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青藏铁路全长多少千米(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对吗)

  6月5日凌晨1点半,Z21次列车在黑暗中向拉萨挺进。
  这是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Z21次列车需要翻越海拔5072米唐古拉山垭口——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
  与其他列车不同,Z21次列车的乘客们在上车后需签下健康登记卡,声明自己能适应高海拔地区旅行。就连火车司机也要吸氧来缓解高海拔的不适。
  这趟列车满载988人,当天载有766名乘客,有的已出现头晕、胸闷等高原反应。他们或许并未注意到,三小时前经停海拔2829米的格尔木站时,两台内燃机火车头替换了原先的电力机车。
  青藏线的火车司机知道,缺氧的高原环境掐住了动力的脖子,在没有实现电气化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只有两个火车头才带得动列车。
  机器尚且出现不适,何况人?
  五道梁4636米、沱沱河4547米、唐古拉5068米……全线通车15年后,参与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的青藏铁路人,仍清楚记得沿线车站海拔。身体是海拔的标尺,海拔每下降100米,高原反应也会有所缓解。
  修建青藏铁路是几代人的梦想,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发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号召。几经周折,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但直到2006年7月1日,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才全线通车。
  在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后,奇迹仍在继续上演。15年来,绿色铁龙安全、平稳地在青藏高原飞驰。
  6月7日,一列火车在青藏高原飞驰。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进藏
  青海格尔木的将军楼公园内,一株青杨郁郁葱葱。
  这是1954年慕生忠将军到格尔木,亲手栽下的第一棵树。当年5月,他带领1200名赶骆驼的工人修筑青藏公路,7个月零4天后,格尔木至拉萨1200公里公路全线打通。
  但这条路时常遭遇冰雪封路,物资运输也受阻。为改变这种状况,1955年3月,经国务院讨论,把建设进藏铁路提上议事日程。
  修进藏铁路,孙中山早在1919年,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西藏之矿产不亚于新旧金山,只以铁路未能建造,遂令货弃于地"。
  1955年,慕生忠又奉命带领3名工程师,首次对修建青藏铁路可行性进行实地调研。结论是"青藏高原可以修铁路,但要解决制氧和冻土问题。"
  次年,铁道部向西北设计分局下达了规划、勘测、设计青藏铁路的任务,考察后建议修建青藏铁路应由东向西逐渐推进,分两期修建西宁至格尔木段(以下简称西格段)、格尔木至拉萨段(以下简称格拉段)。
  1958年,青藏铁路西格段正式开工。但受"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等影响,于1961年停工。这是青藏铁路第一次"下马"。
  5月25日,张鲁新在北京家中。他说这辈子只干成了青藏铁路这一件事。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1973年,27岁的大兴安岭铁路技术员张鲁新,从广播中嗅到了信号,"老是介绍青藏高原,是不是有什么事?"事后他才知道,这一年的12月9日,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提出,要修建青藏铁路。
  1974年3月,停建13年的青藏铁路西格段恢复施工。那年10月,张鲁新主动报名勘测青藏铁路格拉段,加入位于兰州的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现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
