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濁惡變清善,輪迴生滅免。 濁醪對之飲,超此神慮閒。 濁血化歸無有地,兩乳縮胸卦倒顛。 濁酒一盃,彈琴一曲,志意畢矣。 濁氣,下注於經,內積於海。 濁醪泛秋英,仰聆金石篇。 一清三濁將,從三百五十人。 濁煙熏月黑,髙熖爇雲紅。 濁水溪之水,忽澄清數日。 濁有多少,氣之昬明純駁有淺深也。 濁澤有而光,濁謂潤厚。 濁塗諒為歎,世樂豈足預。 濁邪中下,陰氣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裡氣微急,三焦相溷,內外不通,上焦怫鬱,藏氣相熏,口爛蝕斷也。 濁昏者,乃和光同塵,埋光鏟彩之道也。 濁水之濁色如鐵,萬斛流沙雜鐵屑。 濁厚流形,諸地為鬼神之府。 濁流不受美女鑒,醜石乃似頑夫形。 濁者,沉而在下,所謂形體為灰土是也。 濁者動之時也,動繼而靜,則徐徐然而清矣。 濁水溪險界南北,居人稱溪南為東勢、溪北為西勢。 微班司玉条,下纠濁世非。 凡有生之域,清少濁多,穢障相纏。 凡濁炁一口,將盡閉口截住。 凡五日,水中生金,先沉而濁,三日之後即浮而清。 凡生有境,清少濁多,穢障相纏,行善不立,邪氣來侵,強魔玄試。 凡胎濁質,自無知識,終身不悟此理。 凡夫濁質,不明造化之根,不遇神仙之訣,乃欲其成乾汞至寶,以歸一身之所用,以縱一己之私欲,何其不自揣量。 凡胎濁骨非真體,玉貌清肌是法身。 分布清濁,開闢乾坤,懸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運行,四時得之以代謝,五行得之以相生。 忘濁質,換穢身,道伴仙居擇上鄰。 念濁心難悟,情昏性轉疑。 北音重濁,故北曲無入聲,轉派入平、上、去三聲,而南曲不然。 北斗濁水溪,其水澄之不清,是年忽水澄清數日。 十九清二十濁將,從三千人。 千清百濁將,從三萬九千人。 恰到清明真火得,不迷濁酒道心堅。 南為濁水溪源、北則烏溪源也。 南至冷水坑、濁水坑、雙坑、崩埤坑等處為界,批照。 即非清非濁,中和之炁,結成人倫也。 即仙君使精神昏濁,所學不成,太一司錄,三天司命,臧算伐年,所作不成,受罰於太玄都。 惟能以濁修清,是以入道證果。 惟大濁水、得奇黎、新城一帶凶番,仍不時出沒。 惟大南澳至大濁水溪一帶,兇番充斥,狙殺行人。 去清就濁,飄搖不定,性相近而習相遠矣。 去地五丈者,欲令人出五濁之世,脫五行之用。 去濁修清性,不墮諸惡趣。 又曰入清出濁,入清出濁者,可以養炁。 又有清、濁二溪,不時衝刷,成熟田園實僅五千餘甲而已。 又方,於石上水磨鹿角,取濁汁塗廱上,乾復易,隨手消。 又為濁水溪流湧沙,屢築堤堰,皆遭淹沒。 又虎尾溪向系濁水,忽澄清七日,民間相傳林爽文及張丙之亂,常有此異。 又必使木液竭而濁性盡收。 又其南為濁水大溪,逾溪而南,土地尤曠。 又一支為濁水溪,通鯽魚潭入海。 可能濁酒浇客吻,莫厌明月撩诗魂。 可笑世人心太濁,卻於海上覓蓬莊。 可怜辜负春已晚,莺老花残空濁醪。 各以清濁應物,莫不就其所利,避其所害。 各以清濁應,物莫不就其所利,避其所害。 同生濁世,共是凡身,一旦絛然遂與塵膈,今夕何夕,歡會于斯,宜各賦詩以道其意。 推其所自,清則自先,濁則自後也。 周流八方,一清一濁,一沉一浮,為三智。 咱凡胎濁骨,俺須是俗眼愚眉。 右臣胎生濁質,末學庸資。 右四味,以微火合煎令可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十日濁血下出鼻中,三十日蟲皆爛下,五十日身光澤,一年行及奔馬,消息四體安穩,乃可服草藥。 