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科学家发现了一颗疑似系外卫星,约地球2。6倍大

  北京时间 1 月 20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过去 30 年间,系外行星领域的研究可谓一路突飞猛进。到目前为止,共有 3677 个行星系中的 4903 颗系外行星已得到证实,还有 8414 颗尚待确认 。这些行星十分丰富多样,从"超级木星"到"超级地球"、再到"迷你海王星"和"水世界",都为我们抛出了许多与行星形成和演化相关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尤为重要:天然卫星、或者说"系外卫星"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们之间又有哪些共通之处?
  ▲ NASA 开普勒望远镜的概念图
  考虑到太阳系中卫星的数量,我们完全可以据此推断,卫星在银河系中无处不在。然而,虽然已知的系外行星已多达上千颗,但至今没有经过证实的系外卫星供我们研究。不过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大卫・基平、以及一支国际天文学家团队的努力下,这种局面或将改变。在近期一项由 NASA 支持的研究中,基平和同事们报告了他们在分析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数据时发现的一颗疑似系外卫星。
  该研究团队成员来自加州理工学院 NASA 系外行星科学研究所、NASA 艾姆斯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卡弗里天体物理学与太空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莫尼・布米克理论物理研究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以及台北中央研究院天文学及天体物理学研究所。
  ▲艺术家想象中的一颗宜居卫星。
  基平教授由于在系外行星领域所做的开创性研究闻名海外。多年来,他和同事们一直在探索对系外行星开展研究和性质描述的方法。此外,基平教授还是"开普勒系外卫星搜索项目"的首席研究员。该项目与哈佛大学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联办,致力于在开普勒任务收集的数据中找到系外卫星存在的证据。基平在一封邮件中写道:
  "天文学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想弄清宇宙的运作原理,另一类则想知道是否存在外星生命。而系外卫星对这两类天文学家都很重要。对前者而言,系外行星能为我们举例说明,宇宙中其它地点的卫星会以何种形式存在。例如,每当我们仰望月球时,都忍不住思考,它的形成究竟是亿万分之一的运气使然,还是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对后者而言,卫星有可能成为生命的家园,这也是科幻小说的常见题材。既然 NASA 的首要目标之一是了解类地天体的普遍性,寻找卫星自然是其中的必要一环。事实上,就我们所知,宇宙中大部分的宜居环境也许都位于卫星上。"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形成和演变与地球本身紧密相关。根据"大碰撞说",大约 45 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名叫"忒伊亚")撞上了原始地球,由此形成了如今的地球和月球。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推测,这次剧烈撞击或许正是地球现在如此宜居的原因。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有助于维持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由此产生的磁场可以保护我们不受太空辐射伤害。出于以上原因,基平和同事们对系外行星系展开了研究,寻找探测系外卫星的途径。他们采用的方法之一叫做"凌日时间变分法(简称 TTV)",将系外行星出现的引力波动解读为卫星造成的影响。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凌日光度测定法,寻找正在经历凌日过程的系外卫星。
  2017 年,基平与开普勒系外卫星搜索项目团队发现了目前为止最有希望的系外卫星"候选人":开普勒-1625b-i。通过开普勒望远镜的凌日法测定结果,该团队发现了距地球 8000 光年之外、一颗海王星大小的系外卫星(或者双行星)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的证据。一年后,他们又发布了由哈勃望远镜收集的新证据,进一步佐证了之前的发现。由于系外卫星探测难度很大,开普勒-1625b-i 至今仍是唯一的疑似系外卫星。如基平所说:
  "系外卫星的探测颇具挑战性,因为它们一般比行星小,所以很难发现;它们的信号也容易与行星凌日信号混在一起、难以区分。寻找系外卫星的方法有很多很多。但从简洁性的角度考虑,凌日法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系外行星的寻找中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凌日现象是重复性事件,让我们有机会对假说进行验证。"
  ▲艺术家想象中、从一颗围绕三恒星系统旋转的行星的卫星上所见的情景。
