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清洁能源踩踏事件背后,科技巨头正引发连锁反应

  近日,亚马逊对外宣布,承诺将采购 1.5 千兆瓦的清洁电力。这些电力来自全球 14 个清洁能源项目,包括太阳能、风能电厂。
  这还只是计划的一部分。截至目前,亚马逊已经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和芬兰,签订协议承诺购买 10 千兆瓦的清洁能源。这使亚马逊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电力企业买方。
  不仅亚马逊,谷歌、Facebook 和微软也都在大力投资、购买可再生能源。根据彭博社新能源研究部门的数据,四家巨头累计公开购买的清洁电力总量已达到 25.7 千兆瓦,占全球企业采购总量的 30%。
  为什么科技巨头「不惜血本」的开始抢购清洁能源,这背后又有哪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清洁能源「踩踏事件」
  科技巨头之所以大规模采购清洁电力,是因为它们有庞大的用电需求。过去 10 年,各种云计算数据中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耗电大户,且这部分需求一直在飞速增长。根据《科学》杂志 2020 年刊载的一篇论文估算,目前数据中心所消耗的电力,已占全球总用电量的 1%。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一边是「节能减排」的环境责任。科技巨头想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就必须采购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市面上的清洁能源只有那么多,大家都去买,迟早会供给不足。所以它们也开始规划未来,投资建设更多清洁电厂,帮助扩大产能。
  简单来说就是,卷起来了。对此,谷歌能源事业负责人 Michael Terrell 表示,「清洁能源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踩踏事件』。」
  苹果投资建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厂|Apple
  对市值动辄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来说,烧钱买电、投资建厂,都不算什么难题。更复杂的问题在于,买了清洁电力,投资了可再生电厂,就一定能 100% 地实现减排,「拯救地球」吗?
  「碳中和」的理论基础,是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抵消使用化石能源带来的碳排放,一步步取代化石能源,实现减排。比如一座工厂,设在东部沿海,依靠火电运营。它可以在西南投资建设一座水电站,创造等量的清洁电力,就相当于「抵消」了自身使用火电的碳排放,实现了「碳中和」。
  这件事听起来就像是「借钱」和「还债」的过程,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想要实现真正的「绝对减排」,须确保清洁能源真的取代了化石能源,实现了「物尽其用」,否则就会造成产能的堆积和浪费。而这件事,牵涉到电力和工业体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大工程。
  这也是为什么科技巨头纷纷选择从数据中心入手,对自身进行「低碳改造」。数据中心的运营不需要任何「原料」,也不产出实体产品,在选址上相对自由,不需要考虑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可以直接修在清洁能源设施附近,「就地取电」。
  然而,这只是「实现绝对减排」大目标的一个小方面。人类在减排的长期目标上,才刚刚跨出第一步。清洁的悖论
  202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总量」增加了 45%,成为自 1999 年以来,上升最快的一年。
  这一方面是大量资金灌溉进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受益于技术的发展。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在内,相关能源设施的制造、安装、使用成本都在下降。用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理想,似乎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但与此同时,人类开采、使用化石能源的脚步却并未停滞,甚至没有放缓。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使用量仍在加速增长。目前全球消耗的总能源中,清洁能源的占比仍然停留在 20% 左右,在过去几年里,并没有显著增长。
  想要用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不只是要「发更多电」那么简单。 大部分清洁能源,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都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很难进行人为调节。这并不难理解,比如水电站就只能建在有高低落差的河流上,太阳能电厂必须有足够的光照,且晚上无法输出电能。
  有电力行业人士向极客公园(ID:geekpark)表示:想要普及清洁能源,最大的技术难题在于「储能」。我们还无法实现电能大规模、经济的储存,能源系统仍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作为保障供需平衡的手段。这是电力系统无法脱碳的核心原因。
  因为具有较大波动性,目前可再生能源仍没有实现平价上网。想要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上网,保证供需平衡,还要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在部分地区实施了「电力自主定价」的政策。很多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云南、贵州,电能输出之后既无法「就地消化」,也无法上网输送到需要的地区,就容易出现浪费。通过自主定价,地方电网可以降低价格,鼓励企业入驻当地。贵州也正在利用这一能源优势,鼓励云计算等信息行业的发展。
  但事情永远比我们想得还要更复杂。本月,国务院金融委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后,云南、青海、贵州等地区发改委,都开始对当地的比特币挖矿项目进行打击、清理。这些地区有大量比特币矿场,此前一直在利用当地的电力价格优势,进行挖矿。
