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惹争议到底触犯了哪些边界?

  "一对基因经过修改的双胞胎婴儿已于11月健康诞生,基因编辑使她们将来可能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能力。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11月26日一则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的发言就像投入河中的石子激起了产业界、科学界、媒体甚至广大人民群众的讨论。
  基因编辑,无论是在人类医学、动植物育种还是药物筛选领域,都备受争议,除了技术层面的争议之外,更多的是伦理道德层面。然而,这个被视为"禁区"的领域,因为贺建奎的这一举动,突然之间又回归大众视野。
  网易科技第一时间询问相关专家并综合了以往采访的科学家的看法。百家争鸣,供大家参考。
  世界著名心脏病学家、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曹文凯
  对于基因编辑研究,曹文凯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科学家说》时表示:基因编辑的时候,从人身上获取基因来治疗疾病,现在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在研究了。但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现在争议的关键,因为一旦在胚胎做就会影响人的一辈子,甚至是未来几代人,所以这个问题现在还在讨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王皓毅
  王皓毅也曾对网易科技表示:基因编辑技术在整个行业来看,是一项非常具有前景的技术,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更是有着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一旦普及,对人类的意义将是巨大的。
  "关于监管性问题方面,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我不是很想强调风险的问题,FDA已经明确表明,不会监管基因编辑的蘑菇上市,这是一个已经批准的事情,我认为更客观的态度应该是,更多的去管一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要管这个东西如何产生。"王皓毅表示。
  不过,对于贺建奎"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王皓毅在接受《知识分子》所属《赛先生》采访时认为:科学、技术和伦理上多个问题需要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一个都还没有解决。技术方面,如何确保无嵌合的一细胞期完成精确基因编辑,如何全面检测潜在脱靶位点。科学方面,如果确保引入的CCR5突变在受体胚胎的遗传背景下有良好的效果而没有其他严重副作用。
  分子生物学家王喜萍
  王喜萍对此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表示:"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会产生错误编辑,虽然概率不大,但在人身上还是无法容忍的,万一产生残疾婴儿,伦理道德上无法容忍!"
  遗传学家,WHO遗传病社区控制合作中心主任、国家产前诊断专家、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和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尚志
  黄尚志向网易科技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这更多是)伦理的挑战,还是胚胎操作,与克隆人差别不大。
  中科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李劲松
  李劲松在接受《知识分子》所属《赛先生》采访时表达了很强烈的反对态度:"不可思议,完全不能接受。"
  果壳网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生"Ent_evo"
  "Ent_evo"列出了对这件事的一些观点和质疑:
  1)这次编辑的是CCR5基因,它有一个天然等位基因叫CCR5Δ32,少了32个碱基对。这个等位基因很奇怪,可能只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但是经历了很强的正向选择,说明它在短暂的历史里一直是好事情。CCR5Δ32携带者确实对HIV-1有很强的抗性,看起来生活也大致正常;
  2)突变的CCR5Δ32也有缺点,目前看来它可能会给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带来不利影响,比如遭受一些黄病毒属病毒感染后,有更高概率出现严重的症状;
  3)现在HIV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人群上来说,有更多的CCR5Δ32应该是利大于弊;
  4)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这就不好说了,并不是每个人一生中HIV的风险都那么大。而且考虑到现在HIV的阻断疗法非常有效,做这样的选择,收益并不明显;
  5)但是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这个目标,而是在于手段。CRISPR作为基因编辑工具虽然强力,但是会有很多"脱靶"——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编辑农作物好办,弄出问题了就不上市呗,但如果一个人遭受了错误的编辑,你不能把他杀了啊;
  6)更糟糕的是,这次做了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明确知道编辑没有成功。这个孩子就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好处,而却承担了一样的风险。
  7)但是这个案例里的安全和伦理问题我还是不放心。为啥莆田系医院会是实际开展的场所?有怎样的证据表明确实这两个孩子没有遭受脱靶?为什么那个明明没有编辑成功的胚胎还是最终带着风险诞生了?整个过程给人的感觉是依然不够透明缺乏监管。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及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
  张林琦在《知识分子》所属《赛先生》中的采访中也表达了类似担忧:对健康胚胎进行CCR5编辑是不理智的,不伦理的,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而CCR5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是重要的;现在母婴阻断技术非常有效,高达98%以上,可以阻止新生儿不被艾滋感染;即使HIV感染的父亲,和健康的母亲,100%可以生个健康和可爱的孩子,根本无需进行CCR5编辑。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是否经过了伦理批准?是否合法合规?后期也有相关人员质疑了"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的申请书"前面的真假问题。
  科学研究的很多领域都有盲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仇子龙呼吁,科学家作为一个共同体,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的交界的每一步研究都是需要充分讨论的。

