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太空电梯搭建难,还存缆绳断裂风险

  北京时间 1 月 25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 Apple TV 剧集《基地》的第一集中,有一名恐怖分子试图破坏银河帝国的太空电梯。我们不妨借此机会想象一下太空电梯会涉及哪些物理原理,以及假如太空电梯真的发生了爆炸、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人类似乎很喜欢把东西送到大气层以外,比如天气卫星、空间站、GPS 导航卫星、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等等。但就目前而言,将物资送入太空的唯一手段仍是利用受控的化学爆炸,俗称"火箭"。
  火箭虽然很酷,但成本高昂、效率偏低。假设我们要将 1 千克物资送到近地轨道上,距地表约 400 公里,高度和国际空间站差不多。要想将物体送入轨道,我们要完成两件事。首先,我们要将该物体送到 400 公里的高度上。但如果只提高海拔高度,物体是无法长时间留在太空中的,很快便会坠落回地球表面。因此要想让其留在近地轨道上,我们必须让物体动起来,而且要动得足够快才行。
  先简单解释几个能量小知识:我们向一个系统中投入的能量(又称为做功)与该系统中的能量变化总和相等。我们可以给不同类型的能量建立数学模型。动能取决于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速度越快、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取决于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此物体海拔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因此,假设我们用火箭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将其抬升到正确的高度上)、同时增加其动能(将其加速到足够快)。物体要想沿着轨道旋转,速度其实比高度更重要。物体只有 11% 的能量归属于引力势能,其余皆为动能。
  将仅仅 1 千克的物体送入轨道,就需要耗费 3300 万焦耳的能量。而相比之下,如果将一本书从地板上捡起来、放到桌子上,只需耗费 10 焦耳。可见将物体送入轨道所耗的能量是多么惊人。
  但真正的问题其实比这还要棘手。利用化学火箭,真正耗费的不仅是将 1 千克物体送入轨道的能量,因为火箭还要携带飞至近地轨道所需的燃料。在燃料用完之前,它们只会增加火箭载荷,这意味着火箭发射时需要携带更多燃料才行。在现实中,许多火箭携带的燃料占到了总重量的 85%,效率可以说极其低下。
  那如果我们不借助化学火箭发射物体,而是拉一根直通太空的缆线、让物体沿着缆线爬升呢?太空电梯的基础知识
  假设我们已经建起了一台 400 公里高的巨塔。你以为只要坐上电梯、升到塔顶,就能进入太空了对吗?事实可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这种结构很难用钢铁搭建而成,否则高塔的底部很可能被自身重量压垮,而且耗费的材料量也太过庞大。
  但最大的难点还不在这里,速度也是一大难题。(别忘了,必须达到足够的运动速度才能停留在轨道上。)由于地球一直在自转,如果塔的基座位于地球赤道上,位于 400 公里高度上的塔顶就会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地球自转一圈大约需要一天时间,因此角速度约为每秒 7.29 x 10-5 弧度。
  角速度与线速度不同,用于衡量旋转速度。(弧度是衡量旋转大小的单位,与角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两个人在同一根旋转臂上旋转,两者角速度相同(假设均为 1 弧度每秒),但离旋转中心较远的人移动速度更快。假设其中一人距旋转中心 1 米,另一人距离中心 3 米,二者的速度就分别为 1m / s 和 3m / s。地球自转也是同理,只要距地球足够远,地球自转便能使你达到围绕地球旋转所需的轨道速度。
  不过事实上,距地球越远,轨道速度就越低。随着到地表的距离从 400 公里增加到 800 公里,轨道速度会从 7.7km / s 下降到 7.5km / s。看上去似乎差别不大,但别忘了,这里最重要的是轨道半径、而非到地表的距离。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你可以建起一座足够高的高塔,只要从塔顶步入太空,便可进入轨道旋转。但这座塔的高度得达到 36000 公里,根本不可能实现。
  海拔 36000 公里的轨道其实有个特殊的名字 —— 地球同步轨道,意味着该轨道上的物体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圈刚好相同。如果将物体送入赤道正上方的地球同步轨道,其相对于地表的位置将永远不变。(这样的轨道又叫地球静止轨道。)这点很有用,因为我们随时可以找到地球静止轨道上的物体,大大简化了我们与电视卫星、天气卫星、或者负责监控地表特定区域的卫星之间的通讯交流。
  再说回太空电梯。如果我们无法让电梯"拔地而起",能否反其道而行之、从地球静止轨道上垂下一根 36000 公里长的缆绳呢?这样不也算是太空电梯吗?
