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象群北迁,降雨线北移,大陆国家的盛世来了

  云南的大象,自中国建国,第一次开始向北迁移。
  一群象的迁移路,吸引了全国人的目光。
  不知道大象习性的人,可能不知道象群向北迁移意味着什么。
  这是瑞兆中的瑞兆,意味着大陆国家的盛世即将到来。
  大象是一种喜温动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而且食量巨大,所以必须在湿润多雨,植被茂盛的地方生存。
  因此,大象最适合生活在赤道区域,亚洲大陆最适合大象生存的国家是印度,而中国只有云南南部等少数地方能让大象生存。
  如果大象擅自向北迁移,一旦冬季到来之前回不去,那么就会冻死,同时饿死。
  数百年来,甚至一千多年来,都是如此。
  离开云南南部,大象活不下去,这是一个常识,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采取堵路的方式,慢慢的又把大象引导回西双版纳栖息地了。
  但很久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大象曾经遍布中国,甚至河南这样和亚热带+湿润完全不着边的地方,都有大量的象群生存。
  河南的古称是豫,一个人拿着长矛牵着大象的文字组合,这表示河南曾经有大量的大象。
  在上古时代,河南曾经是全中国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也适合农耕,被称之为中原地区,当了中国数千年的核心。
  中国八大古都,一半都在河南,分别是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
  在河南安阳市,我们发现了殷墟故址,在里面我们发现了大量关于大象曾经在殷商时期的河南存在的证据。
  其中三件,属于国宝级文物。
  比如说,商代雕刻的玉象。
  比如说,商代雕刻的象牙酒杯。
  比如说,在殷墟祭祀坑里发现的大象遗骨。
  而在《吕氏春秋·古乐》中曾明确记载:
  "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商朝甚至还训练出了一只规模庞大的象军,最后被周武王击败,一路驱赶到江南。
  大象军团最后参与了保卫商朝首都之战,你说河南有没有大象。
  这是大象最后一次在河南露面,很快大象就在河南绝迹了。
  周王朝也想饲养大象,可惜养不活,慢慢的大象就全部消失了。
  老人口口相传,大象很厉害,但后代就是见不到大象。
  慢慢的,中国人发明了"想象"一词。
  大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你自己去想吧。
  为什么大象都消失了?
  因为在商朝末年,全球气温骤降,生生的把河南的气温从亚热带给降成了温带,同时降雨量大幅减少。
  大象在这样的河南,根本就无法生存。
  商纣王被灭国,不仅仅是他自身昏聩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当时全国粮食大幅减产,国内矛盾冲突尖锐,所以大乱必定爆发。
  1972年,竺可桢老先生发表了一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重磅论文,指出中国五千年历史气候可以分为4次暖期和4次寒冷期。
  仅仅在知网上,就有2800篇论文是引用竺老先生的这篇论文所写,可谓是学术界的奠基之作。
  关于中国气候变迁的证据非常之多,我简单列几个给大家看一看。
  公元前903年,周孝王七年,史籍记载:
  "厉王生,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江、汉俱冻啊,长江和汉江全部都结冰了,长江被冰封的景象,你能想象么?
  这一年,周厉王出生。
  倒霉的周厉王接管周王朝没几年,国人终于扛不住了,吃不上饭,开始到处叛乱,周王朝自此丛盛转衰。
  随后,中国的气温节节下降,到了周幽王那一代,周朝的底蕴终于耗尽了,春秋战国时代到来。
  而在春秋战国时代及秦汉盛世里,中国来到了暖期,气温大幅攀升。
  据《左传》、《诗经》等古籍记载,那时山东冬季经常无冰,齐鲁地区可一年两熟。
  山东是什么地方?那是黄河入海口。
  从长江被冰封到黄河冬季都不结冰了,你自己体会下这温差有多大。
  等到了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以后,淮河流域、长江、太湖,又全部结冰了,冰层厚度甚至"可通车马"。
  还有一些寒期的证据,比如说1816年,中国嘉庆二十一年,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无夏年。
  那一年,北京6月飞雪,7月霜冻,8月就入冬。
  和被冤枉的小白菜没啥关系,纯粹是因为当时处于寒期。
  明清时期,海南的琼山总共下过三次雪,历史均有记载,分别是明朝万历、清朝康熙和光绪年间。
  现在广州飘个雪花都全国轰动了 ,海南下雪 ,你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温度么?
