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使生命成型的神秘力量

  来源:nature
  撰文:Amber Dance
  生命起初,胚胎起初并无前后上下之分,只是一团由细胞组成的球体,但是这个光滑的肉球在短时间内就会开始发生变化。球体中央开始出现液体,细胞像蜂蜜一样缓缓 "流动"到未来身体对应的位置上,之后一层层的细胞开始折叠、形成心脏、肠道、大脑等器官。
  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都要归功于一股将胚胎揉捏、扭曲、拉扯成正确形状的神秘力量。即使在成年之后,生物体内的细胞仍然会受到这种力量的影响。这种力量既来自于其它细胞,又来自细胞所在的环境 。
  身体和组织的成型方式依然是 "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却所知甚少的问题之一"。数十年来,生物学家一直在着重研究基因等生物分子塑造身体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分析这些信号的工具已经问世、并且一直在不断改进。相比之下,机械力学对其影响得到的关注就少得多,但如果只考虑基因和生物分子,"就好像只用字母表的一半写书一样"。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借助机械力塑造成型。
  最近 20 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力学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器官和生物体的重要影响。研究人员也开始逐渐明确细胞感知、响应和生成力的机制。为此,他们将激光、微量吸液管、磁粒、以及定制化的显微镜相结合,发明了一系列定制工具和特殊技巧。
  大多数研究人员都会利用培养皿中的细胞或组织探查力学信号,但也有几支团队研究的是活体动物,有时还会在工作中发现与单独组织明显不同的原理。这些活体研究存在许多挑战,比如如何测量复杂组织中极其微小的力等,这恰恰是了解这些塑造生命的力所扮演角色的关键步骤。
  随着科学家开始决心攻克这些挑战,他们已经观察到了一些对生物而言至关重要的力,从胚胎形成的早期阶段、到生命后期遭遇的各种疾病,这些力都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信息或许能帮助科学家找到更好的干预措施,解决不孕不育或癌症等问题。
  正如法国马赛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托马斯 · 勒奎特说的:"在生命成型过程中,力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生命之初的力
  在胚胎成形之前,首先要打破球体的对称状态。在弄清了其中涉及的遗传与化学控制原理后,科学家如今已进一步了解了这一机制。机械力在发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正在逐渐显露,例如,在哺乳动物胚胎形成前、后、头、尾的过程中,流体压力和细胞密度等物理性质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小鼠胚胎最初的细胞团发育出囊胚腔(一个充满液体的空腔结构)的过程展开研究可以发现,随着囊胚腔被逐渐填满,细胞会聚集在其中一侧、向外施加推力。这是细胞团的对称性第一次被打破,目的是确保胚胎在子宫壁上正确着床,也就此决定了胚胎哪面是腹部、哪面是背部。不过,胚胎如何生成囊胚腔、以及如何确定囊胚腔的位置,此前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细胞间 "水泡"施加压力示意图
  研究团队在对这一过程开展成像分析时,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细胞之间形成了一些细小的水泡、或者说水囊会转瞬即逝,假如成像速度不够快,就根本看不到。这些泡泡中的液体来自胚胎周围,由于外部水分子浓度较高,迫使水分子进入了胚胎内部。该团队还观察到,各个水泡中的水透过细胞之间的空隙、流进了一个较大的空腔之中。
  研究人员随后确认了这一现象的发生过程。他们仔细观察了细胞之间起到黏合作用的蛋白质。当上述水泡出现时,这些黏合蛋白质似乎会断裂开来、使细胞能够彼此推离。细胞之间的黏合蛋白质越少,就越容易分开。
  这是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带压液体通过切断细胞之间的联结、使胚胎成型的过程。但胚胎为何会这么做呢?