  第一次上青藏高原勘探,张鲁新就尝到了地球第三极的威力。狂风卷起的砂石,砰砰砸向车窗,车子险被掀翻。严峻的自然条件下,张鲁新借《列宁在1918》宽慰自己,"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危险无处不在。1976年,张鲁新和两个同事,踏入远离青藏公路89公里的无人区,进行地质考察。手上的地图标错了地形,四周都是馒头似的小山,风抹平了来时的脚印,他们只能凭着记忆往回走。半夜近两点,黑暗中出现了漫山遍野的火把,有人呼喊着他们的名字,但张鲁新三人已虚弱得应不了声。同伴中有人抽烟,剩下三根火柴,张鲁新将烟盒撕成三条。第一条纸片很快燃成灰烬,"咱们离死亡又近了一步"。点燃第二条纸片,张鲁新打趣"咱们可能命悬一线"。当火苗蹿上第三条纸片,火把的方向传出带哭腔的笑声:"那有火,肯定是他们。"
  那几年里,从西大滩到安多,张鲁新和队员们在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区,每隔数百米挖十几个勘探断面。上世纪70年代,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铁一院)就组织1700人,在格尔木至拉萨段1000多公里线路上,展开勘测设计大会战。
  直到1978年,青藏铁路第二代设计总工程师张树森收到电报:根据上级指示停止勘测——这是青藏铁路第二次"下马"。
  当时,图纸上批准的线路,已用桩子挪到了地上,密密麻麻一片,专业术语叫"定测"。张树森回电,桩子离终点拉萨仅有400公里,年底之前能完成作业。现今91岁的张树森,回忆当时收到的回复:"桩子打到什么地方,就停到什么地方。"
  张树森不知道停工原因,"既然叫停的话,那是命令。"张鲁新所在的冻土研究室百余号人陆续离开,身为冻土力学课题组组长的他心有不甘,仍通过向铁道部申请科研经费、创办企业补助冻土科研项目。直到1988年底,连张鲁新也对青藏铁路再次上马失去希望,他决定离开兰州。望着火车站台上送行的同事,张鲁新问自己,"我还能回来吗?",但很快又打消了念头:"不可能再回来了。"
  两年后,当他在山东老家,看到音乐风光片《西藏的诱惑》中藏民磕长头朝圣,僧人边走边唱,"我从远处走来,向着一片神奇的土地"。他再也按捺不住,跑到电话局,从晚上六七点排到凌晨,同铁道部西北研究所的领导说:"我想回去。"
  2001年,格拉段停工23年后,再次开工建设。张鲁新28岁来到青藏高原,54岁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开工典礼上,他流下热泪:"我终于有事干了,我干了一辈子终于能看到结果了。"
  6月3日,刘争平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他的心愿是青藏铁路实现电气化。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冻土
  一根土灰色的桩子,立在风火山的山坡上。
  "你看那桩子,老人打的桩子",2000年,还是"铁一院"地质组组员的刘争平,见到了22年前定测时留下的桩子。日晒雨淋,桩子一碰就碎了。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平均气温为-2℃至6.9℃,线路通过多年冻土地段约550公里,活动层寒季冻住后硬似石头,暖季融化后软如稀泥。如果修建铁路,表层冻土融化后路基不均匀沉降,铁轨呈波浪状,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因此多年冻土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世界性难题之一。
  在海拔4907米的风火山上,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于1961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冻土观测站。
  青藏铁路项目三上两下,但它连续60年未停止观测。它的使命包括观测地温和高原冻土区气象等。最终风火山观测站为青藏铁路建设、攻克高原冻土难题提供了1200万个数据,为青藏铁路前期科研取得29项成果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高校教材关于冻土只有两页内容时,勘测设计者们就提出了保护冻土的原则。张树森回忆,当时将草皮覆盖在裸露的地表上,以达降温效果。
  俄罗斯的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建设始于19世纪末,但直到2000年,冻土融沉冻胀引起的路基下沉、线路不平顺等病害仍高达30%以上,因此列车时速仅为45公里。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最早发明了热棒技术,通过自身热对流,达到制冷效果。但青藏铁路冻土科研队队长刘争平介绍,2000年单根热棒成本为3700元,隔4米放置一个,高昂成本不适合我国大量应用。
