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科学家利用来自太空的神秘粒子给地球称重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给地球称重并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问题上,科学家必须借助一些间接的方法。通常而言,他们会利用声波和引力等来进行计算。不过,有一个研究团队想到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通过测量穿过地球的神秘宇宙粒子来获得地球的重量。
  来自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利用穿过地球的中微子来计算地球的质量和密度。虽然这一方法目前还处于最初阶段,但有朝一日或许会成为非常实用的工具。而且,研究人员获得的结果相当接近目前主流方法计算的数据。
  "我们的结果证明了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是可行的,可以作为传统地球物理学方法的补充,"研究作者在发表于《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期刊的论文中写道。
  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粒子是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些粒子构成了原子,它们之间通过引力、电磁力和强核力(使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基本作用力)、弱核力(发生在原子核内极小的尺度上,并且是某些放射性衰变的部分原因)发生相互作用。
  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丰富的粒子之一(仅次于光子),但非常难以探测,因为它们只与弱核力相互作用。来自太阳和更远太空的中微子不断地轰击地球,它们的相互作用如此微弱,以至于探测器通常建造在地底深处,以屏蔽宇宙射线和其他背景辐射,并检测穿过整个地球的中微子。
  与此同时,许多地球物理学家也在尝试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以及地球磁场的行为。他们通常也只能通过间接方法进行测量,观察声波穿过地球时的变化,或者探测引力的局部变化。参与这项新研究的物理学家设想,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这些中微子探测器,而中微子也在不断地穿过地球,那为什么不尝试利用这些中微子来测量地球呢?
  他们开始付诸实践。利用南极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IceCube,位于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数据,研究人员测量了从不同角度撞击探测器的中微子数量,其中直接向上穿过探测器的中微子比其他角度的中微子经过更多部分的地球。他们将这一数据与如果地球不在探测器下方时将探测到的中微子数量进行了比较。
  通过这些数据,研究人员测量出了地球的质量,尽管还不是很精确,但得到的数字与目前用引力方法获得的结果近似。他们还测量了地核的质量,结果比目前广泛接受的数值大一些。他们还发现,地核的密度比地球更大。当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一点,但通过从太空穿过地球的神秘粒子来再次验证也挺有意思的。
  研究人员非常坦诚他们没有用到大量数据的事实,或许再过10多年,有了来自IceCube和其他探测器的更多数据,这一方法将变得更有效。巴黎第七大学的研究者Véronique Van Elewyck并未参与此次研究,她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评论中指出,研究人员仍然不知道有多少中微子轰击地球,并且需要更多地了解冰的光学特性,以减少实验的不确定性。她还写道,关于中微子如何更普遍地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问题,目前仍存在着许多实验上的不确定性。
  随着数据越来越丰富,以及相关实验的增多(可能还要再花上十年或二十年时间),中微子或许真的能成为测量地球内部结构的有用工具。
  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
  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IceCube)有着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主导,集合了来自十多个国家超过300名科学家。这是一个位于南极冰层之下的观测站,拥有数千个探测器,分布范围超过1立方千米。
  IceCube建成于2010年12月8日,设计目的是探测能量约1TeV的中微子,研究宇宙中能量极高的天文物理现象。2013年11月,研究团队宣布IceCube观测到28个可能来自太阳系以外的中微子。2018年7月12日,IceCube第一次成功确认高能宇宙中微子的来源。

当恒星变成红巨星时,生命几乎不可能幸存北京时间7月28日消息,如果我们在围绕白矮星运行的行星上发现生命,那么生命一定是在恒星度过了红巨星阶段变成恒星残骸白矮星之后才出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恒星从红巨星过渡到白矮星阶我国天文台科研人员首次构建超长波天空模型IT之家7月27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近日,国家天文台的科研人员首次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超长波波段的天空模型。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超长波波段,特别是频率低至1MHz的时候,天空宇宙星团可能黑洞泛滥,每个星团多达几十个黑洞北京时间7月22日消息,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一个由数千颗恒星组成的星团可能在10亿年内分解成几十个黑洞。