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北师大研究团队称40万年才能遇到外星人,是怎么算出来的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宇宙随想》中说,总有一天,人类会把自己脆弱的躯体装进金属种子,飞过所有荒凉和繁荣的世界,去感知那些神不能感知的东西。这也许真的是他们存在的目的 —— 作为宇宙之美的见证者。
  见证宇宙之美的生命过程中,人类会遇到外星文明吗?就目前的科学定论来说,地球还是那个美丽又孤独的星球,在可探索的范围内,至今没有发现外星文明存在的痕迹 。
  我们到底还需要多久才会找到外星文明呢?在最近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来自北师大的研究团队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数字:40 万年。
  假设地外存在外星文明,最快需要几千年后就有机会与他们对话。乐观的话,这过程大约需要 2000 年。而悲观的话,与外星人建立联系需要再过 40 万年。
  溯源人类文明,也不过区区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 2000 年还是 40 万年,对于时间尺度上渺小的人类来说,大概率是没得机会与外星人偶遇了。毕竟核爆炸、极端气候、致命病毒、行星碰撞等威胁的存在,可能人类还等不到几千年就已经灭绝了。
  虽然结论不那么乐观,但是在这个研究里,比较有意思的是科研人员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相遇时间:2000 年和 40 万年,那么这些具体的数字到底是依据什么计算得来的呢?思想实验:德雷克方程
  想要回答我们什么时候会与外星文明相遇,最先需要假设的是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与数量。这个问题的答案基于人类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
  寻找可交流的地外文明始于 1960 年。人类尝试了各种探测器、无线电波、宇宙探索计划等各种探索外星文明的方式,都没有发现其他星球有生命迹象。许多天文、生命科学家认为地外行星在形成初期环境很不稳定,诞生外星生命过于困难。天体生物学家乔普拉和林尼韦弗也曾表示,在诞生初期,行星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火山喷发,毒气蔓延,大量陨石的频繁撞击,导致生命很难有机会萌发。
  虽然生命的诞生条件苛刻,但这么大的宇宙,总会有像地球一样幸运的星球,科学家们相信着这个事实,也试着想办法去估算可地外交流的外星文明数量。
  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在 1961 年开始了无线电波段寻找外星文明的计划。同时德雷克提出了一个公式来估计银河系中交流文明的数量,被命名为德雷克方程:N=R*×Fp×Ne×Fl×Fi×Fc×L,其中 N 是银河系中可检测到电磁辐射的文明数量;R * 是适合智慧生命发展的恒星形成率;Fp 是具有行星系统的恒星比例,Ne 是银河系中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数量,Fl 是生命实际出现的适合生命的行星的比例;Fi 是有生命的行星中出现智慧生命的比例;Fc 是开发出一种将其存在的可检测迹象释放到太空的技术的文明比例;L 是这种文明向太空释放可探测信号的时间长度(以年为单位)。
  这个公式是一个思想实验,存在的变量多,德雷克方程的变量是按照从最简单到最难的顺序进行,并且变量本身也难以确定准确值,得出的结论数量不仅多,而且也不是那么准确,因为其局限性也被很多科学家批评。
  虽然德雷克方程本身被诟病的地方比较多,但对于外星文明的研究来说,它也提供了一个支点。许多年轻的科学家们在分析外星研究时,多数会选择基于该方程去做研究估计,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也逐渐补充丰富了许多变量因素,比如星系恒星形成的历史、金属丰度分布以及恒星在宜居带内有行星的可能等。
  使用德雷克方程估算外星文明的研究,比较出名的是 2020 年,诺丁汉大学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两位研究人员的研究。两位科学家采用的是外星生命在系外行星上以与地球上相似发展的假设,对交流的外星文明的数量进行了估计了银河系内的外星文明的数量,他们计算出银河系中可能有 36 个活跃的外星文明。其中最近的距离是 17000 光年的一颗红矮星系统。而即便是这个最近距离的外星文明,也因为太过遥远,无法进行探测和通信。
  回到北师大这个最新的研究上,40 万年的数据,也是基于德雷克方程来计算的。遇见外星人:2000 年与 40 万年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银河系内可能的 CETI 数量和这些 CETI 之间的通信概率》研究,在过去的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基于德雷克方程,两位学者先探索了可能出现的行星数量,以及生命需要进化到可以对外交流的程度时间,通过将这些参数作为变量,计算得出了 2000 与 40 万年的数据。
  其中,研究的两位作者强调了德雷克方程中 Fc 的数值设定,因为高智慧生命能够进行通信的概率数值无法测定,因此也就人为选择了 3 个不同的系数 0.1%,0.01% 和 0.001%。这个系数估计的方法在论文中没有进一步的解释,事实上也无法解释,这个数值本身就难以估计。研究人员将这些关键的变量设置完成后,模拟了不同初始状态下,我们与智慧外星人交流的时间。
  研究估计,在乐观的情况下,外星文明最早可能在恒星生命周期的 25% 出现,而每颗行星只有 0.1% 的机会将生命形式发展成外星文明。在这种情况下,将有超过 42000 个外星文明在其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布在整个银河系中。理论上,只需要 2000 年的时间,就能实现与外星文明的双向通信。
  如果考虑比较极端的情况,恒星更老并且可能已经超过了它生命周期的 75%,而外星文明出现的可能性只有 0.001%。这会将银河系中出现外星文明的概率降低到只有 111 个,与外星文明双向通信将在 40 万年内发生。
  虽然计算出来了一个具体 40 万年的数字,但事实上这个答案也是个思想实验的结果,因为研究是基于德雷克方程来模拟的时间,关键参数 Fc(高智慧生命能够进行通信的概率)完全是人为设定的值,所以这个最终的计算结论还有待商榷。因此严格的、来说,关于多少年才能找到外星人并与之对话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依旧面对的是一片混沌。
