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为什么NASA计划撞击小行星?或许能够拯救地球!

  北京时间4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4月29日,一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如果它碰撞地球,将在地面上形成一个10公里直径的大陨坑,并在地球上空蒙上一层灰尘。这颗小行星叫做"1998 OR2",直径至少1.6公里,虽然它对地球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但是它的近地点仅与地球保持640万公里,此类的小行星被美国宇航局列为"潜在危险天体",伴随着小行星和地球环绕太阳运行,未来这颗小行星将不断地接近地球。
  1998 OR2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但比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小许多,尽管如此它仍潜在对地球构成威胁。
  事实上,距离地球较近的小行星比人们预想的更多,每年都有几十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800万公里范围内碰撞地球,并潜在造成区域性灾难,平均计算,每年都会有一两颗大型太空岩石掠过地球上空,它们体积较大,一旦碰撞地球大陆将造成灾难性事件。
  未来地球极有可能遭受一颗较大小行星碰撞,该小行星至少能摧毁一座城市,或者更糟糕。如果地球人类文明遭受某颗小行星的碰撞威胁,那么制定一个保护地球的计划是非常明智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宇航局计划2021年发射一艘太空飞船,首次测试阻止小行星杀手碰撞地球的策略——在小行星距离地球较远的位置,采用太空飞船撞击小行星,使小行星偏离原先运行轨迹。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将一艘宇宙飞船撞击两颗相互环绕小行星中较小的一颗,从地球上很容易测量较小的小行星轨道发生的任何变化,这将为该小行星是否成功偏离轨道提供一个很好的指示器。
  拥挤的太阳系
  阻止"小行星杀手"的第一步是发现它,太阳系确实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我们希望将它们脱离太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必须更加密切地观察监测它们,迄今为止,我们已发现2078颗潜在危险的小行星。
  通常太阳系小行星飞行时速接近32000公里,小行星1998 OR2到达近地点时仅与地球相距64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16倍。虽然当前1998 OR2的近地点距离并不令人担忧,但它将继续沿着自己的轨道环绕太阳运行,其环绕太阳一周需要3.7个地球年,冒险进入火星外侧的小行星带,并在每次环绕太阳运行时都会接近地球。2078年,当小行星1998 OR2再次到达近地点,并且距离地球更近,在距离地球160万公里范围内摇摆不定,几百年之后,天文学家将无法精确计算出1998 OR2的具体位置。
  约翰逊指出,美国宇航局将直径140米以上、进入地球800万公里范围内的天体归类为潜在危险的小行星,800万公里范围取决于地球轨道随时间变化的程度,当然该范围存在一定冗余度,从而确保我们能够捕捉到未来可能碰撞地球的任何天体。预计再过7年,另一颗名为"1990 MU"的大型小行星将到达近地点,距离地球大约480万公里。
  我们不希望地球遭受大型小行星碰撞,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到它们,并对它们的所有信息进行更全面的整理分析,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就不会对某些小行星轨道运行感到吃惊。
  1998年,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宇航局探测确定90%以上直径1公里或者体积更大的潜在危险小行星的特征,7年之后,美国国会再次要求美国宇航局探测确定90%以上直径800米的小行星。
  体积较大的小行星,例如:1998 OR2和1990 MU,如果碰撞地球可能会摧毁地球生命,据估计,直径1千米以上的小行星碰撞地球,会导致整个大陆毁灭,产生的大气尘埃会造成全球性降温,可能导致几年内全球农作物歉收。
  目前,科学家观测发现大约900颗直径超过1千米的近地大型小行星,占近地小行星总数的95%,在未来几个世纪里,基本不会出现小行星碰撞地球。但是一份报告指出,体积较小的小行星仍有可能摧毁地球城市,其总数可能达到2.5万颗,但我们仅探测到其中的30%。
  这些体积较小的小行星一旦碰撞地球,将带来区域性灾难,我们仍将面临大量棘手问题,在黑暗的太空中寻找这些灰色或者黑色的小型太空岩石难度很大。
  即使是直径小于150米的小行星也是非常危险的,有些陨星在空中爆炸的威力相当于核弹,例如:2013年在俄罗斯车里雅斯宾斯克上空爆炸的陨星,一颗22米直径的火球从天而降,碰撞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震碎了住宅房屋玻璃,造成大约1500人受伤,没有人事先预测到该事件。
  使用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策略碰撞小行星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艾米__美因茨(Amy Mainzer)是小行星探测和防御领域的资深科学家之一,她说:"1998 OR2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但比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小许多,尽管如此它仍潜在对地球构成威胁。"
