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辟谣!俄罗斯天价石油坑害中国?日俄石油管道,如何被中国截胡?

  上个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3%。
  每次国际油价一下跌,中文互联网上,就要传一波"中国天价买俄罗斯石油"的论调。
  按这种说法,俄罗斯石油是750美元一吨,约为102美元一桶,而现在国际油价是61美元一桶,最便宜的时候只要30美元一桶。而且俄罗斯的天价石油,我们要连着买25年,总共要花2700亿美元!中国吃了大亏!
  就连我们前几天讲的,俄罗斯石油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视频里,都有朋友提出了俄罗斯石油价格是不是很贵的疑问。
  那么我们从俄罗斯买的石油到底贵不贵?中国有没有吃亏?天价油的说法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从俄罗斯这里买这么多石油?
  大家好,欢迎来到认知金字塔。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我们今天就来揭示一下中俄石油贸易和中俄原油管道的真相。
  我们先来回答俄罗斯石油到底贵不贵这个问题。
  中国海关总署,每年都会发布进出口的统计数据。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总共进口了原油5.4亿吨,国际均价,大约每吨343美元。
  其中,沙特的原油进口量约为8492万吨,以微弱优势,超过俄罗斯的8357万吨,蝉联冠军。他们两家的均价,沙特每吨330.3美元,俄罗斯每吨326.7美元。
  是的,你没听错,俄罗斯石油不仅低于国际均价,甚至比沙特还要便宜。
  那么去年是不是特例呢?我们再查一下前两年的数据。
  2019年,俄罗斯对华,出口原油平均每吨约478美元,沙特每吨483美元。俄罗斯比沙特便宜了5美元。
  2018年,俄罗斯对华出口原油每吨536美元,沙特每吨524美元,俄罗斯比沙特贵了12美元。
  这些价格,基本与同时期的国际市场价格持平。
  这就说明,中国进口的石油,都是很合理的价格,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天价俄罗斯石油。
  那么问题来了,750美元一吨这个谣言是怎么来的?
  实际情况是,造谣者把两个新闻选择性拼接起来。
  第一个新闻,2009年,中俄签了一个原油贸易合同,20年内,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
  第二个新闻是四年后,普京提出25年内,俄罗斯计划,每年向中国供应4600万吨原油,总价值高达2700亿美元。
  造谣者从两个新闻里,分别提取了几个元素:总金额2700亿美元,合同时长25年,供应量则从每年4600万吨变成1500万吨。
  改头换面之后,谣言新鲜出炉,那就是,中俄签了个原油贸易合同,每年进口俄罗斯石油1500万吨,持续25年,总价值2700亿美元。这么一算,自然得出了,一吨油750美元的天价。
  造谣者还暗示读者,既然签了协议付了钱,那么从俄罗斯买的油,就是固定价格。不管国际油价是30美元一桶,还是60美元一桶,中国都在按100多美元一桶的价格,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导致我们损失了1900亿美元。而这些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靠我们支付的天价石油才挺过来的。这话一出,读者们当然义愤填膺。
  这个谣言,确实很离谱。第一,咱们绝对没有一次性结清所谓的2700亿美元;第二,从俄罗斯买的石油从来都不是固定价格的。事实上,国际所有大宗能源商品的供销协议,价格都是随行就市、根据市场行情起伏波动的,而不是固定不变。中俄能源贸易同样如此。
  一些跟风的媒体和自媒体,不加思索,也不调查研究,只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把中国说成"最大输家"誓不罢休,对这个谣言推波助澜。
  而真相是,俄罗斯的石油不仅不天价,有时候,甚至比以便宜著称的沙特石油更便宜。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石油会比较便宜呢?
