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曾参加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宇航员逝世,迈克尔柯林斯谈太空探索的过去和未来

  北京时间 4 月 30 日消息,当地时间 4 月 28 日,曾参加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美国前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因病在佛罗里达州去世,享年 90 岁。就在两年前,为了纪念人类登月 50 周年,美国《史密森尼杂志》(Smithsonian Magazine)采访了这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前馆长,就太空探索的过去和未来进行了探讨。
  ▲"鹰"号登月舱载着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返回"哥伦比亚"号指令舱,与迈克尔・柯林斯会合
  1969 年 7 月 28 日,在阿波罗 11 号的指令舱溅落太平洋 4 天之后,著名飞行员兼探险家、曾在 1927 年首次成功完成单人不着陆飞行横跨大西洋的查尔斯・林德伯格给迈克尔・柯林斯写了一封信。"我观看了出舱行走的每一分钟,毫无疑问,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乐趣,"他写道,"但在我看来,在某种意义上,你的经历似乎更加深刻 —— 你独自绕着月球转了好几个小时,有更多的时间沉思。独自俯视另一个天体,就像一个太空之神,那该是多么奇妙的经历啊!"
  当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行走时,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指令舱在距月表约 111 公里的轨道上飞行了 28 小时,等待登月舱返回。然而,他在太空探索史上的遗产并不仅仅是他在阿波罗 11 号任务中的角色。1971 年,柯林斯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隶属于史密森尼学会)的馆长,这是向公众普及太空飞行和航空知识的关键机构。1974 年,他出版了自传《传播火种:一个宇航员的旅程》(Carrying the Fire: An Astronaut’s Journeys),这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宇航员自传。
  登月期间,柯林斯并不能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在电视上观看同伴的一举一动。在搭载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鹰"号登月舱与"哥伦比亚"号指令舱分离后,柯林斯开始了近 28 个小时的单独绕月飞行。他通过任务控制中心与鹰号之间的通讯来监控这次任务,但是,每当哥伦比亚号飞到月球背面时,都会与地球中断无线电通讯 48 分钟。鹰号着陆后,柯林斯继续在哥伦比亚号上做一些杂事,比如尝试用六分仪确定鹰号的位置(但未成功),排放燃料电池产生的多余水分,处理飞船冷却剂的问题,以及修正指令舱的轨道等,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返回做准备。
  在着陆后 6 个半小时多一点,阿姆斯特朗爬下登月舱外的梯子,迈出了进入另一个星球的第一步。"就是这样,"柯林斯回忆起那一刻,"尼尔会怎么说?‘一小……’等下,我在惯性平台上偏离了 3 度,所以就别管尼尔在下面说什么了。"
  ▲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克尔・科林斯和巴兹・奥尔德林
  我们铭记着登月的第一步,月面上的脚印也永久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但阿波罗任务本身的故事要比任何一步都更重要。人类第一次飞向月球,来到距离地球大约 38.6 万公里(之前的记录是双子座 11 号的 1370 公里)的地方,这几乎可以视为比登月更伟大的成就。事实上,如果是一个人独自完成的话,的确可能如此。柯林斯在《传播火种》一书中写道:"目睹阿波罗 8 号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离开地球的场景,在很多方面都比登月更令人敬畏。"
  其他令人敬畏的事迹还包括,尤金・塞尔南和哈里森・"杰克"・施密特在阿波罗 17 号任务期间在月表行走了 75 小时;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表行走了约两个半小时;一些宇航员(阿波罗 15、16 和 17 号的登月者)还在月球上驾驶过漫游车。
  ▲在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接受了详细检查后,迈克尔・柯林斯坐在阿波罗 11 号指挥舱的舱口
  人类首次走出地球的港湾,进入遥远的虚空和荒凉之地,这是一个充满多重视角和无尽思考的故事。如果说阿波罗任务没有改变人类的历史,很难想象还有其他什么事件具有这样的资格。
  阿波罗 11 号任务期间,柯林斯身处哥伦比亚号指令舱的高度,因而拥有了独特的视角,也更能理解月球探索的重要性。加上他本身擅长讲故事,因此可能比任何人都适合分享这项壮举。
  "这可能是一个遗憾,我双眼所见的,已经超出了我的大脑能够吸收或评价的范畴,但就像德鲁伊人的巨石阵,我试图将我所观察到的一切梳理出来,即使我没有完全理解,"柯林斯在《传播火种》中写道,"可惜的是,我的感情并不能通过石柱的巧妙布置来表达。我注定了必须使用语言。"
  自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驾驶阿波罗 11 号飞船于 1969 年 7 月造访月球之后,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这一事件依然是不折不扣的人类奇迹;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人类踏上月球依然是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 2001 年发布的火星图像
  阿波罗计划或许有些超前于时代。1961 年 5 月 25 日,肯尼迪在国会发表演讲,他宣称:"这个国家应该致力于在这个十年结束之前实现一个目标,即让人类登陆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仅仅 20 天前,艾伦・谢波德成为第一个在太空飞行的美国人 —— 这次飞行持续了 15 分钟多一点,并达到了 187 公里的最高高度。