  要阻止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最重要的是要有预警时间,地球人类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进行准备工作,这样就可以将最大的小行星推离轨道。
  美国宇航局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计划于2021年7月发射,其核心任务是测试一种偏离策略,将一艘重达半吨的航天器撞击一颗正在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最终使小行星偏离原有轨道。2022年10月,在距离地球1040万公里的太空区域,一艘冰箱大小的宇宙飞船将接近一颗名为"迪蒂莫斯(Didymos)"的小行星,它的直径大约800米,它有一颗直径150米的卫星小行星。
  小行星"迪蒂莫斯"成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的试验目标,该体积大小的小行星一旦碰撞地球,将摧毁一座城市。陆基望远镜能够探测到它围绕体积较大小行星轨道运行时间的变化,从而测量碰撞产生的影响。
  在DART飞船以时速2.5万公里碰撞迪蒂莫斯卫星之前,飞船将释放一个鞋盒大小的相机,该相机能观察记录飞船撞向迪蒂莫斯卫星,并且拍摄卫星碎片,甚至可能拍到碰撞时形成的陨坑。预计此次碰撞可能会使该卫星的轨道周期从12小时缩短7分钟,如果该变化能够持续70秒以上,那么此次任务就是成功的。
  通过改变卫星轨道,我们并未改变迪蒂莫斯的轨道,这是一颗潜在危险的小行星,所以我们并不希望改变它的运行轨道,某些操作很可能将它推向错误的轨道方向。
  由欧洲航天局建造的另一艘飞船"赫拉"将于2026年抵达小行星迪蒂莫斯,该飞船将对撞击后的结果进行详细测量,并测试自主导航技术。
  虽然"动能碰撞器"策略很容易理解,但是许多变量控制着撞击能否成功地使小行星转向,目标天体的成份、硬度、结构、撞击喷射多少物质以及飞船撞击角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动能撞击器"可能成功地改变类似迪蒂莫斯的小型小行星的轨道方向,但是如何改变小行星1998 OR2呢?如果有这样大体积的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我们需要启动一项规格更大的防御策略,例如在小行星附近引爆一枚核弹,使其表面部分蒸发,并将其推离轨道。如果小行星表面发生核爆炸,可能会出现霰弹枪射击效果,大量的小行星碎片仍会飞向地球。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制一项太空望远镜计划,致力于寻找危险小行星。他说:"最佳偏转策略既取决于来袭天体,也取决于撞击前我们拥有多少时间,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推算和演练。"

哈勃在M61星系观测到带有黑暗触须的发光心脏哈勃在M61星系发现了壮观的带有黑暗触须的ldquo发光心脏rdquo,图像显示,该星系它被蜿蜒的螺旋臂和黑暗的尘埃卷轴所包围。除了常见的明亮的恒星带,M61的螺旋臂上还镶嵌着红宝研究揭示格陵兰冰川前部湍流羽流的复杂表现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对冰川下泄羽流进行了连续监测,使人们对冰川峡湾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着冰川的融化,冰川中的淡水与海水相互作用,形成亚冰川下排放羽流。众所周知,这些湍研究人员揭开火星神秘蜘蛛地形面纱据外媒报道,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研究人员揭开了神秘的ldquo火星蜘蛛地形(spidersfromMars)rdquo面纱。他们首次提供了证明火星表面这些独特特征可能是由二氧化碳冰的升研究表明大自然的声音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卡尔顿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大自然的声音不仅令人愉悦,而且对人类的健康有多种益处尽管找到这些声音并不总是那么容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展示新型脑机接口技术据外媒报道,将神经活动映射到相应的行为是开发脑机接口(BMI)的神经科学家的主要目标读取和解释大脑活动并将指令传输到计算机或机器的设备。虽然这看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现有的BMI可以17亿像素的银河系全景平面图来了历时12年拍摄成果惊艳你知道银河系是什么样子吗,加州星云泡泡星云郁金香星云都长什么样?历时12年拍摄时长1200个小时,芬兰摄影师通过234个图像,合成了一张像素宽度约10万总分辨率高达17亿像素的银河科学家认为闪电在地球生命起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外媒报道,一些地质学家表示,在创造地球生命出现的完美条件方面,雷击和陨石一样重要。长期以来,40多亿年前陨石中输送到地球的矿物质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命发展的关键成分。科学家们认为研究长时间的零重力太空任务中可能会引发认知问题据外媒报道,随着长时间的太空任务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科学家们正在试图寻找新的方法来减轻重力降低对人体的负面影响。