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7月社融大幅下降,M2货币数据不如预期,不要老想着央行大放水了

  8月11日央行公布了7月份的一系列货币数据。
  结果给一大堆期待货币宽松的人浇了一大盆冷水。
  7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市场预估8.7%,前值8.6%。
  7月新增贷款1.08万亿元,市场预估1.2万亿元,前值2.12万亿元。
  7月新增社融1.06万亿元,预估1.7万亿元,前值3.66万亿元。
  可以说,7月份的货币、信贷、社融,这三项重要的货币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
  其中作为货币信用"松紧程度的"社融数据,7月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这使得市场预期一下子从7月份降准带来的"宽松预期",骤然一下子又开始有些收紧起来。
  从7月16日央行宣布降准,我就跟大家解读分析,本次降准更多只是为了下半年到期的4万亿元MLF债务进行置换,而不是要大放水。
  包括730会议里删除了"不急转弯",我也解读为,这意味着下半年我们不但不大放水,而且还可能持续收紧资金面,甚至加息。
  然后在8月2日,我则从可执行层面,来跟大家分析"不对称加息"的可能性。
  我的这些解读观点,是我个人观点,跟市场的主流观点其实并不太一样。
  在7月16日央行宣布降准后,市场普遍大幅度扭转为央行要重新货币宽松的预期。
  其中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下半年我们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再加上企业债务压力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应该还会再一次货币宽松,来大放水刺激经济。
  对这种观点,我是不太赞同。
  但这种观点,偏偏就是之前市场的主流观点。
  反倒是我这种认为下半年仍然还会持续收紧资金面的观点,成为了"非主流观点"。
  不过,这次7月份的货币数据一出来,马上给之前市场主流的货币将要宽松的主流观点,泼了一大盆冷水。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下半年的货币就将持续收紧?
  这个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分析。
  (1)货币与信用
  说到货币政策,不但要看货币本身,也要看信用本身。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宽货币、紧信用",或者"紧货币、宽信用",这是什么意思呢?
  货币是指: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的口径。
  信用是指:商业银行放贷给社会的口径。
  如果说"宽货币、紧信用",就是指,央行放水给银行的力度宽松,但银行放贷给社会的力度收紧。
  在经济不景气的周期,宽货币、紧信用的组合是常态,因为虽然央行放水给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放贷给社会会显得更加谨慎。
  一般来说"宽货币、紧信用"或者"紧货币、宽信用",这样出现一松一紧的组合,就代表央行整体维持比较稳定的货币操作,整体不紧不松的状态。
  而如果是"宽货币、宽信用"则代表央行采取了大放水的宽松政策。
  如果是"紧货币、紧信用",则代表央行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货币的松紧,主要看央行的日常货币操作,比如MLF、逆回购等实际投放给银行的资金规模,俗称"水龙头"的放水量。
  除此之外,比如降息、加息、降准、升准等大招,也是直接对应货币宽松。
  而信用的松紧,则主要看信贷规模和社融数据这两项指标。
  其中社融数据可以直接作为信用松紧的直接指标。
  今年前6个月,在1月份天量社融后,从2月份开始,我们的社融数据就开始持续的大幅度下降。
  但是,6月份的社融数据出现超预期的增长,比去年是同比增加了2000亿的社融数据,扭转了之前一直下降的趋势。
  再加上7月16日宣布降准,这才使得市场上出现这样比较大的"宽货币、宽信用"的大放水宽松预期。
  但7月份的社融数据断崖式下降,从6月份的3.6万亿,骤降到1.06万亿。
  虽然往年月份,6月份是传统的年中社融高峰月份,而7月份则往往是低谷月份,所以这样环比对比,并不太靠谱。
  但我们即使把7月份的社融数据,跟往年对比,也可以发现,7月份的社融数据下降得还是比较明显。