  当然,假设这个结论是有几率发生,那么无论是 2000 年还是 40 万年,对于人类的生命尺度来说,都太漫长了。在极端气候、核爆风险、致命病毒、行星碰撞等威胁中,人类能不能走那么远也是个未知数。文明的存续在宇宙空间与永恒时间的尺度中,太渺小了。
  不过研究还是有它的价值所在,一些其他学者评价,科学家们仍然可以基于逻辑假设产生有价值的模型,至少可以产生对此类文明发生率的合理估计。
  在科研探索中,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可知的情况,但因为不可知就不探索也不行。假设、模型的讨论等都是科研发展重要的环节,前人做的工作,对于后人的研究来说,都会有存续的价值。主动呼叫外星文明
  人类在寻找外星文明的征途中,除了理论的研究外也做了许多其他的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人类就开始了"奥兹玛计划"。这是人类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宇宙空间中寻找外星文明。1992 年,美国 NASA 推出一项搜寻地外文明(SETI)的项目,并建造了两个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它们在夜空中搜寻宇宙深处可能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和地外文明使用技术的痕迹。虽然中间项目因为没有进展而被关闭过,但到 2018 年又被重启,目前这两个射电望远镜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探索外星文明的身影也有中国。2001 年,中国 FAST(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立项建设,经过 15 年的努力,FAST 在 2016 年 7 月正式完工,成为世界上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目前 FAST 望远镜也被投入到观测地外文明的应用中。然而,尽管科学家非常积极寻找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但目前也没有什么可靠的进展,好不容易搜集到了疑似外星人讯号的电波信息,最后也被证实为是人类的活动带来的电磁干扰。
  虽然结果不如意,但在深空探索方面,人类一直在快步前进着。我们会发现近几年航天领域的发展是肉眼可见的飞速。嫦娥探月系列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天问号、毅力号等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并运行;羲和号探日卫星的飞跃,载人登月与火星移民等都被提上了日程。商业航天的落地也已经带着几位富豪在太空中大饱眼福。
  在深空的探索中,我们在不断突破,一点点打开局限的视野。古人云:通天者王。今人已经实现了古人通天的愿望,探测器星际的漫游,载人航天的旅行,未来星际的移民,这些技术一点点晕开向外星文明的探索上辐射。
  在探索外星文明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以霍金为代表的反对派,劝诫人类不要随意对地外文明暴露信息,万一宇宙真的如黑暗森林法则一般,暴露的话就可能会被掠夺与蚕食。但主张激进建立联系的科学家们并不理会这些声音,在 1973 年 NASA 的先驱者探测器带着地球的位置信息飞向了深空,目前已经抵达行星带;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也曾向距离地球 25000 光年的"M13 球状星团"发射了一串信息寻找外星人。国际天文台也计划在 2023 年利用中国射电望远镜 FAST 进行发送地球的信息到银河系中心区域,那里有数百亿颗恒星。
  主动深空探索和发地球信息等待外星人联系的方式我们都在同步进行,浩瀚的星云吞噬了这些询问的声音,目前人类还并没有获得任何文明的答复。等待答复让人类焦灼,毕竟谁也不知道与我们建立联系的文明是跟我们一样爱好交流与和平还是要掠夺资源消灭我们。
  无论是因为寻找生命起源还是获取外星文明的各类资源等目的,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宇宙的法则就是黑暗森林,我们的文明也就走到尽头了。
  对于已经暴露位置的现实来说,我们没有回头路可走,外星文明接触箭在弦上。我们找他们慢,但若高等文明存在的话,凭借这些暴露的地球坐标信息,高等外星文明找上门来的时间可就不好说了,说不定是个有生之年事件呢。人类吧,发展还是老老实实靠自己,夯实宇航技术,积蓄智慧与科技的力量,做好各种准备,万一咱以为的捷径是弯路甚至是毁灭,至少也能反抗一下。

SpaceX星链遭投诉,马斯克回怼只是影响你家生意了美国通信公司Viasat此前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提交申请,要求调查SpaceX公司的星链互联网卫星,称卫星网络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针对美国卫星通信公司Viasat有关星链互联网卫星对SpaceX怎样回收超重型火箭马斯克称要用发射塔悬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表示,该公司将尝试一种与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回收截然不同的方法,以回收发射星际飞船的超重型火箭助推器。超重型火快讯我国最大推力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IT之家12月30日消息据央视新闻,刚刚,我国自主研制的民用航天首台3。2米3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在西安完成首次地面试车,这是我国目前为止推力最大的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报道马斯克超级重型火箭首个原型将在几个月后上天据国外媒体报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Musk)表示,用于星际飞船助推器的超级重型火箭助推器首个原型将在几个月后完成,并准备进行飞行测试。超级重俄罗斯安加拉A5M重型火箭计划于2024年发射IT之家12月27日消息据俄罗斯媒体塔斯社报道,俄罗斯礼炮设计局总设计师谢尔盖库兹涅佐夫表示,俄罗斯第一个现代化重型火箭安加拉A5M计划于2024年底发射。他还表示,目前重型火箭的黑洞中心会发生什么所有的可能性都很奇怪北京时间12月4日消息,黑洞中心的奇点是终极的无主之地在这里,物质被压缩到一个无限小的点,所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被完全打破。