  而比特币挖矿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正在变得日益严重,根据 digiconomist 的数据,如果将比特币视为一个国家,它的年平均碳排放已经排在全球第 34 位。
  我们很容易想象这样一幅图景,企业在东部使用火电进行生产,在西部投资水电,尝试弥补自己造成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但这些水电最后却被用来滋养了比特币矿场,甚至进一步放大了碳排放问题。
  近期,全国碳交易市场即将启动,为社会低碳转型提供市场化的基础设施。企业必须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方式,获得碳排放指标。但在目前的模型下,大企业越是投资清洁能源,资本越是涌入,可能越是会加剧「供需不均衡」的问题,滋生更多类似比特币矿场一样,游离在灰色地带的产业。
  从这个角度,「如何用好清洁能源」,可能是比「投资发电」更关键的问题。更深刻的改革
  科技巨头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它们一边投资清洁能源,一边也在对自身运营方式进行更深刻的改革,探索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它们招聘了电力行业的前从业人员组成团队,用更细致的方式处理能源领域的投资。对清洁能源的大力开发的同时,也实现能源更高效的利用。
  比如亚马逊已经保证它投资的多家清洁电厂,发出的电将在未来 1-3 年供应亚马逊自己的 AWS 数据中心。自己发电自己用,是实现「物尽其用」最直接的方式。但如果只停留在「自产自用」,就难以对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更深刻影响。
  所以微软已经开始正在分析电网上的数据,通过算法模型,确定在哪些时间、哪些地点,电网上有切实的用电需求缺口。如果清洁能源能填补这些用段需求,它就是真的在「有效取代」化石能源。微软将以此作为依据,决定自己要在哪里投资清洁电厂。
  谷歌在 2017 年就实现了纸面上的「碳中和」。但谷歌也在推动更深刻的改变,谷歌对旗下运营设施的用电情况,进行了精确到每小时的分析,找到用电的高峰低谷。在采购清洁能源时,尽可能做到与需求「精确匹配」。
  这些看似是科技巨头们「远方」的布局,其实是在预示一个即将影响很多产业链条的新变化,将在未来几年发生 。清洁能源采购只是「开胃菜」,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整个供应链的碳中和,而苹果已经走到了前列。
  苹果已经在全球运营领域实现了碳中和,今年 4 月,世界地球日上,苹果又公布了自己在 2030 年实现所有苹果产品「碳中和」的目标。
  苹果拥有 200 家核心供应商,覆盖全球 800 多家工厂。苹果正在推动整个供应链转用 100% 清洁可再生来源电力。苹果会对所有供应商进行能效审计,并对审计结果不理想的供应商提供能效改进技术支持。截至 2021 年 3 月,已有超过 110 家供应商承诺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制造 Apple 产品。
  去年苹果在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包装内已经不再随附电源适配器,以减少对于地球资源的开采,减少对它们进行加工和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这其实透露出来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在苹果供应链「绿化」的趋势下,很多供应商都可能因为碳中和以及环保不达标而被甩出供应链。
  但「甩出」只是一个惩罚措施,苹果更多选择的是和供应商协同不断改进工艺以实现碳中和。比如,包括 iPhone、Mac 电脑在内的许多苹果产品都使用了铝制外壳。2019 年,苹果便已经在推动使用无碳铝,只排放氧气,从而消除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
  苹果和其他科技巨头制造的「涟漪」,也在逐渐扩散开来。去年,我国正式宣布,将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阿里、百度、腾讯等公司也都已经披露了自己的碳中和规划。而欧洲的跨国企业巨头们的碳中和热情也已经被点燃。
  一个更「绿色」的世界,正在徐徐展开。
  但这背后的推动力并不是「阳春白雪式」的一腔热血,而是在更加深刻洞察时代变化下的先知先觉。碳中和不仅仅是能源革命,更加是一场深远的零碳新工业革命,而基于低碳的,全球新的经济体系正在构建中。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全球的绿色通行证,甚至避免被碳壁垒卡脖子,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对于企业和乃至国家都至关重要。
  说到底,在历史的大变局下,成为新体系的建设人,而不是被束缚者,是能活下来、乃至活得更好的必要素养。

一纸报告验血统,高大上的基因检测为何被批太坑爹编者注本文的作者RaniMolla曾是BloombergGadfly的数据专栏作家和华尔街日报的视觉记者。在本文中她吐槽了基因检测技术,并阐述了她对该技术的看法和担忧。三年前,我对犯懒不是你的错?这锅还得让基因来背定期的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很多成年人都会有久坐的习惯,这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来自密苏里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了一太空旅行对人体基因变化是暂时的返回地面后逆转据国外媒体报道,多年以来,美国宇航局通过对比双胞胎兄弟马克凯利和斯科特凯利,对人类太空旅行产生的健康效应有了新的认识。20152016年,斯科特在太空轨道度过了340天,而马克一直俄罗斯雄鹰号宇宙飞船正在进行测试,将于2023年首飞IT之家9月4日消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近日在俄罗斯总统视察东方航天发射场时向其介绍说,俄罗斯雄鹰(Orel)号新型宇宙飞船正在进行飞行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旋臂上一处未知断裂结构,跨越3000光年北京时间8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的旋臂上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断裂结构,跨度达3000光年。这可能代表了一种以前未知的星系亚结构类型。