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心理个人纠纷职场创业
创业阅读
新闻投稿
创业工作
技能技术
职场职业
社会安全
纠纷案例
幽默乐趣
个人母婴
家庭家居
心理治疗
作文范文
美文笔记
历史解密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情结”?

6月18日 夜未央投稿 造句
  前一阵儿,吴昕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做好自己就行了,观众笑不笑无所谓。”
  可能很多人听后,都会嘀咕:人红了,站着说话就不腰疼了?
  看了下面这个视频后,就会觉得,其实她说得也不无道理。
  在节目里,她对一个不自信的选手说:
  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我看你的表演,感触很深。
  你会经常不自觉地看地,会非常关注大家的反应,如果大家的反馈没有那么积极,你看地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不见得每个人都要特别自信,
  但是不自信的人有一点不好:就是会不自觉地去讨好别人。
  我们只要把讨好这个点收回来就可以,
  观众笑不笑无所谓。因为一讨好就输,一输气场就不对,气场一不对,就什么都不对了。
  从当年安静地杵在台上说不了几句话,从一直质疑自己就是个大写的
  到如今频繁地出席各大节目成为主咖,事业越来越好的吴昕,人也变得越发自信。
  而她在节目中的那番话,也许能给家有“自卑娃”的父母带来一些启发。
  01:
  自卑感和自卑情结,是两码事
  生活中,经常有妈妈为娃不够自信而担忧。
  堂姐就是其中一个。
  有一天,她火急火燎地给我打电话:
  你说妙妙这孩子可咋整,在家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躲就算了。
  这次,学校老师挑中她表演节目,她却因为害怕,死活都不愿参加,多好的表现机会,她也不知道珍惜。
  你说她这么怂,这么自卑,到底随谁啊。。。。。。
  如果大家也遇到像我堂姐这样的情况,
  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先要弄清这样一件事:
  孩子的自卑究竟是“
  自卑感”,还是“自卑情结”。
  因为,“自卑感”和“自卑情结”是两码事儿。
  “自卑感”一词最早由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使用。
  他认为自卑感是一种能判断出自己价值不足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获得。
  比如,与学历高的人比起来,学历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卑;与个高的人比起来,矮个子更容易感到自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自卑感”就不好,反而处理得当,它还会成为我们进步的催化剂。
  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出身贫寒的小镇男孩,考到北京的大学。
  来到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后,没有见过世面的他显得异常自卑。
  他怕别人问他哪里来;不敢主动开口和别人说话;甚至在人群中合影时都要戴着墨镜,因为他怕被人认出。。。。。。
  但是他并没有让这种自卑感长期囚禁他的心,而是在专业课上大下苦功。
  把省吃俭用的钱都拿来买书看报,仔细看着电视揣摩人家怎么主持。。。。。。
  最终,他凭借自信大方的主持气质名扬天下。这个男孩就是白岩松。
  后来有人采访他时,问他是否一直自信。
  他说:
  我一直自卑着,有点自卑才会付出更大的努力。
  如果采访一个人让你感到忐忑不安,感到自卑,你就会做更多的准备。
  然而,自卑情结,则是一种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来讲有害无益。
  简单来讲,拥有自卑情结的人,也能意识到自己不足,但却会此止步不前。
  并且,拥有自卑情结的人,通常会呈现为两种状态:
  类型一:自怨自艾
  这类人经常会将“因为有A所以达不到B”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比如,“因为我嘴不甜,所以爸妈更偏爱弟弟”、“因为我不漂亮,所以老师不关注我”、“因为我学历低所以不成功”等等。
  类型二:骄傲自大
  这类人则经常会说“只要没有A,我也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比如,“如果我有高学历,我也很容易成功”,“如果练钢琴,我就是下一个朗朗”,”我是不爱社交,我只要去做,也能成为万人迷”等等。
  自怨自艾还好理解,但是为什么有自卑情结的人还“骄傲自大”呢?这不是很矛盾吗?
