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恒瑞医药营收净利首次双降,一年砸62亿死磕创新药,50万股民伺机抄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恒瑞医药(600276.SH)业绩雪崩,昔日"医药一哥"遭遇至暗时刻。
  4月22日晚间,恒瑞医药同时发布了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59.06亿元,同比下降6.5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5.30亿元,同比下降28.41%;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42.01亿元,同比下降29.53%。
  恒瑞医药2022年一季报的数字也并不好看。2022年第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54.79亿元,同比下降20.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7亿元,同比下降17.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19.80%。
  这是恒瑞医药自上市以来交出的第一份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负增长的年报。虽然市场对此早有预期,但仍有投资者难掩失望。
  "看了年度和一季度业绩简报,还是有点失望的。希望恒瑞加油加油,我想看到未来恒瑞营收五百亿,一千亿的时候。"一位投资者在雪球上如此是写到。
  业绩跌跌不休,却无法阻挡股民的热情,近一年多来,至少有50万新股民跑步进场。2022年一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恒瑞医药的普通股股东户数已经超过80万户。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这一数字仅有28.18万户,彼时恒瑞医药的股价还站在历史最高处,俯瞰一众本土药企,是当之无愧的本土"药王"。
  4月22日,恒瑞医药报收33.00元/股,较历史最高点的97.16元/股,已经跌去近7成。
  图片来源:雪球截图
  集采降价,业绩承压
  对恒瑞医药来说,2021年注定是难熬的一年。
  在年报里,恒瑞医药花了不小的篇幅剖析了业绩下滑的原因,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即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产品大幅降价,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与此同时,创新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研发支出不断攀高。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恒瑞医药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为85.61%,比上一年减少2.67个百分点。
  自2018年以来,恒瑞医药先后经历了5轮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涉及的仿制药共有28个品种,中选18个品种,中选价格平均降幅达到73%。在2021年之前,集采对恒瑞医药业绩的冲击尚未显现出来。2020年,恒瑞医药顶住集采降价的压力,其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仍然创下接近20%的同比增长速度。但这一增长态势在2021年戛然而止。
  据恒瑞医药披露,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恒瑞医药6个药品,这些药品2020年的销售收入为19亿元,2021年同比下滑55%;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恒瑞医药8个药品,这些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44亿元,2021年同比下滑37%。
  除了集采,恒瑞医药参与国家医保谈判的产品价格降幅也较大。恒瑞医药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医保价格降幅达85%,艾司氯胺酮价格降幅达 68%。由于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等原因,卡瑞利珠单抗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艾司氯胺酮新产品销售上量也比较慢,给恒瑞医药的业绩带来不小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卡瑞利珠单抗价格为19800元/瓶,医疗机构合计实际采购量约为3万瓶,采购金额约为6亿元。2021年,卡瑞利珠单抗中标价格降至2928元/瓶,医疗机构合计实际采购量超过44万瓶,采购金额接近13亿元。虽然医保谈判带来了降价压力,但同时也实现了"以价换量"。
  有行业分析指出,在疫情持续影响、行业变革与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下,医药行业调整已步入深水期。恒瑞医药作为代表性的民族创新药企,调整期的阵痛难以避免,但其坚持研发投入的坚定决心,人才与新兴技术平台的组合驱动,将支持其创新研发实力不断加速释放,最终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
  持续推进创新、国际化两大战略
  只有创新才有未来,恒瑞医药深知这一点。在集采压力下,恒瑞医药创新的脚步愈发加快。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达到62.0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2.14亿元,同比增长24.3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3.95%,创公司历史新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2021年的业绩。
