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着陆,比NASA早发7天为何晚到3个月,真相是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经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经历了十个月的太空旅行后,携带其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至此,中国成为了全球继美国后,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
  "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约为 5 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主要包括进入舱和"祝融号"火星车。该探测器于 2020 年 7 月从我国南部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祝融号火星车重 240 公斤,携带有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磁强计以及成分探测仪等共 6 台科学有效载荷。
  近些年,各国密集开展了各种火星探测计划,除了天问一号,美国和沙特去年同一时间也相继发射了火星探测器。美国的探测器已于三个月前登陆火星,相比之下,我国的天问一号早发射却晚登陆,晚登陆的三个月其实包含着"大学问"。经历"恐怖九分钟",实现"巨大飞跃"
  从进入火星大气到着陆火星表面是整个火星着陆过程中最为惊险的时刻。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分为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四个阶段,历时"恐怖九分钟"。
  下面是视频:
  火星目前距离地球超过 3 亿公里,天问一号发出的讯号需要约 18 分钟才能传送到地球,因此科学家无法作出实时监察或操控,天问一号必须完全依靠自身计算机独立完成着陆全过程。
  天问一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着巡组合体放置于气动外罩之中。15 日凌晨 4 时,轨道器首先与着巡组合体分离,它将继续绕着火星飞行,为着陆器和地球提供中继通信。
  经过 3 小时后,在大约 125 公里的高度,着巡组合体以 11.2° 的进入角和 4.8 公里 / 秒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
  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密度的百分之一,这意味着大气对探测器的减速效果会很不好。虽然大气稀薄,但快速的降落摩擦还是会产生极强的气动加热效应,这将直接导致探测器表面的温度升高至 2000 度。
  经过 5 分钟的大气减速后,降落伞打开,探测器会进一步充分减速,大约 40 秒后,隔热盾抛离,速度降为 250 米 / 秒。
  到了距离火星表面 1.5 公里时,降落伞和气动外罩的上部分一同被抛离,并启动反推火箭进行减速。到了高度为 100 米时,着巡组合体悬停在空中,它所携带的雷达和光学相机将会寻找合适的降落点。
  最终,天问一号于 7 时 18 分稳稳地降落于乌托邦平原 25.1°N 109.9°E 位置处。所携带的"祝融号"成为人类史上第六台探索火星表面的火星车。
  意大利博洛尼亚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奥罗西表示,"祝融" 火星车着陆成功,就意味着中国只用一次任务就实现了美国耗费数十年历经多次任务实现的目标,"这是巨大的飞跃"。火星探测上演"三国演义",跑得慢并不是实力弱
  前苏联、俄罗斯、英国等多国过去都尝试进行火星着陆任务,但除了中国外至今只有美国成功。前苏联在 1960 至 1970 年代多次尝试派出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最终全数失败。而美国的维京一号在 1976 年降落火星,是首个成功降落的探测器。
  天问一号是中国第二个主要的火星探测任务,上一个任务是 2011 年与俄罗斯合作的萤火一号,原本计划会环绕火星运行并收集数据,但搭载着萤火一号的俄罗斯火箭出现异常,令萤火一号无法离开地球轨道,最终掉回地球大气层烧毁。
  地球跟火星的平均距离是 2.25 亿公里,最近距离低至 5500 万公里,最远距离则高达 4 亿公里。再加上各种因素,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有着最佳的"窗口期"。而距今最近的发射窗口便是天问一号的发射日期,2020 年 7 月。
  彼时,有三个国家前后发射了三艘火星探测器,分别是阿联酋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于 2020 年 7 月 20 日发射;我国的"天问一号",于 7 月 23 日发射;美国 NASA 的"毅力号",于 7 月 30 日发射。
  2021 年 2 月 10 日 19 时 52 分,经过 6 个半月的飞行之后,天问一号顺利完成"刹车"减速,进入环火星轨道,成为我国首颗人造火星卫星。几天后,毅力号也在 2021 年 2 月 18 日抵达火星。
  不同的是,毅力号火星车在抵达火星当天就直接着陆了,而天问一号则先绕行了火星三个月,今天才正式着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天问一号是我国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全球首次选择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步走探测方案。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平台和火星车三件套组成,环绕器进入环火星轨道之后可以一直带着着陆巡视组合体,有充足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着陆时机。
  ▲天问一号"绕""着""巡"三位一体
  相比之下,NASA 的毅力号没有环绕器,用的是一个巡航级带着气动外罩(里面塞着火星车)飞往火星,也没有进入环火星轨道的设计。
  等飞到了火星附近,巡航级一扔,无枝可依的气动外罩只能立刻扎进火星大气层开始着陆,没法等待。
  那没有环绕器,NASA 的通讯中继怎么办?这倒不是毅力号不需要通讯中继,主要是美国已经发射了许多火星探测器,现在在火星轨道上工作的环绕器还有好几个,完全够用。
  ▲天问一号(左)和毅力号(右)探测器
