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曾经鄙视送孩子上兴趣班的我,没想到现在天天陪读陪练

  儿子出生以来,我从没想过要送他去上个什么兴趣班。
  因为我觉得兴趣班增加了小孩的负担,却未必能像他们宣传的一样真的培养出什么兴趣。
  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却决定郑重地考虑一下这件事情,并在此后付出了超出想象的时间。
  01 天赋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我是一个唱歌跑调的人,如果一定要在音乐方面找出什么能超过大众平均水平,只有一件事情——愿意花钱买正版CD。
  我媳妇在这方面比我强一点。注意,只强一点。
  所以,当儿子刚4岁时,幼儿园老师给我说,他在合唱课和钢琴课上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天赋,我心里是觉得老师太客气。
  谁知没几天,我又先后碰见幼儿园另外3位老师,不是给我说儿子唱歌唱得好,就是给我说儿子弹琴兴趣高。有一位甚至说,应该带他去参加声乐考级。
  这下我内心就不淡定了。
  我琢磨着要是儿子真在这方面有天赋,那我给他耽误了岂不是罪过?幼儿园的音乐课毕竟是普及教育,要不要把他送到外面的专业培训机构去学学呢?
  抱着试试的心态,我送儿子先后去了几家培训机构进行测试。结果喜人!
  声乐老师说他音准棒、音色好,爵士鼓老师说他节奏感强、四肢协调,钢琴老师说他手指灵活、理解力突出。
  我感觉一定是天上掉馅饼,基因发生了变异!于是很快就给儿子报了爵士鼓,后来又报了声乐。
  到今天已经学了半年,如果要我回过头再来评价一下儿子的天赋,我觉得要看天赋如何定义?
  我在培训机构见过几十个学音乐的孩子,客观说都学得不错,每周都有进步,我儿子也是如此。在我看来,这些孩子没有学得特别差的,但是也没有特别牛的。
  如果天赋是指以后成为艺术家的能力,那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极少数孩子有天赋。
  如果天赋是指零基础的孩子学习音乐的能力,那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天赋。
  tip:对父母来说,至少在初期,天赋不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更应该考虑的是孩子会不会变得更棒一点。至于报名之前老师夸孩子有天赋,听听就好了,人家要是说你孩子没天赋,你还会报名么?
  02 兴趣是根本
  在真正送儿子去上兴趣班之前,我有一个很大的担忧,就是我不确定小朋友是否能长期坚持?
  我不希望仅仅是去兴趣班玩玩,而是希望要么不去,要么去了就努力学下去,能到什么水平我并不介意,但努力的过程是我所重视的。
  而学音乐这种事情能不能坚持,首先得看小朋友有没有兴趣,或者能不能培养出兴趣。
  我家附近有一家乐器商店,允许小朋友体验。于是我就带他去了。
  儿子进去后两眼放光,特别兴奋,钢琴按两下,爵士鼓打两下,吉他拨两下。店员态度很好,还简单教了教。一小时之后我们出来,我问儿子,如果选一种乐器去专门学一下的话,想选哪一个?他说,爵士鼓。
  儿子虽然回答得爽快,但我却不敢完全当真。因为我发现乐器商店里玩耍的小朋友们一多半都热情高涨,但小朋友的热情未必是长情。
  随后的一个月中,我又带他去了一家钢琴培训机构、一家少儿音乐培训机构、一家爵士鼓培训机构,体验各种乐器,跟老师交流,还旁听了别的小朋友上课。他每回都兴致勃勃,且最后都表示自己最喜欢爵士鼓。
  于是在儿子4岁1个月的时候,我们正式送他去到培训机构学习爵士鼓。