  2022年第一季度,恒瑞医药继续加码创新药,研发费用达到10.07亿元。
  不过,投入也带来了回报。截至2021年年底,恒瑞医药已经上市的创新药增加到10款,另外还有60余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5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卡瑞利珠单抗在2021年获批了4个新适应症,获批适应症数量达到8个,领跑国产PD-1。
  "今年以来,恒瑞医药持续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在创新药研发上,已基本形成了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构筑起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恒瑞医药在年报里表示。
  在不断加码创新的同时,国际化也是恒瑞医药当前的一大战略。
  年报显示,2021年,恒瑞医药海外研发投入共计12.36亿元,占总体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19.93%。
  2021年年内,恒瑞医药聘任了Scott Filosi为恒瑞美国/欧洲首席执行官,整体负责恒瑞美国和欧洲的运营管理工作,聘任Joseph E. Eid博士担任恒瑞美国/欧洲首席医学官,全面负责恒瑞在欧美区域的药品开发和医学事务;澳洲和日本市场方面,恒瑞分别聘任了MikeLee博士、Kiyoshi Hashigami博士为澳洲、日本临床研发副总经理,负责建立两地的临床研发团队,推动和支持当地的全球临床项目。
  目前,恒瑞海外研发团队共计170余人,其中美国团队104人,欧洲团队50人。海外团队主要成员均是来自罗氏、诺华、辉瑞以及默克等知名药企的中高层人才,拥有丰富的全球化研发经验。
  孙飘扬回归,人员大幅精简优化
  回顾恒瑞医药的2021年,孙飘扬的回归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节点。
  2021年7月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云曙近日因身体原因请辞去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公司董事一致推举孙飘扬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董事会选出新一任董事长时止。8月4日恒瑞医药董事会全票通过,孙飘扬重新出任恒瑞医药董事长。
  自2020年1月就任到请辞,周云曙的任期仅有一年半。
  孙飘扬回归后不久,恒瑞医药便传出裁员消息。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恒瑞医药在职员工总人数为24491人,比2020年减少4400余人。
  恒瑞医药在年报中坦言:"2021年初公司员工数量、机构设置与业务发展规模不匹配,造成运营和人员成本高。"因此,恒瑞医药大力推进销售改革,对组织架构进行整合提效,撤销了区域层级架构,大幅减少低绩效省区及办事处,整合销售运营、营销财务、支持部门职能,精简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由年初的17138人优化至13208人,在一年间裁撤近4000人。
  除此以外,恒瑞医药的生产人员、财务人员和行政人员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在对其他岗位进行精简优化的同时,恒瑞医药还在扩大自己的研发团队。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恒瑞医药的研发人员数量达到5478人,较2020年年底增加了750余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也从2020年年底的16.33%提高至22.4%。
  核心管理层也更迭不断。据时代财经统计,2021年至今,包括周云曙在内,恒瑞医药有4名高管先后辞职,其他3位分别是首席医学官(CMO)兼副总经理邹建军、副总经理张月红、财务总监周宋。
  就在年报发布的10天前,4月12日,恒瑞医药公告宣布邹建军离职。邹建军于2015年9月加入恒瑞医药,任首席医学官,2017年6月起任副总经理。4月20日,君实生物(688180.SH,01877.HK)发布消息称,聘任邹建军为公司副总经理,并担任全球研发总监,全面负责公司全球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同时提名她为公司执行董事。
  在宣布邹建军辞职消息的同时,恒瑞医药还宣布任命张晓静为恒瑞医药副总经理、首席医学执行官(肿瘤),任命王泉人为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其中,王泉人出生于1986年,现年仅36岁,是恒瑞医药目前最年轻的高管。
  在孙飘扬和新管理层的带领下,恒瑞医药这艘巨轮将会驶向何方?80万投资者正在等待这个答案。

社科院张明房地产行业应适当放松调控政策的力度焦点财经讯夏立人4月19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发文称,货币政策方面,尽管近期已经降准25个基点,但央行仍然应该继续降准,尤其应该大幅降息。考虑到目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毛振华宏观政策面临三大灰犀牛挑战近期,在港大北京中心一周年Whatsnext变革中的机遇与出路研讨会上,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发表题为中国宏观政策如何应对黑天鹅与会犀牛?的演讲。他在演讲美联储加息最大赢家?净利息收入提振美国银行Q1利润强于预期周一(4月18日)美股盘前,投行美国银行公布了其第一季度财报,得益于良好的信贷质量,该行的利润高于市场预期。财报具体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录得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利润同比下降了1公司长期没有开票收入,一直零申报,有什么风险吗?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省钱,税务帐直接外包,如果公司长期没有开票收入,就一直零申报,这样可以吗?