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触觉是怎么产生的?清华大学破解诺奖成果未解之谜,登上Nature

  当你刷手机、和别人握手,或者踩到一块硌脚的石头时,有没有想过:
  我们的身体究竟是如何感受到相关的力 的?
  更具体一点的说,这些物理刺激是如何转化成生物电信号的?这,其实是一个连诺贝尔奖得主都没有弄清楚的问题。
  不过,现在它已经被清华大学 破解了!成果就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之上:
  一起来看。诺奖未解之谜:如何感受机械力?
  其实关于人类如何感知机械力,2010 年的时候就有人发现了对应的受体蛋白:PIEZO (希腊语中"压力"的意思)。
  2021 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奖就颁给了这位发现者:Ardem Patapoutian,出生于黎巴嫩的美籍分子生物学家和神经学家。
  不过十多年过去了,全世界都没弄清该蛋白在受力时究竟如何产生生物电信号 。
  由于 PIEZO 受到刺激时长这样:
  专业术语叫三聚体三叶螺旋桨状结构。
  有猜想认为,它中心的孔道负责离子通透,外周三片桨叶负责机械力感知。当细胞膜张力改变时,PIEZO 可以从合起来的状态变为上图的平展状,带动中间的孔道开放,从而将机械力刺激转化为阳离子流通。
  真的是这样吗?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据此展开研究。
  一般来说,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需要冷冻电镜。最大的难题便来了:如何在冷冻样品状态下引入无形的力,获取到猜想中 PIEZO 的两种不同状态?
  经过不懈思考,清华大学借鉴前人把膜蛋白重组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组进脂质体(与皮肤细胞膜结构相同的一种东西)中,通过蛋白与脂质体之间的曲率(值越高,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差异来引入膜张力。
  啥意思?
  PIEZO1(PIEZO 家族的一个)本身的曲率半径接近 10nm,在同等大小的脂质体中时,不会有形变,就呈圆形。
  当它以 outside-in 的方式重组进更大的脂质体中时,曲率半径的差异在两者间产生力,蛋白和膜发生形变,这时蛋白为水滴收合状(下图第一行)。
  以 outside-out 方式时,PIEZO1 蛋白与脂质体的曲率半径朝向则截然相反,膜与蛋白间产生的的作用力变大,PIEZO1 呈展平状态(上图第二行)。
  最终,研究人员得到 PIEZO1 在膜上收合状态和受力展平的两种结构 ,佐证了上述猜想。也就是 PIEZO1 蛋白具备可逆形变,在受力时通过"一张一合"的状态来产生生物电信号。
  ▲左为收合状,右为展开状
  更进一步,他们揭露出 PIEZO1 具体如何利用其纳米尺度的曲率形变去探测皮牛尺度的力(1pN=10-12N),成为一类低能耗的超敏机械力感受器。
  而这让作者曾不由地惊叹生命过程与物理原理的交汇之美 !
  简单来说:
  在静息状态时,该蛋白处于平衡状态(碗表面积为 628nm2、投影面积为 314nm2);膜张力改变时,平衡被打破,膜带动着 PIEZO1 蛋白一起展平。
  当桨叶展平时,上方的黄色"帽子"也会缓慢旋转,使得孔道区上半段的疏水阀门打开,离子就是从"帽子"下的空隙,侧向进入孔道。
  看到最后,你可能会疑问,研究它有什么用?
