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重大突破!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团队首次实现亚1nm栅极长度晶体管等效0。34nm

  感谢IT之家网友 肖战割割 的线索投递!
  IT之家 3 月 12 日消息,据清华大学官方宣布,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具有亚 1 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图 1 亚 1 纳米栅长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晶体管作为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能让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带来性能的提升。Intel 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 1965 提出:"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 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微处理器的性能提高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这在集成电路领域被称为"摩尔定律"。过去几十年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不断微缩,然而近年来,随着晶体管的物理尺寸进入纳米尺度,造成电子迁移率降低、漏电流增大、静态功耗增大等短沟道效应越来越严重,这使得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根据信息资源词典系统(IRDS2021)报道,目前主流工业界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 12nm 以上,如何促进晶体管关键尺寸的进一步微缩,引起了业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图 2 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晶体管栅长逐步微缩,本工作实现了亚 1 纳米栅长的晶体管
  学术界在极短栅长晶体管方面做出了探索。2012 年,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在国际电子器件大会(IEDM)报道了基于绝缘衬底上硅实现 V 形的平面无结型硅基晶体管,等效的物理栅长仅为 3 纳米。2016 年,美国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在《科学》(Science)期刊报道了基于金属性碳纳米管材料实现了物理栅长为 1 纳米的平面硫化钼晶体管。
  为进一步突破 1 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的瓶颈,本研究团队巧妙利用石墨烯薄膜超薄的单原子层厚度和优异的导电性能作为栅极,通过石墨烯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的 MoS2 沟道的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的物理栅长为 0.34nm。通过在石墨烯表面沉积金属铝并自然氧化的方式,完成了对石墨烯垂直方向电场的屏蔽。再使用原子层沉积的二氧化铪作为栅极介质、化学气相沉积的单层二维二硫化钼薄膜作为沟道。具体器件结构、工艺流程、完成实物图如下所示:
  图 3 亚 1 纳米栅长晶体管器件工艺流程,示意图,表征图以及实物图
  研究发现,由于单层二维二硫化钼薄膜相较于体硅材料具有更大的有效电子质量和更低的介电常数,在超窄亚 1 纳米物理栅长控制下,晶体管能有效的开启、关闭,其关态电流在 pA 量级,开关比可达 105,亚阈值摆幅约 117mV / dec。大量、多组实验测试数据结果也验证了该结构下的大规模应用潜力。基于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TCAD)的仿真结果进一步表明了石墨烯边缘电场对垂直二硫化钼沟道的有效调控,预测了在同时缩短沟道长度条件下,晶体管的电学性能情况。这项工作推动了摩尔定律进一步发展到亚 1 纳米级别,同时为二维薄膜在未来集成电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图 4 统计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晶体管栅极长度微缩的发展情况,本工作率先达到了亚 1 纳米
  上述相关成果以"具有亚 1 纳米栅极长度的垂直硫化钼晶体管"(Vertical MoS2transistors with sub-1-nm gate lengths)为题,于 3 月 10 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和田禾副教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2018 级博士生吴凡、田禾副教授、2019 级博士生沈阳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参加研究的作者包括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2020 级硕士生侯展、2018 级硕士生任杰、2022 级博士生苟广洋、杨轶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孙亚宾副教授。
  任天令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二维材料器件技术研究,从材料、器件结构、工艺、系统集成等多层次实现创新突破,先后在《自然》(Nature)、《自然・电子》(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期刊以及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等领域内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基金委、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323-3