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微重力会对认一颗小行星将于3月21日飞掠地球与地球亲密接触3月1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表示,小行星2001FO32将于3月21日在距离地球约2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进行ldquo最亲密接触rdquo,这为研究人员在人体中发现42种来源不明的神秘化学物质据外媒报道,来自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日前展示了一种可以更好识别人体中人造化学物质的新筛选方法。这项概念验证研究发现了1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55种是以前从未在研究称火山爆发或跟恐龙灭绝并无关联据外媒报道,人们普遍认为恐龙从地球表面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小行星的毁灭性撞击。希苏鲁伯陨石坑是证明这一理论成立的最好证据,并且研究我们脚下深处岩石和沉积层的科学家们的发现也支持了这一理
物理学家为什么想要在月球上建造粒子对撞机?环境太适合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对宇宙运作方式的探索越来越深入,粒子物理实验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揭示最微小的亚原子粒子的奥秘,物理学家必须使对撞机和探测器的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瞄准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IT之家5月24日消息2016年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批准立项,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即2020年首次独立自主开展火星探测。当前,我国正按计划推进该项航天重大工程,瞄准今年7月将火星探嫦娥五号完成钻取采样及封装,正进行表取IT之家12月2日消息据人民日报报道,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2日4时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探测器于12月1日23时许成功着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并传回着陆影像图IT之家12月2日消息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嫦娥五号探测器动力下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成功分离,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IT之家11月30日消息据人民日报消息,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飞行控制团队现已成功按计划实施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任务。今日凌晨4时40分,在科嫦娥五号在近月点再次刹车成功,进入近圆形环月轨道飞行IT之家11月29日消息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家航天局宣布,北京时间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后续,嫦娥五号探测器将择机实施着陆器嫦娥五号要踩两次刹车因为太重IT之家11月29日消息据央视军事报道,11月28日晚,嫦娥五号成功进行首次近月制动,进入一个大椭圆轨道。后续还需进行一次近月制动,嫦娥五号将进入环月圆轨道。此前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只嫦娥五号着陆月球IT之家12月1日消息根据央视新闻的消息,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接下来,嫦娥五号将正式开始在月面采样,时间持续两天,预计将采集2千克左右的月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明年中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IT之家3月3日消息在今天进行的政协会议采访活动上,中国探月总设计师吴伟仁向媒体透露我国航天领域的新进展,目前玉兔二号状态良好,正向西北方向前进,会保障安全,数据将向全世界开放。今首个地质证据火星存在大型地下水系统IT之家3月2日消息1月21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的新研究指出,研究人员找到了火星地下水系统的首个地质证据。陨石坑的遗留痕迹表明曾存在相互连通的地下湖泊,而且还有着生物生存必需国家航天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IT之家1月14日消息日前,国新办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发布会上表示,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