  至于其他的史料也有很多。
  比如说《晏子春秋》中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意思是橘子树没有办法在淮北结果。
  但汉朝天文学家张衡的著作《南都赋》中曾明确写有"襄橙邓橘"的字样,证明 在汉朝,河南可以种植橘子和橙子,而河南比淮北还要北。
  晏子和张衡都没错,只不过一个是在描述西周末年,一个在描述秦汉盛世。
  实际上,要是晏子多活几代人,到了春秋中期,他就能看到淮北的橘子树了,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气温已经上来了。
  从超大周期上,我们现在都处于大冰期时代,人类的本质是冰期生物,恐龙的那个年代地球是没有两级的,比现在要温暖的多。
  但在这个大周期之下,也分很多中周期,温度都是在上下波动的,每一次小寒期,都会引发朝的灭亡,相关性非常之高。
  只有清朝这一个例外,在气温暴跌后还熬了几十年没死。
  但细究下来,太平天国当时已经基本把清朝主力消灭殆尽了,后来是在西方洋枪队的帮助下,外加海关关税暴增的背景下,清朝才勉强续命的。
  如果不考虑外力干涉,太平天国那一波,清朝是扛不过去的,因为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
  研究温度和历史的关系之后我们会发现, 国家完蛋不一定是因为气温下降,但气温下降一定会导致国家完蛋。
  从图上看上下5000年中国的气温波动也就是在+2到-2之间,极限高温和低温差距不超过4摄氏度,最近1000年的气温上下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这么点气温波动,能引发王朝灭亡?
  地球是一个水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分。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哺育着万物,而且比热容非常巨大,吸热能力很强大。
  温度升高时,海洋会吸收大量的热。温度下降时,海洋会释放大量的热。
  因为海洋的存在,地球的温差才会如此之小,变得适宜人类生存,不至于白天零上五十度,晚上零下五十度。
  全球平均温度降低1度的意思,是全球的海洋已经释放出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后,地球依然无可奈何的整体降低了1度。
  沿海的人类也许没什么感觉,但是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最低温降低了十几度那么恐怖。
  同时,气温降低时,全球的水蒸气大幅减少,带来的降雨活动也大幅减少。
  而根据学者的研究成果,年平均气温下降1摄氏度,那么中国的年降水量平均要下降100毫米,而且越向北,降雨量下跌的越多。
  在南方地区,降雨量每少100毫米,粮食产量就会降低10%。
  而到了北方,这100毫米降雨量就更关键了。
  我们都知道,400毫米降雨线是农耕的生死线,只有降雨量大于400毫米才能农耕。
  但实际上,哪怕是放牧,也需要300毫米以上降雨量。
  低于300毫米,就被称之为极端干旱,牧草一旦被啃食就很难恢复,所以这样的地方一般被称之为荒漠或者沙漠。
  低于200毫米,则直接被称之为死亡沙漠。
  年平均气温下降1摄氏度,大概相当于长城的范围要向南足足移动400里,这么一大片国土都不再适合农耕了,同时游牧民族也必须向南移动400里,否则他们也无法生存。
  秦汉时期修建的古长城和明清时修建的长城,地理位置偏差如此之远,原因就是当时的气温不一样。
  农耕民族的粮食产量大幅减少,人口不变,因此极易爆发内乱,大量的农民起义,国力严重衰弱。
  而此时,游牧民族可用来放牧的土地也大幅减少,人口也不变,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游牧民族必须频繁南下,和中原王朝爆发激烈战斗。
  有些中原王朝干掉了农民起义军,但是被草原民族干掉了。
  有些中原王朝干掉了草原民族,但是被农民起义军干掉了。
  但中原王朝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必死无疑。
  能熬过气温暴跌这一劫的,历史上只有清朝,还是借了外力的帮助。
  同样,当气温上升的时候,降雨线大幅向北移动,可用来农耕的土地大幅扩大,中原王朝一律处于盛世。
  夏商时代是被古人念叨几千年的梦幻盛世,具体咋样咱们也不清楚,太久远了,资料甚少,那个时候也不是大一统王朝,就是个大部落。
  但西周末年气温大降,礼崩乐坏的时候,大量中国精英特别怀念夏商时代。