  从我萌生想法到真的报名花了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既可以说是测试儿子对音乐的兴趣强烈程度,也可以说是培养他对专业音乐教育的兴趣。经过反复多次的体验,他自己对于去兴趣班上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做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选择。
  tip:小朋友都喜欢音乐、艺术以及各种新鲜事物,但是否能支撑专业学习是另外一码事。父母可以事先测试,也可以熏陶培养。同时,孩子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发育情况也应当充分考虑。如果条件不成熟,可以等孩子大点再说。
  03 最大的瓶颈
  我儿子的爵士鼓课是每周两次,我每次都进教室旁听,然后回家辅导他练习。
  但是,不到半个月,我就发现了一件事情——作为一个音乐方面零基础的家长,我没有能力辅导儿子。原因如下:
  上课时老师说的我一字不差都听了,但回到家实际辅导时才发现很多细节问题,我搞不明白。
  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笼统的、一周完成的,需要家长将其合理分解为小目标,让小朋友每天完成一部分,有时甚至需要家长设计具体的练习内容。我不知道自己分解得是否合理,更设计不了。
  小朋友水平越高,我和他的距离就越远,沟通就越困难。我不希望他说专业术语时,我会听不懂或反应慢。
  在家如果不能有效练习,就必然会拖慢课上的进度。而这瓶颈不在孩子,在家长。
  我立即购买了专业书籍,又上网看了不少教学视频,但是我仍然没有办法。我感到乐器演奏是一件操作性很强且很复杂的技艺,纸上得来的东西不过是你以为懂了,其实差得还很远。
  再往远了说,随着小孩的水平不断提升,不可能一直跟着一位老师学。那么,我有没有能力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换老师?我有没有能力判断一位老师的水准?或者再小人一点,我有没有能力判断老师是不是在好好教,是不是忽悠我们多买课时的?
  这些种种问题如果要高效解决,我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我提升自己在这件事上的专业水准。不见得要比老师水平高,但至少不能是门外汉。
  于是,我去到另外一家面向成人的爵士鼓培训机构,报了为期4个月的成人初级培训班。你没看错,奶爸我自己也去学爵士鼓了,现在已经毕业了,哈哈!
  小朋友的课程重点是基础,一步一步稳定地向前推进,成人初级培训的重点是提纲挈领地将整件事走一遍,两者正好互补。我经过学习和亲身体验,能很容易地感受到初学者在演奏和练习中的各种关键点,对每个技术环节的提升方法和进步速度也心里有数。
  比如我儿子刚开始学习时,左手老是握不住鼓棒,一次击打鼓棒会在鼓面上弹好几下,我不断跟他强调动作,却看不到改善,我甚至为此大动肝火。
  后来我自己练鼓,才发现左手原来比右手差如此之多!我刚开始时,甚至没办法做出稳定的击打动作。那段时间我每天练习一小时,花了整整一周才让左手比较自如。现在,我仍然会重点盯着儿子左手的动作,但我只会温和地说,因为我知道他其实是在进步的,只是每天进步的幅度肉眼看不出来。
  现在,我可以很从容地辅导儿子完成家庭作业。每天他练习的时候,我也跟着一块练,他练什么,我就练什么。一条练习练累了,我给他设计个新的并不困难。他兴致高的时候,我也拿我学的谱子给他玩玩。每次上课,我可以跟老师进行更深入地交流,老师对我的"助教"工作也比较满意。
  当然了,儿子水平在不断提升,我现在所学想必也支撑不了多久,我后面唯有不断提升自己。