  这种做法看上去效率既低、风险又高。研究人员猜测,生物之所以会进化出这种策略,并非由于这是问题的 "最优解",而是因为它已经 "足够好"。随着科学家进一步了解胚胎的相关机制,这或许能帮助体外受精诊所挑选出更适合的胚胎进行移植、从而提高受孕率。
  研究人员利用磁场使油滴(图中标为黄色)变形,向斑马鱼胚胎细胞施加推力和拉力。
  接下来,胚胎又会在另一个方向上打破对称、分出头尾。研究人员对斑马鱼胚胎的尾部形成过程进行了追踪,向细胞之间的空隙里注入带有磁性微粒的油滴、测量出了该过程中涉及的力。接下来,他们又借助电场使油滴变形,测出了胚胎组织受到推力后的反应。
  他们发现,正在生长的尾巴末端处于一种物理学家所说的 "流体"状态:细胞可以自由流动,组织受压时也可以轻易改变形状。而距尾巴末端越远,组织就越坚硬。这些组织会不断固化,但并不清楚其中的机制是什么。
  这些细胞之间并没有任何会增加硬度的物质。但研究人员在测量细胞之间空隙时发现,在柔软的尾巴末端,细胞间隙很大;而离头部越近,细胞间隙就越小。当细胞紧紧挤在一起时,组织便会随之固化。我们可以用打包咖啡豆来打个比方:咖啡豆倒进袋子里时,可以自由流动;但袋子装满之后,其中的咖啡豆便会紧密堆积起来,整包咖啡豆就会变得像砖块一样坚硬。研究人员还计划展开进一步研究,看看其它胚胎结构是否也是在这一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心脏与思想
  胚胎一旦发育出基本形状,各个器官便会开始形成。现在我们依然对体内器官形成过程的了解少得可怜,唯一例外的只有肠道。
  不过,这种局面已经开始有所改变。研究人员对果蝇胚胎心脏的形成过程展开了考察。心脏形成过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两片组织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状结构,最终发育形成心脏。每片组织各含有两种不同的心肌细胞,拼接时必须严丝合缝、一一对应,才能发育成一颗健康的心脏。研究人员经常观察到一开始没有对准、后来才被纠正的情况,纠正它们的究竟是何物呢?
  结果发现,纠正它们的力量竟来自心肌细胞自身。在两片心脏组织拼接的过程中,II 型肌球蛋白会在每个细胞的中心与边缘之间来回流动,肌球蛋白是否会对已经配对的细胞产生一种拉力、从而使不匹配的细胞断开连接呢?
  为检验这一理论,研究人员用激光将已配对的细胞一分为二。结果两个细胞迅速弹开,就像一根绷紧的橡皮筋被剪断那样。但如果细胞中不含有 II 型肌球蛋白,切断连接后,就什么也不会发生。肌球蛋白就像将橡皮筋拉开的手指,将两个细胞紧紧勾住。如果细胞匹配有误,只要切断连接,便可获得一次重新寻找匹配对象的机会。
  此外,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在爪蟾胚胎中发现,即使是简单的细胞增殖,也会向细胞发出信号、使之正确排列。在眼睛与大脑建立连接时,眼部神经元会沿着一条特定通路、将轴突向外伸出,而这条通路是由大脑各处的硬度决定的,眼神经元的轴突会沿着较为柔软的脑组织向前挺进、一直连通到大脑中枢。
  为确定这条通路形成的时间与方式,该团队定制了一台特殊的显微镜,可以一边在活体组织中观察这一过程、一边用探针测量组织硬度。结果发现,脑组织的硬度梯度大约是在轴突抵达 15 分钟前形成的。
  这种梯度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就像发育中的斑马鱼尾一样,爪蟾大脑中的组织越硬、细胞密度就越大。而阻断了胚胎细胞分裂之后,这种硬度梯度便再也没有出现过,神经元轴突也因此无路可走。这样看来,增大细胞密度似乎可以快捷有效地引导神经系统的形成。持续受压
  完全发育成熟的动物在继续生长、或对抗疾病的过程中,也必须与各种各样的力作斗争。例如,在身体长大的同时,皮肤为了将身体全部覆盖、也会随之生长。外科医生在乳房重建手术中便会运用到这一点。首先,他们会向乳房中植入一枚 "水球",然后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向其中注入盐水,使水球体积扩张。在此过程中,皮肤面积也会随之增加。等长出了足够多的新皮肤,再进行第二次手术。
  但受到压力时,皮肤细胞究竟是如何响应和增殖的呢?干细胞生物学家在小鼠皮肤下植入了一个球囊,其中装有可以自动膨胀的水凝胶,吸水后体积最大可达到 4 毫升。球囊四周的皮肤也会随之拉伸。在植入水凝胶不到一天时间内,皮肤外层下方的干细胞已经开始增殖、分化成为新皮肤了。
  但在皮肤拉伸时,并非所有干细胞都会随之增殖。只有一类此前未被定义的干细胞会分裂形成新细胞,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如果能弄明白这套体系,也许有助于研制出促进皮肤生长的新方法。
  组织的力学性质在癌细胞等异常细胞的生长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实体瘤要比普通组织坚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癌细胞外基质(细胞外的一种纤维网状结构)更多、以及癌细胞本身增殖速度更快造成的。
