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向瓢虫学习如何翻跟斗,仿生无人机再现新进展

  7 月 23 日消息,据外媒 IEEE Spectrum 报道,近日研究人员研发了一架搭载人造鞘翅(artificial elytra)的新型无人机。该人造鞘翅模仿昆虫的鞘翅制成 ,让无人机像昆虫一样,能在四脚朝天时,成功地"翻跟斗"。
  ▲ 昆虫"四脚朝天"后,通过鞘翅调整身体平衡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in Switzerland)的研究团队在《IEEE 机器人学和自动化(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上发布了一篇新的研究,他们模仿瓢虫的鞘翅(elytra),打造了拥有人造鞘翅(artificial elytra)的无人机。
  研究人员设计了类似微型飞行器(Micro Aerial Vehicles,MAV)的人造鞘翅,但该设备带有执行器(actuators)。具有人造鞘翅的无人机具有自动扶正(self-righting)的功能,当无人机倒置或翻转时,可以通过人造鞘翅自己恢复正常。研究人员表示,仿造的人工鞘翅不仅可以从危险的情况下"抢救"固定翼无人机(fixed-wing drone),减少无人机的飞行事故 ,还可以节约无人机的能源 。
  鞘翅是瓢虫的黑红色斑点外翅。当瓢虫"四脚朝天"的时侯,瓢虫会通过鞘翅在极短的时间内(零点几秒)来稳定自己的身体,然后伸出腿或后翅,通过俯身实现自我扶正。新型的无人机也是基于这一原理设计。
  研究人员测试了不同长度和不同弧度的人造鞘翅,来寻找与固定翼无人机的最佳组合。人造鞘翅的弧度角度对无人机的自动扶正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但人造鞘翅的长度将会影响扶正效果。实验发现,较长的鞘翅可以帮助无人机更快地完成自动扶正 。
  该项研究还对无人机的飞行环境进行了实验。研究人员在 10°、20° 和 30° 等不同倾斜度的地面上测试配有较长鞘翅的无人机的飞行效果,他们发现无人机基本上在任何倾斜角度的地面上都可以通过鞘翅完成自我扶正。此外,他们还测试该款无人机在人行道、粗沙、细沙、岩石、贝壳、木屑和草地的飞行情况。实验表明,除了草地和细沙之外,新款无人机在其他场景中完成自我纠正的成功率达到百分百。
  他们还发现,鞘翅在飞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升力(non-negligible lift)抵消了它们自身的重量 ,从而节约飞行器的能源。
  ▲ 无人机模仿甲虫进行新设计
  研究人员表示,现在的人造鞘翅是通过一些常见的材料基于甲虫鞘翅的比例模型制造而成。未来,他们将优化人造鞘翅的相关细节,帮助无人机在更复杂的地形上完成自我扶正。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还希望从甲虫鞘翅的其他特征中获得一些设计灵感。研究人员 Charalampos Vourtsis 解释说:"我们希望无人机在一些有灌木、石头或其他障碍物的地方飞行时可以将人造鞘翅折叠起来,就像甲虫一样。"
  他认为,折叠的人造鞘翅不但可以帮助无人机以较长的机翼完成长距离飞行,而且还可以帮助无人机在狭窄的空间中快速移动和安全着陆。结语:昆虫正在"启发"更多的仿生无人机
  瑞士的研究团队通过模仿瓢虫的鞘翅和"翻身",让无人机也添加了一双新的"人造鞘翅",让无人机在倒置等情况下可以自主恢复飞行。
  事实上,无人机从昆虫上学习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此前,德国的研究团队通过给无人机加上听觉设备,让无人机像昆虫一样实现"听声辨位"。麻省理工的 Yufeng Chen 也参考昆虫的飞行,让无人机在飞行中发生碰撞、翻滚后可以迅速恢复飞行。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仿生无人机或将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

丰田篮球机器人创世界纪录连续罚球2020次IT之家6月2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丰田宣布,他们的CUE仿人机器人创造了连续罚球最多的新纪录。这台机器人连续成功罚进2020个罚球,没有失球,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viasla国家级凡尔赛过于先进,不便展示IT之家7月18日消息我国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于7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国家布兰森贝索斯太空之行引发问题目前对太空边界有不同定义7月17日消息,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相继展开的太空飞行凸显出这样一个事实目前对太空边界有着不同的定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将想象中的卡门线认定为太空边界,其始于地面上空100公里处。杰夫SpaceX开始组装飞船原型S20和超级重型助推器,8月有望测试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经开始快速组装第一艘能进入地球轨道的星际飞船原型S20,并会在不远将来组装完成用于发射星际飞船原型的4号超级重型助推器。7月初,SpaceX位于得克萨马斯克调侃贝索斯太空首飞进入轨道了吗7月19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六,特斯拉与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在推特上嘲笑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其即将进行的太空边缘飞行实际贝索斯明日飞天正接受14小时训练速成,天气状况有利北京时间7月19日消息,当地时间周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和另外三名成员正在参加一个训练速成班,为明日执行蓝色起源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作准备。