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獻之,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戴華簪。 獻官以下俱一跪三叩,興,平身。 獻公之不慈,夫人得而誅之也。 獻帝建安十二年,虜亦遮守蹊要。 獻替有興廢取舍之義,故曰節文。 獻臣坐于所居小樓,望見一老士大夫彷徨阡陌間,攜一小僕,負一匣,埋於空迥之所。 獻賊餘黨陷永寧州,明知州曾異撰死之。 獻賊環攻,以計多所斬獲,砦賴以全。 獻賊餘黨陷明佛圖關,平蜀侯總兵曾英死之。 獻遂以田萬畝賜舟人,以貴舟人之片說也。 獻忠大喜,令軍中皆呼阿四為老神仙。 獻之興來拈起筆,筆如解飛自鉤掣。 獻賊遣其黨入明洪雅,義民余飛破之於花溪。 獻夫己丁外艱回籍,津局姑令吳湘畹接辦。 獻官陞自左階,至神位前。 獻納約戒,言唯折中,情必曲盡,切至之功也。 獻忠既滅,還京,改護軍參領。 獻官詣盥洗所,執事酌酒進巾,獻官盥手。 獻忠隸延綏鎮為軍,坐法當斬,已而釋之。 獻畢,執事者跪接帛,進於神前案上。 獻帝初平二年,任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獻帝在許都,徵為大司農。 獻忠聞永州不守,知粵西有備,遂棄楚入蜀。 獻徵錄載趙公老而彊健,有得於內養之術。 獻俘北上、過玉山、渡錢塘、在杭州交割于吾手、經人耳目、豈可襲也。 獻賊破武昌,拒賊自沉於江。 獻官以下俱一跪三叩,興、平身。 獻笑佳人絕可憐,姿姿靨輔巧承顴,一枝不用千金買,雨洗風吹却粲然。 獻賊陷江西,李邦華請於吏部,以期生為湖西道分巡僉事,駐吉安。 獻官齋戒公服,行三獻禮。 獻賊兵至內江,闔城逃遁,教諭陳方壺集義旅五百人拒守。 獻賊大索全蜀紳士致成都,皆殺之。 獻此寶燈,特垂洪造,暫降飛雲之輦,納玆行潦之觴。 獻謀殺自成,自成覺而逃去,入蜀。 獻帝初,董卓薦爽為平原相。 獻可替否,拾遺補闕,為近侍之最。 獻頌尊天子,騰章遣大夫。 獻官酌酒訖,贊引引獻官進詣東方山川首座前,跪奠爵,興,少退,東向立。 獻忠犯蜀,英與士奇有舊,請獨將千人當賊。 獻忠時在梧州,得先輸款,晉工部尚書。 獻忠入蜀,攻圍三十餘日,乾固守不下。 獻之皇祖,曾孫壽考,受天之祜。 獻王之行母薨,喪服盡禮。 獻懷王,懷王死,子平王立,和復獻之。 獻猶軒,軒在物上之稱也。 獻讀為犧,犧尊飾以翡翠,象尊以象鳳凰。 獻官酌酒,謁者引獻官進東嶽神座前,東向跪奠爵,興,少退,東向立。 獻忠又走岔溪、千江河,四川將張令、方國安又破之。 獻賊偽兵部尚書周文江引賊破楚、教賊下江南,及左鎮恢復蘄、黃之後,周文江之金朝以入而參將之薦夕以下,是謂通賊。 獻奇譎空言者多,陳悠久實效者少。 獻賊之犯常德也,鶚妻鄭氏率二妾樊氏、陳氏暨三子嗣遠、嗣時、嗣炯督宗人守城罵賊,同遇害。 獻畢,舉十方靈寶天尊。 獻賊陷明崇慶,知州王勵精死之。 獻之以方正自處,故不為人所役使,賢于之推習藝不須過精之說矣。 獻詞表財馬,送真師如儀。 獻廷之法,先立鼻音二。 獻香,詣前跪,搢圭,獻香,出圭,俯伏,興,跪,搢圭,獻香,出圭,俯伏,興,平身,復位。 獻斬馘者盈千,獲輜重者無算。 獻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 獻忠既殪,剜其心,色若髹。 獻忠死,可旺與定國、能奇、文秀率餘眾破涪江、遵義,入貴州。 獻賊順流至佛渡關,守將望風而逃。 