  其次,还是因为天问一号是我国第一个探测器,相比于美国巨量的发射经验,很多东西我们得现场摸索,稳扎稳打。火星地貌复杂,天问一号到达火星之后,先要对火星地貌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以找出合适的着陆点。
  NASA 已经花费很长时间为备选着陆区积累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也就是说,毅力号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手握一份着陆区高清地图了。
  最后,看过电影《火星救援》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火星上有着全球性的沙尘暴。1971 年苏联火星 2 号和火星 3 号抵达火星时,就正好赶上火星全球性的沙尘暴。结果不仅环绕器没拍到啥东西,着陆车也直接失败。
  ▲火星沙尘暴
  祝融号这种使用太阳能供电的火星车,更是得比用核电池的毅力号更加谨慎一些才行。即使沙尘暴没有破坏火星车的装置,单凭遮挡太阳光这一点火星车就已经受不了了。
  2018 年 6 月,火星经历了一场全球性的大型沙尘暴,使用核电池的好奇号火星车平安挺过,使用太阳能的机遇号火星车直接报销。
  此前的观测数据显示,每年的火星春天至夏天期间,北半球都没有出现过沙尘暴。目前的火星较为平静,天问一号在 5 月中旬降落火星是最为稳妥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供电的火星车并不比核动力火星车"低级"。机遇号在火星上驰骋探测了 14 年,至今保持着最长寿的火星车纪录,要不是因为沙尘暴还能再战。相比之下,工作了 8 年多的好奇号已经老态龙钟,估计破记录无望了。移民火星?No!天问只为科学
  马斯克曾公开表示有向火星移民 100 万人的计划,世界各国火星探测计划也密集发布,仿佛已经开始了火星上的跑马圈地。
  但是,天问一号的职责可不是为了火星移民。国家航天局等有关单位对天问一号的发射目标有明确的说明,即探测火星地形地貌、火星磁场、地下水、土壤成分和分布、火星大气层以及气候变化。
  从更大的深空探测范围看,NASA 曾组织权威专家讨论撰写了两个重要文件:《太阳系探索路线图》和《天体生物学战略 2015》。这两项文件中全面论述了探索太阳系以及探索地外生命的目的和方法。
  在《太阳系探索路线图》中明确阐述了五个科学目标:太阳系的行星和小天体是如何起源的?太阳系是如何演化到目前这般不同的状态的?同在太阳系诞生,为什么地球、火星、金星和水星现在的状态如此不同?导致生命起源的太阳系特征是什么?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也有生命吗?太阳系环境中有哪些会影响人类在太空生存的灾害和源头?
  在国内外深空探测主管部门的官方文件中,从未提及向地外天体移民的意向。
  既然不是为了移民,为什么都要探索火星?
  人类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几乎就在人类刚刚有能力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的时候,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也开始了它的旅程。
  最早期的探测器几乎都失败了,而火星探测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前进。
  从 1964 年"水手 4 号"火星探测器发射、1965 年传回第一张火星表面照片开始,50 多年时间里,人类已先后开展了 50 余次火星探测。
  虽然如此,就目前的探测水平来看,各国都远远达不到对火星探测清晰明了的程度,更谈不上是对火星上资源的争夺。
  之所以现在各国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相比于其他太阳系内的星球,火星更具有科学探索价值和条件。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
  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通过探测金星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火星探索的可行性更大,但绝不是要去移民火星。
  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会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
  如果能找到何种原因导致各大行星演化结果的不同,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过去。我们通过对其他天体的探测考察,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火星表面有纵横的沟渠,或许火星过去表面也遍布河流、海洋。有水,就可能有生命;有生命,就有可能有智慧生命,有"火星人"。
  但是,为什么现在的火星一片"死寂"?是星球本身的变化还是"火星人"的作死破坏?如果真的是这样,地球会不会重蹈覆辙?这世界有太多秘密值得我们去探索。
  ▲火星河流遗迹
  仰望星空是为了更好的脚踏实地,"天问一号"的成功,不仅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的一大胜利,也将成为世界科学史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研制出时速400公里永磁高铁电机IT之家9月17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中车株洲电机公司17日发布了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用TQ800永磁同步牵引电机。这标志着我国高铁动力首次搭建起时速400公里速度等级的永磁牵引研究人员用一只蜡制的手,攻破了静脉认证系统IT之家12月29日消息在当前,生物识别安全验证手段已经从指纹和面部识别,发展到了诸如静脉识别认证一类。不过,黑客似乎还是找到了攻克的方法。Motherboard报道称,于德国莱比欧洲航天局人工智能让太空探索提效10倍网易科技讯10月13日消息,据SingularityHub报道,太空探索中的人工智能(AI)正在蓄势待发。在未来几年里,当我们前往彗星卫星和行星,并探索在小行星上采矿的可能性时,新AI学会筛选胚胎能有效提升体外受精成功率10月13日消息,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研究人员已经打造出一种人工智能设备,能够帮助医生们以高达85的准确率从试管受精治疗中筛选出健康胚胎。这项新技术是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美国康奈尔手机设置成黑色壁纸后,真的会更省电吗?