精选层的新股是配售的,假设发行价10元,配售率1。5,最少100股,则理论上,买700股,可以配到100股葡萄牙啤酒国民品牌探索中国新商机新华社日内瓦10月7日电(记者陈斌杰玛蒂娜福斯)葡萄牙啤酒商超级博克集团首席执行官瑞洛佩斯费雷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酒类消费者对品质和稀缺性的追求,高端啤酒和精酿中国持万亿美债,要是美国赖账不还咋办?中方早已留有一手中国持有超过万亿美元的美债,是美国名副其实的金主爸爸,但是近年来美国频频陷入债务危机,还债之路更是遥遥无期。说起来,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就受到了沉重的10月7日贵州茅台酒价行情散飞跌欢迎点右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白酒行情与行业干货。行情价酒商之间互相调货的价,出手参考价回收价散瓶价浮动050左右,原箱价浮动50150左右每个地方回收价会略不同原箱价指未拆箱的茅美股大反转!欧股跌!油价跌!这一夜,市场发生了什么来源央视财经美国时间周三,美股上演了V型走势。开盘走低,因为美国9月私人部门就业数据好转加剧了投资者对于美联储取消经济刺激措施的不安情绪。三大股指盘中跌幅一度都超过1。但是尾盘跌幅沃尔沃汽车宣布IPO,募资额约达184亿元人民币记者李亦萌编辑中国浙江吉利控股旗下的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汽车在10月4日表示,将在斯德哥尔摩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沃尔沃表示,其目标是通过发行新股,筹集约250亿瑞典克朗(约新一批消费券开抢,就在今晚极目新闻记者周丹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湖北消费券又来了!延续假期买买买的快乐,今天(10月7日)20时,国庆档第二批湖北消费券(普通券)即将正式投放。10月5日,在武商广场,极目新闻记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个人交易社交上网痕迹等都将纳入监管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征信领域广泛应用,大量有效替代数据被采集分析和应用于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征信已突破传统借贷信息共享的范围。为满足新时代征双碳战略下电解铝减排迎来一高科技利器10月12日,在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铝业周上,一项名为酚醛树脂炭素阳极的科技新成果引来关注。记者注意到,这项以科技减排节能为看点的新技术已在国内部分铝厂试用加强支付终端管理央行新规剑指违规交易扫码POS机刷脸等已成为大众生活日常中的金融工具,但由此延伸出的乱象也不少,瞄准这些受理终端,央行再出新规。10月13日,一则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引发市场关注,全国首个!北京金融监管局与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三方签战略合作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为支持京籍企业利用北京证券交易所(即北交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发行融资交易并购重组等市场功能做优做强,实现规范发展,推动北京市创新
营收突破6千亿!中行拟每10股派息2。21元,管理层喊话股民该下单时就下单!记者曾仰琳编辑对中国银行这只股票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下单时就下单。3月29日晚,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金在业绩发布会上呼吁。当日,中国银行A股报收3。19元股,港股报收3。05港元股新华保险2021年度业绩总资产营收净利全面增长3月29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新华保险实现营业收入2224亿元,同比增长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4。6总资产达到1发改委推进燃气发电核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20220307要闻碳排放习近平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人民日报报道,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表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今天大跌只有一种操作今天大跌只有一种操作昨天大盘最后一小时放量下跌,外围股市普遍下跌,消息面偏向平静。今天大盘应该低开,下探时关注3312点附近的支撑,强支撑在3300点附近回抽时关注3389点附近的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可以减半征收,你享受了吗?概述听说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减半征收,大家知道了吗?内容一适用主体仅指个体工商户业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适用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的范围包括(一)个体工商金源理财3。8黄金交易提醒!晚间黄金走势分析及操作建议消息面解析周二(3月8日),现货黄金价格创2020年8月11日以来新高至2020。93美元盎司,受益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和平谈判进展甚微,且美国可能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尽管美指脱离上预判调整三天,全对,缺口已补!继续奉上本周后续确定性研判操作了不得,了不得,最近研判简直有如神助,不止抓马,原来研判行情对我来说也犹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上周三预判会有三天回调,今天收盘,完全正确,其实这都是小意思,因为老粉都知道,这只是我的国务院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国发202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宁金虎3。28黄金跳水大跌最新操作建议,白银原油走势分析黄金技术分析现在看破位趋势又是下月加息会有转机,本次乌克兰危机近一个月,去看美元米债米股你就是知道,乌克兰危机加息是利好谁,谁是最终受益!对于美元没有过多技术分析,现在乌克兰危机的2022电商行业趋势报告新鲜出炉,我总结了这9条精华信息编辑导语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在后疫情时代下,各行业都经历了大变局,电商行业也不例外,本篇文章作者总结了2022年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一起来看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一疫难三年!后取消公摊现房销售租赁赋权成两会中的房地产热搜词(文张志峰编辑马媛媛)2022年全国两会上,关于住房问题的热度不减。日前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