  现在恳请大家点击关注,继续收听,认知金字塔除星期一外每日更新,感恩大家。
  这都要感谢一条管道,那就是两国,艰苦谈判了15年的中俄原油管道,期间,日本作为陪跑的配角,还被俄罗斯狠狠耍了一通。
  在之前俄国首富的视频里,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中俄原油管线的前身——安大线是怎么诞生和夭折的,这里我给大家再简单回顾一下。
  1994年,大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向中石油提出了修建安大线的方案。安大线从俄罗斯的安加尔斯克油田出发,绕过贝加尔湖后一路向东,进入中国,直达大庆。
  这个方案,中方非常重视。因为大庆油田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虽说油田枯竭了可以废弃,但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那里炼油厂、石化厂的原料供应将成大问题。而从安大线运来的俄罗斯石油,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口。所以尤科斯公司一提出安大线,中方的态度就很积极。
  安大线
  但是,普京上台后,与寡头展开斗争,安大线也随着俄罗斯的内斗被搁置起来。于此同时,俄罗斯国内反对安大线的舆论,也越来越多,理由就是安大线经过贝加尔湖南端,石油管道一旦出现事故,会污染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而这时候又跳出来一个搅局的。同样缺能源的日本,看着安大线,心里非常不舒服。2003年,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向普京提出了安纳线方案,也就是把安大线的终点,从大庆改到了远东港口城市纳霍德卡,石油可以从这里装船运往日本。为了彻底搅黄安大线,日本还引诱说,只要俄罗斯建设安纳线,就给75亿美元贷款。偏偏这时候,主推安大线的尤科斯公司的老板,被普京抓了起来,公司也被拍卖了。看上去安大线似乎已经完蛋,日本的安纳线即将胜出!
  安纳线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不得不感叹普京的老谋深算。今天,我们当然知道,中俄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而俄日至今还没签和平条约,理论上他俩还没结束二战呢。但是本世纪初的俄罗斯,正在为加入世贸组织进行谈判,他想进世贸,就离不开日本的支持。安纳线,就成了普京吊在日本这头驴子眼前的胡萝卜。
  2005年,普京亲自拍板了泰纳线方案,把起点从安加尔斯克移到了北面400多公里外的泰舍特,远离贝加尔湖,解决了环保争议。但泰纳线的终点依然是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
  泰纳线
  听到这里,大家肯定急了,怎么还是去这个港口啊?这和安纳线没区别啊,中国的石油怎么办?
  其实,泰纳线里大有玄机。
  普京把泰纳线分成了两段来造。一期工程铺设第一段,从起点泰舍特到一个小城市——斯科沃罗季诺,这个城市名字太拗口,我们就叫他中转站吧。第一段管道设计年输油量为3000万吨。
  而泰纳线的二期工程,除了要把第一段管道的年输油能力,从3000万吨提高到8000万吨外,同时还要铺设,从中转站到终点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这时候才轮到日本的船来运油。
  这个中转站就是整条泰纳线的关键。它的位置太好了,就在中俄边境城市漠河的对岸,只要从这里出发,再建设一条70多公里长的输油管道,石油就能进入中国境内了。
  这个时候,俄罗斯还没明确说,要建设从中转站到中国的输油管,我们可以称之为泰纳线支线。有些俄罗斯官员甚至满口跑火车,说中国想要进口石油,也可以从纳霍德卡港进口。
  这时,俄罗斯石油公司向中国提出了一个贷款换石油的合作方案。原来,他们想买下寡头小霍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但钱不够了,希望从中国贷款60亿美元,俄方以销售石油4840万吨来偿还本息。
  中国当然是同意了。
  后来很多人认为,中国向俄贷款,是向俄罗斯让步的体现,我们吃亏了。但实际上,中国向俄提供的贷款利率,是在国际Libor利率的基础上,再加300点,已经远高于国际上的商业贷款利率了。而且,双方还规定,偿还贷款的石油,完全按照国际油价随行就市。因此,这个方案最大限度保证了中国的利益。到2011年,俄方已经还清了全部60亿美元贷款本息。
  "贷款换石油"的协议一签,俄罗斯政府才明确说,要建设泰纳线支线。2005年9月7日,普京表态:"泰纳线将修至中国境内城市大庆,俄罗斯的石油首先输送到中国大庆,大庆支线的建成是第一位的,但最终会把管道修到纳霍德卡。"自此俄方确定了中国优先的原则。
  2006年4月,泰纳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9年4月,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开工,5月,中国境内段开工。2010年9月全线建成试运行;2011年元旦正式投入运行。2018年1月1日,中俄石油管道二期工程也开始投入运行。
  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的石油,从起初的150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 4565 万吨,再到2018年的 6023 万吨,直到去年的8357万吨,中俄原油管道,使俄罗斯成为中国主要的原油供应国之一。
  那么日本那边是什么情况呢?日本最后有没有买到俄罗斯的石油呢?