黑色壁纸更省电这件事似乎已盛传多年。很多人深信不疑,但很多人却表示毫无效果,那么黑色壁纸真的比其他颜色的壁纸更省电吗?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显示屏的原理来分析,目前手机的显示屏波音777X首飞日期敲定3月13日IT之家3月7日消息波音官方已经在推特上宣布,波音777X客机的全球首飞日期已经正式敲定今年3月13日。波音777X系列是777家族中,正在研发的最新机种。波音表示,777X将会是不是玩笑!小米联合凌空天行成功发射水平回收技术验证火箭感谢IT之家网友PatchWall的线索投递!IT之家4月23日消息在今年4月1日发愚人节,小米发布了愚人节气氛的一些产品,其中就有号称年轻人的第一支可回收火箭小米1号火箭。相信有厦门大学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火箭嘉庚一号IT之家4月23日消息今天早晨,厦门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9年4月23日上午7时28分,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的厦门大学嘉庚一号火箭在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00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昨晚22时41分,长征三号乙遥三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项纪录长三乙和哥哥长征三号中国民营火箭完成第二次火箭发射及回收,高度40米IT之家4月20日消息4月19日16时许,民营火箭企业翎客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在山东龙口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二次低空发射及回收试验,飞行时间30秒,飞行高度40米,是首次自由飞行中国民企翎客航天称完成首次火箭低空回收实验IT之家4月2日消息3月27日,在位于山东龙口的火箭回收试验场,中国民营火箭企业翎客航天完成了RLVT5的首次自由状态下的低空飞行回收试验,火箭在20米处悬停数秒并返回着陆在试验场
日欧联合研发水星探测器近日升空,预计2025年到达IT之家10月20日消息据中新网报道,日前,欧洲航空局与日本宇航局计划将在今天发射一颗水星探测器,这颗探测器名为贝皮科隆博,发射后,这颗探测器将在2025年到达水星,将帮助人们了解欧洲空间局水星探测器10月20日发射探索极端之地北京时间10月19日消息,欧洲空间局(ESA)负责贝皮可伦坡号(BepiColombo)水星探测器的团队刚刚完成了一次彩排,为10月20日的发射做好了准备。这次彩排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翼龙救灾刷屏,一文讲解关于无人机通信技术的利与弊昨天,关于翼龙无人机救灾的新闻,刷屏了整个网络。由国家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搭载中国移动的基站设备,从贵州安顺出发,连续出动两次,分别赶赴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大科学装置航空遥感系统通过国家验收,可全天时高精度对地观测IT之家7月22日消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就是大科学装置被称为是原始科技创新的国之利器。据新华社报道,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航空遥感系统22日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这是西安交通大学团队破解储氢难题,把氢气握在手里IT之家8月9日消息众所周知,氢是一种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能很好地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肩负着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使命,此前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陆运水运等领域,但它易燃易爆,所以储氢俄罗斯进步MS18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携带2。5吨货物前往国际空间站IT之家10月28日消息,北京时间今早800,俄罗斯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联盟2。1a火箭,成功发射进步MS18号货运飞船。这艘飞船将前往国际空间站,预计2天后会在曙光号对接口进行对接超震撼,歼20飞行训练原声大片公布IT之家9月26日消息第13届中国航展开幕前夕,一段歼20战机飞过珠海上空的现场训练视频让网友大呼震撼,而此次航展,歼20运20空警500轰6K红9B等一大批主战装备和明星装备也将彩虹6大型无人机将首次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双发设计,翼展20。5米IT之家9月26日消息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将于9月28日正式召开。根据新京报消息,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彩虹6大型无人机将首次展出,目前飞机已经抵达航展现场。彩NASA宣布将从零开始为电动飞机打造固态电池IT之家4月10日消息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该机构的电池研发部门SABERS,决定从零开始为电动飞机打造固态电池。研发部门的目标是打造比现有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大漠秋色揽神舟,第十三发箭在弦IT之家10月14日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即将再次出征太空,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实施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发布本次飞行任务标识。据介绍,在轨驻留6个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五大主要目的公布IT之家10月14日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