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外星人如果真的存在,UFO也应该只是机器探测器

  北京时间 6 月 28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SETI)最早开始于 1959 年,现代 UFO 观测最早则可追溯到上世纪 40 年代末。虽然看上去很相似,但二者之间实际上并无任何联系。SETI 项目一般要求参与者有天文学研究生学位 ,且该领域科学家往往不大看得起 UFO 爱好者,认为后者除了用照相机拍几张模糊的照片之外,并没有什么真本事。
  然而,这两大阵营如今却开始"越走越近"了。
  根据经典 SETI 理论,科学家在观察恒星时,主要通过人造信号 来判断是否存在外星文明。但从外星人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流方式存在严重缺陷。要想成功与外界进行交流,外星人需要将目标瞄准附近的成百上千万颗恒星(其中也包括地球),并在数亿年间连续不断地发射信号。此外,它们还要为每颗目标恒星准备一台专用接收器,以免错过对方传回的信息。这种交流策略需要投入的时间、能源和材料成本高得难以计数。不仅如此,如果贸然向外界宣布自己的存在,还可能会招来某些侵略性文明,给自身带来灭顶之灾。另外,它们对其它文明根本一无所知。也许其它文明像墨鱼一样、通过颜色的变化进行交流,而接收者却像蜜蜂一样、凭借"舞蹈"动作实现沟通。
  在其它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科学美国人》作家约翰・格茨提出,外星人要想联系其它文明,最好借助机器人探测器 。这些比较简单的飞掠探测器也许会对初生的恒星系进行定期监测 (比如每 2 亿年一次)。有生物迹象的恒星系也许会被监视得更为频繁一些。功能更加强大的探测器则可以长期驻扎在拥有多细胞生物的行星附近。
  这种固定式探测器一旦检测到人造电磁信号 ,就说明该行星上已经有多细胞生物进化成了技术型文明,然后尝试对该物种进行分析。当然,它们要想完全破解智人的语言、科学、数学和文化,还是要花上一定时间的。我们研究蚂蚁的交流方式已经有好几十年了,但离完全破解仍然差得很远。对于外星人来说,完全破解人类文明 的难度无疑比这要大得多。
  这些探测器也许需要将数据传回母星,开展更进一步分析,或等待下一步指示。假设某个探测器在第一次检测到地球上的电信号后、从 1950 年开始向母星传输数据,并且到母星的距离适中(150 光年以内),那么它要等到 2250 年,才能收到母星传回的指示。
  不过,等附近的外星探测器破解了地球文明、并且与我们取得联系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地球语言与之进行沟通了。这种对话几乎可以实时进行,而不需要苦苦等待信号在地球与成百上千光年外的外星球之间来回传播。外星探测器也不需要向我们泄露其母星所在位置,这样就不会对自身造成威胁。具备完全自主能力的探测器即使在母星文明灭绝后,也可以继续与我们保持交流。
  假设一枚探测器属于某个现存文明,那么二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是个问题 。若想进行直接联络,信号发射器的规模必须相当庞大才行。相较之下,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许是设立一系列通讯节点,比如每个恒星轨道上设置一个。每个节点到恒星之间必须保证足够的距离,以便将恒星作为引力透镜。例如,太阳的焦点距其约 550 个天文单位(地日距离),此处的通讯节点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增强 10 亿倍。
  许多外星文明都可以为这套通讯节点系统"添砖加瓦"。无论这些文明是一直存续下去、还是中途不幸灭绝,这套系统中储存的信息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增加。我们也可以将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贝多芬和莫奈的作品加进这套《宇宙大百科》中。不过,如果外星文明已经对我们的电视和互联网监视了 70 多年,估计早就将它们想要的信息上传到这套系统中了。但外星文明或许也希望我们加入这个"星系俱乐部",因此我们或许需要制造探测器和通讯节点,或者负责地球周围的星际通讯系统维护。这也许可以成为我们与外星文明谈判的"筹码"。
  在开展 SETI 观测时,如果信号非常微弱,必须用地球上最强大的望远镜才能探测到。然而,敏感度高的望远镜的视野却非常窄。但要想探测到地球附近的外星探测器,则需要采用相反的策略。由于这些探测器离地球很近,它们会显得十分明亮,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来看,也可以达到好几瓦。在观测这些探测器时,SETI 需要适当降低望远镜的敏感度 ,以换取更宽的视野,甚至实现全天域、全天候观测。目前,有些机构已经开始打造或筹建这样的系统了。
  虽然那些所谓的"UFO"可能只是幻觉或谣言,但如今有许多 SETI 科学家开始赞同 UFO 爱好者的看法:我们第一次真正探测到外星人可能会发生在太阳系境内。双方应当也都认同,如果我们观察到的所谓 UFO 当真是外星产物,那它们一定是机器人探测器 ,而不是载有外星生物的星舰。否则这些生物一定会被巨大的加速度压得粉身碎骨。
  当然,要想真正让 UFO 爱好者与 SETI 科学家联合在一起,还缺乏足够的证据。但这两大阵营之间的鸿沟也许并没有宽到不可逾越。

一纸报告验血统,高大上的基因检测为何被批太坑爹编者注本文的作者RaniMolla曾是BloombergGadfly的数据专栏作家和华尔街日报的视觉记者。在本文中她吐槽了基因检测技术,并阐述了她对该技术的看法和担忧。三年前,我对犯懒不是你的错?这锅还得让基因来背定期的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很多成年人都会有久坐的习惯,这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来自密苏里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了一太空旅行对人体基因变化是暂时的返回地面后逆转据国外媒体报道,多年以来,美国宇航局通过对比双胞胎兄弟马克凯利和斯科特凯利,对人类太空旅行产生的健康效应有了新的认识。20152016年,斯科特在太空轨道度过了340天,而马克一直俄罗斯雄鹰号宇宙飞船正在进行测试,将于2023年首飞IT之家9月4日消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近日在俄罗斯总统视察东方航天发射场时向其介绍说,俄罗斯雄鹰(Orel)号新型宇宙飞船正在进行飞行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旋臂上一处未知断裂结构,跨越3000光年北京时间8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的旋臂上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断裂结构,跨度达3000光年。