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或者棄身則敢以履險,空想則不覺飢寒,悍氣則飽食無糞,忘形則不知痛癢,尸厥則自伐無傷,神妖則臨刑刃壞,息逛則煙爨不干,性滅則全拋眠睡。 或泊其岸,則其鄉多厲,必更禳之。 或就西北之境,或許束南之隅,隨地採之,悉是妙藥,煮則香氣噴馥,飲則疾痛頓除。 或齋期已近,擇日已定,則不必用前件再告文移,只預告之後,便以第三告之檢,作再告申發。 或是上面既曰小大長短,此言脩遠則近亦在其問,不然,則是筆快失檢點處。 或水官考,則冰池寒塘,毒汁糞穢之報。 或以札不受,讓國所致,則過矣。 或謂較之總兵申甫,一則僧也而將,一則武也而文。 或因形而移易,則斯彌而為頤輅。 或泊其岸,則其鄉多厲,必更禳之。 或土數多,分兩違則,或水銖不定,同處別居。 或應造補,即由廠興工,舊料無用再運,則事以簡而易集,工以分而易完矣。 或獨見貪狼星,士人得之則陞擢。 或以法取非財,則罪延九祖,可不戒哉。 或有蟲蝗水潦,兵革四興,國主憂惶,人民傷死,當於清淨之地,或古壇靈觀之中,建立道場,懸諸幡蓋,轉誦此經,然燈行道,大醮五星及諸天宿曜,則得國土清寧,時和俗泰,蝗蟲兵革當自化消,水旱風灾自然得度。 或錄官考,則金槌鐵杖之報。 或長官不知待佐貳之禮也,或佐貳闇於事長官之道也,少見辭色,則彼此胥失矣。 或順而翻變,則有可攻之策。 或有勸顯達者,則恬然不省。 或氣血凝滯則閉息默觀病之所在,病則愈矣。 或且為歲月持守之備,汰去冗兵,只留精銳在邊,數少則費用日寬,兵精則足以禦捍,賊地所產之物,嚴法以絕之,使不得與邊人市易。 或為一事,則言為某事,至臣及甲乙。 或問常無欲常有欲者,前輩多以常無常有為絕句,今亦不然,則所謂無欲故可,而謂之有欲可乎? 或從今制,則對偶排語。 或藏九于十,則九疇有五九之數,實有九事。 或讀分如字,則分別無已,天下物論何由而物理之一致,與物同化。 或謂雞為異,則謂梟為同。 或猶不然,則此编奚翅覆瓿。 或誤墮地,及與藥相反,則傷人命。 或不究其本,棄去仁義而歸之自然,以因循為用,則儒者病之。 或因性而反復,則鷂之為鸇,鸇之為布穀,布穀之復為鷂是也。 或以石塊擊墜其尖,撈水視之,則宛然六角水晶,並含泥沙尚未淨化。 或謂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因據之爲相生之數,則洪範枚舉,不容无序,非為生成也。 或不行靈寶法,則用變食符,代真文用之。 或舍之自歸,隔數年則琶琵別抱矣。 或以文置之五方,則五嶽仙官至。 或有來試人者,則當顧視鏡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故鏡中故如人形。 或將逆首藏匿,則難速蕆。 或謂微言隱訣,多寓其間,故以首章有無,為在二丹,則神炁水火也。 或知一之道,不能常守,故三一去,則正炁離。 或童子不來,欲往尋之,則迷路,不得其所。 或不然者,則魔試來干,徒為之耳。 或木片先人至,則為過更而疾矣。 或柔以惠,則難飽其貪。 或創立城池,或造作險阻,卜何地可以設奇伏,何路可以出牽制,此須預為經度,素有隄備,則臨時可以禦捍,應卒不至倉皇。 或異意以害政,則朕亦不得而私焉。 或云某向不利,則因之改卜他方。 或蹄蹙而形白,則忘白而命蹶。 或有失當,則非為杜君之誤後世,而三炁存思,實出於太上道君經格也。 或曰兼司,或曰分司,其所出治,或巡察官司,則曰行司。 或受一闕而去,則中書又奪而惠他人矣。 或可以言語形容,則鈴有所止息,鈴有所窒礙,非所謂之大也。 或獎拔之術未盡,則冒濫之竇將萌。 