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经济不景气,贷款增速罕见下滑,近期会通过降息来刺激吗?

  王永利(资深银行家)
  8月央行MLF的操作,体现出其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基调下,尽可能保持央行政策利率稳定,扩大市场操作利率变化的灵活性和弹性,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向同业而非央行融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政策取向。
  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当日开展6000亿元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对8月17日MLF到期的7000亿元大部分续作,其中1000亿元收回不再续作),利率为2.95%,保持连续15个月不变。
  这样,MLF在7月缩量3000亿元后,8月再度缩量1000亿元,累计缩减了4000亿元。央行之所以对MLF实施缩量操作,是因为7月15日实施的"降准"已对存款性机构释放出上万亿元资金,银行通过MLF向央行融资的需求相应减弱。当然,考虑到银行缴税和扩大信贷投放的资金需求,央行仍在7、8月份分别续作了1000亿元和6000亿元的MLF,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维持稳健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但是,8月央行MLF的操作还是存在超出市场预期之处,主要是:
  今年5月以来,商业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加权利率已降至一年期MLF操作利率下方,到7月降准后倒挂幅度加大至20个基点以上,反映出金融市场流动性比较宽裕。所以,市场预期在7月MLF缩量3000亿元之后,8月MLF仍将缩量3000-4000亿元,即续作量为4000-3000亿元,以避免流动性过于宽松以及市场利率倒挂幅度过大。但8月实际续作6000亿元,超出了市场一般预期。
  当然,也有人认为,央行在8月仅缩量1000亿元,续作6000亿元,属于加大流动性投放,势必推动MLF降低利率,进而推动LPR(贷款基础利率)降低,实现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目标。但8月央行1年期MLF的利率并没有变化,仍保持2.95%的水平,商业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加权利率倒挂幅度进一步扩大到30个基点左右,并使8月20日公布的1年期LPR也继续保持3.85%的水平不变。这也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央行8月的MLF政策取向?
  MLF是中央银行面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以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央行认可的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提供期限为3个月、6个月、1年的中期货币拆放。中国央行于2014年9月推出MLF操作,到今年7月末MLF余额已达51000亿元,8月操作后余额为5万亿元,全部为1年期的。MLF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MLF的利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中期政策利率作用,成为LPR报价的基础,进而对银行贷款利率产生影响。 1年期MLF和LPR在2020年4月降低到2.95%和3.85%之后,一直保持不变,体现出央行保持货币政策总体稳健(稳字当头),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不搞"大水漫灌",严控金融风险,注重定向性、结构性小调微调的工作总基调,以及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基础上,尽可能保持央行政策利率稳定,扩大市场操作利率(如同业存单利率)变化的灵活性和弹性,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向同业而非央行融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政策取向。
  基于上述判断, 预计在没有重大市场变化情况下,央行近期降息的可能性很小,MLF利率作为最重要的中期政策利率有望继续保持不变,相应的,LPR也将继续保持稳定。 当然,这并不代表金融机构同业拆借或存单利率也保持不变,而是允许其根据市场资金供需变化灵活调整。 这也不排斥央行根据需要适度扩大MLF规模甚至再度实施降准。 在这一基础上,将继续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焦点分析作者袁斯来编辑苏建勋生产23亿吨水泥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这一数字是14。66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14。3,全球近一半。这是2020年我国水泥行业的产量。如果站在全球角度,水泥行业整为灵活就业者系上安全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回顾2021年主要工作时指出,完善处理新就业形态纠纷司法政策,依法治理欠薪问题,紫金矿业2021年实现净利润156。73亿元,同比增长140。8紫金矿业(601899)公告,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1。02亿元,同比增长31。25实现利润总额247。94亿元,同比增长128。60,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022社保新规可以一次性补缴15年吗?辟谣职工养老保险是不可以一次性补缴15年的。2022年并没有允许一次性补缴15年的新规。没有出台2022可以一次性补缴15年的新规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在达到退前2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7。