  tips:家长在小朋友所学事情上水平越高,宏观上越能帮助小朋友规划学习路径,微观上越能辅导小朋友完成每天的练习,结果就是小朋友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04 陪读需用心
  在培训机构,我见过不少家长。就我所见,60%是不进教室的,也就是小孩进去上课时,家长在外面等;30%的家长进教室后,找个地方坐下就一直玩手机;只有10%是在上课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听。
  有一次课,我们去早了,在外面等。透过玻璃门,我看见一个男孩子在上课,他的妈妈坐在5米外玩手机。
  他们下课,换我们进去。老师先检查了一下我儿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我就一些练习中遇到的细节问题请教了一下老师。
  老师突然感叹——你孩子学鼓一定能学好,因为你真的用心了!你看前面那位家长,虽然也在教室里坐着,但心不在这儿。她孩子来上课,我问作业完成得如何?她说都完成了。结果我一看,动作都是错的,这节课只好又从头教一遍。给家长说,家长还不高兴。
  又有一次,我碰到一位妈妈在教室外等孩子。老师下课,出来跟她交流了几句。
  老师说,孩子这次比上次有进步。家长说,真的吗?那太好了。
  老师想了想说,节奏感有些提升。家长想了想说,那太好了。
  然后,他俩看着对方,都是一副想聊下去的神情,却再也说不出什么来。冷场了一会儿只好互道再见。
  我目睹这一切,只有一个感觉——他们缺乏交流的基础,因为他们找不到一个双方都能理解的共同点。
  "节奏感有些提升"这算什么课堂评价呢?老师难道不应该说"单跳目前100能打稳"、"左脚开闭镲比上节课准确"这一类具体的事情吗?但我估计真这么说,这位妈妈也不知道说的是啥。我都为老师感到心累。
  我还遇到一家钢琴培训机构,他们给我说,孩子每天都需要练习,但如果家长没时间陪练也没关系,他们开发了专用的手环,孩子的练习情况将自动统计。
  我本人作为程序员,我以为从技术的角度讲,手环最多只能统计练习的时间,而无法统计练习的质量。练习的质量只有靠家长来把握。
  tip:如果你的孩子10岁了,那么可能他本人已经有足够的自我驱动力和理解能力,理想情况下,确实不需要家长陪读。而对于广大的学龄前小朋友来说,家长不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又希望小朋友的学习过程有效率,可能性很低。
  05 最难是控制情绪
  去年,我一同学发朋友圈——我是太苛刻吗?陪宝贝练琴动辄骂哭,并气得我只剩半条命。
  他媳妇在下面回复——我几乎天天这样。
  当时,我对此还十分无感。
  今年,我儿子刚学鼓时,每天练习还比较顺利。但好景不长,新鲜劲儿一过,就表现出乏味之情,抵触练习。尤其那时候,他最基本的手型还不能做到位,所以练习内容主要是基本动作,确实比较单调。
  一天晚上,我反复给他纠正手型,却见不到任何进展,不免心里有些生气。
  突然,他对我说,爸爸我不想练了。
  我说,不行,今天才练了一小会儿,时间太短。
  他说,我今天就是不练了。
  我说,你再试一下,你注意看我的手,我再给你示范一下。
  他说,我不看,你说什么我都不看了。
  我突然火上来了,拿起鼓棒狠狠地砸了几下鼓垫。然后咆哮道,必须练!
  儿子怔了一下,然后嚎啕大哭起来。
  接着,他一边哭,一边重新练习起来。然而,泪水始终停不住,练习的质量自然好不了。
  五分钟之后,我见练下去也是徒劳,叹了口气说,好了,今天就练到这儿吧。
  儿子停下来,对我说,爸爸你刚才说话声音太大了,都吓到我了,以后能小一点吗?说完再次嚎啕大哭起来。
  那一刻,我陷入深深的自责。
  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让小朋友承受过多的压力呢?这是他想要的吗?这是我想要的吗?
  知乎上有个问题:我今年25岁想学钢琴会不会太晚了?