事实上,奇点并不存在必须有什么东西取代奇点,但我们还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双黑洞吞噬恒星罕见天文现象IT之家11月29日消息据新华社今日报道,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组在一个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对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吞噬恒星的罕见天文现象。这是天体物理学家破局国外垄断,华中科大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成功交付当前,以量子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量子科技正在不断形成新的科学前沿激发革命性的科技创新孕育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量子科技的产业化及其应用备受关注。近日,华中科大成功实现量子中国科大多参数量子精密测量获得重要进展达到海森堡极限最优测量来自中国科大的消息显示,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袁海东教授在多参数量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实验进展,完全解决了量子比特幺正演化算法中三个参数之中国科大量子存储领域重要进展按需式读取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问世1月1日消息来自中国科大的消息显示,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在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按需式读取的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存储保真度达到99。30。中国科大量子通信领域重要进展首次在自由空间信道实现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来自中国科大的消息显示,近日,中国科大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
中星9B卫星成功发射,一图看懂同系列广电卫星IT之家9月10日消息我国中星9B卫星于9月9日晚成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颗卫星将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用于广播电视直播,支持4K8K高清视频节目传输。官方表示,该卫星海南大学团队发现新机制,高性能氢离子电池研发有了新途径IT之家11月7日消息,据海南日报等,海南大学教授文伟团队及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以表面诱导水合氢离子去溶剂化实现高效质子电池锐钛矿型TiO2负极为题发表在纳米快报上,海南大学为第一单位光的进化曲电力承载网的升级之路熟悉我们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讨论中,电力行业经常被反复提及。确实如此。由于电力产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数据众多业务复杂数字化要求多元以及地域跨度广的华龙一号再传喜讯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开始装料IT之家11月7日消息,近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喜讯频传。中核集团宣布,继华龙一号海外示范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3号机组热试成功之后,11月6日,随着第1组燃料组件入堆,华龙一号中国科大团队在高噪声环境下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通信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高噪声环境下实现了高效的高维量子通信。图片来源中国科大中国科大消息显示,在本实验中,研究组首先利用多点泵浦的自发参量全球首次临近空间空基平台火箭成功发射感谢IT之家网友情系半生nh的线索投递!IT之家4月24日消息,据央视新闻,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北京星箭天航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临近空间空基平台火箭地面发射试验,今日上午SpaceX通过猎鹰9号成功发射NROL85卫星IT之家4月17日消息,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13,SpaceX在范登堡空军基地4E发射台发射火箭,利用猎鹰九号B1071。2成功为为美国国家侦察局(NRO)再次发射一颗军事侦察卫星。SpaceX猛禽2火箭发动机已就位,预计五月进行轨道飞行测试北京时间4月27日,马斯克在推特发文称,位于Starbase的猛禽2发动机已就位,每台可产生超过230吨的推力。SpaceX的猛禽2发动机可以在海平面上产生超过230吨的推力,而上俄罗斯质子M火箭将发射AngoSat2号卫星IT之家4月16日消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消息人士表示,此前运抵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俄罗斯质子M重型火箭,将于2022年把安哥拉的Angosat二连升空!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激光二氧化碳探测卫星IT之家4月16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在飞机上也能快速上网,SpaceX将为JSX航空提供星链网络服务IT之家4月22日消息,马斯克旗下SpaceX正式进军机上WiFi市场,现已签下一大笔Starlink卫星互联网协议,已与一家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将利用其星链卫星网络为独立航空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