  我查了下资料和媒体报道,规划中的泰纳线终点纳霍德卡港,目前好像没有建成的输油管道。这里的确有外国油轮出没,但所注的原油,都是火车从中转站那里拉过来再装船的,交易量远小于中国。
  2012年8月,俄罗斯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俄罗斯就对日本翻脸了,比翻书还快。不仅泰纳线二期泡汤,连之前承诺的天然气管道都被全盘否决。俄气公司总裁公开说,日本想要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用LNG船来运输液化天然气这一条路。对比一下中俄天然气管道,30年4000亿美元的大合同,真不知日本心里是啥感受。
  可能有朋友会问,俄罗斯既然是个卖油卖气的,卖货还会嫌客人多吗?为什么不连日本一起卖呢?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东部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无穷无尽。众所周知,这里是高寒地区,一整块冻土层,石油勘探、开采的成本非常高。而且油挖出来后,还要不断的加温,这个加温的过程就要消耗更多的石油,所以运输成本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西伯利亚石油产量有限,想要来个"一女多嫁",是不现实的。对俄罗斯来说,最有利的方案当然是找一个长期稳定而且有钱的大客户。至于选中国还是日本,一个是朋友,一个被美国控制,还用得着问吗?
  不过中俄虽然是朋友,但亲兄弟尚且明算账,买油卖油都是为了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所以在谈判桌上大家那是锱铢必较。
  其中的核心焦点,就是价格。
  国际原油的价格标杆,是布伦特油价,交易在伦敦洲际交易所和美国商品交易所进行,也就是说,定价权掌握在西方手里。
  俄罗斯作为一个产油大国,肯定也想打造一个国际油价标准,当时他在国际上力推"纳霍德卡油价",得到了中方支持。
  一开始,俄方主张将纳霍德卡石油价格,定为向中国的售价。而中方则认为,我们付的钱,应该是纳霍德卡油价,减去从中转站到纳霍德卡的运费。
  俄方表示同意,给出了一个价格公式P=N–T。P就是最终向中国出售的油价,n是纳霍德卡油价,t就是运费。
  那么T到底是多少呢?中方要求t等于10美元/桶,俄方则要求t等于零。
  这两个出价,都和双方的期望值差距太大了。其实大家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不过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套路。
  没想到的是,这个t值,中国发改委和俄罗斯能源部一直没能谈拢,最后这个难题留给了大领导们。中俄两国副总理亲自出马,一番磋商,T的值才逐渐靠拢,最终达成了一致。据说,当时俄方迫于国际原油市场不景气,做出了重大让步。
  不过,t到底是多少,中俄双方都没有公布,这算是商业机密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并没吃亏,更没人卖国。
  俄方既然在价格上让了步,他就想在别的地方多占点便宜。比如他们要求田湾核电站的三、四号机组,采用俄罗斯原子能公司的技术设备;再比如俄方不能只是向中国出口原油,他们要在天津投资炼油厂和加油站等等。这些小要求中国都同意了。
  张国宝
  谈判进行到08年,正值金融危机,油价暴跌,卢布贬值,俄罗斯又没钱了。据已故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国宝回忆,有次谈判的间歇,俄能源部副部长,邀请他去俄罗斯石油公司总部参观。张老一到,便"偶遇"了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原来人家早蹲在那儿等着我们呢。谢钦对张老说了一大堆话,核心意思就是:兄弟,我最近手头有点紧,没钱建石油管道了,能借点钱吗?