2经济日报北京3月24日讯(记者冯其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社会物流总额增长较快,物流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物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35年)中国发展网讯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杨上明发文解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杨上明表示,氢能来源丰富应用广泛,具有绿色园区观察中乌姆巴莱工业园扎根当地要为企业和东道主双方负责一提到广袤的非洲大陆,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冒出炎热干燥四个字。然而,乌干达这个国家却是这块大陆的异类,四季如春,雨水充沛,被誉为非洲明珠。近年来,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带动下,中乌经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布(锐财经)3月22日,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北区建成投运。氢能示范区毗邻大兴国际机场,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应用场景和氢能科技企业孵化加速示范区。图为该示范区北区外景。贺路启摄(人北交所市场运行情况(截至3月15日)据北京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3月15日,北交所共有上市企业88家,总股本126。84亿股,总市值1,961。89亿元。2022年累计公开发行5次,募集资金11。2转让底价109。97亿!江西方大钢铁拟参拍安钢集团80股权大河财立方消息3月25日,A股上市公司方大特钢公告称,收到其控股股东江西方大钢铁集团关于拟参与安钢集团股权竞拍的通知,方大钢铁拟参与安钢集团股权竞拍。方大特钢称,鉴于公司不符合安钢国际油价降了!俄股市恢复部分交易,指数一度大涨14!镍价再次疯狂周四,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创53年来最低水平,提振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美国股市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截至收盘,道指涨1。02,标普500指数涨
欧元之父去世曾预言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据环球网4月5日报道,4月4日,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称为欧元之父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去世,享年88岁。蒙代尔被人所熟知的两个成就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打破国家主权和货拥抱世界造福世界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1月19日,在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一艘货轮在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装卸货物。张进刚摄(影像中国)2020年11月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场。覃超摄(影木材价格蹭蹭涨!有家具厂已无奈关门停业面粉比面包贵怪圈,怎么回事?吃饭的筷子家里的家具建房子的用建筑板材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木头。从去年8月份开始,木材价格逐步上涨,这让很多对木材需求量大的下游企业苦不堪言。1江苏木材价格走高下游企业苦不堪言位为什么说全球缺芯是中国的机会?从去年12月开始,NBA2K21游戏爱好者Kamo,就一直在等着买英伟达3060ti显卡。这个不足一包烟大小的产品,售价从官方指导价3300元涨到了6700元左右,高配版本更是价格大通金融头条拜登再撒2万亿美元直指大基建!投资机会在哪拜登砸2万亿直指新基建图源网络1拜登2万亿美元大基建出炉这是美国一次千载难逢的投资,继1。9万亿的新冠纾困法案之后,美国总统拜登3月31日又再度出手,宣布推出一项耗资高达2万亿美元你想获得成功的机会,往往藏在危机之中今年的两会,我们唯一一个是经济正增长而非萎缩的国家这一豪迈的陈述语是多么的洪亮,背后是国内人民的默默奉献,这无疑将国人的自信推到了顶峰。当这个消息传出时,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在三月别错过机会!社保缴费不足15年如何一次性补缴?一文读懂社保小知识,小诗来解读。社保缴费年限最少达到15年方可退休。这句话,相信很多中年人临近退休的朋友都较为熟知。对他们这个年龄结构的人较为重要了,因为这直接影响他们的晚安生活质量。然而100中签机会来了!没钱没股也行中国基金报江右A股开市在即,又有赚钱的新股大肉签!未来一周(4月6日4月9日),有4个交易日,目前共有12只新股安排发行。其中4月6日周二发行的创业板新股达瑞电子,发行价168元股十大券商一周策略市场反弹已在逐步开启!核心资产带动反弹,4月收阳为大概率事件中信证券3月是市场悲观预期的顶点,4月投资者情绪料将持续修复3月是市场悲观预期的顶点,风险已充分释放,4月市场关注点将由外部转向内部,国内基本面预期上修,海外基本面预期下修,市场流财政部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签署湖南汨罗江流域平江段综合治理项目贷款协定据财政部官网4月6日消息,2021年3月25日,财政部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签署了湖南汨罗江流域平江段综合治理项目贷款协定。该项目总投资23。62亿元,其中借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33韩国LG今夏退出手机市场韩国LG电子株式会社5日宣布,因其手机业务持续亏损,企业决定缩减手机生产和销售规模,7月底彻底停产。这意味着LG在经营26年手机业务后,最终放弃了这块市场。首个全退大品牌据路透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