  而中原王朝最著名的两大盛世,秦汉盛世和隋唐盛世,则全部处于气温明显升高的周期之内。
  而第四次气温大上升期,就是现在,今天的中国所在的位置,我们的气温正在急剧升中。
  气温升高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降雨线大幅向北移动。
  最近几十年,中国一直在治理沙漠。
  植树造林容易,但你想治理沙漠可真不容易,因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水。
  没有足够的水源,你就算植树造林了,也很快就会枯死。有了足够的水源,沙漠自己就会绿。
  只有在水源刚刚达到植物生死线的地带,植树造林外加严厉保护,才有用。
  毛乌素沙漠,在上一轮暖期,也就是1000年前的唐朝时期,是水草丰美之地,牛羊成群。
  在这片沙漠里,专家们出土了各种遗址,证明了这里曾经的繁华。
  据专家估计,唐朝时期的毛乌素沙漠的年降雨量可达到600毫米以上,和今天的河南差不多,非常适合种植。
  但最近的一千年,中国始终处于冷期,毛乌素沙漠的降雨量暴跌,跌到了牧草的生死线附近。
  因为水很少,所以这里都是沙漠。
  但因为还有点水,所以这里还有种活植被的可能性。
  因此,国家选择了治理毛乌素沙漠,并对所有植被严加保护,希望遏制北京的风沙。
  本来吧,工作人员在辛辛苦苦的治理毛乌素沙漠,千难万难才恢复一点点植被。
  但最近20年,毛乌素沙漠的植被以一种近乎狂暴的速度在疯狂恢复,靠南端的一部分,已经快成为真正的森林了。
  2003年,毛乌素沙漠查干巴拉地区的景观是这样的。
  2018年,同一个地方,野草都长到人的腰这么高了。
  整个毛乌素沙漠,如今已经快消失了。
  除此之外,在黑龙江等地,专家观察到了肉植阔叶林,这种不应该出现在东北的不耐寒植物,如今已经大面积出现。
  曾经在夏天连风扇都不用的黑龙江地区,今年夏天被热的要抢购空调。
  而在2020年,800毫米降雨线首次强行翻越了秦岭,导致严重干旱的陕北、甘肃降雨量明显增多。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大量的积水湖泊重新出现,以前的绿洲开始大面积恢复。
  在黄河的上游,植被也开始大面积恢复,专家甚至在河套地区发现了兰花,一种对水分要求相当高的植物。
  河套是古籍中有名的水草丰美之地,但那是以前了,已经荒凉了快1000年了。
  如今,这里的水草大量恢复,甚至开始长兰花了。
  也许,汉唐时期那鼎鼎有名的河套平原,能让我们这代的中国人重新目睹。
  气温和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
  西藏地区曾经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王朝,叫吐蕃,连唐朝都送了一位公主去和亲。
  但建国之后,在中央大力的扶持下,西藏的人口恢复了70年,如今也就200万人。
  干旱寒冷的西藏,根本不太适合人类生存,为什么当初能出现吐蕃王朝。
  你再细究点历史,你会不会发现吐蕃这个词和唐朝是始终绑在一起的,唐朝消失后吐蕃也消失了,整个西藏已经1000多年没有出现过任何王朝了。
  因为唐朝末年,整个中国的气温暴降3摄氏度以上,一直持续了1000多年都没有恢复到唐朝的温度。
  中原地区粮食产量下降,可耕种的土地减少,但还能活下去。
  西藏那里,王朝和人口直接就崩溃了,成为了人口极其稀少的半无人区,从王朝退化成了一个奴隶制大部落,1000多年都没有恢复元气,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吐蕃。
  而在新疆西域等地的大量王国,命运连吐蕃都不如。
  当初唐朝控制的西域,都是水草之地,农耕是不行,但通过放牧养活一个小王国还是没问题的。
  如今,这样的小国全部都灭亡了,甚至连都城都被抛弃了,里面连一个活人都没有了,因为根本就无法生存。
  千余年过去,楼兰古城周围,还是寸草不生。
  因为楼兰古国周围的湖没有了,河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曾经水草丰美的罗布泊成了一片戈壁滩。
  而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古湖盆,位于丝绸之路,汉唐时期曾经有繁荣茂盛的大片胡杨林,如今枯死千年,始终屹立不倒。
  从繁盛到枯萎,千年前的胡杨树,默默的矗立在地上,见证了1000年的历史。
  而如今的中国,气温重新回升,降雨带重新北移。
  2015年的时候,中国科学家就开始预测全球变暖一定会给中国北方带来更多降水,极大的改善北方环境。
  而2020年的时候,中国开始讨论,降雨线将北移,北方防汛怎么干?