  如上文所述,天然卫星在太阳系中的气态 / 冰质巨行星周围十分常见。这些行星的轨道全都在冰冻线之外,因此"比较寒冷"(与炽热的木星和海王星相比)。对于气态和冰质的系外巨行星来说,或许也是同理。受此启发,基平和同事们对开普勒望远镜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检索,寻找系外卫星与其围绕的行星共同经历凌日的迹象。
  "据我们推测,像木星那样炽热的行星周围有卫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不适合卫星‘存活’。我们认为寒冷的巨行星是最佳搜寻目标,但也只是猜测而已。"
  为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说,基平和同事们对开普勒望远镜收集的寒冷气态巨行星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行星体积约为木星两倍大,轨道周期在 400 天以上。在排除了凌日次数不足两次(以及结果疑似假阳性)的天体后,他们总共筛出了 73 颗系外行星,作为考察样本。接着,他们在"行星 + 卫星"和"只有行星"的模型基础上、对这些样本展开了分析,判断在何种情况下,出现"行星 + 卫星"的可能性最大。最终他们认为,开普勒-1708b 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人"。
  "这是唯一一颗通过了我们能想到的所有检验的天体。"基平指出,"最好的解释就是,它发出的是凌日信号,最适用的天体物理模型也是‘行星 + 卫星’模型。在开展了大量测试后,我们找不到任何理由淘汰这一假说。"
  当然,这项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基平和同事们也承认,寻找探测方法和精进技术都需要一定时间。"我相信我们可以从已经取得的这些成功出发,最终找到体积更小的卫星。到时候,我们也许不会对它们的性质感到犹疑不定,因为它们可能与太阳系中的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此外,随着詹姆斯・韦伯和南希・格雷斯・罗曼等新一代太空望远镜的问世,对系外行星和系外卫星的研究将从中受益良多。如今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终于升空,镜面和防热罩也已部署完成,天文学家预计它在六个月之内便可开始拍摄工作。与此同时,极大望远镜、大麦哲伦望远镜等地面望远镜也将把系外卫星的搜索范围进一步缩小。
  利用其巨大的主反射镜、分光仪、日冕观测仪、以及自适应光学仪器,这些观测站将对系外行星展开直接成像研究。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发现离恒星较近的小型岩质类地行星,或许还能发现围绕其旋转的系外卫星在光谱中留下的蛛丝马迹。

美国宇航局宣布加入白宫的国家气候工作组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在今年1月27日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行动计划,其中就包括成立ldquo国家队rdquo国家气候工作组(NationalClimateTaskForce),由财高强度运动将是健康太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长期在太空中度过的旅行者将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以保持他们的心脏健康。科学家们认为,原因是低重力存在对心脏及其保持功能和力量的影响。地球引力对新研究称中世纪律师将绵羊羊皮纸作为一种反欺诈装置一项新的分析表明,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的律师选择用绵羊羊皮纸书写,因为它有助于防止欺诈。专家们确定了13世纪至20世纪英国法律文件所使用的动物种类,发现它们几乎都是写在绵羊羊皮纸上,而宠物体内发现的SARSCoV2变种可能会诱发心脏问题据外媒报道,新研究表明,宠物即狗和猫已被确认感染了SARSCoV2变种病毒,尽管尚未得到证实,但似乎这种病毒可能会使动物面临心脏病的风险类似于一些人类患者的心脏病。在英国,兽医们注NASA的SMA轮胎技术即将商用30倍于钢的可恢复应变美国宇航局开发的先进轮胎技术有望投入商用,初创公司SmartTireCompany正在利用这项新技术将无气合金轮胎引入自行车世界。凭借橡胶的弹性和钛合金的强度,该公司打造的Metl研究发现饮食中的糖类使肝脏的脂肪生成增加一倍据外媒NewAtlas报道,苏黎世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适度食用果糖和蔗糖可以显著放大肝脏的脂肪生成。研究还表明,这些糖类引起的脂肪代谢变化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之前的研究发SpaceX工程师承认通过暗网合谋出售内幕信息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周四表示,埃隆马斯克(ElonMusk)所领导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一名工程师已经承认自己和他人通过暗网出售所谓的内幕信息,合谋进行证券交易欺研究发现蜈蚣会将细菌和真菌的有毒武器融入其毒液中来自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毒液专家RonaldJenner博士和他的同事EivindUndheim博士(与奥斯陆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有学术来往)一起发现了蜈蚣毒液的秘密。