  高票回答是:可能晚了,因为你爸妈已经打不过你了。
  这个回答虽是调侃,但也透露了一个信息——为了完成练习,小朋友往往长期处在父母的高压之下。
  可是,网上又随处可见,小时候被父母逼着练习,长大再也不想摸一下乐器的例子。
  我不希望采用这样的高压手段对待儿子。
  后来,我反思我自己:第一,我没有控制住我的情绪,它起了反作用;第二,我没有仔细观察,我不清楚儿子内在驱动力的来源;第三,我没有充分开动脑筋想办法调动他的内在驱动力。
  针对这三个问题,首先 ,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无论如何,都不能发火,不能强迫儿子练习。
  然后,我通过不断尝试,发现我儿子其实有很强的内在驱动力,其来源主要有两个:达到某个目标获得成就感;每节课老师能教新东西。
  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会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步让他完成。每完成一步就给予夸奖,有时候我甚至会表演出惊讶的神情——你这么快就完成了啊?也太厉害了吧。
  当他遇到困难时,多鼓励。偶尔实在过不去了,我会抬出老师——如果你能把这条练习通过,下节课老师就会夸你作业做得棒,然后一定会教你新东西。
  除此之外,创造新的玩法,也很有效。有时候我陪他一起练,两个人练一样的,相当于合唱。或者设计成比赛,互相监督,看谁完成的质量高。让他感觉是在玩游戏。
  现在,我儿子对练习毫不反感,每天练习30~60分钟无压力,偶尔兴致高,也会一不注意就练了两个小时。我认为就他目前这个阶段来说,已经足够了。
  tip:长期坚持练习是必须的,但如何做到让小朋友愉快地进行,需要家长好好想办法。但无论如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进而对小朋友施加压力是下策,应当避免。
  06 合适的老师
  我在培训结构接触过不少老师。我最大的感觉是,学艺术,老师的作用极大,但同时老师的个人色彩又极浓,不同老师的课程可能完全不同。为孩子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师,并不容易。
  有的老师和蔼可亲,有的老师非常严厉。有的老师用娃娃音给小朋友讲课,有的老师用成年人之间的语气。有的老师哄着小朋友前进,有的老师推着小朋友前进。有的老师科班出生,有的老师生于草莽。有的老师手把手教孩子,有的老师课上只教重点,基础的东西让家长回家自己教。有的老师课程内容主要是学歌,在每首歌的演奏中学习新的技术,有的老师强调基本功,先打基础再上歌……
  坦率地说,我觉得这些差异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而只在于对不同的孩子是否合适,对同一个孩子的不同阶段是否合适。
  这里我想重点讲一下基本功。任何技艺都有其基本技术,不管是爵士鼓、钢琴,还是唱歌、跳舞,甚至绘画之类的都如此。
  基本功很重要,但是容易乏味。好比练篮球的话,打比赛是有意思的,但训练中不会一直打比赛。其实训练中大多数时间在练运球、传球、投篮这些基本功,甚至可能都没球,而是在跑圈练体能。
  那么对于初学者小朋友而言,将基本功放到什么阶段来进行需要父母好好考虑。
  我以爵士鼓为例,爵士鼓是上手很容易的乐器,很快就能打出有点模样的节奏,进而演奏简单的歌曲。但是,如果不练基本功,将永远停留在最最初级的曲子,哪怕往上爬一步都做不到。
  老师通常分两种教法:
  第一种是不停地学新歌,在新歌中学习新的技术,进而强化练习。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小朋友有兴趣,家长感觉小朋友学到了东西,但缺点是效率低,技术层面的学习进度缓慢。
  第二种是不停地练基本功,可能一年之后才会尝试打歌。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小朋友容易枯燥,家长会感觉进展缓慢,但优点是效率高,技术层面的学习进度很快。
  这两种方法应该说各有千秋。
  我儿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第一种方法,儿子兴趣很浓,学会了几首儿歌的演奏,自己也很得意。
  但是,当我儿子学了快3个月时,我不由得生出很多疑虑。我感觉他的基本功相当不扎实,某些难点是采用非正常手段硬上的,其实谈不上质量。若想改善,唯有专门地练习基本功才行。
  加之我本人偏好学院派,而学院派的教法就是第二种。所以,我另外找到了一位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我跟他聊我的想法,聊他的课程内容。老师对于像我这种主动要求练基本功的家长甚表欣慰。
  现在我儿子已经跟着新老师学了3个月了。同时因为基本功练习需要的课上时间相对较少,老师领进门,主要靠在家练,所以从每周两节1小时课换成了每周一节40分钟的课。
  基本功的练习毫无疑问是比较枯燥的。尤其刚开始的时候,一页A4的谱子,只有8行,每行4个小节,每小节只有4分音符和4分休止符而已。就这看上去很简单的练习,我儿子竟花了整整1个月才达到目标。
  好在我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想各种方法陪他练习,所以他倒也练得津津有味。现在的进展越来越快。
  tips:选什么老师很重要!长期考虑靠父母为小朋友规划的学习路径,短期考虑看当下是否适合小朋友的具体状态。
  07 结尾
  我曾经是很鄙视送小孩去上兴趣班这件事情的。我真的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今天!不但给儿子报了两个兴趣班,还自己亲力亲为每天陪练。
  他能学到什么程度,我没有设定过目标,但是他现在学得很认真,每天练习很努力,这个过程挺好的。
  儿子每次完成一条困难的练习,会扭头看着我,嘴角微微上扬,得意地问我——我厉不厉害?