  2020年7月的社融是1.69万亿元。
  2019年7月的社融是1.28万亿元。
  2018年7月的社融是1.22万亿元。
  所以,今年7月的社融1.06万亿元,放到往年也是属于偏低的。
  我们如果计算今年前7个月的社融增量总和是18.8万亿元。
  而去年前7个月的社融增量总和是22.6万亿元。
  也就是今年前7个月的社融增量,是同比下降16.8%。
  社融数据,是代表我们的社会融资规模,是直观反映商业银行放贷给社会的力度。
  所以,今年社融增量出现大幅度下降,这说明我们已经在实质性地收紧"信用端",也就是银行放水给社会的力度。
  这跟去年是截然相反的。
  去年上半年,我们因为疫情是明显处于"宽货币、宽信用"状态。
  而去年下半年,社融数据仍然保持较高规模,但货币端央行已经开始逐步收紧,所以是处于"紧货币、宽信用"状态。
  到了今年上半年,我们央行是持续资金净回笼,所以是处于"紧货币、紧信用"状态。
  如果我们把去年上半年为了应对疫情的大放水,视为一次"急转弯"到非正常货币状态。
  那么在去年5月份开始,我们因为控制住了疫情,而且出口也因为海外疫情肆虐,而不断火热起来。
  所以我们从去年5月份开始,是先逐步收紧货币端的供给量,实际上已经开始"缓慢转弯"。
  当时我们不断强调不急转弯,实际上是意味着我们在缓慢转弯。
  从一个非正常货币的宽松状态,转弯回正常的货币政策。
  比如你开车,先大幅度左转偏离了正轨,那么你要回到主干道上,就要重新右转。
  但为了避免这辆车短时间大幅度左右转向,所以你只能慢慢打方向右转,慢慢驶回主干道。
  这个过程,我们强调不急转弯,实际上已经意味着我们慢慢在转弯。
  而7月30日的会议上,对经济形势做工作部署,删除了"不急转弯"的表述。
  包括央行在8月9日出炉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通篇看不到"不急转弯"的表述。
  取而代之是对我们当前已经回归正常货币政策的肯定。
  这意味着,删除不急转弯,代表着我们当前已经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转弯。
  而能实现完成转弯,是我们上半年采取了"紧货币、紧信用"的货币政策。
  那么在我们驶回正轨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是要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就得根据下半年的整体情况来"审时度势地去随机应变"。
  这也是我在之前解读730会议的时候,跟大家强调的一个观点。
  就是我们不能笃定央行下半年一定会大放水,或者认为一定会收紧。
  央行当前处于正常货币政策,就意味着未来的货币政策动向,会比较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去应对,而不会太过于僵化。
  (2)三大挑战
  当前我们国内经济,正面临着三大挑战:
  1、出口过热
  目前,由于我们这波疫情的严重程度是超乎人们疫情,并且随着国外发达国家在疫苗大面积接种情况下,虽然确诊人数开始激增,但死亡人数比起去年高峰期来说下降了很多,这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大都采用群体免疫的消极防疫思路,任由疫情扩散,坚决不停工停产,这等于是牺牲民众健康,也要挽救他们濒临崩溃的经济。
  虽然欧美这种消极防疫的群体免疫思路,我个人是强烈反对,因为这会在给病毒创造更好的变异环境。
  不过从经济层面来说,欧美这种不顾民众健康的发狠态度,也客观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经济压力。
  因为去年疫情肆虐,欧美等国家都停工停产,大量制造业订单临时转移到我们国内,造成我们出口异常繁荣的现象。
  但随着欧美全力保障经济复苏的情况下,我们出口异常繁荣的现象,有可能开始回落。
  这也体现在最近几个月我们的PMI指数在持续下降。
  而在"投资、出口、消费"这三架经济马车里,我们当前主要就是靠出口支撑着国内经济。
  2、消费萎靡
  此外,由于高房价的压力,其对消费强烈的副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我们当前的消费内需是明显比较不足,显得比较萎靡。
  这里可以看两个数据:
  1、我们6月份的手机出货量是2566万部,同比下降了10.4%,这是国内手机出货量,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2、我们7月份的汽车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了15.5%和11.9%。