  癌细胞越硬,恶性程度就越高。假如科学家能弄清其中原理,也许就能设计出专门的治疗方法、改变癌细胞的物理性质,从而降低癌症的危险程度。
  两种皮肤癌对基底膜的压迫机制示意图
  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相关研究中发现,机械力可以解释为何有些皮肤癌属于良性、有些则是恶性。皮肤干细胞可以引发两种癌症:一是不会超出皮肤范围的基底细胞癌,二是具有入侵性的鳞状细胞癌。这两种癌症都会对皮肤基底膜(一层将表皮与深层组织隔开的结构性蛋白质)造成压迫。良性的基底细胞肿瘤一般不会突破这层基底膜,但更具进攻性的鳞状细胞癌则常常成为 "漏网之鱼",顺着血管入侵其它身体部位。
  干细胞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小鼠皮肤发现,基底细胞癌会形成一层更厚、更柔软的基底膜,像手套一样将肿瘤细胞包裹在其中,而鳞状细胞癌对应的基底膜则比较薄。
  此外,一股从上至下的力也会帮助入侵性肿瘤 "外逃"。鳞状细胞癌会分化出一层坚硬的皮肤细胞,名叫 "角质珠",它们会向下挤压癌细胞,帮助肿瘤突破脆弱的基底膜,就像用拳头打穿玻璃一样。
  在此之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这些皮肤细胞无法产生机械力。"因此这一发现无疑令人大吃一惊。"
  接下来,研究人员还计划弄清楚细胞感知机械力的方式,以及细胞是如何将机械力转化为特定的基因表达,从而生成更多基底膜、或促进细胞分化的。
  机械力与基因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关键问题,而且不仅仅与皮肤癌有关,在研究这些力学问题时,其实是在思考它们与分子之间的联系。
  其他科学家也在对这种联系展开研究,基因和力都不是万能的,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有趣的联系。

NASA公布X59静音超声技术飞机的测试室据外媒报道,对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静音超声速飞行团队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他们正在为X59静音超声速技术(QueSST)飞机的未来飞行测试做准备,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了给飞英国政府制定目标在2050年前实现国内交通的去碳化据外媒CNET报道,英国的目标是大幅减少其运输部门产生的排放,并且它有一个计划来实现这一目标。英国交通部于周三宣布了一项提案,ldquo提供了一个世界领先的lsquogreenpr新AI工具可用来测量心脏周围脂肪并计算糖尿病风险据外媒报道,长期以来,尤其是心脏周围的脂肪堆积跟心血管和代谢疾病有关,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衡量这一点。日前,一种新的人工智能(AI)工具已经被开发出来,它可以从常规MR突破瓶颈科学家找到用真菌量产皮革的商业化方案人类使用动物的毛皮已延续了数千年,但现代加工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人寻求更环保的替代方案。芬兰VTT技术研究重心的科学家,一直在开发由真菌制成的替代皮革,现在他们已经展示了一种在研究发现成人多动症与35种其他疾病中的34种有联系一项追踪约400万名患者的大型研究将成人多动症与其他多种疾病的高风险联系起来,包括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呼吸系统胃肠道和代谢疾病。在研究的35种疾病中,只有关节炎没有被发现与之相关。多动天文学家发现一种新的恒星爆炸类型磁旋转超新星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在他们称之为磁旋转超新星的现象中,一个坍塌和快速旋转的恒星被摧毁的第一个证据。这是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新型爆炸,据说只在宇宙大爆炸后约10亿年发生。研究人员研究报告大多数美国民众相信地球以外存在智慧生命在五角大楼解密了部分ldquo不明飞行物rdquo目击事件的文档之后,许多人还是对UFO现象感到一头雾水。不过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在6月1424日期间对10417名随机选择的美国成年人木星如何每隔几分钟产生一次壮观的X射线爆发据外媒报道,一个由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UCL)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经解开了一个数十年的谜团,即木星如何每隔几分钟产生一次壮观的X射线爆发。