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轻松阅读张骏青少年沉溺短视频带来的争议

  张骏:青少年沉溺短视频带来的争议
  作者:张骏,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研究助理
  来源:IPP评论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导读
  从近几年国内的产业发展来看,互联网行业风头一时无两,而在互联网行业中,短视频又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增长点。但与此同时,短视频行业的爆发也伴随着恶性竞争、版权争议以及青少年沉溺等问题。那么该如何看待短视频行业爆发带来的种种争议呢,笔者将部分客观情况及相关争议做了一些简要的归纳,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源:网络
  头号阵地
  短视频行业萌芽于2011年,而后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4G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现已形成"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即在大家熟知的抖音、快手之外,微信(内嵌视频号)、百度(内嵌百度好看)、微博(内嵌秒拍、一直播)也日益成为重要玩家。[1]
  如今,短视频行业的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发展出短视频、秀场直播、电商直播、社交等至少四个用户场景,也开发出愈发多样化的变现手段。不同机构的统计结果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短视频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人线上娱乐中的头号阵地。
  根据袤博(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短视频行业洞察报告》,至2020年2月,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突破6.4亿大关。根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在各个细分领域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达87.0%,用户规模8.18亿。
  到了2021年,短视频行业爆发的趋势愈发明显。根据极光(URORA)8月最新发布的《2021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2]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9.89亿,短视频用户规模8.73亿,即有88.3%的网民都是短视频的用户;而这其中的月活用户达到8.5亿。
  也就是说,几乎每个短视频用户,每天都会打开短视频应用,而且短视频行业用户时长占比持续攀升,高达29.8%,同比提升6.2%,领跑全行业。特别要注意的是,短视频行业用户时长占比达29.8%,高于第二名即时通讯9.4%,即便后者包括了微信这样的"国民APP"。
  当代人普遍面临的时间碎片化到底是不是一种社会危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持续讨论,但无论如何,在"杀掉"当代人碎片化的时间方面,短视频已经占据了相当明显的优势。
  电子游戏(尤其是手机游戏)虽然可以在部分人群中与短视频一较高下,但是其覆盖的人群在广度上远不及短视频,比如除了棋牌类游戏,中老年群体就很少涉足更为复杂的其他类型游戏。
  因此就网民的整体情况而言,月人均使用时长超过20小时(抖音、快手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均突破110分钟)的短视频,在风头上已经压倒了综合视频、游戏、音乐等其他项目,成为中国互联网娱乐界的"头牌"。[3]
  资本盛宴
  "头牌"绝非浪得虚名,它在每一个人那里占用的每一分钟时间,最终都兑换成了真金白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过去几年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突破2000亿元。[4]与之相较,2019年中国手机游戏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约1947亿元,2020年大约2000亿元,[5]与短视频旗鼓相当。
  出现这种局面,资本的推动必不可少。2017年,嗅到商机的互联网巨头逐渐入局短视频市场,用巨额补贴促进内容生产,使得创作者参与热情剧增,同时也为短视频培养了第一批数量可观的忠实粉丝。
  依靠这部分粉丝,直播打赏(45%)迅速在短视频的营收结构中构建了和传统的广告投放(44%)同等的重要性市场地位,当然这也为后来(2021年)国家集中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埋下了伏笔。与之相比,电商分成收入目前还不是短视频行业来钱的大头(这可能与短视频平台电商佣金分成比例较低有关)。
  但是2019年起,短视频行业以内容导流推动电商与带货的模式,至少在商业理念上看上去要比直播打赏"安全"一些,因此后续的发展可能会更加可持续。另外,根据袤博(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短视频行业洞察报告》,短视频作为全民应用,用户年龄结构分布与全网差异不大,女性用户、下沉市场用户依旧有很大的收割空间,因此其业绩的增长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仍可期待。
  最后,在资本的加持下到海外去,把在国内做成的事情再做一遍,如今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产业愈发成熟的发展套路。自2017年欢聚时代打响短视频出海"第一枪",字节跳动的TikTok(抖音海外版)、快手纷纷跟进,迅速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比如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TikTok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总下载量已经突破20亿次,超过Facebook,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应用。