  当然很有用,PIEZO 有非常广泛的生理病理功能(在心血管系统、心肌细胞以及对骨的生成和重塑等方面),弄清楚它的种种机制才能进行相关的药物设计 。作者介绍
  这篇论文的共同一作为清华大学以及中科大的博士生杨旭中、林超、陈旭东、李首卿 。
  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药学院肖百龙教授与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研究员。
  肖百龙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做了 5 年后博士后研究,帮助推动了诺奖成果 PIEZO 的发现与研究。
  现为清华大学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雪明本硕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了四年博士后研究。
  现在他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年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将深度学习和粒子滤波等多项技术引入冷冻电镜领域。
  肖百龙和李雪明已经合作研究 PIEZO 蛋白多年,在本次成果之前,已发表过多项成果。
  ▲图源清华大学药学院微信公众号
  论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74-8

科学家发现遗传干扰有害基因影响,人类遗传病有望被治愈北京时间10月1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人类为什么会有遗传病?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的科学家。现在,科学家们可能已经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已经确定了导致遗传疾病的一种全新的有害基因影科学家发现遥远无线电信号,来自百光年外神秘行星IT之家10月13日消息,天文学家现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无线电天线,发现数百光年之外的恒星意外地喷射出无线电波,这表明可能有隐藏外星生命的行星存在。IT之家了解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工精度可达14nm,我国科学家用蜘蛛丝造出纳米机器人IT之家9月18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网站,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陶虎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夏小霞钱志刚合作,创新开发基因重组蜘蛛丝蛋白光刻胶,通过优化重组蜘蛛丝基因攻关电动汽车续航问题,中科院研制出能量密度达345Whkg的新型电池IT之家12月12日消息,目前,电动汽车面临续航里程短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大规模推广。如果电动汽车拥有与燃油车相当的续航里程,消费者驾驶电动汽车时将不再有里程焦虑,有利于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IT之家10月10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下称纲要)。纲要提到,目标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农科院基因编辑技术新成果油菜耐密植新株型优异种质创制成功IT之家9月19日消息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近日,中国农科院王汉中院士的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出耐密植油菜新株型种质,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据介绍,油菜的株高和分枝角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碗状微马达采用自研微流控芯片,可应用在微机器人中IT之家12月28日消息,据力学研究所消息,近日,力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自研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凹凸曲面的碗状微马达,不同于以往研究局限于规则球型微马达。据介绍,能够自主日本修订太空探索计划,欲在20252029年登月北京时间12月28日消息,据报道,日本政府周二修订了太空探索计划的时间表,争取在2020年代后半段将日本人送上月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一场敲定该计划的会议上表示太空不仅是一个给人们盘点2021年最奇特的太空事件俄罗斯在太空拍电影北京时间12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21年是太空活动最值得纪念的一年,国际空间站后空翻,火箭失控倾斜,亿万富翁成为太空旅客,太空垃圾似乎成为一种灾难,不定期就会出现太空垃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神秘的哥斯拉星云北京时间1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就像地球上空漂浮的云层一样,太空中的气体云和尘埃云有时会像我们熟悉的物体,甚至是经典电影中的形象,你在这幅太空图像中发现了什么?图像右侧顶部附美监管机构不肯松口,SpaceX明年初难以发射星际飞船北京时间12月29日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计划在明年初从得州博卡奇卡发射其巨型星际飞船火箭,但是这一目标现在受到了打击,原因是美国监管机构将原定的环境评估推迟了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施刹车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IT之家11月28日消息根据国家航天局的消息,今晚20时58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施刹车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官方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嫦娥五号探测器两台150N发动机工作约6秒钟,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IT之家11月25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时间11月25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两台150N发动机工作约6秒钟,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截至第二次轨道修正,嫦娥五号探测器已嫦娥五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2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IT之家11月24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时间11月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2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继续飞向月球。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嫦NASA提供每日火星天气查询,最高温度17摄氏度北京时间2月20日消息,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启动了一项很有意思的项目每天提供火星天气。通过InSight着陆器公布了火星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风速和气压的最新数据,在NASA招人去火星一定要有个负责搞笑的IT之家2月20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消息,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寻找幽默搞笑的人担任宇航员,以在无聊漫长的火星旅途上鼓舞士气。虽然成为一位宇航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这囧科技向月背进击的不止嫦娥四号,还有网友们的脑洞IT之家1月4日消息昨天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人类探月系列阿波罗号载人飞行瓦尔特坎宁安(WalterCunningham)是美国宇航局前任宇航员,他在1968年10月完成阿波罗7号任务,是人类登月史上的功臣之一。1968年10月11日,经过几次绕地球轨道带有科幻色彩的月球观测月球月球是人类最熟悉的天体,最早开始研究月球的是古希腊人,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意识到月球并不能自行发光,它的光亮来自于反射太阳光。另一位观察研最靠谱的月球形成理论1火星大小天体碰撞地球当前科学界最靠谱的月球形成理论是类似火星体积的天体碰撞地球,最终诞生月球。科学家表示,太阳系首个固态天体形成之后9500万年,月球诞生。尽管科学家还提出其他月关于月球的十大神话月球一直是全球各地神话传说故事中的核心部分,本文盘点了全球各地关于月球的十大神话,或许是月球的神秘感,才驱使人们不懈努力地探索这颗卫星。1嫦娥在中国神话故事里,嫦娥是生活在月亮广寒日本发起登月计划但目标却离地球更近日本计划今年发起一项登月计划,但目标却离地球更近。日本政府表示,将斥资1000亿日元(约合8。97亿美元)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项目,旨在解决日本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虽然该项目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