  刘争平听过一个故事,藏民在冻土上盖的房子没有坍塌,屋里烧牛粪取暖,表层冻土也未融化,科研工作者向当地人取经,原来房子底下铺了层石头——在这基础上,科研工作者综合分析,发现了片石理论。碎石缝隙中的空气生成热对流,冷空气重,往里钻,且逐年积累降温,将表层暖季融化的冻土冻死,从而解决了多年冻土问题。这一低成本措施,最终在沿线117公里的多年冻土区应用。
  5月31日,91岁的张树森展示青藏铁路示意图,未完成青藏铁路是他的隐痛。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青藏铁路来来往往的科研工作者无数,多数人并未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不知道究竟是谁发现片石理论的",刘争平说。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冻土区时速达100公里,刷新了高原铁路运行的世界纪录。刘争平持续10年进行监测,冻土区沉降、边坡溜塌、线路不平顺等病害率小于5%,片石气冷路基、碎石护坡等措施长期有效。
  青藏铁路第二代总工程师张树森,1994年退休,未完成青藏线是他的隐痛。70年代胶卷珍贵,他没有一张在高原的个人照,相机只用于拍摄地质病害,叠成两折珍藏至今。
  曾长期在高原,张树森患上了冠心病,身体已不允许他乘坐青藏铁路。直到今天,碰上西宁的老同事,他都要问一嘴青藏线。听到"好着咧",他才放下心来:"我高兴啊,没有发生重大病害,说明当年保护冻土的决定是正确的。"
  6月8日,格尔木机务段指导司机许宝平,站在青藏线火车头上。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极限
  6月4日,Z21次列车驶出新关角隧道,时隔半个多小时,阳光重新涌入车厢,乘客们发出"哇"的惊叹——这是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32.64公里。
  不同于新关角隧道,乘客很难察觉到风火山隧道的存在,尽管入口轨面海拔4905米,使其成为世界海拔最高隧道。极端最低气温-37.7℃,最大风速31m/s,"最难的是人的生存",原风火山隧道二队常务副队长罗宗帆说。
  2002年10月,施工头晚,青藏高原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低温,为防止施工用的沙子冷冻成块,两台吊车吊起了长40米、宽35米的保温棚。但狂风还是瞬间将钢管和棉布掀到了100多米高的山上。
  高海拔地区,走路像踩在棉花上,头重脚轻。制氧站尚未建成时,工人们背着20公斤重的氧气罐,相当于在内地负重40公斤。考虑到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招工时优先考虑青海格尔木的工人,但每次收工后,他们也要躺着吸半小时氧才缓过来。
  低压低氧环境对消化系统也会产生影响,伙食有鸡、鸭、鱼,但工人们多没有胃口。统计显示,由平原地区初入海拔3000米以上及海拔5000米的人群中,食欲减退的比例分别达74.3%和94.6%。有的施工工地,党员干部甚至带头吃饭,夸张地"吧唧"着嘴,一个劲地说"真香,真好吃"。
  高原环境下,呆着喘口气都是奢望。那段日子,罗宗帆的体重从140斤骤降至90斤,长发及肩,皮肤黝黑。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长期劳累,罗宗帆犯了痔疮,痛得走不了路。工地离格尔木市有300多公里,他让炊事员炒了一大盆盐,门窗一关,火烤刀片,亮起碘钨灯待屋子热乎起来,咬紧牙关手起刀落,在尚有余温的盐盆里坐了三小时止血。罗宗帆说,之所以不下山去医院,是担心经不住往返颠簸。
  高峰时期,罗宗帆手下有300多号人,算上开挖、喷浆、铺保温板、绑钢筋等工序,隧道一天只能挺进2-4米。
  隧道分成两个施工队,一队打进口,二队打出口,互相竞争。2003年9月13日,离打通隧道还剩7米,两队都备上了庆功宴,争着打最后一炮。
  钻杆只有4米长,这种情况下,在罗宗帆打完一炮后,最后一炮就将由另一队打响。他们甚至在罗宗帆二队那侧的洞口挂起横幅:"必胜二队"。罗宗帆便叫钻工把钻杆加长到6米,凌晨3点半,用香烟点燃导火索,一声巨响,尘土四起,挖掘机一捅,对面的灯光透过缝隙照进来。
  罗宗帆常把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挂在嘴边。青藏铁路建设各单位编写的《青藏铁路:综合卷》中有一组数据,五年建设期间,全线接诊病人53万余人次。从格尔木到拉萨1142公里,被分成33个标段,共有21家施工单位中标,累计10万筑路大军挑战生命极限,完成了过去五十年未竟事业。
  2004年,离开风火山隧道前,罗宗帆爬上附近的一座山。上头面向青藏铁路的小土包里,埋着原风火山观测站党支部书记王占吉,他在上世纪80年代留下遗言:"要把我埋在风火山,一定要等到火车从身边通过。"罗宗帆捎上纸钱,在坟前点了一根烟:"老前辈,我们过来看你了。"