  成瘾魔咒
  短视频能够如此流行、如此吸金,原因很多,但其中不可回避的,可能也是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短视频平台日趋强大的算法深刻地洞察了人性的弱点,从而针对人类行为习惯设计出近乎完美的成瘾性机制。这方面严谨的学术研究很多,但一般都只着重一个或两三个最主要的机制。
  作为普通群众想要通盘了解,认知负担过重。幸而有知乎网友对此进行了梳理,笔者认为非常全面,即短视频让人上瘾的机制主要有如下五种:[6]
  短视频让人上瘾的五种机制
  耳虫效应:打开APP——>上下滑动——>15 秒刺激——>记忆蚀刻——>欲望产生——>欲罢不能(从工程心理学角度来分析,15秒刚好是人专注力最易集中的时长,高于15秒,注意力的聚焦度就会减弱,而15秒的时间,刚好能够让人形成片刻的印记,产生强烈的愿望,想要再看一遍或者看下一条)
  沉浸体验:
  单列+全屏+自动播放,沉浸式体验形成,改变用户的主观时间感
  随机奖励:用户对下一个视频的内容无法准确预测,符合"操作性条件反射"效应:即随机的、不可预知的奖励对动物的刺激感更强
  即时反馈:
  即看即爽,随看随爽
  精准推送:
  越看越懂你,越看越爽
  总而言之,刷短视频成为了用户的一个条件反射、肌肉记忆的"本能行为",而算法经过机器学习的调校后更能无限逼近大脑的欲望曲线,可使人深度成瘾。
  相信很多人对于以上机制并不陌生,早在短视频流行起来之前,专家学者对于电子游戏的成瘾机制分析总结出的原因,就有相当一些与此相似。但是这里有必要结合社会实际对一个重要问题做出解释,即为何同样是有意识地进行了成瘾性设计,为何短视频能够在"用户时长占比"上超越手机游戏。
  这就要归结于短视频的被动式的内容获取机制,较之游戏交互式的内容获取机制所具有的优势。同样是来自于知乎上的某位智者就注意到,被动更容易做到人群上的全覆盖,而全覆盖的产品,至少在家长中引起的警惕就要更低——家长普遍对玩游戏如临大敌,反而对小孩看短视频乃至拍摄短视频往往没什么太大意见。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短视频已经渗透进入全年龄段的人群,所以家长也觉得刷短视频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在国家的监管没有出现大的漏洞时,短视频内容和形式本身并对孩子不构成多大的威胁,只是需要在时长和场合上予以适当的限制即可(虽然这在现实中往往也很难做到)。
  与焦虑共处
  短视频如此势不可挡,难免会引起很多人的担忧,尤其是害怕它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焦虑绝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才有的,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对短视频在其管辖范围内的落地做了限制。那么这种普遍存在的对短视频的担忧,甚至是恐慌,到底是否有必要呢?
  如果可以把情绪放一放,站在历史的角度,在足够长的时间段里看待问题,答案很可能是短视频并不值得我们担忧。
  截至目前,人类总能在摸索和试探中找到合理利用新技术的办法,即便是原子能那样危险的技术。如果核武器都没有毁掉世界,短视频应该也不行。
  短视频引起的焦虑,用最近在网络上颇有人气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董晨宇博士的话说,倒是揭示了一个人与技术之间的恒久现象:任何一种新媒介诞生的时候,都会在社会中造成道德恐慌,让人们害怕技术会毁掉自己生活的时代。
  扪心自问,我们今天害怕短视频、直播、网游的情绪与前辈们在报纸、广播、电视刚刚问世的时候的恐慌是不是真有什么不同?因为害怕新技术动摇了他们的权威,眼下掌握话语权的势力难免是要谨慎一些的,甚至在某个阶段还可能会求全责备。董晨宇说得好,责怪技术是最方便的,但是没有用。
  北师大传媒学院的何威教授做过一个统计,他分析了四十年来《人民日报》上和游戏有关的1700篇报道,从1989年任天堂红白机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到2001年电脑游戏和索尼PS2次世代主机兴起的这十几年里,没有一篇报道是正面的,不是那个我们熟悉的"精神鸦片"说,就是讨论游戏引起的治安管理问题。
  而从2012年开始,中国游戏产业走向了成熟,开始出海,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流媒体的报道转向了更公允的"产业经济"和"文娱新方式"的视角。近五年的报道里,负面结论下降到了13%。[7]
  也许这个例子并不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说服力,但是立足于当下的中国,这个例子至少可以引导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中国人已经开始可以更加理性、平和、全面地看待电子游戏,那么有什么理由怀疑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也能更加理性、平和、全面地看待短视频?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中国人对短视频这个新生事物有点不适应也不奇怪,毕竟摘掉看电子游戏的有色眼镜也花了几十年功夫,我们只是还需要点儿时间。
  与以上的历史视角不同,如果仅仅站在当下,我们没有那种超越时间的奢侈,那么在短视频的问题上与焦虑共处恐怕就是唯一的选项。首先,从政府治理的角度出发,完全禁止短视频产业的代价太大,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我们与短视频的共存是必然的。
  短期来看,通过政策、法律规范短视频平台的运营是最直接,最通行的做法。只是笔者个人始终认为,同电影一样,短视频的分级制度也是必要的,甚至是健全防止网络沉溺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国家到目前这方面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长期来看,在我国体制下,政府还得肩负起为公民的生活寻找更丰富意义的使命。毕竟如果生活一眼看到底,无非只是工作996,生病ICU;供房30年,鸡娃每一天,那么躺平了刷刷短视频几乎已是继续生活所必要的麻醉,那么谁还在乎每天多沉溺两个小时呢?