右臣伏念德薄罪深,自悲濁陋。 四象成形,方濁結凝於幽暗。 四清三濁五未,小吉主之,不得復連後生人。 四、生死濁者,謂是眾生,生處非一,故名眾生,生必滅壞。 四象成形,方濁結凝於幽暗。 斯清斯濁,聆聖訓於滄浪。 四清五濁五午,勝先主之,不得復連後生人。 四邻应得睡,濁酒且同倾。 昏者明之基,濁者清之源,自茲以往,圓明洞照,虛徹靈通,莫不自昏濁始矣。 因上文云若濁,便舉水之澄清,以况善士之心無染,則自然靜止。 春色一般清濁异,梅花亦自有安危。 因上文云若濁,便舉水之澄清,以況善士之心無撓,則自然靜止,故云孰能於代間愛欲混濁之中,而以清靜道性靜止之,令愛欲不起,亦如水之濁而澄靜之,令徐徐自清乎。 因上文云若濁,便舉水之澄清,以况善士之心無染,則自然靜止。 在山泉濁出山清,今古英雄亦不平。 晴气已复濁,虚馆可淹留。 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个不理世务的濁世佳公子,不道出言锋利,如此耿直! 暗三濁的余毒未去,聂风失力掉落屋内,屋顶瓦片一砸出个大洞。 在混濁的思绪中,被杀与杀人像两只恶魔,不断啃噬着她的心灵,活像一幅地狱景像。 在混濁的思绪中,被杀与杀人像两只恶魔,不断啃噬着她的心灵,活像一幅地狱景像。 在山不濁出山清,突有甘泉半壁生。 在上日清,在下日濁,始者上下相交,混而為一,久之則漸漸訂漸漸清清,則至樂生於其中矣。 在炁濁則沉地,清則昇天,因下濁而上清。 地理山罡,足見清濁之用。 朝溯濁水頭,暮沿濁水流。 地濁水氣腥,山惡月色黑。 地濁者,生人發地,無所不種,無所不收,處萬民之污,故曰天清地濁矣。 地濁天清,定升沉而有自。 地之濁也,積形於下,體乎純陰,寂然不動,柔順而安貞,故次於天。 地以坤道而重濁在下,在下以陰為用,暗、抱一點真陽在其中也。 地主重濁而陰生,陰生則主靜。 坐中皆濁總為陰,及至惺惺又屬情。 木本上浮,金本下沉,水本下流,火本上焰,土本重濁,此順行之道,五行各一其性,法界火坑,則生人物也。 多睡濁神,頻醉散炁,多汗損血,力困傷形,奔車走馬,炁亂而神驚,望高登峻,魄散而魂飛,養形之道,安而不勞,勞而不乏其力。 多谢烹鲜乳,还令厌濁醪。 木匠董文,居彰之濁水莊。 夜永三杯濁酒,晚凉一枕清風。 夜渡濁河津,衣中劔滿身。 未分清濁,天地人物一包藏。 大抵大南澳、大濁水、大清水三處,必各駐一營,方足以資鎮壓。 大弦最濁,故以為宮聲之均,名為黃鐘,實應太簇之律,故不曰黃鐘宮,而曰正宮也。 大地山河皆吾法身,五濁惡世皆是清淨道場,慈悲而慧,一炁流行,運用自然,得意生身,和盤托出先天元性、曆劫不壞之慧命,如金錢之灑落。 大德之容,無所不容,能受垢濁,處謙卑也。 大濁水以下碉堡,皆增樹木城。 大甲溪渡、阿拔泉渡、濁水溪渡、二八水渡、三條圳渡、枋寮溪渡、大潭墘渡、雙溪口渡、柳樹濫渡、加滑溪渡、林仔潭渡、龍門莊渡、山仔腳渡。 大甲溪渡、阿拔泉渡、濁水溪渡、二八水渡、三條圳渡、枋寮溪渡、大潭墘渡、雙溪口渡、柳樹濫渡、加滑溪渡、林子潭渡、龍門莊渡、山仔腳渡。 村沽濁醪老爺曠度超然。 天能覆物,仰不清不濁之機。 天连濁雾无非海,地少严寒不类冬。 天地之性,清者治濁,濁者不得治清。 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混而為一,寂然清澄,重濁為地,精微為天,離而為四時,分而為陰陽,精氣為人,粗氣為蟲,剛柔相成,萬物乃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