  手机和汽车,是我们居民除了日常消费之外的两大头,并且手机和汽车占据了我们制造业产业的很大一部分份额。
  手机和汽车的销量一直在持续下降,这背后客观反映着我们当前的实际消费需求,是比较萎靡的状态。
  3、大宗商品的飙涨
  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
  这使得国内PPI指数仍然还是处于历史高位,7月份PPI仍然是同比增长9%的高增长状态。
  虽然因为我们去年5月份开始收紧资金面,回归正常货币政策,所以我们CPI整体来说还处于历史低位。
  但这是建立在央行过去这一年来,不再大放水的前提。
  过去这一年,我们的M2数据同比增长基本保持在9%左右。
  而美国的M2数据同比增长达到了24.9%,欧洲则为12.3%。
  但从货币增量来说,我们过去一年印钞力度,显然比起欧美要有节制得多。
  这也是建立在我们控制住疫情的前提下。
  但也因为我们坚持不跟随美联储大放水,所以我们的消费端显得比较萎靡。
  然而,我认为并不能把消费端萎靡,全都归咎于我们不大放水。
  因为放水并不一定就能刺激消费。
  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日本从2008年以后,就在实践MMT货币理论,是完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但日本不管怎么放水,消费都刺激不起来,甚至还是通缩的。
  所以,刺激消费,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而不仅仅只是货币问题。
  理解这一点,我们也能更进一步理解最近为何我们要严控房价,还有采取雷霆手段去整治校外培训。
  这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生育意愿,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刺激人们消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人们消费能力提高,才能更有生育意愿。
  所以,我比较反对那种,认为消费萎靡,就要大放水刺激的观点。
  (3)货币政策与国际博弈
  如果我们在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状况,去跟随美联储大放水,那么当前还处于历史低位的CPI指数,就会跟美国一样开始跳涨,这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
  同时,当前蠢蠢欲动的美国资本,一直试图推升我们资产价格泡沫化,一旦我们大放水,就会被美国资本趁虚而入,一旦被他们里应外合去大幅度拉涨我们的资产价格,那么我们就肯定会跟日本90年代泡沫破裂一样,被美国收割。
  美国在88年,在日本泡沫最鼎盛的时候,毫无征兆地突然加息,并且是只加息了1年,这实际上就是针对日本的精准收割行为。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跟大家分析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在当前这个时候去跟随美联储大放水,就是一种经济自杀行为。
  我们并不是不能大放水,像去年一季度疫情爆发,我们也不得已要大放水,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应对。
  但除非发生类似的重大危机,不然我们一定要对放水慎重应对。
  这主要也是因为2008年次贷危机后,我们跟随美联储放水太多了,所以现在也到了我们需要还债的时候,我们不可能跟美联储一样,肆无忌惮的去无限印钞,来对全世界进行经济绑架。
  这就要求我们在这几年,得过得更有节制一些,不能随随便便就印钞放水。
  不过,我认为有一种情况,我们是可以印钞放水去应对。
  那就是,一旦美联储扛不住巨大的通胀压力,开始加息,并戳破美股/美债泡沫,那么必然会引发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世界经济危机。
  到那个时候,我们反而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选择降息放水来应对危机,刺激经济。
  这可能也是我们在730会议,和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都有提到的"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所以,我并不是反对任何时候放水,我只是反对在当前和美国博弈白热化的节骨眼去放水。
  其实我认为,由于我们下半年面临的经济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