獻帝遷都西京,舉上計掾,爾時道路寇阻,翔夜行畫伏,乃到長安,上嘉其忠勤,拜議郎,遷陳留太守。 獻忠故識文歧,頗禮之。 獻賊娶井研陳氏為偽后,封其兄為國戚。 獻忠以米脂十八寨應之。 獻賊陷明成都,蜀王至澍、太平王至淥、巡撫龍文光、升巡撫前巡按劉之勃等死之。 獻之文義並非所長,而能撮其勝會,故擅名一時,為風流之冠也。 獻禮,先風雲雷雨、次山川、次城隍。 獻元好古,奚堪鐵鉞專征。 獻忠懼,遂棄湖廣,犯江西,再犯廣東,遂入四川。 獻牛馬者操右券,蓋獻者並券以進,是知左券乃受責者之所執。 獻忠犯信陽、鄧州,遁入應山,為洪承疇所逐。 獻紙謝神,則翱翔不知其所之。 獻臣後南渡,寓居餘姚,嘗出以示余,真奇物也。 獻官獻爵,西旁執事者跪接爵,進於神前案上。 獻忠怒,連巨舟千艘載婦女焚之水,夜明如畫。 獻君知幾時暖風來燕子寒食伴棠梨一夜休教老。 獻忠率千餘騎竄興、歸山中,勢大蹙。 獻頌期君壽,永與鎮安陽。 獻官接爵拱舉立獻畢,執事者跪接帛,進於神前案上。 獻迪蒙示天,帝伯越師昂。 獻棄家,於晋州羊角山,請為道士,志修道矣。 獻賊陷明榮縣,知縣秦民湯死之。 獻忠被圍久,鑿山徑走入蜀。 獻官酌醍齊訖,謁者引獻官進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少退,北向立。 獻忠雖至殘忍,不殫也。 獻官以下俱一跪三叩,興、平身如儀。 獻策闕廷方賈誼,請纓長路比終軍。 獻賊死,文光保境如故。 獻酒,復酌酒署神位前。 獻可坐擅離本州進機密文字,合從違制失杖一百私罪,特有是命。 獻官、陪祭官離位,分東西班立,俟捧祝、帛者由中道而過。 獻納舊臣如薦士,孝亷公子世間無。 獻忠死,其黨散走,蜀地俱殘破,歲復饑,大清兵北還。 獻忠懼,乃悉眾趨岳州、長沙。 獻忠七月二十二日去房縣,左良玉偕羅岱追之。 獻賊陷明中江,教諭單之賓死之。 獻賊陷敘州,避之山中。 獻歲云,先生居家,難以殺青,三四月閒春種訖,敝廬有積書可考求,先生至共為訂正。 獻賊叛榖城,殺巡按御史林銘球。 獻開營延入,國能大破之。 獻綸備兵來此,適值海疆多事,朝廷遂有開山撫番之命。 獻忠駐重慶十二日,拔營去。 獻忠遂犯江北,復入湖廣,陷武昌。 獻公怒,乃誅其傅杜原款。 獻忠僭偽號,集百官,道人忽被狗皮來列班行,犬吠不止。 獻忠喜,聲言邊郡新附,免其租賦三年。 獻身遽使許騷壇,終屈吟懷一世殫! 獻忠妻妾九人,被獲者七。 獻賊陷明南充,諸生樊明善、陳懷西戰死。 獻賊餘黨陷定番州,明兵備僉事曾益死之。 獻賊持謾書來羅田,匿十騎於中道,砦紳皆色變。 獻可請以本道澄海軍及募丁壯進討,乃詔益以潭州兵五千人,命曹克明、王文慶、馬玉、楊守珍為安撫使及都監。 獻陵在天壽山西峰之下,距長陵西少北一里。 獻之以泰元十三年卒,年四十五。 獻恃文燦,益無忌,私練士卒,造軍器。 獻公時出獵,置胙於宮中。 獻忠入蜀,遂留屯鄖陽。 獻酬畢,反爵於其上,惟兩君好會有坫,管氏亦反坫,故孔子譏之。 獻官拱舉,執事者接神案上。 獻忠憤,合迎祥、自成兵於龍門白沙。 獻忠陷房縣,合汝才兵,諸降賊一時俱叛。 獻賊陷明儀隴,義民王爾讀戰死。 獻文喜,遂與設誓,同適暹羅國,乞精兵數萬,分道夾攻,拔隴奈、新州二城,乘勝攻克順化,進取東京。 獻四眼龜、六眼龜、八眼龜。 獻忠乃據楚王府,鑄西王之寶,改武昌為天授府、江夏為上江縣,以周文江為偽兵部尚書、張其在為偽總兵前軍都督、李時榮為偽巡撫、謝鳳洲為偽守道、蕭彥為偽巡道、陳馭六為偽學道,給偽敕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