  6月7日,铁路养护工人在海拔4765米的昆仑山站作业。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只要火车轮子不停,我们就不停"
  6月4日上午10点多,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下称青藏集团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电话铃声此起彼伏,47名调度员盯着面前的一排电脑,发布调度命令。自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以来,这里一直是青藏铁路的"大脑",综合分析室主任饶启龙说,"只要火车轮子不停,我们就不停。"
  通车15年来,没有停下的不只调度指挥中心。
  当乘客们抓着手机,紧贴车窗,生怕错过一处高原风景时,火车司机盯着前方1435毫米——两根铁轨间的距离,为确保安全,这是他们值乘4小时的视线范围。
  青藏线的火车司机,打趣自己是"离地三尺活神仙"。曾跑过三年青藏线的牟宸希说:"蓝天和铁轨连成线,云雾就卧在铁轨上。"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上开火车,并不像牟宸希描述得那样浪漫。6月8日,46岁的格尔木机务段指导司机许宝平才染两天的黑发,发根又爬上了白色。在一线开火车的11年,他右耳耳膜逐渐穿孔,手术后仍有70%的听力受损。
  在火车发车前及行进过程中,火车司机都要到柴油机间望闻问切,检查有无"跑气、冒水、滴液、漏液"现象。尽管噪音大到贴脸听不清说话声,有经验的司机仍能通过是否出现尖锐声音,判断汽缸故障。甚至耳朵隔着手背紧贴管道,靠振动的节奏检查设备。
  当火车高速通过隧道,火车头也首当其冲,强大的气压像一股风哗地灌入司机耳朵。火车驶出隧道,不适感才慢慢减轻。"耳背是我们的职业病",许宝平说。
  在无人区遇上铁路养护工人,许宝平总会鸣笛打个招呼。火车没有方向盘,跑得快靠铁轨带,他知道,线路安全也离不开养护工人。
  6月7日,工人们穿着棉袄,戴着脖套,在海拔4765米的昆仑山站作业。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坐落在昆仑山下,80名员工担负着青藏线共计116公里正线以及望昆站、不冻泉站、昆仑山站、楚玛尔河站、清水河站、可可西里站6个车站、13股道和35组道岔的养护维修任务。
  车间书记于本藩,1982年生人,看起来却像有50多岁。他能通过步幅,认出一个人是否为同行,"轨枕间距600毫米,工人都养成了走小碎步的习惯。"车间80名员工,用600毫米的小碎步,丈量沿线116公里的线路安全。
  6月7日下午,海拔4765米的昆仑山站,仍在下冰碴子。
  "格(尔木)方无车,拉(萨)方无车,可以上道",进行安全检查后,旦增桑珠带着十数个工人上轨作业。为了御寒、预防能烧焦皮肤的紫外线,他们一年四季穿着棉袄,戴着脖套和帽子,只露出眼睛。
  这天,他们有一个半小时的窗口期,其中一项任务是将铁轨的水平距离,控制在1435±1毫米内——这差不多是一张身份证的厚度,但如果轨距超出标准,严重时会导致列车出轨。
  测量、拧开螺栓、抽出旧垫板、装上新垫板、把旧料收入麻袋中……他们几乎不说话,光低头,机械重复着这些动作。
  2007年,藏族人丹增桑珠加入养护队伍,较大的工作强度,让他第一次出现头疼、胸闷、食欲不振的高原反应。在藏语里,"丹增"有不忘本的意思,他说:"青藏铁路是国家修给我们西藏的,汉族同胞身体不适应,咱们就多干点,我们必须守护它。"
  于本藩介绍,在他们车间,像丹增桑珠这样的藏族员工,占到一半以上。
  6月4日,Z21次列车上,旅客不舍错过窗外每一处风景。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坐着火车到北京"
  "坐着火车到北京啊",刘争平边说汉语,边比画着。2000年前后,他尚在勘测青藏铁路,藏族百姓就围着刘争平,混着汉语、藏语和手势,问铁路啥时候通。他们中有人只听说过西宁,没听说过兰州和西安,但所有人都知道北京。
  刘争平每到一处,乡亲们都会问起铁路通车时间,"藏族百姓眼睛瞪得更大些,他们深刻体会到交通的不便。"
  6月5日8时33分,Z21次列车停靠那曲,这是该趟车在西藏停靠的首个站点。
  列车上多了些身着藏袍,手摇转经筒的藏民。
  19岁藏族小伙强巴,与同车上岁数的藏族人不同。穿着一身夹克,背着与上衣颜色相搭的斜挎包:"这包是我从网上买的,好看撒。"言语带着四川话的尾音。在青藏线上跑了14年,列车长雷丽萍说,刚通车的时候,他们专门学习了基础的藏语,但这些年,会说普通话的藏族旅客越来越多了。
  每年8月1日,那曲举办赛马节,吸引不少游客。强巴此行前往拉萨,是被村支书选中,接受舞蹈培训,在赛马节期间登台演出。
