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NASA科学家研究全球甲烷预算以更好地了解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

  据外媒报道,今天,人类活动排放的甲烷占全球排放总量的60%,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垃圾填埋场的分解和农业部门。近四分之一的甲烷排放可归因于农业,其中大部分是来自饲养牲畜。水稻种植和食物浪费也是农业甲烷的重要来源,因为为人类消费而生产的所有食物中有近三分之一被丢失或浪费了。  而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全球甲烷预算,以更好地了解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以及它们如何促进气候变化。
  除了人类来源之外,甲烷也在自然环境中产生。最大的甲烷自然来源是湿地,它占全球甲烷排放量的30%。其他甲烷排放的自然来源包括海洋、白蚁、永久冻土、植被和野火。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大量使用,对牛肉和乳制品的需求增加,以及食物和有机废物的生产增加,大气中的甲烷浓度已经增加了一倍多。尽管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在接近20世纪末时明显放缓,但自2006年以来,浓度一直在大幅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饲养牲畜、重新依赖天然气以及近年来的湿地和全球变暖所造成的排放上升。
  NASA新的甲烷三维画像显示了世界上第二大温室变暖的贡献者在大气中的流动。将来自排放清单和湿地模拟的多个数据集结合到一个高分辨率的计算机模型中,研究人员现在有了一个额外的工具来了解这种复杂的气体及其在地球的碳循环、大气成分和气候系统中的作用。新的数据可视化建立了一个更全面的画面,显示了地面上甲烷来源的多样性,以及该气体在大气中移动时的行为。
  温室效应和甲烷
  温室气体,包括甲烷,有助于化学反应和气候反馈。温室气体分子通过像热毯一样的作用来捕获太阳能。来自太阳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尽管其中一些能量被反射到大气中。被吸收的能量也会以红外线的波长重新发射出来。一些反射和再发射的能量重新进入空间,但其余的被温室气体困在大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捕获的热量使我们的气候变暖,使全球气温上升。
  人类活动驱动的温度上升会对自然来源释放的甲烷产生影响。例如,永久冻土可以自然解冻,并将甲烷排放到大气中,但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变暖,增加了永久冻土解冻的速度。
  甲烷是世界上对全球变暖的第二大“贡献者”,仅次于二氧化碳。尽管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比甲烷更丰富,但单个甲烷分子比单个二氧化碳分子更有效地捕获热量。
  然而,一个甲烷分子的寿命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短,因为自然的化学过程比二氧化碳更快地将甲烷从大气中清除。这意味着,如果甲烷排放量下降,并保持对甲烷的自然化学洗涤,大气中的甲烷可能在短短十年内大幅减少。减少投入大气层的甲烷数量,可以对减少气候变化的近期影响产生重大和几乎直接的影响,并可能有助于将全球温度变化保持在2摄氏度以下。
  为什么奶牛会产生甲烷
  牛是反刍动物,意味着它们有专门的消化系统,可以处理人类和大多数其他动物无法消化的食物,如新鲜的草和未煮熟的谷物。当食物进入牛的胃部时,会经历一个称为肠道发酵的过程:微生物和细菌部分分解食物颗粒,然后在胃部称为瘤胃的部分发酵。随着食物颗粒的发酵,它们产生甲烷。每次牛打嗝--以及在较小程度上打嗝--甲烷都会被排出并进入大气层,在那里它是一种温室气体。
  NASA对甲烷的关注
  虽然甲烷浓度被很好地观测到,但排放量必须根据各种因素来推断。NASA科学家使用各种方法来跟踪甲烷的排放。为了得到最准确的估计,他们使用来自世界各国的排放清单,模拟湿地甲烷排放,并利用大气模型将其与地面、空中和卫星数据相结合。
  在加州(和其他一些地区),研究人员驾驶配备有NASA机载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下一代,或AVIRIS-NG的飞机,收集高度校准的数据。这些数据被用于加州甲烷调查,这是一个由NASA、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和加州能源委员会共同资助的项目,用于快速识别和报告甲烷泄漏。
  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NASA研究人员使用卫星、飞机和实地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来自融化的永久冻土的甲烷排放,作为北极寒带和脆弱性实验(ABoVE)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发现,富含碳的永久冻土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解冻,这可能是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结果,使北极地区成为甲烷排放的重要潜在来源。根据科学估计,这个地区的土壤储存的碳比过去200年所有人类活动所排放的碳多五倍。
  NASA研究人员将来自ABoVE和加州甲烷调查等任务的数据与他们对甲烷在大气中的行为方式的了解相结合,创建甲烷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大气甲烷模式。
  减少甲烷排放的途径
  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减少全球甲烷排放的潜在解决方案。例如,沼气系统通过将牲畜、农作物、水和食物的废物转化为能源来减少甲烷排放。沼气是通过在垃圾填埋场发生的相同的自然过程来分解有机废物产生的。然而,沼气系统利用产生的气体,将其作为清洁、可再生和可靠的能源,而不是让其作为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
  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 Ermias Kebreab 教授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牛的饮食中加入几盎司的海藻可以将它们的甲烷排放量减少 82% 以上。
  这些类型的技术和生物创新可能为决策者、牧场主和其他人提供更多管理我们未来甲烷的选择。
  【来源:cnBeta.COM】