中俄联合体全球空间天气中心成立,将保障航空飞行卫星运行安全IT之家11月17日消息,11月16日,中俄联合体全球空间天气中心(以下简称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在京揭牌,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吕尔学等出席揭国际空间站受太空垃圾威胁,宇航员进入联盟号飞船躲避IT之家11月15日消息,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今日国际空间站受到太空垃圾的威胁,美国航空航天局转播了宇航员与地面专家的通话。为了避免太空垃圾碰撞国际空间站造成危险,宇航员进入沉寂350万年之后,迄今最大的彗星朝向地球而来1木星发现蘑菇冰雹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对天王星和海王星大气层明显缺乏氨的现象十分困惑,氨以其难闻的气味而闻名,它在宇宙中很常见。近期,天文学家在木星上发现大量富含氨的冰雹,被称为蘑科学家发现地球候选者新宜居类行星表面温度适合液态水流动北京时间8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寻找潜在宜居星球的过程中,天文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类地行星上,它们的半径和质量与地球相似,并且必须足够温暖以使得液态水维珍银河太空游业务宣布恢复,票价提升至45万美元IT之家8月6日消息英国维珍银河的团结号太空船已于7月11日完成首次满员太空试飞,其中就包括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向其商业太空游计划迈进一步。IT之家了解到,维珍银河计划在2022年有两个太阳的塔图因行星是怎么形成的北京时间8月5日消息,系外行星在一个双星系统中很难形成。但是天文学家还是发现了许多这样的外星世界,有时候这些行星被称为塔图因星球大战里卢克天行者的故乡星球,在那里可以欣赏到双重落日科学家观测遥远的死亡恒星或许暗示了太阳系的未来北京时间10月15日消息,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黄金时代始于1995年。事实上,当我们提到系外行星这一概念时,通常指的是围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而非流浪行星和围绕致密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新型引力波探测器发现神秘时间起源信号北京时间9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在一个小型引力波探测器中发现的两个神秘信号可暗示存在各种奇异现象,从新物理现象至与黑洞发生交互作用的暗物质,以及邻近宇宙起源的振哈佛前天文系主任提出新理论宇宙是更高等文明在实验室创造的IT之家10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就宇宙是如何形成的抛出重磅理论宇宙是在实验室中由更高等级的生命形式所组成的。畅销书作家哈佛大学天文学系前任主席阿维宇宙飞船能穿透像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吗北京时间9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们会提出一些大胆猜测,例如宇宙飞船能穿越像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吗?毕竟木星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固态内核。图中是朱诺号探测器飞越木星表面的大红斑结国际天文联合会新增五颗中文命名的小行星三峡大学山东天文学会朱文鑫等IT之家9月5日消息据NASA航天爱好者公众号,2021年9月2日出版的第一卷第七期小行星命名公告新增五颗中文命名的小行星。图文无关,图片来自无版权网站IT之家获悉,这五颗小行星的
昌景黄高铁江西段首座大跨度连续梁合龙IT之家4月3日消息,据人民日报,昌景黄高铁金溪湖特大桥首座大跨度连续梁今日下午成功合龙,为后续架梁铺轨作业奠定基础。据介绍,昌景黄高铁江西段预计可在2023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名为大气一号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卫星命名公布,计划7月出厂IT之家3月5日消息前几日,我国官宣全球首颗搭载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将于2021年7月出厂待发射,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全天时高精度监测。今日,中国航天科技集中兴官方演示屏下3D结构光技术可防止假体破解IT之家2月24日消息2021上海MWC国际移动通信展昨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本届展会,中兴手机携第二代量产屏下摄像技术全球首发屏下3D结构光技术亮相。IT之家了解到,据宇航员穿太空服能在太空活多久?大约6。58个小时北京时间10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只要氧气罐能持久让宇航员保持呼吸,他们就能存活在太空服中。当前,宇航员普遍使用的舱外航天服(EMU)中的两个氧气罐和应急氧气补给系统可提供又有小行星高速飞向地球?NASA放心,地球没危险北京时间2月15日消息,在情人节结束后不久,一颗大小估计在440米到990米之间的小行星将经过地球。一些媒体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对此进行了报道,引发了社交网络的关注,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马斯克点赞嫦娥五号,称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任务IT之家11月24日消息今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这次发射任务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嫦娥五号顺利升空,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IT之家11月24日消息今日凌晨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我国开启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详解为何NASA要让航天飞机退役北京时间11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972年,阿波罗17号带着最后一批宇航员奔向月球。同年,NASA也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和开发下一代载人飞船。大约十年后,航天飞机问世。从国际NASA确认SpaceX首次商业载人飞行延期IT之家11月14日消息NASA现已确认,由于天气原因,NASASpaceXCrew1发射任务推迟。NASA和SpaceX预计将在本周末向国际空间站(ISS)发射美国首枚可操作发射NASA正式批准SpaceX可定期将宇航员送国际空间站,周末发射NASA周二宣布,已经完成对SpaceX载人龙飞船(CrewDragon)和猎鹰9号火箭的认证工作,它认为SpaceX有能力运送宇航员往返于轨道这是约40年前航天飞机项目以来第一次NASA申请34亿美元造登月飞船,美参议院拨10亿当地时间周二,美国参议院拨款机构提议明年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拨款10亿美元,用于打造将人类送至月球表面的全新登月飞船。但这一数字比NASA申请的资金少了大约2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