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的SpaceX,还要等几年

  "民营航天公司迄今为止的三次入轨尝试,只有一次成功了。"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即使成功的这一次,火箭也还没有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11 月 5 日,星河动力将进行民营航天公司的第四次入轨尝试。
  中国民营航天事业已经走完第一个五年,依然处于起步阶段。2015 年 6 月,蓝箭航天成立,拉开了中国民营航天的序幕。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在 Space X 与 NASA 在 2020 年 5 月将龙飞船送入太空后,曾经发出一番豪言,"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国家给民营运载火箭一路开绿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 5 年,中国一样可以诞生一家对标 Space X 和蓝色起源的公司,甚至在液氧甲烷领域超越他们的民营公司,不管是不是蓝箭。"
  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民营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在非常着急地等待,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什么时候可以拿出高可靠低成本的方案。"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 CEO 杨峰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钱"景和困难
  北航投资执行总裁王剑飞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商业航天是有很高门槛的创业门类,不像一个人有一个想法,有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创业,不是谁都可以去造火箭的 。对于航天的创业者来说,必须是有很长时间的科研背景,甚至说必须做过火箭的系统工程才可以干这个事,才不会走弯路。
  "但火箭又不像航空发动机或者光刻机那样,单靠一个创业团队做不出来。火箭是有很高的门槛,但不是那种不可战胜的门槛,只要把各个专业的人,比如说做动力的,做接口的、做结构的、做控制的、做通讯的这些系统的专家集齐了,就能把这个事干出来。"王剑飞说。
  除了相关人才的有机结合之外,政策和市场需求也催生民营航天的发展。2015 年前后,国家先后发布多份相关文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打破了原本相对封闭的环境。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表示,民营航天发展前景来源于市场需求。根据各公司官网统计的中国商业卫星星座计划,约有累计 178 吨的发射需求,如果平均履约周期为 7 年,则每年运力需求约为 25 吨。
  截至 2020 年 2 月,航天科技集团官网披露的 2021 年长征火箭搭载余量仅有约 5 吨。据此初步测算,2021 年将有 20 吨的运力缺口,这部分需求将留给包括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河动力等商业发射新力量。
  张昌武透露,早在 2014 年他们就发现全球卫星发射市场对于低轨卫星发射需求已经非常明确,他如此形容这个市场,"就像一个堰塞湖,到 2020 年,大约有 6 千颗左右的卫星在寻求发射。"
  但在广阔的市场面前,民营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火箭发射和入轨的成功率;第二则是规模量产。
  2018 年 10 月 27 日,蓝箭航天研制的 "朱雀一号"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各界对于中国民营航天首枚入轨火箭寄予厚望。然而,火箭一二级、二三级分离成功,整流罩分离成功后,三级出现异常,其搭载定制微小卫星 "未来号"未能入轨。
  正如夏东坤所说的那样,如果星河动力的火箭发射入轨成功,将成为民营航天全部四次入轨尝试中成功的第二次,行业的整体成功率将达到 50%。"但不是一发火箭发射成功就可以了,即使我们这次火箭发射很顺利,也不能证明我们就解决了所有量产问题。因为量产上要付出的努力,可能和研发产品要付出的努力要更高。"夏东坤表示。
  此前,星际荣耀在 2019 年 7 月发射的 "双曲线一号遥一"固体运载火箭是唯一一次由民营航天公司成功发射的火箭。但在发射成功后,这款火箭产品至今仍然没有实线规模化的量产。
  这意味着,在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后,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走到规模化量产阶段,在可以保证稳定和可靠性后,才能实现杨峰所说的 "高可靠低成本"的目标。涌入的投资人和中国的 "Space X"
  2020 年 4 月 20 日,在国家发改委的例行在线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信息基础设备被纳入 "新基建",而卫星互联网则成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