嫦娥玉兔完成第23月昼工作,嫦娥一号发射13周年IT之家10月24日消息据中国探月工程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第23月昼工作,分别于10月23日21时40分和12时,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IT玉兔二号发来中秋祝福,还公布了一项发现IT之家10月1日消息刚刚,月球车玉兔二号在官方微博上送出中秋祝福。还画了一张玉兔二号和玉兔号两只兔在这块月亮上蹦跶的图。据IT之家了解,玉兔二号是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携带的巡视器(中核集团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实现双堆临界IT之家11月11日消息,今日中核集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11月11日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2号反应堆首次临界。这座示范工程位于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厂,核电站具有第四代核废料去了哪里大多数压缩并固化装桶浅地层贮存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可以利用核裂变来发电,但同时也会产生核废料。这些核废料可以安全地储存,直到最终衰变,然后安全处理。托卡马克是一个通过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力箭一号火箭箭地合练试验在山东烟台完成,明年3月发射IT之家11月14日消息,据央视报道,昨日上午,力箭一号箭地合练试验地面发射支持系统在烟台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顺利完成试验。据介绍,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是中科宇航参与研制的首款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遥五火箭此前飞行试验失败,现已完成故障归零的各项工作11月13日消息,今年8月3日,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遥五(SQX1Y5)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行过程中,因整流罩未分离,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未达到预期目的。飞行故障发生后,星际我国首个月球样本实验室公开,静候2kg月球样本归来IT之家12月6日消息据央视军事官方微博今日报道,我国首个月球样本实验室建成,目前已经做好各项准备,随时可以接收嫦娥五号返回舱带来的月球表面样品。该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嫦娥五号任务时间过半,返回器预计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IT之家12月6日消息据中国的航天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时间12月6日12时3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今日5时42分,月球快递择机返回地球,嫦娥五号探测器对接组合体成功分离IT之家12月6日消息人民日报报道,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6日12时3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欢迎回家!轨贝索斯蓝色起源将于2024年将首位女性送上月球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Bezos)表示,其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Origin)将于2024年将首位女性送上月球表面。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于2021年初做出决定,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样品在轨转移IT之家12月6日消息据人民日报报道,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最新研究地球的死亡速度远超出科学家预期北京时间1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地球承载人口过多,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三大威胁,这意味着地球的死亡速度远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2020年9月18日,美国为什么南极陨石能揭晓地球起源之谜北京时间1月21日消息,1909年1月中旬,数名研究人员拉着数百公斤重的物资顶着南极刺骨的寒风前行,途中还面临着危险的冰面裂缝,他们行进了1000多公里,由于环境太恶劣,无法使用交2021人类太空漫游抵达火星超级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1月6日消息,在新年伊始,纽约时报编辑MichaelRoston通过一篇文章,把2021年人类即将在月球及火星范围完成的任务做了预告。2020年,中美阿三个国家的探测器奔赴火星,中宇宙星系每114天闪光一次,科学家终于找到答案一个距离地球5。7亿光年远的星系,大约每隔114天,就会像烟花一样发出闪光,这几乎像设定好的闹钟一样准时。至少从2014年开始,有天文台就记录下这种奇异现象。而如今,天文学家们通过我们能否利用黑洞的能量,解决能源问题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最新研究表明,通过重连磁场线,我们可从黑洞中提取能量。这听起来有一定的科幻色彩,但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就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预言旋转的黑洞拥有大量可利用的能量。过去5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超大质量黑洞IT之家1月15日消息据外媒cnet报道,天文学家们在距离地球超过130。3亿光年的暗角发现了一个类星体,它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比太阳大16亿倍。该类星体被命名为J03131806,量子科技,香飘几里2020年10月30日,众所周知,量子科技,火了,香了。但到底它能飘香十里百里,还是千里?我们来聊一聊。老科技新话题量子力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玻尔兹曼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能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国际上首台量子直接通信样机IT之家10月27日消息根据科技部官方网站的消息,我国研究团队最近成功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直接通信样机,完成了全部设计功能和长时间稳定性检测,实现了10公里光纤链无人观察时的薛定谔猫量子解题新思路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我想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物理学中一些最令人费解的课题几乎都围绕着量子理论,其中最著名的难题可能要属薛定谔的猫,以及黑洞蒸发过程中的信息IBM展现量子计算机路线图,速度将提升100倍IT之家2月4日消息根据外媒Neowin消息,IBM今日发布了其开放的量子计算软件发展路线图。路线图中表示,该公司将于2023年推出数千量子比特,能够稳定运行并且抗噪声的量子处理器法国启动量子信息国家战略五年内投资18亿欧元,目前全球前三国外媒体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萨克雷大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中心(C2N)发表演讲,宣布启动法国量子技术国家战略,计划五年内在量子领域投资18亿欧元,使法国跻身量子信息领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