  全球变暖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风调雨顺的欧洲国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但是对大陆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北方干旱少雨的国家,是有天大好处的。
  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全球变暖,这本来就是地球周期的一部分,所以减排二氧化碳等议题根本就是个伪命题,特朗普曾经直接说这是个骗局。
  虽然特朗普很不靠谱,但在说实话方面,他算是美国最实诚的总统了。
  不过中国依然签署了气候协定,甚至成为了全球碳达峰的重要旗手,这又是为什么呢?
  发达国家明显是拿碳排放量当成卡发展中国家脖子的工具,为什么中国要同意?
  以前,中国是坚决不同意的,但现在中国同意了。
  因为最近十年,中国北方出现了明显的降雨增多现象,而且一年比一年加速,整个北方的植被都在以一种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在恢复。
  这多出来的植被,按协议规定,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都算是中国的,这个碳排放权是可以对外交易的。
  而且,中国也在光伏产业实现了技术突破,市场份额也位居全球第一,处于绝对优势。
  光伏的数量,已经多到了能拿来拼熊猫玩。
  这么算下来,支持欧洲搞的这个气候协定,不仅能让中国占据道德高地,甚至可以让中国获取大量的经济利益。
  因此,中国对气候协定的态度,从反对转变为了支持,最大的底气就是预判北方的植被会开始持续恢复。
  虽然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降雨量增多带来了粮食产量增多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但如今又搞了一个什么碳排放权,植被可以源源不绝的给国家创造财富,这就有意思了,等于给中国送钱,中国干嘛不要。
  另外,中国获得的好处还不止这点。
  降雨量增多后,原本不适合居住的地方,会重新适合居住,这哪怕是对工业时代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整个上古时代,中华文明的中心都在黄河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中华文化。
  但最近1000年,中国的人口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长江流域,整整向北推移接近600公里。
  中国历史上总共有三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黄河流域的中国精英大批迁往长江流域。
  第一次,是西晋末年司马睿渡江,在南京建立东晋。
  但很快,人口的精华又回到黄河流域了,唐朝选择在黄河流域建都。
  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乱,中原精英在南京定都,建立南唐。
  很快,人口和经济中心又回到黄河流域了。
  第三次,是北宋末年,宋高宗赵构渡江,以南京为首都,以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
  这一次,人口和经济中心永远的留在了长江流域,再也没有回到黄河流域,迄今已经1000多年。
  因为这1000年来,中国的气温始终没有回到汉唐时期的温度,北方荒凉破败,降雨稀少,承载不了太多的人口。
  枯水期的黄河和小河一样宽,甚至隔三岔五就要断流,这样的水流量,明显和母亲河的历史地位对不上去。
  唯一的原因,就是现在没有以前温度高。
  远古时期黄河的水流量,不会弱于如今长江的水流量太多。
  《孟子·滕文公下》写道: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换句话说,商朝末年,周朝初期,大象在中国地区彻底绝迹了,整个天下都找不到大象了。
  古人以为大象是被周武王给杀绝的,但实际上是因为气温暴降导致的物种灭绝。
  汉朝时期,中国的气温强烈反弹,温度暴增,但和商朝时期相比,气温还是差了一点点。
  最大的证据,就是大象出现了三国时代孙权的吴国领土,也就是长江流域,而没有出现在曹操所在的魏国领土,也就是黄河流域。
  在《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记载: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孙权送了一头大象做贺礼,曹操身边的一帮魏国精英从小到大都没见过大象,非常好奇,想弄清楚这东西到底多重。
  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曹操为了驯养大象,还专门在邺城周边修了一个园子,被中国的专家学者经多方考证,锁定为河北临漳县岗村的毛象坡。
  但最终,曹操没有养活大象。
  而在最近1000年的寒冷期,气温远低于汉唐时期,导致大象连长江流域都呆不下去了,要缩到云南那里才能保命。
  2020年3月,云南的大象暴动,莫名其妙的向北迁移,自新中国建国以来这种事从未发生过。
  2021年7月,河南郑州暴雨,以前的年降雨量才600毫米,如今3天就下了600毫米,庞大的降雨量已经能和亚热带地区媲美了。
  或许,云南的大象是感受到了什么,它们想回到曾经的豫州?