  登月的决定做出时,能够载人前往月球的火箭还没有被设计出来(尽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工程师们已经有这个想法)。当时的医生还不知道人体能否微重力状态下坚持登月任务所需的 8 天时间(一些医生认为人体将无法正常消化食物,或者心脏和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行星科学家都不知道月球表面能否着陆(有人推测月球被一层厚厚的尘埃颗粒覆盖着,载人宇宙飞船在着陆时会陷入这些尘埃当中)。
  地缘政治意志,加上罕有而纯粹的远见,以及技术上的突破,共同推动了阿波罗计划。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那样,在阿波罗计划结束之后,由于高昂的成本和缺乏实际的好处,人类至今仍未重返月球。
  和许多参与过阿波罗计划的人一样,柯林斯认为人类应该前往火星。与 1962 年人们不知如何登陆月球一样,今天的我们也不知道登陆火星意味着什么。我们不知道人类是否能在往返火星的飞行中,忍受两到三年的宇宙辐射和微重力;我们也不知道宇航员能否忍受与世隔绝;再具体一些,我们还没有发展出能够在火星上着陆的载人航天器。
  柯林斯将阿波罗计划描述为一个事件"菊花链",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 —— 对接失败、着陆失败、月球起飞引擎点火失败等等。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造成灾难,使宇航员无法踏上月球或返回地球。在他眼中,火星任务也是如此,但他相信通过解开事件链条,将所有组成部分考虑在内,这些挑战都是可以克服的。
  "你可以把菊花链拆解开来,一个接一个地检查,但我不认为这些微小的环节是菊花链的问题所在,我认为,问题是整体性的,"柯林斯说,"有哪些东西我们自以为理解了,但实际上并不理解?这些东西使得火星之旅非常,非常危险。"
  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我们为什么要去?为什么是现在?
  "我无法确定我们是否有能力前往遥远的地方。我想,你必须去接触那些无形的东西,"柯林斯说,"我单纯地认为,人类有一种向外拓展并继续旅行的本能欲望。"
  飞往其他星球所需的技术正不断改进,未来的火星任务可能会更安全、更经济。如果沉浸在空想和主观臆断中,我们就很难理解这项任务将带来的益处。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完美,但如果拒绝向外冒险,我们是否就能确保地球家园的美好与进步?某一领域的发展是否会阻碍另一领域的发展,还是可以共同发展?
  "我们不能在一个贫穷、歧视或动荡的基础上发射行星探测器;但我们也不能坐等地球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解决,"柯林斯在 1969 年 9 月 16 日的国会联席会议上说,"人类总是会前往他能去的地方。就是这么简单。他将继续推进他的边界,无论这会将他带离故乡多远。"
  半个世纪之前,人类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家园。阿波罗计划除了带来新的天文学和地质学知识,还带来了一个可以通过影像和故事与世界分享的新视角。人类选择了登上月球,从而也对自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想很多人都不愿意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柯林斯说,"他们想要移开那个盖子,想要看到天空深处,想看那些他们不理解的事物。他们想更好地了解它们,甚至亲自去到那里,去检查,去看,去闻,去摸,去感受 —— 在我看来,这就是去火星的动力。"

MIT机器人利用穿透无线电频率感知隐藏的物体据外媒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使机器人能更好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在机器人能跟人类并肩工作之前,它们必须能够感知人类和其他物体的安全和有用。近日,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过早摄入大量糖会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据外媒报道,根据南加州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在生命早期摄入高糖食物可能会为成年后的学习和记忆问题铺平道路。考虑到有多少面向青少年销售的食品含有高水平的玉米糖浆和其他糖类,研究结果尤其令新研究发现每年5000多吨外星尘埃落到地球据媒体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年5000多吨外星尘埃落到地球。据悉,每年许多来自彗星和小行星的尘埃会穿过地球大气层并形成流星,其中一些尘埃会以微陨石的形式到达地面。日前,一项新研究发古代章鱼祖先的存在时间或比此前认为的要早3000万年据外媒CNET报道,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的一个地球科学家团队发现了5。22亿年前的化石,这些化石似乎是头足类动物,这一发现表明无脊椎动物的存在时间比科学家此前认为的早了大约3000万研究从太空发射的导弹是抵御小行星的最佳防御手段据外媒CNET报道,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表示,对来自太空的潜在ldquo杀手级rdquo小行星的最佳防御是坚实的进攻,也是基于太空的进攻。通过用导弹轰击它们来保护地球不受威胁性太空岩细胞可能会用其手指来传达关闭伤口的指令奈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了解到一种未被重视的细胞结构的已知功能,并有可能应用于伤口闭合和癌症治疗。如果你发现只用一根手指就能治病,那会怎样?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让人想起198研究发现微小银片可以改善软体机器人的导电性一直以来,软体机器人技术都是新兴技术中比较令人激动的一个类别。当然,与大多数新技术一样,该领域比更传统的领域有一些缺点。虽然它们比更刚性的同类产品提高了灵活性,但由软材料制成的机器SpaceX公司计划再将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据外媒BGR报道,即使在2020年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情况下,SpaceX仍然在进行稳定的发射,并将数吨卫星送入太空。