这可能代表了一种以前未知的星系亚结构类型。这项新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近期FAST,大国重器之中国天眼姚蕊国家天文台青年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会员,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机械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文技术与方法索并联机器人,2018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中金星凌日哈勃气泡天空之眼创造之柱最具标志性的天文图像,你喜欢哪一幕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太空图像是采用先进摄影技术拍摄的,除了带给人们视觉冲击,还揭晓了部分宇宙谜团。1金星凌日在这张由多个延时照片合成的图像中,可以看到金星在太阳我国首款国产单光子药物自动配制系统发布IT之家7月31日消息从中核集团获悉,7月29日,中核集团中国同辐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发布我国首款国产单光子药物自动配制系统。据介绍,该系统是一款集智能化高精度低辐射为一体的全自动放中国新冠灭活疫苗正式获批在317岁人群使用IT之家7月16日消息根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消息,7月16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部门组织论证,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在317岁人群中紧急使用。中国药集团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签署协议,将供应1。2亿剂新冠疫苗IT之家7月14日消息今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布消息,表示7月12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新冠疫苗获取机制(COVAX)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签署了一项长期协议,旨在供应针对新冠病毒病研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在即,天文学家们都捏了一把汗12月15日消息,造价100亿美元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TheJamesWebbSpaceTelescope)将于12月24日发射升空,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对此都非常关注。毕竟韦伯太
中国研制出时速400公里永磁高铁电机IT之家9月17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中车株洲电机公司17日发布了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用TQ800永磁同步牵引电机。这标志着我国高铁动力首次搭建起时速400公里速度等级的永磁牵引研究人员用一只蜡制的手,攻破了静脉认证系统IT之家12月29日消息在当前,生物识别安全验证手段已经从指纹和面部识别,发展到了诸如静脉识别认证一类。不过,黑客似乎还是找到了攻克的方法。Motherboard报道称,于德国莱比欧洲航天局人工智能让太空探索提效10倍网易科技讯10月13日消息,据SingularityHub报道,太空探索中的人工智能(AI)正在蓄势待发。在未来几年里,当我们前往彗星卫星和行星,并探索在小行星上采矿的可能性时,新AI学会筛选胚胎能有效提升体外受精成功率10月13日消息,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研究人员已经打造出一种人工智能设备,能够帮助医生们以高达85的准确率从试管受精治疗中筛选出健康胚胎。这项新技术是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美国康奈尔手机设置成黑色壁纸后,真的会更省电吗?黑色壁纸更省电这件事似乎已盛传多年。很多人深信不疑,但很多人却表示毫无效果,那么黑色壁纸真的比其他颜色的壁纸更省电吗?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显示屏的原理来分析,目前手机的显示屏波音777X首飞日期敲定3月13日IT之家3月7日消息波音官方已经在推特上宣布,波音777X客机的全球首飞日期已经正式敲定今年3月13日。波音777X系列是777家族中,正在研发的最新机种。波音表示,777X将会是不是玩笑!小米联合凌空天行成功发射水平回收技术验证火箭感谢IT之家网友PatchWall的线索投递!IT之家4月23日消息在今年4月1日发愚人节,小米发布了愚人节气氛的一些产品,其中就有号称年轻人的第一支可回收火箭小米1号火箭。相信有厦门大学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火箭嘉庚一号IT之家4月23日消息今天早晨,厦门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9年4月23日上午7时28分,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的厦门大学嘉庚一号火箭在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00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昨晚22时41分,长征三号乙遥三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项纪录长三乙和哥哥长征三号中国民营火箭完成第二次火箭发射及回收,高度40米IT之家4月20日消息4月19日16时许,民营火箭企业翎客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在山东龙口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二次低空发射及回收试验,飞行时间30秒,飞行高度40米,是首次自由飞行中国民企翎客航天称完成首次火箭低空回收实验IT之家4月2日消息3月27日,在位于山东龙口的火箭回收试验场,中国民营火箭企业翎客航天完成了RLVT5的首次自由状态下的低空飞行回收试验,火箭在20米处悬停数秒并返回着陆在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