  如今的地球气候,冰河时代这种大周期什么时候结束,因为缺乏资料还不好说,但是在1000年为单位的中周期上,地球是回暖的,在100年为单位的小周期上,地球也是回暖的。
  我们极有可能重现汉唐时期的气温,黄河流域大量恢复植被,黄河水重新清澈,整个北方降雨量大幅增长,大量的戈壁和沙漠变成宜居的土地,极大的促进中国的农业实力和工业实力。
  最后,我建议大家重新看一下这个图。
  中华大陆的第四次盛世,即将降临,这种极其有利于大陆国家的气温攀升,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周期,不是任何人类有力量阻挡的。
  冷了1000年了,该变一变了。
  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古代的汉唐之威,极有可能在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手上重现。

童星尤浩然,走到今天能怪谁呢?成于家有儿女败于自己我叫夏雨我叫夏雪我叫夏冰雹。。就是这样一段简单的开场白,却承包了整个80后90后的童年据今家有儿女一晃都16年过去了,剧中那三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如今也已长大再见面,小雪已成为了娱乐圈抛弃瘫痪妻子,娶小13岁娇妻,逃兵水均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水均益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曾主持过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在90年代家喻户晓。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际留下遗书,不顾生命危险,冲往前线的战地记者工作。可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什么会陈冠希的毁灭史从当红一线到销声匿迹,他经历了什么?2008年陈冠希照片在网上曝光后,一时间被千夫所指,随即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永久退出娱乐圈。随后记者采访陈冠希那些照片,你删了么?陈冠希很坚定地说照片早就删了!电脑坏了后,他让助理60岁宋丹丹,就这样跌下神坛,成于小品败于综艺她在五十公里桃花坞上对张翰步步紧逼她在向往的生活中吐槽儿子巴图是废物她在笑傲江湖中拒绝相认她过气的儿子孟志超她在萌探萌萌探中对自己最小的儿子尤浩然冷漠以对她在奇葩说里对毛冬的父亲评古装女神贾静雯的混乱情史18岁她亲手拔掉了父亲的呼吸机23岁她频繁介入别人家庭导致名声扫地36岁她与富豪前夫对簿公堂,选择净身出户,只为要女儿的抚养权45岁走上事业巅峰,如今二婚却被小6岁的老公宠成公主。35岁婚内出轨,52岁坐过牢,61岁再嫁富豪,刘晓庆到底有何资本?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这句话是刘晓庆在出名后的采访中说的,如今69岁的刘晓庆仍然活跃在荧屏之上,她也被观众们称之为不老女神。刘晓庆60岁那年,因在庞麦郎从红极一时到精神病,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是魔鬼的步伐看到这句歌词,相信很多人都不知不觉唱起了旋律。这首歌的作者名为约瑟翰庞麦郎,其实他的本名就叫庞麦郎,叫约瑟翰庞麦郎纯粹是这样看起来洋演完宋江老家人要打他,吓得不敢回家,李雪健演技好还错了吗?他26岁时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他是央视专访过的300位明星口中最想合作的演员。他因饰演林彪太过逼真,被刘少奇夫人拒绝握手。又因饰演98版水浒传中的宋江,背负骂名20多年。他就是老曹骏16岁火遍全国,30岁无人问津,老实人混不了娱乐圈吗?他8岁出演真命小和尚获得最佳新人奖的男演员。他16岁出演宝莲灯火遍全国后选择回学校进修。多年后参加演员请就位2却无人问津,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被淘汰。他就是童星曹骏。演技超赞的他,出道41岁的萧亚轩,走到今天能怪谁呢?17个男朋友至今还未婚2021年7月6日,41岁的萧亚轩发文疑似宣布与小自己16岁的男友黄皓分手祝福彼此一切平安健康,彼此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谢谢你,你的一切,再见。不仅如此萧亚轩还搭配了一段黯淡无未婚生子的8位知名女星,各有各的目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1岁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娱乐圈中,有人背地里有私生子有人代孕生子,而未婚生子的案例却最多。而这接下来的八位女明星,都是没有结果就先有了孩子,她们相同却又不同。01那英53岁那英于1967年