  而早在政策之前,投资人便已经开始布局;政策之后,投资人更是闻风而动,大量涌入。特别是远在大洋彼岸的伊隆 · 马斯克和他的 Space X,每一次发射试验都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之时,更能吸引他们参与到打造中国的 "Space X"当中。
  2019 年和 2020 年两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连续两次提交相关民营航天的提案,并呼吁将推动卫星互联网发展纳入我国 "十四五"发展规划。在提案之外,雷军和他的顺为资本早就在该领域展开布局,星际荣耀、银河航天和深蓝航天都拿到了顺为资本的投资。
  2020 年 8 月,星际荣耀宣布完成创下国内民营航天领域单轮融资纪录的近 12 亿元 B 轮融资;1 个月之后,蓝箭航天宣布完成 12 亿元人民币 C + 轮融资。天兵科技也随后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 A 轮融资。
  "从长期来看,中国需要自己的 Space X。"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通信、遥感、导航等需求日益增加。他认为,Space X 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迅速发展,中国的民营航天肯定要跟国家战略紧密配合才能做强做大。
  王剑飞也表示,从中国航天产业发展和未来的国际竞争来讲,中国都需要拥有自己的 Space X。"目前,航天领域依然是国家队在主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营企业会慢慢成为主导力量,这也是市场的需要。"王剑飞表示,对于中国的民营火箭企业,也确实需要像 Space X,可以提升民族的自豪感。
  同时,民营企业对市场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成本的降低有更强的诉求,从而能盘活相对封闭的航天市场。此外,中国也必须要有一家在核心技术能够对标 Space X 的一家企业,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落下,也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
  王剑飞和夏东坤都认为,资本的大量涌入对行业来说是好事,解决了行业在资金方面的需求。不过,王剑飞认为,行业在不同的阶段是需要不同的资本的。早期阶段,风险投资对于航天创业企业的帮助更大,除了资金,他们还能为这些技术人才带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随着行业的发展,民营航天会更需要产业资本,比如国家引导基金,军民融合产业基金,还有包括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等,带来资金之外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资源和体系资源的支持。
  "进来的投资人,其实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并不多,但是至少大家很有热情。"杨峰告诉新浪科技,这是行业和投资人的双重进步。一开始,投资人对这个行业的态度是不理解、不相信,现在已经变成了很有热情,只是不理解而已。"我希望这个热度持续下去。"行业还需要 3-5 年才能跑出来
  整个行业,包括民营的卫星公司,对于民营火箭的等待越来越迫切。"我们还没有看到便宜又可靠的民营火箭,中国的民营火箭还需要一点时间,我们也等得很着急。"杨峰表示,未来的需求会非常旺盛,但中国的多家民营航天公司成功率还不是特别高。
  "还需要 3 到 5 年时间,民营航天会有比较好的表现。"夏东坤告诉新浪科技,民营航天是一个典型的 "三高一长"的行业,即 "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和 "长周期"。
  王剑飞告诉新浪科技,和互联网企业不一样,跟系统集成相关的科技企业必须一步一步来,比如火箭,部件要一个一个生产,再连接起来,一家企业即使融资 100 亿元,也还是需要 10 个月才能造出一枚火箭,这也意味着回报周期会变得特别长。
  这也与投资行业发展规律也有相关性。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属于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的时代,依靠人口红利,一个很好的想法就能用过模式创新获取大量用户。但技术创新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投入资金和人力,才能获得回报,也有可能变成竹篮打水。"但未来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的项目。"王剑飞说,"一家企业如果成长起来,至少 10 年。"
  在度过第一个五年之后,民营航天还需要下一个五年。夏东坤认为,民营航天应该凭借早期的高投入,小步快跑度过验证期,研发应该从小到大再做到难,不然很难存活。"民营航天应该尽快实现自我造血,才能降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研制的风险,对资金依赖的风险等。"夏东坤说。
  杨峰则认为,中国民营航天,在社会舆论、资金上都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条件,最缺乏的是更深入参与中国航天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主流任务,这样才能更快发展。
  资本涌入,政策扶持,第一个五年过去后,在下一个五年,我们能看到中国的 Space X 吗?