  因为类型二的人,既无法接受“自己无能”的事实,又不能通过努力等健全的手段改变现状,所以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一种更方便的心理补偿
  优越情结
  他们常常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沉浸在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让本身不优秀的自己,引起他人的注意。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们又常常会采取两种手段:
  借助权势的力量抬高自己
  比如,《加油,你是最棒的》电视剧中的郝泽宇在初涉影视圈时,去见导演前,他的造型师给他借了一身假名牌。
  借助不幸显示自己的特别
  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矮个子甩给好心安慰她的人一句:你怎么能理解矮子的痛苦呢?这时,她就将自己摆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上,从而让别人小心翼翼地对待她。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孩子不自信,但能付出努力改变现状,咱们就不用愁。
  但,如果他有自卑情结,表现出“自怨自艾”或者“骄傲自大”,我们就该出手干预了。
  02:
  去除自卑情结,要推翻这“三座大山”
  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自卑,不仅家长着急,娃自己也想改变。
  他们也试图想改变,只不过身上背了三座大山,使他们裹足不前。
  第一座大山:过去是洪水猛兽
  很多人认为自己现在的自卑心理,一定是过去的某种经历造成的。
  但是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同的维度: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过去的意义。
  带给孩子带来自卑的往往不是过去,而是他们对过去的看法和态度。
  比如,孩子之前的学习成绩不好,让他自卑的不是差强人意的成绩,而是他怎么看待这些成绩。
  如果他知道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所以成绩不理想,他可能不会自卑。但如果他认为自己智商不高,甚至很笨,所以成绩才不好,就很容易因为对自身的低评价而不自信、甚至自卑。
  第二座大山:他人即地狱
  除了逃不脱过去的束缚之外,很多有自卑情结的人也逃不脱人际关系的束缚。
  前面我们说了,自卑感多是和在他人的比较中产生的。
  怎么看待这种比较结果,是自卑感能否演变成自卑情结的关键因素。
  通常演变成自卑情结的人,经常用两种方式看待与他人的关系:
  把他人的评价、期待活成自己的标准
  比如,有的孩子经常这样想:“A是学霸、B是游泳冠军、C是学生会主席,我怎么这样?“
  再比如,有的孩子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讨好别人。就像我们文章开始说的那位脱口秀选手一样:“说出一个段子,会看着地上,等观众的反应,反响好,才有勇气抬头继续说。。。。。。“
  把他人当成敌人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同桌受到老师夸奖,自己心里就不舒服。
  这种心态,就是认为自己和他人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有竞争就必须有赢家,而自己作为输的那一方心里就不舒服。
  第三座大山:巅峰永远在未来
  还有一些人不能摆脱自卑情结的影响,是因为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
  比如,有的人认为只有将来当上领导、当上CEO名利双收之后过的才叫人生,现在只是通往未来的路上。
  因为,这些人过于关注未来,不能享受当下。所以,看到未来的遥遥无期后,便落得一声叹息。
  孩子也会这样,当他将成为钢琴家树立为远大目标时,会因为现在的“不完美”、”不够好“(他认为的)而焦虑、甚至心灰意冷,转而调低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变得不自信。
  03:
  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明晰原因之后,该怎么帮助孩子脱离“自卑情结”呢?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研究者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给出了几点意见:
  首先,要学会自我接纳,并付出努力和行动
  这里的自我接纳,不等于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明明知道自己不行,还要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很棒”。明明在考试中考了60分,还心里暗暗说我能考100分。
  这其实是自己对自己撒谎,很容易导致上文中所说的“优越情结”。
  而自我接纳是要接受自己过去的不足,接受自己“自己做不到”的现状,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
  比如,吴昕初入“快乐大本营”受到网友质疑时,也会愤愤不平。后来,她慢慢就接受了自己主持功力确实需要提高的事实,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开始发愤努力,上厕所时都在背台词
  在孩子不自信的时候,我们也要切忌盲目地肯定他、”你能行“、”为他加油“,实事求是地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而鼓励他一步一步去追求可实现的小目标。这样做,才是更有效的、帮助孩子重塑自信的方法。
  其次,专注自己的生活
  自卑情结的产生,大都源于对别人的生活妄加干涉或自己的生活被别人妄加干涉。
  要破除这种自卑情结,要在心中牢记: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
  别人怎么评价你,与你无关,你也无法左右。
  而做到这一点,无疑需要勇气不惧他人评价的勇气、不寻求他人认可的勇气。
  之前写过的文章里
  ,提到一个概念”自我边界感
  “。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并守住自己的个人边界。
  他要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壁垒,用它抵御外来不好的信息、攻击,从而允许有空间发现自我,”我的想法,我的感受和我的快乐”。
  再次,要学会和他人活成一个共同体
  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共同前进