  当然,无论政府能做到哪一步,其政策生效总是比较慢的,在政策发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用短视频麻醉自己,但只要还不想被麻醉剂的耐药性吞没的话,还是需要做一些自律的努力。
  作为我国9.89亿网民中的普通一员,你我有88.3%的概率成为短视频的用户,而短视频开发平台,针对我们人性弱点开发的成瘾性机制大概率还是会奏效。那么更加迫切的问题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如何才能将这个机制的效果在自己身上降到最低。
  在对抗消费类算法方面,科普界很有名的卓克总结了三条可以借鉴的办法,包括:1.意识到算法的缺陷,有意识地打破算法的信息茧房;2.保护数据隐私,具体的办法有很多,甚至包括把某些非核心应用装在一部单独的手机上专门管理,总之核心精神是,算法对你的画像越不完整,它对你实施信息投喂的可能性也就越低;3. 主动搜索+主动拒绝,带着目的进行搜索,筛选有用信息,排斥无关信息(比如点选"我不感兴趣"),背后道理也是避免被投喂信息。
  举个最近切实的例子:笔者如果仅仅是在刷短视频时偶然看到关于短视频的讨论,顺手点过几次赞,乃至还关注了几个up主,回头就被推荐了一堆类似内容,那就是被动接受投喂;但是主动搜索关于短视频的资料,拒绝关键词搜索出的不相关内容,比如"如何拍摄有人气的短视频",最终整理形成现在的这篇文章,就是对包括短视频在内的网络资料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https://www.mob.com/mobdata/report/114
  [2]https://www.jiguang.cn/reports/542
  [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183971
  [4]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10709-93ba17b1.html
  [5]https://bg.qianzhan.com/trends/detail/506/200807-0fa12729.html
  [6]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487469?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815180265268862976&wechatShare=1&s_r=0
  [7]何威;曹书乐.从"电子海洛因"到"中国创造":《人民日报》游戏报道(1981-2017)的话语变迁[J];国际新闻界;2018年05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嘴里喊着对抗中国,印度身体却很诚实,莫迪下不来台,反华梦已碎印度近些年来不断在多个领域挑衅中国,一些印度媒体更是时不时就渲染反华情绪,煽动民众仇视中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印度虽然嘴上反华很激烈,但是实际上还是很诚实的。据印度印刷报最新报道泡了12个月的蛇酒,开瓶后窜出咬死人,为何泡这么久蛇都不死?引言千年蛇万年龟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话,龟是长寿的代表,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活了千年还不死的蛇吗?这是没有实际证据的,有科学依据的数据显示,蛇类的平均寿命在20年左右,蟒蛇等巨型蛇日本疯狂的人兽胚胎试验在动物体内培育可移植的人体器官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一系列便利成果外,也不免忧心它潜藏的弊端人工智能未来会取代人类吗?基因试验会不会诞生一个新的对人类产生威胁的物种?人体被改造后还能算是人吗同是国家级,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级高新区为啥不一样?国家级新区与国家级高新区都是国家级且名称相似,好多人就误认为国家级新区与国家级高新区是一样的,其实不然,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吧!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19个定位和目标都非常清晰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是第8个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国家级新区的行政级别通常法国专家表示,中国的这个能力任何国家都比不了,自己却不知道2020年从开年就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不顺利,新冠疫情的来袭让全世界都面临到这种危险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又成为全世界第1个能够走出疫情的国家,令世界震惊。因为这场疫情就像是对所有科比事件后续,瓦妮莎起诉直升机公司,可以弥补失去科比的伤痛吗科比于今年年初乘坐直升机遇难,事情发生之后科比的夫人就以直升机公司疏于管理和飞行员的操作不过关,对直升机公司和飞行员家属进行了起诉。回到科比坠机事件本身,造成这件悲剧的发生,直升机她是王菲的女儿,曾经的ampampquot兔唇女孩ampampquot越来越美,和妈妈像姐妹王菲作为一代天后,是很多人内心的偶像。