研究人员称,这种黑暗命运可能是由目前位于该星团内几十个黑洞的活动引起的,最新数学公式可精确描述黑洞如何扭曲宇宙光北京时间7月20日消息,在黑洞附近,空间是扭曲的,以至于光线在黑洞周围多次发生弯曲,这种现象在宇宙中普遍存在,虽然天文学家几十年前已探测到该现象,但直到现在才有一个精确的数学公式进NASA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成功更换失效的国际空间站天线系统IT之家12月4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托马斯马什伯恩和凯拉巴伦昨天结束了一次太空行走,总时长6小时32分钟。马什伯恩和巴伦成功地在Port1桁架结构上安装了一个S波段俄罗斯考虑起诉一名NASA宇航员,称其在太空船钻孔12月1日消息,俄罗斯航天局Roscosmos表示,已经完成了对2018年联盟号飞船MS09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出现孔洞的调查,有可能对一名NASA宇航员提起刑事指控。图2018年,毅力号探测器拍摄火星日落照片颜色绝美北京时间11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毅力号探测器最近从繁忙的火星探索中抽出时间,拍摄了几张引人注目的日落照片。与惯常印象中的蓝色调不同,这一次照片的色彩非常柔和,落日上空呈现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研究建立火星全球磁场模型为部署相关火星探测任务提供磁场模型参考IT之家11月23日消息,据中科院官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高佳维及其导师戎昭金魏勇研究员等,综合MGS与MAVEN两颗飞船的磁场观测数据火星上出生的孩子长啥样骨骼脆弱视力不佳皮肤可能变绿11月1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Musk)希望将人类送上火星殖民,以此帮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从而延续人类的文明。然而,这可天问一号祝融号amp火星快车,中欧火星探测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圆满成功IT之家12月1日消息,中国探月工程官方今日宣布2021年11月,我国天问一号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团队合作,开展了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据介绍NA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检查完毕一切正常,在振动中没有出现损坏IT之家11月25日消息,NASA近日宣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推迟到12月22日,原因是技术人员准备将望远镜连接到阿丽亚娜5号火箭时,发生了意外事件。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固
NASA新视野号为探索最远天体,离家已超69亿公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在对冥王星进行探测之后,又将目标锁定了柯伊伯带的小行星MU69,这将是人类探索过的最远天体,距地球69亿公里。几天后,当地球开始绕着太阳另一侧的轨道NASA征名活动让新视野号将问候带往小行星UltimaThuleIT之家12月21日消息NASA早先宣布,新视野号探测器将在2019年元旦当天到达小行星UltimaThule(意为天涯海角),这颗小行星距离冥王星16亿公里。日前,NASA开启了耗时12年,新视野号将在2019年元旦到达遥远小行星UltimaThuleIT之家12月20日消息NASA近日宣布,新视野号探测器将在2019年元旦当天到达小行星UltimaThule(意为天涯海角),这颗小行星距离冥王星16亿公里,UltimaThul俄罗斯超强太空望远镜SpektrRG将于六月发射IT之家1月19日消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日前俄罗斯与德国合作研发的SpektrRG(光谱RG)轨道天文物理观测台将于6月15日后发射升空。据了解,这是俄罗斯Spektr太空天文月球空间站来了!NASA启动门户计划IT之家2月11日消息日前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了门户(Gateway)计划,这一计划未来将在月球轨道建立空间站,帮助人类更加便捷的探索月球和火星。据了解,门户计划与国际空间站一样也是一嫦娥五号之后,中国还将论证建立月球科研基地IT之家1月14日消息正在进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我国探月项目还有三次任务规划,另外正在对载人登月进行研究。吴艳华表示,NASA发现超新星爆炸后宇宙尘埃比预期多10倍IT之家2月10日消息日前,NASA的SOFIA望远镜观测到一次发生在1987年的超新星爆炸,这次爆炸发生后却与此前人类预测的那样截然不同,星际尘埃比预期多十倍。当红巨星死亡后它们NASA周三或官宣放弃机遇号火星车北京时间2月13日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计划在当地时间星期三举行新闻发布会,届时将会公布最后尝试联系机遇号火星车的结果。自2004年以来,机遇号火星车一直在火星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极碰撞冰山,目前人船安全IT之家1月21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日前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撞击冰山。因受浓雾影6光年远的超级地球或存在生命研究人员发现,距离我们6光年远的一颗巨大的超级地球行星可能存在简单生命。Barnardb(或GJ699b)是最近发现的一颗围绕巴纳德星(是距离地球第二近的恒星)运行的超级地球行星。地球磁北极在快速由加拿大移向西伯利亚,科学家也很懵北京时间1月11日消息,地球磁场正在快速移动科学家也不清楚原因。研究人员表示,磁北极正在从加拿大向西伯利亚滑行。磁北极的移动非常明显,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急于更新世界地磁模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