国内多地今早现带食日出,网友这是被咬了一口的咸蛋黄IT之家1月6日消息今天早上,国内多地出现带食日出天文现象,包括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均可目击这一日偏食景象。图自微博网友spider9935所拍摄带食日出本次日偏食最早观测到的地区是我帕克太阳探测器传回首批数据揭晓太阳神秘面纱北京时间12月19日消息,在完成最接近太阳的飞掠任务几周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开始向地球传回数据。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回的冕流图像,太阳在左侧图外。在观测NASA土星环正在消失,1亿年后或不复存在IT之家12月18日消息NASA最近公布了一项新研究,研究表明土星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此前,科学家曾估计土星环将在三亿年内消失,而现在这一预期时间被调至一亿年。据了解,土星环是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它真能匹敌GPS吗据BBC报道,中国雄心勃勃希望快速扩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能够为世界许多地方(不仅仅是亚洲)提供服务,但它真的能与美国已经成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吗?图随着2018年十多我国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IT之家10月29日消息今天上午8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中法海洋卫星是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首次实现蓝箭航天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发射失利,卫星未入轨相关阅读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发射失败,回应称将继续前行10月27日消息,蓝箭航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失利,最后卫星未能入轨,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全部由民营蓝箭发射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IT之家10月27日消息今天下午4点,蓝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朱雀一号搭载了微小卫星并将其送至太阳同步轨道,满足在轨科学实验需求,并配有集成数据回传人造月亮有望2020年实现技术上已成熟IT之家10月11日消息据现有资料显示,人造月亮的构想最早源于一位法国艺术家的想法在地球上空挂一圈镜子做成的项链,让它们一年四季把阳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俄罗斯曾经实施了代号为旗科学家首次发现系外卫星存在证据,体积与海王星相近北京时间10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天文学家使用哈勃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太阳系外一颗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证据。这颗卫星距离地球8000光年,位于天鹅星座,它围绕着一颗SpaceX将发射黑洞研究探测器,已拿下NASA新合同凤凰网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9日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经拿下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新合同,为后者发射X射线成像偏振探测器(IXPE)。IXPE将研究来自中子星银河系中心黑洞为什么不活跃?强磁场在发挥作用北京时间6月21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发现,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存在一个能够引导气体粒子进入黑洞周围轨道,而不是进入黑洞内部的磁场。长期以
宇宙可以自己学习吗北京时间6月24日消息,宇宙或许可以自己学习如何进化成一个更好更稳定的宇宙。近日,一组科学家提出了这个十分新颖的想法。他们称,他们正在重新构想宇宙,正如达尔文改变我们对自然世界的看宇宙星系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还是完全随机的北京时间6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正在接近一个古老问题的答案。几十年来,宇宙学家一直想知道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是否是分形的,即无论在多大的尺度上,宇宙看起来都具有相似的形状云南天文台在活动星系核研究中获进展IT之家6月1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网站,近日,TheAstrophysical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活动星系核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附近吸积从星际尘埃到暗淡蓝点碳元素如何来到地球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暗淡蓝点(PaleBlueDot)是一张由旅行者1号拍摄的著名地球图片,显示了地球悬浮在太阳系漆黑的背景中。有一种说法是,我们都是由星际尘埃构成的。近期的两国家天文台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中新发现135颗O型星IT之家5月26日消息据国家天文台网站,近日,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李广伟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其中135颗是最新发现的。这是迄今利用单一光谱数科学家利用形态研究疏散星团演化IT之家5月23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网站,疏散星团是研究恒星形成和演化的理想实验室,也是银河系重要组成部分。在疏散星团演化的研究中,其形态演化是重要的物理过程,既可以追溯疏散星团的形我国暗物质卫星悟空再开火眼金睛绘出迄今最精确的高能氦原子核宇宙射线能谱,并观察到能谱新结构IT之家5月19日消息据新华社,我国暗物质卫星项目团队19日再次公布科学成果。基于四年半的在轨观测数据,悟空绘出迄今最精确的高能氦原子核宇宙射线能谱,并观察到能谱新结构。这一发现可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一颗从未被观测到的新型激变变星IT之家8月28日消息激变变星是一类具有双重身份的天体,它既是双星又是变星。据国家天文台网站,近日,一个由美国德国和中国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宇宙是什么颜色?宇宙拿铁代表原始设定版宇宙光线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你仰望夜空时,难免会觉得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的深海。但如果能将宇宙中所有发光星体发出的可见光都测量一番,宇宙的平均颜色又是什么呢?让太空有边界吗,宇宙最终也许会把自己卷起来北京时间8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头顶之上是天空,或者按科学家的说法,叫做大气层,一直延伸到地表上方32公里处。大气由各种各样的分子构成。这些分子的体积极小,你每一次呼吸蜻蜓大脑算法速度超快,AI科学家拿来吧你蜻蜓作为卓越的捕食者,能够在50毫秒内对猎物运动做出反应。如此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捕获成功率可达95。这项惊人的狩猎能力,如果应用于算法中,可以使模型运算变得更有效率,降低系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