现在,为了再一次努力加强其星链(Starlink)互联网网络,该公研究发现改变蚕的饮食习惯可以使纺丝强度提高2倍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蚕的饮食进行简单的调整,自然生产出了纳米纤维素(CNF)合成的蚕丝。将CNF与市售食物混合后喂养蚕,可使蚕的丝更结实更有韧性。他们的研究成果于2021年每天食用一份加工肉可使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44据外媒报道哦,利兹大学营养流行病学小组的科学家利用近50万人的数据,发现每天食用一份25克的加工肉(相当于一份培根),可使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44。但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吃一些未经研究称工作中的微休息可以提高参与度减轻疲劳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如果让员工在一天的工作中随时可以自由地进行短暂的即兴的微休息,他们会更加投入,也不会那么疲劳。对于许多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午餐时间是唯一真正从漫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刷新我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纪录IT之家9月16日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今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7月4日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全景相机拍到地球绝美画面IT俄宇航员将于9月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将科学号实验舱线路连接空间站主体IT之家8月14日消息据俄罗斯航天集团消息,俄宇航员将于9月进行两次太空行走,从舱外将科学号实验舱的输电通信等线路连接至国际空间站主体。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为奥列格诺维茨基和彼得杜布罗SpaceX第23次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CRS23发射成功感谢IT之家网友SuperHeavy的线索投递!IT之家8月29日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现已完成最新一次的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向在轨道实验室生活和工作的宇航员运送一批蓝色起源贾维斯计划被指抄袭SpaceX设计近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旗下太空公司蓝色起源使用模块化运输工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将贾维斯计划(ProjectJarvis)的首个不锈钢测试储罐安装SpaceX计划在Inspiration4成功后一年内发射6次载人飞行北京时间9月18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SpaceX载人龙号飞船首次实现全平民机组的成功发射,该公司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增加此类飞行。SpaceX载人航天项目的高级主管本吉里德(Ben中国空军公布珠海航展参展阵容歼16D电子战飞机无侦7首次展示IT之家9月24日消息今日中国空军公布了参加2021珠海航展(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装备阵容。首先歼20运20将一如既往参展,空警500轰6K会静态展示。此外,歼16D疫情导致医院液氧需求激增,SpaceX被迫调整今年火箭发射计划IT之家8月28日消息据外媒Aroged消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SpaceX公司是液氧的主要消费者,因为需要用液氧和煤油作为火箭燃料。但是近期由于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加,导致医院俄罗斯航天局与马斯克网络互动热络,或为未来开展合作预热北京时间9月9日消息,据报道,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和俄罗斯航天主管德米特里罗戈津之间的关系似乎正在从争吵转向讨论请喝茶的问题。图注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德米特里罗戈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运抵发射区,转运视频公布IT之家4月23日消息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今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器箭组合体成功运抵发射区。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已经与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组合完毕,火箭发射台沿地面轨道从组装车间中箭在弦上直指苍穹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将于今日中午11时许发射IT之家4月29日消息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将使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首战。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发射在即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器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IT之家4月23日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目前,发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