X射线是木星极光的一部分当带电粒子与木星的天文学家发现彗星内部存在重金属蒸气由铁镍构成来自比利时的研究小组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发现分布在整个太阳系的彗星大气中有不少存在铁和镍。研究人员说,在离太阳很远的彗星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金属蒸气。另一个来自波兰NASA哈勃望远镜确定了来自深空的无线电信号的位置在过去的十年里,天文学家一直在逐步接近回答一个最令人困惑的问题神秘的高能量的无线电信号的来源是什么,这些信号被地球上的研究人员探测到后,往往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维珍银河宣布VSS宇宙飞船本周六试飞维珍银河(VirginGalactic)并未放弃太空旅游业务,今天该公司对外宣布将于本周末开始进行试飞。理查德middot布兰森的太空飞机观光装置的进度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不过在最终
行星残骸的最后时刻IT之家2月10日消息,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了来自被摧毁行星的碎片撞击白矮星表面的瞬间。这篇今日(当地时间9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论文首次对白矮星吸积的岩石物质进行了直接测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产生于黑洞的婴儿宇宙中?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有研究者认为,每个黑洞的内部都孕育着一个新的宇宙。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是从黑洞中产生的吗?自人类诞生以来,一个最让人困扰的存在论问题便是天文学家新发现目前唯一被证实的中等质量黑洞IT之家2月22日消息,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黑洞。相关研究已发表在TheAstrophysicalJournal上。它的质量是太阳的10万倍,比我们在星系中心发现的黑洞维珍银河两张免费太空游门票已送出,价值90万美元11月2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当地时间周三,维珍银河公司宣布,来自加勒比海国家安提瓜与巴布达的健身教练凯莎沙哈夫(KeishaSchahaff)赢得了这家太空旅游公司两个亚轨道SpaceX今年政府游说支出1151万元,超过蓝色起源北京时间11月11日消息,非盈利机构OpenSecrets的数据显示,埃隆马斯克(ElonMusk)旗下SpaceX今年的游说支出略低于1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51万元),高于研究宇航员长期与世隔绝会出现脱离现象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长期太空任务中,宇航员与任务指挥中心之间的沟通存在延迟,并且需要与少数组员长期相处。一项新研究显示,宇航员与外界的沟通越困难,沟通的欲望我国风云四号B星成功定点于静止轨道,将高频次监测气象信息IT之家6月10日消息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消息,今日17时07分,风云四号02星成功定点于东经123。36度赤道上空静止轨道位置,正式命名为风云四号B星。这颗卫星于6月3日凌晨NASA朱诺号飞掠最大卫星木卫三20多年来首次见面,发回高清近照IT之家6月9日消息NASA最新发文,2021年6月7日,朱诺号飞掠木卫三,拍摄并传回了首批高清近照,这是人类20多年来首次近距离飞掠木卫三。木卫三是太阳系最大的卫星,比水星还要更吉林一号宽幅01B星高分03系列卫星出征,将在太原择机发射IT之家6月7日消息根据长光卫星今日消息,今日吉林一号宽幅01B星高分03D0103星举行出征仪式,卫星将搭乘专用运输车运往发射场。吉林一号宽幅01B星又称内蒙古一号卫星,具有高分我国风云四号B卫星搭载快速成像仪,能够预测突发沙尘暴等天气IT之家6月4日消息6月3日零时17分,我国风云四号B卫星(02星)成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与此前的风云四号A星进行组网,构成我国新一代静止轨SpaceX发送5000只水熊128只发光鱿鱼去空间站IT之家6月4日消息SpaceX的龙飞船于北京时间6月4日1时29分在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完成猎鹰9号火箭今年第17次和NASA订单的第22次补给任务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