SpaceXCrew2载人航天任务乘员名单确认,将于4月22日发射IT之家4月3日消息根据美国NASA消息,SpaceX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Crew2的乘员名单确认,将搭乘龙飞船于本月进行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这四名宇航员包括欧洲空间局的Thoma我国科学家突破材料难题,未来电池更进一步IT之家4月2日消息据西北工业大学官网消息,由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带领的团队经过10年攻关,研发出一种新型离子液体作为溶剂,为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量产提供了更多可能。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放射性核电池可以运行2。8万年,有望于2023年上市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加州一家名为NanoDiamondBattery(NDB)的公司最近正在开发一款放射性电池,该放射性电池对人类完全安全,未来将改变世界。电池的开发人员解释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基于在线表界面表征发现储能电极的表面效应IT之家4月2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网站,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在电化学储能过程原位在线(Operando)表界面表征研究中取得进展,首次准确阐明铝离子电池充电机制,并发现储能电极存比尔183盖茨妻子梅琳达称2022年全世界有望实现新冠群体免疫北京时间3月9日上午消息,据报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Gates)的妻子梅琳达盖茨(MelindaGates)接受采访时表示,到了2022年某个时间点全世界应该能实现群体免陈薇提议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IT之家3月7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7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委员们进行了发言。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今天在政协大会发言首批武汉产新冠灭活疫苗上市,年产量可达1亿剂次IT之家2月28日消息据湖北日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正式上市。这也是国内第三个获批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报道称,2月28日,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拟于7月20日首次提供亚轨道观光旅行服务北京时间5月6日凌晨消息,据报道,亿万富翁杰夫贝索斯(JeffBezos)旗下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Origin)周三表示,该公司计划于7月20日首次提供乘坐其NewShepa天气状况不利,SpaceX和NASA推迟第二次商业载人航天发射24小时4月22日消息,由于当地天气状况不利,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美国宇航局(NASA)决定,将第二次商业载人飞行任务发射时间推迟24小时。图1在NASA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NASA机智号火星直升机首飞成功,完整视频公布IT之家4月20日消息北京时间4月19日18时52分,美国宇航局NASA正式宣布,首个火星无人机机智号成功在火星耶泽罗撞击坑完成首飞,这也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大气层内完成动力飞行我国首个火星车名称公布,名为祝融IT之家4月24日消息,在今日的2021中国航天日上,官方公布了我国首个火星车名称,名为祝融。IT之家了解到,今年2月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对我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已
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成功IT之家11月2日消息北京时间11月1日晚23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17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据了解,本次发射的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5星,世界首颗晨昏轨道气象卫星IT之家7月5日消息据央视新闻,北京时间2021年7月5日07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图自央视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可获取幅宽不小于150km的高清影像IT之家7月3日消息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今日上午10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和4颗搭载星点火升空,随后将5颗卫星全部送入预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精度图像和数据可直观显示对流云团的精细化结构IT之家7月2日消息6月3日零时17分,我国风云四号B卫星(02星)成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与此前的风云四号A星进行组网,构成我国新一代静止轨只能靠工匠手工打磨,央视解密神舟十二号的火箭心脏输血管IT之家7月5日消息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此次任务中,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将第一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工作生活,他们将在轨驻留3个月。大家对于神舟科学家猜测外星人会在黑洞附近使用引力波通讯北京时间5月17日消息,据宇宙杂志网站报道,目前,研究人员表示,外星人可能使用引力波进行通讯,干涉仪参数的微小变化可能表明地球并不孤单,宇宙中或许存在着其他高智慧生命形式。一支物理人类可能首次探测到黑洞与中子星相撞引力波IT之家5月3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本月2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他们可能首次探测到了黑洞与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公报称,LIGO探测器和欧洲处女LIGO开始第三轮探测运行或新发现两个引力波信号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升级之后第三个观测周期的两周内,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位于意大利的室女座干涉仪(Virgo)探测到了两个可能的引力波信号。这两个信号被认为来自同一对黑7亿光年外有个400亿倍太阳质量黑洞,或为两椭圆星系合并而成IT之家8月8日消息据美国新闻周刊杂志6日报道,科学家在距离地球7亿光年的霍尔姆15A星系团中,发现了一个质量为太阳400亿倍的超大黑洞。如果得到证实,将是这一半径约为10亿光年的黑洞信息悖论宇宙中信息是守恒的,黑洞除外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真的很爱惜自己的信息宇宙不喜欢创造新的信息,它也不喜欢销毁已有的信息。事实上,用喜欢这个词实在是太弱了。至少就我们目前所知并且我们已经非常黑洞是宇宙范围内的毁灭引擎,但也可以quot带来生命quot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23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黑洞是宇宙范围内的毁灭引擎,但它也可以带来生命!一项关于超大质量黑洞的最新研究表明,当黑洞疯狂吞噬宇宙物质时,释放的辐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