这项新研究的结果发表在近期FAST,大国重器之中国天眼姚蕊国家天文台青年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会员,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机械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文技术与方法索并联机器人,2018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中金星凌日哈勃气泡天空之眼创造之柱最具标志性的天文图像,你喜欢哪一幕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太空图像是采用先进摄影技术拍摄的,除了带给人们视觉冲击,还揭晓了部分宇宙谜团。1金星凌日在这张由多个延时照片合成的图像中,可以看到金星在太阳我国首款国产单光子药物自动配制系统发布IT之家7月31日消息从中核集团获悉,7月29日,中核集团中国同辐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发布我国首款国产单光子药物自动配制系统。据介绍,该系统是一款集智能化高精度低辐射为一体的全自动放中国新冠灭活疫苗正式获批在317岁人群使用IT之家7月16日消息根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消息,7月16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部门组织论证,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在317岁人群中紧急使用。中国药集团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签署协议,将供应1。2亿剂新冠疫苗IT之家7月14日消息今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布消息,表示7月12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新冠疫苗获取机制(COVAX)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签署了一项长期协议,旨在供应针对新冠病毒病研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在即,天文学家们都捏了一把汗12月15日消息,造价100亿美元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TheJamesWebbSpaceTelescope)将于12月24日发射升空,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对此都非常关注。毕竟韦伯太
将向太空发射一站一星!双11阿里真的要上天了IT之家10月23日消息10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今年天猫双11前后,将向太空发射一站一星,以天地联动的特殊互动形式,带领地球人嗨起来。其中,速卖通迷你空间站糖果罐号将率先发射升波音将为737Max停飞计提49亿美元成本,预计第四季初恢复飞行IT之家7月19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波音公司计划在下周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中提列49亿美元的费用,这一迹象表明该公司陷入困境的737Max喷气客机招致的财务损失不断扩大。随着Max飞囧科技我成了双十一的暴花户IT之家11月11日消息今年的双十一又是一场剁手党的狂欢,甚至在大洋彼岸的老美都望洋兴叹,中国人太能买了。各大电商平台疯长的销售额,动不动就过了几个亿。除了剁手党们在双十一的纵情狂俄罗斯联盟号火箭升空时出现故障,宇航员已着陆IT之家10月11日消息当地时间10月11日,俄罗斯联盟MS10飞船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俄罗斯卫星网援引俄罗斯飞行管理中心消息称,联盟号火箭在升空后发生故障,火箭出现引擎问题世界最大仿大脑超算问世拥有百万个处理器核心11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日前激活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脑一台拥有100万个处理器核心和1200块互连电路板的超级计算机,其工作原理和人脑一样。科学家们宣布,这是世界上最大波音回应737MAX8失事安全是重中之重,调查尚处早期阶段IT之家3月11日消息当地时间本月10日上午,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波音737MAX8飞机失事,随后民航局在今天全面禁飞该型号飞机,波音公司相关负责人今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已经与埃塞航波音737客机起飞六分钟坠毁,机上157人遇难,含8名中国乘客IT之家3月10日消息今天,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飞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途中遭遇事故,致飞机坠毁,机上157人遇难。根据埃塞俄比亚航空官方的无电池时代要来?科学家将WiFi信号转换成电力IT之家1月29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28日发文称,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2D材料,使用这种材料制造的新设备,可将WiFi信号转换为可为设备供电的电力。麻省理工学院的这种设备名为整流天线,上太空终于可以打发无聊时间了,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将配备WiFiIT之家1月24日消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日前俄罗斯行间国家集团在其官方Facebook主页上宣布,俄罗斯联盟MS载人飞船开始配备WiFi,届时,宇航员可以通过手中的平板下载来五个月里两起坠机,彭博社波音737如何从商业成功变成安全隐忧IT之家3月11日消息自1967年首飞以来,波音公司的737喷气式客机以来一直是航空的主力。在每个十年里,波音737在提高安全记录方面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因为致命事件已在行业范零壹空间回应火箭发射失利因箭上速率陀螺出现故障IT之家4月1日消息3月27日,重庆两江之星OSM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火箭升空几十秒后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败。这是我国民营公司研制的火箭继数次亚轨道发射后,首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