  这是他第二次坐青藏铁路,那曲和拉萨相隔300多公里,打车1500块钱左右,火车票只要50.5元。近4个小时后,Z21次列车抵达终点站拉萨。
  青藏集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至2020年12月,货物运送量由2491万吨增长到5019.8万吨;旅客运送量由648.2万人增长到1691.7万人。
  一拨又一拨旅客,在拉萨站下车,首先迎接他们的是藏汉双语横幅"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火车站外,锦簇的花团摆成了"100"的图案。
  拉萨市区,藏族网约车司机边巴次仁,正准备迎接拉萨的旅游旺季,那时他每天能挣1000多块钱,足以养活一家六口。他对青藏铁路赞不绝口:"把人拉来了,把钱拉来了。"边巴次仁想好了,等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带老婆坐上火车去北京。
  刘争平同西藏自治区的干部和企业打交道,常听到一句话,"解馋还是铁路来得快"。火车比公路速度更快,运量更大,是大宗货物运输的首选。这些年,他开始青藏铁路电气化改造,目前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仍在使用传统的内燃机车。"把青藏铁路速度提上去了,就没有缺点,没有遗憾了",刘争平说。
  6月5日,列车前往终点站拉萨,餐车上摆了一束假花。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冻土,仍是实现青藏铁路电气化绕不开的难题。刘争平在2019年就发起试验,在青藏高原打上了4米、5米、8米深的桩子,研究冻拔现象——寒季当土冻结时,嵌在土中的石块会随着土的冻胀而上升。如果这一问题未得到解决,电线杆会在寒季被拔起,电气化就无法实现。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只是西藏铁路事业的起点。2014年8月15日,拉日铁路建成通车;今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也将投入运营。这两条铁路都是青藏铁路的延伸线。
  格拉段沿线房子不多,但有人的地方,常能见到国旗。
  6月6日,拉萨站,候车室塞满了旅客。17岁的四郎泽仁和母亲第一次坐火车,母子俩笑成一团,他有些不好意思,母亲问他:"那么多人,火车能装下吗?" 但越来越多的藏族百姓坐上火车,他们会向家里老人介绍,火车长长的、绿颜色、能坐很多很多人。
  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李立军
  参考资料:
  《风尘天涯路》
  《青藏铁路:综合卷》
  《青藏铁路:勘察设计卷》
  《青藏铁路:科学技术卷·多年冻土篇》
  《青藏铁路:科学技术卷·卫生保障篇》

口腔医院拔智齿多少钱(中医讲拔智齿是愚蠢的行为)智齿相信大家不陌生,但关于智齿在江湖上的传说,大家都听过吗?医生,长了智齿就代表启智了?医生,拔完智齿后可以改变脸型吗?医生,听说拔完智齿后可以瘦10斤?以上说法都是谣言,如有雷同幽诺女神1号2号3号5号都有什么功效和作用?效果怎么样,多少钱一盒?我一直喜欢幽诺女神,GMP无菌工厂生产,新科技打造,瑞士SGS认证,平安保险承保,精选名贵中草药,百分百纯天然植物成份,放心安全,使用不排垃圾,不用冲洗,不影响正常同房,不伤粘膜,幽诺女神2号紧致效果怎么样?真的能紧致吗,多少钱一盒?幽诺女神2号紧致效果真的好吗,看看用过美女就知道了,相信你用了也会爱上!紧致,冷淡好转男朋友说效果太好太紧了,性冷淡也改善,有时候太想了让她用完接着买产后漏尿紧致水润反馈超可爱的辣幽诺女神2号真的能紧致吗,紧致原理是什么?多少钱一盒,用多久见效?有性无爱是摧毁有爱无性是折磨有爱有性才漫馨女人用上半身吸引男人却用下半身留住男人保养下半身,过好下半生婚姻请做好售后服务,女人需要紧上添花幽诺女神2号紧握性福(植物修复成分为主)主幽诺女神5号效果怎么样,多少钱一盒?5号和2号有什么区别,朋友圈的反馈都是真实的吗?性原本是令人迷醉的享受!然而很多女人却只能冰冷的拒绝数据统计90的已婚女性,正在遭遇着以下折磨30阴松爱爱时私处总ldquo放屁rdquo,性趣大减30阴吹爱爱时私处无力收缩,双方毓婷多少钱一盒(毓婷多少钱一盒该怎么吃)近日据外媒报道,由于智利政府分发了数批失效避孕药物,致使超过150余名女性避孕失败,其中21岁的BarbaraVazquez由于避孕失败,不得不面临学业中断的危险。除药品质量监管不2的100次方是多少(3的100次方减3的99次方)朋友家孩子四岁时,朋友发现孩子走路有点外八字,走路体形也不太好看,于是给她报了个芭蕾舞。每次练压腿,孩子都是鬼哭狼嚎的,坐在玻璃窗外,朋友的心揪得慌。终于,还没等孩子学习完一个学期0的0次方等于多少(高数里0的0次方是0还是1)大家好,我是路子伴学的数学老师伟少,今天要给你分享的是为什么任意非0的实数的0次方为1。