作为正在进行的对蜈研究只用听觉的交流可以提高集体智商据外媒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挑战了一种普遍的假设,即在团队合作活动中视频会议比纯音频交流更好。该项研究结果表明,视频线索可能会破坏人际间的同步从而降低群体的科学家找到未来节能数据存储的新型超快控制方案据外媒报道,现在,全球每年产生的数字数据正在以泽字节(以下简称zb)计算,即万亿亿字节相当于每秒传送数亿本书的数据。生成的数据量在继续增长。如果现有的技术保持不变,那么等到2040科学家开发旧塑料聚乙烯可纺织成环保服装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已经为一种常见的塑料找到了新的用途,设法将聚乙烯纺成织物,通过让热量通过和水分蒸发,可以被动地冷却穿着者。这一发现可以看到废弃的塑料袋被变成运动服。由于聚乙烯
研究人员发现家用化学品跟人体肠道微生物存在关联性据外媒报道,一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儿童胃肠道中的细菌和真菌含量跟家庭环境中常见化学物质的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项发表在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东方1号历史性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60周年纪念60年前的星期一,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最初为发射核武器而设计的改版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成为绕地球轨道飞行的第一人。虽然他的飞行只持续了1小时48分钟,但这是一个历史性小行星2021GT3从地球和月球之间经过下个月还有新来客2021AF8一颗小行星从地球旁近距离经过。这颗小行星名为2021GT3,是一颗直径约19米的小行星,它从地球和月球之间经过,距离约为25586公里。虽然这离撞击地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从宇宙尺MIT科学家设计新系统可以在几小时创造出海星机器人据外媒报道,在研究水下海洋生物时,如果能使用一种不会因为对动物来说显得不自然而吓到它们的设备,就会有所帮助。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们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利用一种新的快速开发系三名宇航员将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据外媒CNET报道,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两轮对接泊位重新安置任务之后,现在已经为接下来的几批乘员前往轨道科学实验室扫清了道路。搭载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MarkVandeHeSpaceX在为NASA发射Crew2任务完成静态火箭测试SpaceX公司已经启动了火箭,该火箭将在下周执行Crew2任务,以将其下一批宇航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这家私人航天公司周六(4月22日)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台对其在地球上建造一颗恒星很难正寻找更好的材料核聚变是为太阳和所有其他恒星提供动力的过程。在核聚变过程中,两个原子核的距离足够近,它们融合在一起,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地球上复制这一过程,有可能提供几乎无限的电力,而且碳排放几乎新研究称系外宜居行星的降雨模式都与地球类似未来某一天,人类可能会登上另一个宜居的星球。即便地貌与地球截然不同,但大家肯定不会对某种自然现象感到陌生,那就是mdashmdash下雨!近日,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JGR行星期刊上发SpaceX星际飞船原型SN11在试飞落地前发生爆炸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际飞船原型SN11进行了高空飞行测试。但不幸的是,在着陆之前,SN11在空中发生了爆炸。当地时间周二早上8点,SpNASA为最强火箭SLS进行第二次RS25发动机热火测试美国宇航局于2021年4月6日进行了第二次RS25单引擎全时热测试试验,以支持未来登月任务的航天发射系统(SLS)火箭的引擎研发和生产。这次超过8分钟(500秒)的全时热测试是在圣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合并星系中的两对双类星体据外媒CNET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正在提供来自宇宙的更多有见地的图像。根据上周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它捕捉到了两颗看起来相当接近的类星体,来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