或日一至仁,則但時至刻至矣。 或者暗世俗衰漸之事,不能達弊不新成之始,則謂絕而棄之,乃可以復於古始,是猶惡影者不知處陰而止,遂欲滅去其形也。 或以封,或不免於拼僻統,則所用之異也。 或謂傷泄冶之見殺,則興意不合,未詳此詩之旨也。 或怪而問之,則雙履也。 所謂致一則不二,抱一則不離,守一則不遷。 所謂法以除弊,無弊則法莫施,此刑殺之所不用也。 所為如此,則非吾欲行之道矣。 所為雌靜,則生死王衰不入于胸中。 所不欲者,清靜也,聖人則欲其所不欲,是以不貴難得之貨。 所言公,則不避嫌可也。 程子專指其稟於氣者言之,則人之才固有昏明強弱之不同矣。 所用餅果,並須芳新,不得經宿,及生產尸穢、家鳥鼠食餘,則神靈不飲,徒失爾功。 所謂萬乘之才,則不足也。 所以守神者攝動心也,守神不失,與神為一,則忘其所守之跡矣,故曰空洞迹非迹。 所載風信,則不若澳門紀略為尤詳。 程、胡之說春秋,愚書皆不辦,以其他說人多知其謬妄,此係言禮制,則鑿然若有出者,稍讀書不多,則易為所惑,故及之,後倣此。 程朱之文,程朱之博學,則李氏已詳言之,不必贅矣。 程顥勸光入臨,據邵伯溫辨誣,餘則據光集並雜傳及行狀、神道碑。 稍有文物度數之沾溉者,則又沾著於陳跡而玩物喪志,不能通文化生命之源也。 稍有不及,則怨望心生。 稍涉知識,不得謂之良,而亦不能順則。 所造有淺深,則由勉與不勉也。 所以它肯定是一個法則。 所以知王義為得者,餗既覆,則有鼎汁淋漓沾濡,此正是象,屋誅之説謬矣。 所可知者,則雷法居其捷焉。 所謂責人則嚴、自待則寬,看來竟系通病。 所任非其人,則國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亂。 所謂地法天也,蓋陰法陽則可,陽法陰,無是理也。 所稟切實可嘉,廈門既因衙門費繁,故無賭博,則此外有賭博者,必文武衙門得規包庇可知,仰福建按察司會同通商局司道,再行飭嚴革禁辦,如敢違玩,定即撤參,既候撫部院、將軍批示繳等因。 所謂不自生者,謂道自生於我,默運無窮,而我不求其所自生,故天以無象而成象,地以無形而成形,則天地之所以長久也。 所授,非祖宗之至意,則無以見統承之至恩。 所居與一神廟切近,爨下缺薪,則斧神像爨之。 所隸土番,皆文項雕題,重譯始通一語,驟設官吏,束以法律,則日夕驚怖若鷙獸入檻,觸藩躑躅,不有其生。 所主者剛,能退而守柔,則為至強。 所要愈重,則其心愈矜也。 所謂豺獺知報本,歲始而魚上遊,則獺初取以祭。 所以固之雖存,終隨氣而滅,長精雖動,則因血而生。 所載授檢校水部員外郎、泰州團練使,則蕭注事也。 所以儉於臺榭則民力有餘,儉於寶貨則民財有餘,儉於戰伐則民時有餘。 所謂八珍,則醍醐、麆沆、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 所適然也,所不適不然也,要其盡而觀,則惡乎然,惡乎不然。 所謂商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會而民始疑,則以信不足,失之於或使也。 所以始之,則今日是書盛行所最切者歟。 所有二種之篇,釋喻之說,則古人高識洞鑒之士有所不逮焉。 所云,言室中不空,蹊路湫隘,則婦姑争路而行。 所云外微紫內白,則木蘭之內白外紫也。 所憂者如此,則我國家安危大計有不敢逆料者矣。 所謂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有動作威儀之則。 所謂廍餉者,則徵於熬糖之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