由于简大叔没有给我把数学常用公式备齐,所以我们今天就通过其他软件编辑好后给大家上传了。伟少为2的负一次方等于多少(1的负一次方等于多少)初中数学公式及定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按符号分类按定义分类注意0即不是正数,2的30次方是多少(2的10次方等于多少)模拟技术数字技术问世前,电子传输完全基于模拟技术电子信号的产生储存和操控均基于其波长频率和振幅。传统的电视电话与广播均采用模拟技术。新技术的诞生正在逐渐改变这一切。模拟信号由一系列2的3次方等于多少(2的负三次方等于多少怎么算)引言前面的小短文我们讲了二进制,二进制的表达方式很有限,单个载体只能表达出两种信息。在这里,这种单个载体称之为比特位,比特位即bit,是计算机最小的存储单位,以0或1来表示比特位的
第三种爱情结局(第三种爱情红尘滚滚痴痴情深)第三种爱情结局(第三种爱情红尘滚滚痴痴情深)爱情故事第三种爱情源自于网络大热的同名小说,之前有过电视剧版本,但并不太入粉丝法眼,而今次由宋承宪与刘亦菲这一对男神女神再次演绎,中韩国琅琊榜为什么这么火(琅琊榜榜单所有排名)2015年9月19日琅琊榜开播,转眼已经6年过去。6年之中各路古装剧轮番登场,好不热闹。然而这6年中,没有哪部古装剧的评分能超越琅琊榜。事实上,内娱华语剧作的最好成绩,正午团队的山52369856231云意陆晋陵游小说全文在线阅读全章节大结局凤凰网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3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小说52369856231云意陆晋陵游小说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章节小说在纯文阁这个微信公众号,回复书号悲剧小说(五本结局是悲剧的言情小说)悲剧小说(五本结局是悲剧的言情小说)今天小编收集了五本结局是悲剧的言情小说,敢爱敢恨的主人公,看完之后恨不得再去看一遍,因为里面的每一故事都能击中你的心,找到你情感上的共鸣。而作者梅长苏为什么讨厌宫羽(琅琊榜小说梅长苏宫羽)琅琊榜是一部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神,这部良心作品也值得一看再看,一品再品,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剧作品对爱情却是不怎么友好,比如林乐瑶和言侯爷比如静妃和林夑比如林殊和霓凰长公主和宇文霖夏冬琅琊榜飞流为什么叛变(纪王如何认出林殊)大家都知道,林殊为了洗清赤焰军和父帅林燮的叛军之罪,他选择了经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从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变成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梅长苏。给自己找了梅长苏这样一个身份,就是因为林殊在金以家人之名李尖尖妈妈怎么死的近日以家人之名李尖尖妈妈怎么死的登录了热搜,也是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很多小伙伴可能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如何,小编也是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信息,那么接下来就分享给大家来了解下以家李天一受害教师照片(李天一另外四人是谁)李天一受害教师照片(李天一另外四人是谁)一段梦鸽在清唱的视频让我们看到此时的梦鸽心情愉悦,她还是曾经的梦鸽,如今被判入狱10年的儿子李天一已经改了名字,叫做李冠丰。入狱的时候只有1新三国多少集(新三国演义共多少集)新三国播出迄今已经十周年了,新三国早已不新,当初在2010年播出时,与鞠觉亮版水浒传二张版西游记李少红版红楼梦并称为新四大名著,其实新三国严格来说都不算新三国演义,说正史不正史,说封神英雄榜多少集(封神英雄一共多少集)封神英雄榜第二部61集殷洪殷郊兄弟两人对付玉妃几人,玉妃几人不敌殷氏兄弟战败逃走,虽然兄弟两人打了胜战,但西妓军队依然被万魔窟的妖魔鬼怪围攻,姜子牙站在战场外围一脸焦急看着士兵们被梦里花落知多少结局(梦里花落知多少剧情介绍)一直很喜欢三毛,她的笔锋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真实地倾诉生活的故事。她和荷西的爱情,热情似火,温柔如棉,跨越国界,超越生死,刻骨铭心感人至深!温柔的海,拿走了荷西的生命,也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