她的歌曲基本上都是经典,人人都能哼上两句。她的感情生活也很绚烂多姿,本身潇洒随性的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可她的善良坚毅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一面。笔者王迅抛弃结发妻子,娶小18岁娇妻,母凭子贵?这世上真的有太多陪着一无所有的老公走上人生巅峰,可是最终却被抛弃的例子了,比如说王迅的结发妻子。她和王迅从小就认识,结婚十几年感情一直很好,但是没想到最终却败在一个年轻姑娘身上,并教育变成重要问题,家长无法控制情绪,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危险教育一直是很多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现在社会一直在发展,但是还有很多父母认为小朋友在犯错时必须要打,要不然没有办法让他们记住,但是有的父母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很有可能会造成特别严父母大声责骂后,孩子是沉默还是顶嘴,长大后有很大的差异现在的社会已经提倡科学教育孩子,早就已经不再实行暴力语言或者手段来让孩子服从管理,如果长时间教育孩子时使用暴力方式,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变得暴躁。当面对家长口
马国欲开采南海石油,中国海警果断出手,大马抗议专属经济区被闯据俄罗斯媒体塔斯社5日援引马来西亚新闻门户网站消息报道,当天马来西亚外交部传唤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发出抗议,声称3艘中国船只闯入该国专属经济区活动,这一行为是非法的,违背了其海上主印度边境部署火炮,印媒却反咬一口,声称百名解放军越境破坏基建印军在中印边境新增加了三个榴弹炮团于9月24日召开的四国联盟面对面峰会日前刚刚结束,这次会议与会的四国也就是美日印度澳在会议期间丝毫没有掩饰对中国的敌意,除开面子工程一样的简短的所英国施舍法国辱法,法官员警告将报复,英媒英法已接近开战近段时间发生的事,可以说让法国的国家尊严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几天前,美英澳三国签署了三边安全合作协议宣布将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而这直接导致法澳两国原先签署的900亿澳元的潜艇订岸田文雄或成新首相,曾称对涉台港疆问题严重关切,中方有言在先美英澳这三个国家真是太能惹事了,自从他们宣布组建新的军事同盟之后,相关消息一个接一个就没停过。这件事情最可恶的地方不是在于核潜艇的威慑力,说实话澳大利亚能不能在10年内拿到都不好说禁用华为才能加入AUKUS?加拿大不再犹豫,特鲁多称即将宣布决定加总理将决定是否禁止华为5G设备日前,美英澳三国领导人达成了一项名为AUKUS的军事合作协议,外界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总统拜登是想通过此项军事合作协议,建立一个比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机制孟晚舟回国后,华为迎一好一坏消息,美国要求巴西排除中国5G被拒去年,FCC认定华为和中兴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禁止美国公司用通用服务基金补贴的83亿美元向华为或中兴购买设备。到了去年年底,FCC又通过一项规定,要求运营商拆除更换中兴或华为透露计划11月前访华后,美特使要求中国做更多,中方将尽己所能此前曾透露计划在11月之前三顾茅论又又访华的美国总统气候特使克里,在9月29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提出了一些针对中国的要求,声称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还应该做更多的事情,他还将未来2日本新任首相定了!岸田文雄爆冷以高票获胜首要任务是抗衡中国岸田文雄将出任日本首相根据NHK的报道,第27届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已经出来了,岸田文雄得到了257票,远超之前呼声极高的河野太郎(170票),获得自民党总裁一职,这意味着新一任中国转守为攻,要求美国勿作绊脚石,与中方一道缔结外空军控条约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战略上处于守势。然而中国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并未换取某些国家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频频发难。可竞选美国总统失败,美华裔还想要东山再起,宣布退党成立第三政党10月5日,杨安泽宣布成立前进党政治行动委员会。据了解,杨安泽之前是民主党成员,曾参与2020年总统大选,最终却在去年2月11日正式宣布退出大选。当竞选美国总统失败之后,杨安泽不甘比特朗普还激进!美华裔羞与拜登为伍,退党后建新党剑指总统宝座杨安泽宣布退出美国民主党据美国媒体福克斯新闻报道称,202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一的华裔政客杨安泽宣布退出民主党,并建立新的第三党派前进党政治行动委员会。在一封公开信中杨安泽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