  ,只有进度前后之分,没有高低之分。
  在行进过程中,只需要理想中的自己对比,不需要与他人对比。要认清,漫漫人生路,自己和他人是伙伴关系,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彼此获利。
  我常常跟孩子说,虽然和别人的
  横向比较
  在所难免,但和自己的
  纵向比较
  更加重要。“跟过去比、跟去年比、跟昨天比,我有进步”就已足够让自己安心。
  最后,告诉孩子要谨记: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要珍惜当下。
  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此时此刻”。只有把人生看作点的连续,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活得充实而自足。
  比如,你想考个好大学,就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比如,你想成为游泳冠军,就要从学换气开始。。。。。。
  当然,在过程中,肯定会因为与过去不同、与他人不同,遭到自己与他人的不断质疑。
  这时候,可以想想吴昕的那句话:
  一往无前,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简介:
  孙彩群
  已帮助过
  1万人
  入驻年限
  9。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评论 转载

造句: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情结
造句: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情
愤怒不可怕,可怕的是亲子联结断裂。你的孩子曾经有过跟你大哭大闹的情形吗?你又是怎么对待的,放任他在那里撕心裂肺的哭,还是让他愤怒地对你瞪白眼,还是走过去蹲下来问问他为什么这么要这么做,最后把他抱在怀里安慰他?……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情结”?前一阵儿,吴昕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做好自己就行了,观众笑不笑无所谓。”可能很多人听后,都会嘀咕:人红了,站着说话就不腰疼了?看了下面这个视频后,就会……孩子最苦恼家里有个“五会家长”说起“五会家长”,你或许没听过这个词,但你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只会催、只会擦、只会烦、只会吼、只会打。在亲子沟通中很多时候,家长自认为苦口婆心的话,孩子未必真的听……“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本人会做的事情”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鲁道夫德雷克斯(RDreikurs)许多家长都和我聊过自己孩子的种种“问题”,他们都十分不能理解,孩子们为什么要做出这些让……不敲房门的父母有多“可恶”?娃可能记仇一辈子不敲房门的父母有多“可恶”不在意这个小细节娃可能记仇一辈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有些矛盾,就比如进房间敲门的事情,这个事情非常小但是却真的会影响到孩子。……孩子趴睡死亡的背后,是父母的过度焦虑要想遇见更好的孩子,请先遇见更好的自己题记近期,一则3个月大的孩子在“趴睡训练”中死亡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一位新手妈妈在一个所谓趴睡训练的付费指导机构,按照机构指导训练……5个迹象证明孩子心理疲惫了,你家孩子有吗?有些家长很不解:孩子玩的时候精力十分充沛,可是一到学习就没了精神,直喊累,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劳”症状。孩子运动或玩耍后的疲劳,家长可以一下发觉,但……为什么屏幕剥夺了我们的快乐?01:吃狗粮几年前,我听到一个有趣的传言。一家大型宠物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参加年度的股东大会的时候,带着一罐狗粮。在大会中他直接吃这罐狗粮,证明那些食品对他而言足够好……请别再跟孩子说“不许哭”,我们可以说:哭吧,请你哭完再来找我昨天跟朋友聊天,谈到了她那个特别敏感的孩子。她的孩子是一个特别爱闹情绪的孩子,每次一闹情绪就哭个不停,很难控制自己,而她往往是束手无策。偏偏她又属于那种天生受不了孩子哭的人,一……当孩子上学遇到困难,家长该怎么办?每逢假期结束学校开学后,总有少数孩子不能顺利地上学。如果您仔细观察,在某个时间段,在学校的大门口,经常有父母在督促子女走进学校当孩子出现上学障碍,多次接送也无济于事时,父……父母的焦虑,正在让孩子买单!在焦虑的年代,如何过上不焦虑的人生?今天的案例讨论,让我看到了部分答案。案例是这样的:一个高官的家庭,因为孩子的职业规划与家庭的期望相去甚远,导致家庭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来心理……孩子事事喜欢唱反调?“拆屋效应”的五大原则,还你个温柔娃孩子喜欢唱反调,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常态。面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孩子总是有各种理由来拒绝,比如说“我还小,不能单独睡觉,会害怕”,或者拒绝收拾玩具,并告诉妈妈:“这是我最讨……
分享4个简单实用的科学笔记法让学习、工作。。。以输出为目标阅读,让你的阅读价值翻倍别人的学习方法为什么难借鉴?只用明白“合。。。小说写作:5步!让你成为自媒体写作高手实用读书法:思考坚持8字方针,能助你读书记。。。弘禾1分钟:高效学习的方法有哪些?读书需要的3个条件,缺一不可80句描写大自然的比喻句,鲜活别致,常读读。。。这才是成绩差的真正原因!!100例精彩排比句,让人耳目一新如何每天学习10小时,依然精力充沛?(超实。。。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
雅漾洗面奶怎么样适合敏感肌的洗面奶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一直想找女朋友却找不到)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作文300字【歌词】ifsomeonewouldknow歌手:MsJoh 瓮拼音怎么读瓮拼音如何读NBA4连胜5胜16负!火箭队114110险胜对手!泰特布鲁项目部职工转正个人述职报告床上好男人必备礼仪保安革命旧址(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这根线就能看出主力建仓别怪我没告诉你太平经(二十四)姨妈来了还能啪吗?
©2025网站地图最近更新文明上网我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