  中方内部慎重研究后,原则上同意了,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接下来的4个月,双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围绕着合同细节、利率等问题,又进行了多轮艰苦谈判,最后商定采取6%左右的固定利率;俄罗斯则以石油偿还贷款。说实话,长期贷款采用固定利率,的确对俄方是比较优惠的,但我们也拿到了等价的石油,谈不上吃亏。
  而中俄谈判的时候,我们也没在俄罗斯这一棵树上吊着。04年谈下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09年建成投产。这个消息 对俄罗斯产生了不小的刺激,加快了他们建管道的进度。
  2010年9月底,中俄石油管道建成。试运行那天,俄罗斯在漠河对岸的中转站,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发改委和中石油都派代表去参加了。据张国宝回忆,开幕式那天,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先到,仪式开始前,他把张国宝约到路口,说咱们先等等,还有一个人要来。过了一会儿,只见一辆黄色的拉达小轿车开了过来。司机一下车,张老顿时惊呆了。
  大家猜猜这位惊喜来客是谁?
  普京!原来,他那段时间,正好在远东地区视察工作,听到中俄原油管道要搞一个启动仪式,就自驾来凑个热闹。普京表示,中俄原油管道的开通"不是简单地向中国提供能源",更是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一部分。
  在泵站的操作台上,普京亲手转动了圆形的"注油阀门"。在获得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的确认后,普京微笑回过头,树起了大拇指。从这天起,俄罗斯成为中国长期的、稳定的原油供应方。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肯定也能明白,虽然俄罗斯石油,没有一直保持着最便宜的价格,但我们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真的没吃亏,而且太有必要了。我国经济体量大,能源需求量大, 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去年进口原油更是高达5.4亿吨。
  过去中国进口石油的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885公里的狭长水域,就像容易被扼住的咽喉,所以能源进口必须多元化。如果把我们的能源安全,比喻成一个房子,那么中俄原油管道,还有中哈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像是给我们开了三个天窗。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长期的陆路管道运输,事关国家安全,远比从价格波动上赚几个美元重要得多。
  另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因素,那就是中俄石油交易,结算用的是人民币。
  我们买俄罗斯、伊朗这些去美元化国家的原油,除了能够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以外,也是在力挺石油人民币。扩大这些国家的份额,就等于扩大石油人民币的份额。
  此外,中俄石油贸易,对中俄的双边关系也非常重要。中国现在是俄罗斯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俄罗斯去年出口石油2.3亿吨,中国的份额超过三分之一。我们都知道,出口石油对俄罗斯的经济有多重要,而进口石油关乎中国的能源安全。通过石油,两国形成了一种利益互助的、非常实用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要比军事同盟可靠得多。
  我国官方早就给中俄油气合作,下了一个结论:深度融通、合作共赢的典范。
  当然了,中俄石油贸易越红火,得罪的国家也就越多、越狠,我这里就不一一点名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恳请您为点赞并关注,我们下期见,祝福大家。

匡威斐乐元气森林等品牌的操作引发消费者不满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11月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对10月20日11月12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的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一方面,围观式点评数远超当事人爆料数欧莱雅道歉李佳琦薇娅宣布暂停合作头部主播与大品牌之争摆至台前来源证券日报网大主播与大品牌之争终于从幕后摆到台前。对于此次巴黎欧莱雅安瓶面膜双十一促销机制因过于繁琐复杂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11月8日,巴黎欧莱雅发布公告。如何投资才能做到长期稳定盈利?量化擒牛认为投资要想做到长期稳定盈利必须建立自己的投资模型,无论是从风控模式还是从获利能力都必须有一套方法。量化擒牛认为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一找到一个适合你投资的投资品种。这个是为何日本实体店能够干翻电商,我国反而不行?问题出在哪?实体店的发展历时几个世纪!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大大促进社会的就业率,成为整体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为个体实体经济也是下了大力气每年的贴息创业贷款,税收免收政策等等一什么叫底背离?怎么操作?底背离,常被作为抄底指标,指的是股价和指标(macd)反向运行股价在波动过程中,K线趋势下降,均线也是向下排列,这时候,技术指标的方向却与之相反,向上运行,这就背离现象。