  所以,不排除我们会采用"宽货币、紧信用"的货币政策组合。
  不过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目前"紧信用"是大概率确定的,并且紧信用跟我们一直强调的"精准滴灌"是相配套的。
  精准滴灌,本身就是紧信用的一种措施。
  不搞大水漫灌,而是针对一些优质企业、中小微企业去精准滴灌。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很困难的,因为怎么去判断一家企业值得去精准滴灌,而不是付不起的阿斗,债务越扶越多,这实际上是非常考验银行的眼光。
  而你们也知道的,我对我们银行也不是太有信心。
  所以这个精准滴灌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不搞大水漫灌,那么"紧信用"是大概率的。
  而宽货币,应该处于一个正常货币偏松的状态,不排除进一步引导一年期LPR利率下调的可能性。
  但影响房贷的5年期LPR利率反而有可能上升。
  包括法定基准存款利率,反而也有小概率可能上升。
  这种只提升法定基准存款利率,而不调整1年期LPR利率的做法,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就是"不对称加息"。
  整体来说,我们应对下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有很多灵活的货币工具来精准应对,而不需要采用大放水这个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
  目前市场上鼓吹大水漫灌的人很多,这其中大部分是基于他们自己屁股所坐在的位置,比如房地产经济学家肯定是要极力去鼓吹,最近HD都沦落到卖车卖物业,这等于卖了未来和现在,这不是壮士断臂,而是壮士断腿了,不是已经到了扛不下去的地步,HD不至于这么做。
  HD只是这些高负债企业的一个缩影,他们债务压力太大,所以肯定会极力去影响一些学者、舆论、水军,来鼓吹大放水。
  我们对此是要提高警惕。
  我观察最近的舆论动向,有一些比较怪异的地方。
  一方面是有人在防疫策略上,鼓吹我们要跟欧美这种失败的消极防疫策略看齐。
  另外一方面,是有人在货币政策上,鼓吹我们也要跟欧美一样践行MMT货币理论。
  我认为,这除了一部分被带歪节奏的不明真相群众之外,有一部分人是居心险恶的。
  我们当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保持比较稳固的国家,这得益于过去一年来我们不遗余力、耗费巨大代价去严防严控,才有这样的成就。
  反倒是欧美国家因为消极防疫,不但经济崩溃,还沦落到要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去践行MMT货币理论。
  他们当前依靠印钞维持住的短暂繁荣,我认为只是回光返照。
  我们自己作业做得不错,却也去抄这些差生的作业,这简直就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言论。
  我们要保持住自己的道路自信,不让这些屁股歪的歪风邪气影响到我们自己前进的步伐。
  好在,虽然美国资本的渗透能力很强大,也让我们的舆论场上出现不少屁股歪的人和资本。
  但至少我们的管理层,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冷静和清醒。
  我认为,我们在解读这些货币、财政政策,如果想要准确解读,就应该从宏观层面、从国家层面、从最有利于我们的层面去解读,是站在我们整体利益上去解读,而不是站在个人利益去解读,这样才能够解读准确。
  这一点也可以从央行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看出来,里面还专门写了个一篇专栏,抨击一番欧美践行的MMT货币理论,我这里也贴给大家看一下。
  中间还有一大段,我就略过,大致是说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量化宽松,和2020年无限印钞是存在很大区别。
  这里央行对下一步工作做了一个明确的总结:"下一步,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坚持央行和财政两个"钱袋子"定位,从根本上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这段话,基本打消了那些认为央行会大放水的幻想。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
  要是美联储比预期更早撑不住了呢?危机被提前引爆呢?