蓝色起源称,贝索斯震撼大片,天问一号火星捕获过程影像发布探测器轻微震动,火星表面清晰可见IT之家2月12日消息央视新闻报道,2月10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N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登陆火星美国与前苏联太空探索的噩梦纵观历史,人类对火星的好奇从未停止。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多个国家前后已经进行了共几十次的火星探索任务,但成功登陆的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将探测器送上了火星。其火星的红色面纱下隐藏了哪些秘密火星,是太阳系从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拥有着太阳系最极端的地质环境。长期以来,在人们眼中,这颗铁锈色的星球充满了神秘感。本期知否带大家了解这个地球邻居火星的故事天问一号入轨火星成功,火星,我们来了!2021年春节最强贺礼!刚刚,中国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2月10日晚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制动,发动机工作约15分钟后,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刹车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入轨火星IT之家2月10日消息央视新闻报道,刚刚,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N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
6次重大发射官宣中国空间站2022大功告成!2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蓝皮书披露,2022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包括载人航天工程的6次发射任务神舟十三号计划4月中旬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2月9日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会上,官方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计划4月中旬执行返回任务,将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据悉,中国空间站任务规划科学家们揭示了地球内部核心超离子状态的秘密地球的核心是我们星球最深的部分,其特点是压力和温度极高,它由一个液体的外核和固体的内核组成。内核的形成和增长是由于内核边界的液态铁的凝固。内核的密度低于纯铁,而且据信一些轻元素存在NASA毅力号探测器打破机遇号保持了17年的火星记录据CNET报道,早在2005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ldquo机遇号rdquo火星车在一天内行驶了722英尺(220米),创造了一项惊人的纪录。当时,NASA称这是一个ldqu世界最先进射电望远镜之一搜索了数十亿颗外星天体到底有没有外星生命或者地外文明?至少从澳洲研究者们,使用世界最先进之一射电望远镜巡天了数十亿颗外星天体后的发现来看,结果是一无所获。除了银河系,此次还探测了144颗已知的系外星体。天文学家发现大质量恒星出现在不应出现的位置可能是由于天体合并导致来自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解释,即大质量恒星位于远离其出生地的银河系盘中的奇怪现象。比太阳质量更大的恒星有非常热的核心,能以非常高的速度驱动核能产生。它们是我们银河系中研究SpaceX卫星影响天文照片拍摄质量近日消息,天体物理杂志通讯(AstrophysicalJournalLetters)发表研究报告称,由于SpaceX向太空发射了大量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形成条纹,结果使得许多天文NASA批准Axiom的Ax1任务机组成员公布美国宇航局(NASA)及其国际合作伙伴批准了AxiomSpace公司首次前往国际空间站的私人宇航员任务的机组成员。这次飞行任务称之为AxiomMission1(简称Ax1),计划搭NASA在模拟月球操作实验室测试VIPER漫游车据SlashGear报道,当你想到美国宇航局(NASA)向太空发送漫游车时,你可能会想到火星上的机器人ldquo探险家rdquo,如ldquo好奇号rdquo和ldquo毅力号rd官方披露中国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像290多次1月28日,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正式发布,介绍了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的主要进展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共约12500字。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还披露了NOAA的GOEST高清地球卫星将于3月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本周四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泰特斯维尔的Astrotech空间作业设施完成的一项活动使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T(GOEST)任务离2022年3月1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