  儿子一到周末就盼着去上课,在教室外不耐烦地等着前面的同学下课,然后门一开就冲进去。
  儿子每次不经意看到我用的谱子,就会立即抢走,然后自己研究起来。
  儿子每次坐车听到广播里放歌,就会说,爸爸这歌里面打的是军鼓和踩镲。……
  所有这一切,令我感到他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
  当然了,兴趣班这件事情并非只有快乐而已,烦恼也是有的。
  我现在最大的烦恼是,儿子上周突然对我说,他想再报个班学钢琴。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奶爸de自我修养
  微信号:DaddyGrowUp
  不爱鸡汤,只有干货!

孩子爱出门玩,可外面下雨,怎么办?你肯定知道1招,这里教你4招孩子爱出门玩,这在晴天阴天就无可厚非啦!但外面下雨的时候,家长可怎么办呢?面对吵闹不安的孩子,是出去还是不出去,是教育还是顺从呢?01孩子被关家里的第三天,开炸啦1右右细毛几个月就孩子夜里不睡觉,可能家长做错了这几步,或者孩子在这几个阶段孩子越睡越晚,可能不是孩子故意闹,而是孩子正处于某个生长阶段,或者是家长做错了某一步。01细毛晚睡,娭毑以为是下午起晚了,实际并不是细毛今天10点还没睡,平时915920就是熟睡的红脸白脸教育,还适合低幼龄儿童吗?不要让孩子从小看脸色过活01红脸加白脸的教育,并不适合低幼龄孩子1细毛到了厌奶期细毛2岁,到了厌奶期,不是少喝一点奶,是餐餐奶都不想喝一口。全家各种哄都无用,细毛还发明了用手遮挡杯子不让家长看到奶量还剩多霍思燕不要掀女生裙子男女有别,男孩女孩从小都要学界限男女有别,不是我生儿子我怕什么,更不该孩子太小懂什么,长大自然懂了家长正确婉转地引导男孩女孩对待性别萌芽期,才能为孩子之后的异性交往奠定良好基础。01事件小男孩亲了小女孩一口家族聚左撇子更聪明吗?左撇子孩子要不要纠正?6人左撇子之家来告诉你原创声明文章由作者原创,首发在右右细毛和爸妈头条号,欢迎转载扩散。但请注明出处,附带文尾作者介绍,谢谢!我是一个右撇子,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一位妈妈。左撇子走入我的视线,是家里几个居里夫人的幼儿智力体操,竟然和25岁博士奶爸的时间观一样悟空问答里看到一个219人收藏的话题四岁男孩,每天都是绘本阅读英语阅读数学游戏,很少出门玩,对孩子是不是太狠了?我想这位家长和收藏问题的家长,主要有3点焦虑1孩子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奶奶说宝宝你再这样,等着你妈待会来打你!妈妈听了气炸了你再这样,等着你妈待会来打你!这句话,有多少家庭还在用?我家今天还在用。01你再这样,等着你妈待会来打你!1中午奶奶哄不睡右右右右昨晚一直要看书睡得晚了些,早上起得晚了点,双胞胎又宝宝第一口辅食是46个月加吗?不,还要看这七大软指标原创声明文章由作者原创,首发在右右细毛和爸妈头条号,欢迎转载扩散。但请注明出处,附带文尾作者介绍,谢谢!新生儿嗷嗷待哺,在母亲怀中吃着母乳,贪婪地享受亲密的母子独有时光。随着孩子慢双胞胎一个和爸姓一个和妈姓没问题,但这2类情况,不适合和妈姓原创声明文章由作者原创,首发在右右细毛和爸妈头条号,欢迎转载扩散。但请注明出处,附带文尾作者介绍,谢谢!现在越来越多二孩家庭,会一个和爸爸姓,一个和妈妈姓。我家是双胞胎,孩子出生前070岁各月龄睡眠时长参照标准,你家孩子达标了吗?你达标了吗?2020年世界睡眠日(WorldSleepDay2020)的主题是更美好的睡眠,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地球。健康的睡眠,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而睡不够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1睡剖腹产手术,应该选什么时间?5个剖腹产孕妈故事的实例说明当有些妈妈的情况,不得不提前预约剖腹产手术时,很多家庭会想算个吉时,让孩子有个好的生辰八字。可非自然发作生产的生辰八字是否有效,善待考量。与其选吉时,不如选手术当天时间,是上午就好