有什么风险吗?今天给大家总结如下第一什么叫零申报呢?零申报就是纳税申报的所属期内没有发生应暂停支付宝提现?刚刚,网商银行回应4月19日,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商银行)近日发布的网商银行类账户相关业务调整及福利金升级公告引发业内关注。公告称,自2022年4月21日起,网商银行将逐步暂停支付宝实探累计服务2。5亿患者的京医通运营方仅是一间小作坊?网传北京银行断供,京医通19日最后一天运营如此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何不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反倒是以这种逼宫的方式去处理呢?北京某头部医疗产业上市公司负责人郭方,19日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这样评论京医通或将停运事件。4月18日,上市银行涉房贷款透视不良率普遍上行,招行兴业等9家超线新华财经北京4月19日电近几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愈加严格,2020年年底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新规颁布后,银行的涉房贷款愈发受到关注。随着年报发布的高峰期到来,截至2022年4月17日,已有放弃520亿美元补贴,也不愿撤离中国?美芯巨头态度强硬本文原创,禁止搬运和抄袭,违者必究!美国为了发展芯片制造业,已经明确拿出520亿美元补贴,提供给在美国建厂造芯片的企业。其中英特尔作为美本土的芯片制造巨头,同时英特尔又有大力投资芯银行理财也亏钱?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吴丽华实习生张灿最近几天,一家国有大行北京某支行的理财经理孙硕终于舒了口气。进入4月,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数量回落至2000只以下,且多日没有新增破净产品,因破净而引4。19今天人民币与俄罗斯卢布日元汇率?各国外汇交易价格是多少?2022年4月19日,周期波动,至于收获,因人而异。价格始终,围绕内在价值上下走动。1人民币等于20。087日元,1人民币等于12。763俄罗斯卢布,1美元等于6。379人民币,1站在业主的角度用心建房是星河湾热销的核心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品质房企,在这一轮变革中显得平顺而坦荡。面对近两年的行业阵痛,匠心品质产品成为房企重新审视自身价值的标尺。在房地产销售普遍面临困境的当下,部分企业的业绩突出表现
住有所居!这次不是嘴上说说,要动真格了房地产一直是中国人最关心的话题,在步入小康的当下,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人们最关心的是住房问题。就在8月31日,住建部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新概念住有所居。相比于房住不炒,住有所居小米造车并非易事9月1日上午,小米集团官方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看来小米造车确实不是说说而已,不过,汽车行业可是个高门槛行美国财政部中国连续四个月大幅抛美债,数千美国富翁上演出埃及记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在9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9。9,衡量制造业投入价格的指标从7月的85。7降至79。4,为八个月最低。分析显示暴跌3000亿,酱茅怎么了?2019年8月底,酱油界的茅台海天味业的总市值实现了对老牌地产巨头万科的反超。一时之间,市场上讨论声起几块钱一瓶的酱油,打败了几万块一平的房子。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国轩高科大众入局,打造输变电和新能源双引擎,业绩拐点将现?获取本报告PDF版请见文末(出品方分析师西南证券韩晨)1大众入局,打造输变电和新能源业务双引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为当下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5G利好不断,却无法持续带动股价上涨?机构逻辑新能源抱团趋势(前言此文章在31日已经发布过,但因个别发布时选错方式,再多发一次,文章部分讲解和新源能源进一步分析,如看过的朋友,可忽略)自2021年8月11日中兴通讯大跌之后,30日也放量下跌欧佩克认为今年秋季石油市场将收紧正文字数577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欧佩克估计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今年石油市场将变得越来越紧张,但随着该组织明年继续放松减产,2022年将会再次出现过剩状态。彭博社援引一位知买入公司股票一个亿,第二天股价上涨后可以全部卖出吗?为什么?买入公司股票一个亿,第二天股价上涨后,至于能不能卖出没有不能确定。首先炒股票你这种买法一般是在中大盘股中去操作,只有中大盘的股票具有数量和流通性来包容你这么大的量,你买入时要看该股与章子怡相关的29家公司公司一章子怡(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2021年4月10日成立,章子怡,占股100。公司二新沂青怡影视文化工作室2016年5月9日成立,章子怡,占股100。公司三北京章子怡影视文化工作贝壳的未来取决于房产中介是否消失作者何茜8月18日,杭州住保房管局旗下的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个人自主挂牌房源的功能。房产中介可能消失登上热搜。消息一出,8月19日,贝壳股价下跌14。86,20日,贝壳55岁攒了一百万,无退休金,可以支撑到终老吗?55岁攒了一百万,没有退休金,能否和爱人不干活支撑到终老?你提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持有100万养老也是心里没底的,想听听大家的意见。那我就分析分析!猛然一听100万元,确实不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