  到那个时候,我们该放水,还是可以放水的嘛。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我认为大家现在还是要有过冬的思维,提前攒好冬粮,这样才可以在关键时刻把子弹打出去。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内蒙古财政厅答澎湃今年先期安排奶业振兴补贴资金5亿元澎湃新闻记者苏荷4月22日,内蒙古举行推进奶业振兴政策例行吹风会,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处处长关毅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提问时表示,2022年计划先期安排5亿元21年前,美国GDP是中国的8。5倍,现在是多少?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很多种指标可以衡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经济规模,指标就是GDP,美国被认为是二战后最强大的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GDP是全球第一,在1960年的时候,美国G出手,救市原创赵哥实盘老赵赵哥实盘202204211439今日看点不仅仅是A股公司公布业绩曝擂,美股也是一样隔夜奈飞发布财报不及预期,一季度流失了20万用户,而华街预测的是新增273万,严重独占四成,全球6G专利,中国能否割据称雄元宇宙?本文是中智观察企业数字服务供需市场数智服务之发展趋势篇,全球6G专利独占4成,中国能否借此制霸元宇宙?如果说2G4G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造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5G服务于人与物之美媒华为靠加强研发应对美国打压据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很少有公司会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样把如此大一部分的收入用于研发,因为对华为来说,研发新技术事关挫败美国对其实施的严厉贸易和投资制裁。报道称,在过去5年里,看完股神最后的警告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股市不如美国的原因股神巴菲特已经是92岁的超高龄老人,他也已经准备好了永久退休的准备,今年恐怕是他最终的告别演出。在他留给投资者最后的警告之中,巴菲特告诫投资者们千万不要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更不要去美股大幅下跌!法拉第未来盘中多次触发熔断中新经纬4月27日电美东时间周二,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道指跌2。38,报33239。45点纳指跌3。95,报12490。74点标普500指数跌2。81,报4175。21点。法拉第经纬早班车俄罗斯停止向波兰供应石油国内财经新闻中央财经委员会加强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越南出口越战越勇3月超深圳?专家早有的事,但不必慌2020年越南曾以防疫优等生而著称,在2021年经历德尔塔疫情的重大挫折之后,如今的它,似乎已经满血复活。自去年年末开始,越南经济逐渐走出了疫情阴霾,开始恢复,其中出口贸易尤为亮眼国家电网公示15亿元特高压设备中标候选人今年将有10交3直线路开工近日,国家电网公示了2022年特高压工程第五批采购(福州厦门等工程第一次设备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据悉,本次特高压设备共招标17类物资37标包,招标总金额14。99亿元,由3江西省获中央财政1亿元奖补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绩效考核结果,我省普惠金融发展喜结硕果,获得最高额度第一档1亿元奖补资金,全国仅有7个省份获此奖励。示范区奖补政策是中央财
国产车芯事如何化解?3月29日,蔚来汽车宣布暂停江淮蔚来合肥制造工厂生产5天,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又一家国内汽车企业因芯片等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供应不足,导致产能缩减。今年以来,缺芯成为了各大主机厂不得更多金融赋能自贸浙江经验走向全国本报讯全国首单保税项下油品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落地,全国首家企业创新积分贷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3月30日,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浙江在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支持自贸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抵制BCI垄断,人人有责BCI表面是非盈利组织,实际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衣的工具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CottonInitiative,简称BCI)于2009年注册,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表面上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1。3万亿斤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向好今天(4月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成就,并对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重点工作进行解读。国家粮食和物资重庆百货2020年净利润10。34亿元同比增长4。91北京商报讯(记者赵述评赵驰)4月1日晚间,重庆百货发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称,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10。77亿元,同比减少38。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34小米造车合作对象待揭云度汽车否认,但表示欢迎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曾乐)讯,4月1日,对于此前被曝出正与小米合作造车的传闻,云度汽车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前期双方有过接触,但大家只是交流一些关于行业的看法。合作的话,完全45岁不工作,无其他生活负担,有150w存款,能不能生活到60岁拿退休金?至于一个人在45岁的时候有150万存款,不工作也没有其他生活负担,能不能生活到60岁拿退休金,这个正常的人都知道,完全没问题的。有150万的存款你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理财获得可观的利三一重工为什么股票快速下跌,还有希望回升吗?调整目标位31。3元假如需要买入的话,也要等待调整到32。32元附近,然后逐步买入也就是说你必须把调整的目标位31。3元,当做可以半仓持有的地方但凡没有到达31。3元的时候,都面对房企年报拼规模扩张不再降档求稳成关键房企年报密集发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与过去相比,拼规模扩张已不是房企常态,而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负债率增加现金流成为房企关注焦点。业内人士表示,在行业下行叠加三道红线新规的压力央行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定力4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等出席介绍了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有关情况,并就美债收益率上升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深圳出大招!央行深圳支行发布经营贷进楼市举报电话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要求,我行会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市住建局开展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