传统技术认有人说,未来人们免不了要进入股市,炒股越早越好,你怎么看?博知回答这话是从何说起呢?股市是金融行业,既是金融行业,就该是专业人士从事的职业。我们有过人人都炒股的时代,其结果是,把自己的退休金都搭进去了。所以说,炒股本身就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联想柳传志和杨元庆的工资高不高?不是高不高的问题,而是高得离谱,高得让人愤怒。如果联想是柳扬自己完全出资创办的民营企业,不可厚非。关键是联想是国有控股企业,这是大肆侵吞侵占国有资产,以貌似合法的名义中饱私囊。一个怎么做才能不花钱,让支付宝芝麻信用涨到750分?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几个月前支付宝有一个新功能,就是让让那些芝麻信用在75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和女大学生互撩,这让不少芝麻信用分数低的小伙伴们不开心了,明显是歧视我们嘛。(女大学生如果你有一百万,不想操心,投资什么可以确保年收益10?投资很容易,投资获得收益也很容易,但是想要投资稳定获得10的收益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虽然有100万的资金你可以选择的投资空间非常大,但你想要不操心,又想要确保每年获得10以上的收益,征信花了怎么办?作为国内某股份制银行信贷部的信贷经理,给你几点建议!第一征信有大量的网贷申请记录,百分之百会影响你的征信情况举例来说有个朋友问你借钱,你知道他在外面欠了很多钱,这时候他找你借钱,请美国基建法案为全球通货膨胀推波助澜当地时间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了总金额为1。2万亿美元(约合7。66万亿元人民币)的跨党派基础设施投资法案。至此,该法案在美国会两院获得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生效。这项法案
北方稀土,华天科技,九安医疗,中青宝,江淮汽车,顺鑫农业加油华天科技大基金二期定增入股,有前途。北方稀土是轻稀土龙头。顺鑫农业是白酒加上猪肉概念。九安医疗是市场龙头。江淮汽车是汽车整车厂商。中青宝是元宇宙概念龙头。五粮液,泸州老窖,酒鬼酒,喜报!超八成A股公司年度业绩预喜,50家预增超100踏入2022年,上市公司2021年度业绩预报逐步拉开帷幕。wind数据显示,截止1月6日A股已有158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预告(有披露具体预告数值),其中132家业绩预喜(包括预增扭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北交所开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股票平均上涨98。9记者陈靖北交所开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市场效应不断发挥,重大改革取得积极成果,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股票平均上涨98。9,几乎翻了一倍,财富效应初步显现。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董财经大V转型私募频见翻车,中小规模股票策略清盘居多,从财经大V到成功私募究竟隔着多远?财联社(深圳,记者周晓雅)讯,谈起过去2021年的市场,不少投资者的印象是难,在这猴市行情中,行情轮动加速令市场整体赚钱效应削减。公募领域中,剔除货币基金后,市场整体年均收益水平不打新请注意,下周4只新股要来啦新年新气象,新股的表现也吸引了股民们的眼球。星矿数据显示,2022年的第一周共有5只新股上市,而他们的首日平均涨幅也达到了51。09。新的一周来了,又有哪些新股可以申购?4只新股要浙商证券给予航发动力买入评级20220109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王华君,邱世梁对航发动力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航发动力点评报告2022年关联销售额预增26航空发动机龙头将持续快速成长,本报告对航发动力给出买C浪调整基本确认,调整第一目标位3500点附近周五两市继续下跌,沪指在银行地产保险石油等权重股的护盘下跌幅不大,但个股哀鸿遍野,两市只有981家股票上涨,跌3以上有1314家。12月13日高点3709点中级调整开始以来,目前走荣盛发展2021年销售额1345。5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103。4中国网财经1月7日讯荣盛发展今日晚间披露近期新增土地储备及产业园招商情况称,公司2021年全年实现签约金额1345。58亿元,同比增长5。87对应签约面积1,204。22万平方米,理性看待A股开年调整张炜2022年新年第一周,A股连续4天下跌,基金大跌成为网络热搜。当周,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及科创50指数分别累计下跌1。666。806。63。一项统计显示,逾100只公募基金新年第一1月8日上市公司发布最新事项公告精选(一)1容百科技(688005)公司与宁德时代于近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宁德时代预计在2022年向容百科技采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数量约为10万吨2023年至2025年底,宁德时深V反!大A节后诱空行情结束早盘大盘低开下探,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继续遭遇空头打压,拖累指数下行。受消息刺激锂概念股大幅反弹,带动氢能源等新能源板块走强。虽然元宇宙概念出现休整,但多数题材股周期股回升。伴随宁茅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