  要想成功,位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缆绳固定物必须质量足够大,要么是座空间站,要么是颗小行星,这样每当有物体沿着缆绳攀升时、才不会将固定物往下拉。
  但看到这儿,想必你已经能看出太空电梯的问题出在哪里了:谁会愿意打造一根长达 36000 公里的缆绳呢?要想达到这样的长度,即使是最强韧的材料(比如凯夫拉尔纤维),也必须做得极粗、才不会断裂。当然,缆绳越粗,下挂的质量就越大,这就意味着缆绳的上半部分必须做得更粗、才能承担下半部分缆绳的重量。如此看来,这种设想根本不可能实现。要想成功造出太空电梯,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找到某种超强、超轻材料,比如碳纳米管。也许我们有朝一日能化想象为现实,但短期内肯定无法实现。如果电梯缆绳掉下来怎么办?
  在《基地》第一集中,有人引爆了炸弹、使太空电梯顶端的站台与缆绳的其余部分脱离开来。缆绳落回地球表面,的确造成了一定破坏。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太空电梯的缆绳真的发生坠落,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假设将缆绳分为 100 段,每一段都在围绕地球运动,但角速度均与地球相同。如果是现实中的太空电梯缆绳,我们还需要考虑每段缆绳之间的张力。但在简化版模型中,我们只考虑各段缆绳受到的地球引力。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由于不考虑各段缆绳之间的张力,缆绳的下半截会坠落到地球表面,可能会造成严重破坏 。在本次采用的模型中,这部分缆绳落回地面后,包住了三分之一的赤道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缆绳的长度足以围着地球绕上一整圈,毕竟地球的周长只有 4 万公里。
  但并非整根缆绳都会坠落到地面上。如果缆绳片段开始时的高度足够高,在下落过程中,随着它们离地表越来越近,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如果下落速度足够快,它们或许能形成一条非圆形轨道、围绕地球旋转 。对住在赤道上的人来说,这是件好事,毕竟这些碎片可以停留在太空中、不会砸到他们脑袋上。
  当然,如果缆绳依然完整,每个片段之间都会相互拉扯,因此坠落到地球上的缆绳会更长。但缆绳之间的拉力迟早会强到将缆绳扯断,最终还是会产生大量太空碎片。
  所以总而言之,太空电梯搭建起来不仅十分困难,还有缆绳断裂和掉落的风险 。我们或许应该庆幸,目前我们还停留在利用化学火箭探索太空的阶段。

Astroscale演示用于清除太空垃圾的捕获与释放系统周三的时候,Astroscale抵达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mdashmdash目前在轨的太空垃圾清除演示卫星,成功捕获并使用磁系统释放了一个小航天器。3月启动的ELSAd任务,旨在验证向Hycean世界问好一类新的系外行星可能承载生命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4400多颗系外行星,在寻找那里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类地世界。但是现在,天文学家已经定义了一类新的系外行星,称为Hycean世界好奇号新发现可能预示着火星孕育着生产甲烷的微生物科学家们一直常识在火星表面寻找任何形式的生命。人们的共识是,在遥远的过去的某个时候,火星可能对某种类型的生命是友好的。一些人还认为,火星目前可能孕育着微生物生命,并指出在某些地区看外媒新型涂层棉可以做成舒适的高浮力泳衣据外媒报道,作为一种服装面料,棉花有许多吸引人的特点,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绝缘性,当然还有舒适性。中国的一组科学家为日常使用的棉花发明了一种新颖的涂层,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实用特性从而能科学家找一种在室温下将甲烷转化为甲醇的方法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在室温下将甲烷转化为甲醇的方法。该技术使用一种普通晶体作为催化剂,通过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液体燃料并最终减少泄漏到大气中的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气体,甲烷科学家首次揭示了二碲化铀超导体的两次异常比热变化正在寻找一种非常规超导体的科学家们,已经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让人信服的证据。在两篇论文中,马里兰大学(UMD)量子材料中心(QMC)的研究人员及其同事表明mdashmdash二碲化铀(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新的强引力透镜照片美国(NASA)与欧洲宇航局(ESA)分享了一张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新图像,揭示了图像中心部位的光线是如何受到强引力透镜的影响,而被严重扭曲的。SCITechDaily指出,作为一更接近人类对世界的理解研究人员让AI拥有想象力据外媒报道,先想象一只橙色的猫,现在想象一下这只猫只长了黑色的皮毛,然后再想象一只猫在中国的长城上昂首阔步。