李汶翰想全面发展?不是进步就可以的了李汶翰也算是娱乐圈中比较可惜的一个了吧,就算在团里是队长,但真的归来仍是素人。小编知道李汶翰是一个团的,但是具体团员是谁,真的没有认真了解过。国内的男团,其实很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吧在前任和现任中,沈腾亦然选择了前任?沈腾这些年的发展是越来越好了,在王牌对王牌中,给很多人都带来了欢乐。而沈腾的电影数据,在你好,李焕英之后,更加是锦上添花了。其实,不知道有没有人跟小编一样是在夏洛特烦恼中,才知道沈创造营2021真的是太有创意了!只想为他撑腰,怎么办?鹅能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无疑是很聪明的。从这次创造营2021来看,鹅不仅是聪明,还很有野心,要开始走不一样的路线了。确实,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选秀节目,是留不住观众的了。这一点从快男知否原著聪明睿智盛老太太,这样的女人嫁谁都不会幸福盛老太太是盛家的灵魂支柱,她聪明睿智,有颜有钱还有家世,这样的女人原本应该过着舒心的生活。可是盛老太太一生凄苦,唯有晚年长柏带她几年舒心日子。她的不幸真的是嫁给盛老太爷之后出现的吗青你3取消总决赛!学员们最可怜?背后的意义该好好思考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倒牛奶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一般而言,选秀总决赛看头是最多的。青春有你3看来也是策划了很久的,就想靠这一晚获得节目以来最高的热度。相对于青春有你2,青春有你3R1SE还有一个月就解散了!综艺和演唱会都是为了洗白用的?可惜了从创造营出来的团,基本上在两年左右就会解散了。去年,火箭少女101解散的时候就蛮轰动的。一个组合的解散,对于有些人之后的发展是好的,而对于有些人就不一定了。现在,R1SE距离解散的吕一不争不抢!没成团但不可惜,平淡的生活或更适合她看到吕一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一时间想不到她是谁,但就会觉得她非常地熟悉。吕一出道已经很多年了,演过许多剧了。虽说大多都不是主角,但存在感真的就是蛮强的。吕一应该是比较淡薄名利的那种人三生三世如果爱情不能让我拥有你我偶然读到吴淡如的三生三世这本小说,被那个跨越四世异常曲折的故事吸引了,尤其是第二世那个故事让我一读难忘。至于为什么书名是三生三世,而书中实际上却说了四世的故事,且听我一一道来。她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爱人七分足以,剩下三分,要爱自己我花了三天时间追完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这部电视剧。剧中孙艺荷和前任萨姆的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一)好朋友or女朋友萨姆又高又帅,事业有成,温柔多情。要说他有什么不好,那就是他从来不琉璃璇玑和司凤十世历劫,虐恋情深,只求一世安稳司凤陪璇玑历劫九世,只求被她记住,却徒留眼角泪痣。他所求的不过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却总是一世又一世的爱而不得第一世,她是青楼里美艳的舞姬,他是琴师。他爱上了她,想带她走。她嗤笑道自己我们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一)我昨晚熬夜读完了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这是一个关于共同成长,分离和重逢的故事,很能打动人心。那段跌跌撞撞的青春历程,那份学业压力下的忐忑和焦躁,那些暗涌却从不说出口的情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