刚出生的婴儿可以穿别人送的衣服吗?有些同学说他们那里的风俗就是说新生的宝宝不可以穿新衣服,需要穿别人穿过的旧衣服,所以每当有新生儿,就会有一些亲戚朋友会送一些自己宝宝穿过的衣服过来这样。其实,也只有亲朋好友送来的旧高龄做泰国试管的成功率也高吗?二胎政策的放开给不少家庭敞开了再要一个孩子的大门。特别是那些40岁以上的大龄夫妻,非常渴望能抓紧最后的机会再生一个孩子。而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给了很多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很多的高龄培养外甥考入世界顶级美院,小姨我做了什么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课堂。一方面可以启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的探索精神,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另一方面,家人可以在大自然中培养亲情,对孩子的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现在想想,那时单身的人生没有天花板,深信孩子只是潜能没有完全激发出来,挑战的人生晨学分享一学习与收获1世上最难的测试伦敦要当一名熟悉的出租车司机,必须对9。6千米为半径的2。5万条大街小巷的各个大小标志烂熟于心,涉及到320条最佳线路都必须清楚,在伦敦的GPS孩子的声音,作为家长的你关注过吗?小梦洁是个活泼好动的5岁小女孩,平时喜欢大声喊叫,渐渐地,动听的小百灵的声音怎么变得嘶哑了。其实,从医学上确切来说,小梦洁是嗓音出了问题。嗓音被誉为人相貌之外的第二张名片,临床上存牛奶都一样?错!选牛奶大有学问,选对牛奶对孩子成长更好文营养师陈倩!孩子的营养需求全面,牛奶是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家家户户必不可少。在为孩子选择牛奶时,即想寻求营养全面又想安全可靠不被坑骗,同时面对五花八门的品牌和光鲜亮丽的外包装,很多注意!孩子取名太随意可能落不了户人们常说姓名是一个人出生的第一张名片,寄予着父母和长辈的希望。但是随着80。90后逐渐转变角色,为人父母,起名字的思路却越来越宽,除了随爸姓,还有随妈姓,随外公外婆姓,甚至有一些父儿童节,明天适合过节儿童节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孩子眼睛要保护,时间控制很重要,家长工作要做好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如今孩子们的眼睛越来越暗淡,因为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迷恋上了手机电脑,这对眼睛的发育极为不利,当然也阻碍了身体的发育,甚至到了不得不戴上眼镜的3到6岁孩子的标准身高和体重是多少?你好,我是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儿科医生李萍,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按照我国2009年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上,我国0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身高的百分位数标准值3岁女孩的标准身高是95。6cm,长期不感冒的人,容易得癌症?感冒真的能排毒吗?听听专家怎么说吴女士再一次到药店给孩子拿感冒药,抱怨说自家的孩子身体不好,经常感冒,自我感觉照顾孩子也比别人照顾得更精细一些,但只要一见风就感冒,现在都不敢带她出来玩。吴女士的女儿感冒的频次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