这一系列的想想会让你大脑中神经元的快速激活根据你之前对世界的认识想出各种研究发现粘菌利用物理线索思考从而决定生长地点人类拥有地球上所有生物中最大的大脑,因此我们总是在使用我们的大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家们一直想知道缺乏大脑的生物体如何决定如何生长和运作。研究人员对粘菌进行了新的研究,并确定神十二返回舱将于东风着陆场着陆首次沙漠回收自6月17日搭乘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算起,神州十二号载人空间任务已经执行一个月了。按计划,航天员在天和驻留约3个月后返回,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据NASA计划发射TROPICS以研究地球上空的飓风飓风是地球上最强大和最具破坏性的天气事件。为了研究这些强大风暴,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TROPICS小型卫星集群,对降水结构和风暴强度进行观测。这是一个由6颗小型卫星组成的集群,通过探
阿联酋火星探测器希望号于日本发射升空,2021年2月抵达火星IT之家7月20日消息北京时间2020年7月20日凌晨5点58分,阿联酋首颗火星探测器希望号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根据该探测器轨道设计,其需经过约200天的旅程,计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将于明天发射升空,明年抵达红色星球IT之家7月19日消息阿联酋航天局和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太空中心联合宣布,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最新的计划发射时间为迪拜当地时间7月20日凌晨1时58分(北京时间7月20日凌晨5时58转运成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即将正式启航感谢IT之家网友江风的线索投递!IT之家7月17日消息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今日上午,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在交通运输部今年计划开展京沪磁悬浮高铁工程研究IT之家3月24日消息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下达2021年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政策项目计划的通知。在2021年度92项新开项目中,今年计划开展京沪磁悬浮高速铁路工程研究。此前,浙江安今年,中国天眼FAST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IT之家1月2日消息据央视军事,2020年12月初,美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坍塌后,位于中国贵州省平塘县的射电望远镜成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同时,我国宣布天眼将从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学中国天眼FAST获重大成果,明年将向世界开放IT之家11月5日消息据人民网报道,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中国天眼FAST目前已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中国天眼FAST最新中国天眼再立功捕捉罕见快速射电暴三连闪感谢IT之家网友刺客的线索投递!IT之家6月3日消息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期,中国天眼再立新功,发现来自宇宙深处的快速射电暴新源。快速射电暴是一种持续仅数毫秒的神秘射电暴发现象。以往观中国天眼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IT之家1月4日消息根据新华社的消息,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天文学家发现拥有四个太阳的奇异星系北京时间1月16日消息,我们的太阳系有一颗恒星和八大行星。但其他星系的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也会出现有两颗或三颗恒星围绕彼此运行的情况。一支天文学家小组日前观测到一个隐藏在146光年想用恒星制作一枚婚戒?可能需要等十亿年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近日,有两位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可能已经锁定了一次远古时期的恒星相撞事件,正是那次撞击事件赋予了我们太阳系内今天被我们视作珍贵的金和铂金等贵金属物质或者至少是SpaceX将三度尝试发射美国卫星价值5亿美元,可使GPS精度提高3倍12月20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埃隆马斯克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定于美国时间周四再次发射。本周早些时候,由于技术问题,SpaceX临时取消了两次发射。SpaceX这枚火箭将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