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答苏武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答苏武书》这封信的主旨是作者为自己的投降行为解脱。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显然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武帝处置(诛陵全家)失当,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自己居人篱下,确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原文】
  答苏武书
  子卿足下[1]:
  勤宣令德[2],策名清时[3],荣问休畅[4],幸甚幸甚[5]。远托异国[6],昔人所悲,望风怀想[7],能不依依[8]?昔者不遗。远辱还答[9],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10],能不慨然[11]?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12]。韦韝毳幕[13],以御风雨;羶肉酪浆[14],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15],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侧耳远听,胡笳互动[16],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17],陵独何心[18],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19];妻子无辜,并为鲸鲵[20];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21],更成戎狄之族[22],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23],孤负陵心区区之意[24]。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25],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26],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27],辙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28]。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29],出征绝域[30]。五将失道[31],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32],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33]。然犹斩将搴旗[34],追奔逐北[35],灭迹扫尘[36],斩其枭帅[37],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38],意谓此时,功难堪矣[39]。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40],强逾十万。单于临阵[41],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42];步马之势,又甚悬绝[43]。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44],决命争首[45]。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46],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47],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48]。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49],而贼臣教之[50],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51]。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52],岂易为力哉[53]?而执事者云云[54],苟怨陵以不死[55]。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56]?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57],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58]。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59],曹沬不死三败之辱[60],卒复勾践之仇[61],报鲁国之羞[62],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63]。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64],韩彭葅醢[65],晁错受戮[66],周魏见辜[67]。其余佐命立功之士[68],贾谊亚夫之徒[69],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70],并受祸败之辱[71],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72],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73],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74],徒失贵臣之意[75],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76]。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77]。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78];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79]。丁年奉使[80],皓首而归[81];老母终堂[82],生妻去帷[83]。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84],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85],受千乘之赏[86]。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87],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88]。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89];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90]。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91],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92],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93],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94],还向北阙[95],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96]?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97]?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98],勉事圣君[99]。足下胤子无恙[100],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101]。
  【译文】
  子卿足下:
  您辛勤地宣扬美德,为官于太平盛世,美名流传四方,真是值得庆幸啊!我流落在远方异国,这是前人所感悲痛的。遥望南方,怀念故人,怎能不满含深情?以前承蒙您不弃,从远处赐给我回音,殷勤地安慰、教诲,超过了骨肉之情。我虽然愚钝,又怎能不感慨万端?
  我从投降以来,身处艰难困境,一人独坐,愁闷苦恼。整天看不见别的,只见到些异族之人。我戴不惯皮袖套,住不惯毡幕,也只能靠它们来抵御风雨;吃不惯腥羶的肉,喝不惯乳浆,也只能用它们来充饥解渴。眼看四周,有谁能一起谈笑欢乐呢?胡地结着厚厚的坚冰,边塞上的土被冻得裂开,只听见悲惨凄凉的风声。深秋九月,塞外草木凋零,夜晚不能入睡,侧耳倾听,胡笳声此起彼伏,牧马悲哀地嘶叫,乐曲声和嘶鸣声相混,在边塞的四面响起。清晨坐起来听着这些声音,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水。唉,子卿,我难道是铁石心肠,能不悲伤?
  同您分别以后,更加无聊。上念老母,在垂暮之年还被杀戮;妻子、儿女们是无罪的,也一起惨遭杀害。我自己辜负了国家之恩,被世人所悲怜。您回国后享受荣誉,我留此地蒙受羞辱。这是命中注定,有什么办法?我出身于讲究礼义的国家,却进入对礼义茫然无知的社会。背弃了国君和双亲的恩德,终身居住在蛮夷的区域,真是伤心极了!让先父的后代,变成了戎狄的族人,自己怎能不感到悲痛。我在与匈奴作战中功大罪小,却没有受到公正的评价,辜负了我微小的诚意,每当想到这里,恍惚之中仿佛失去了对生存的留恋。我不难刺心来表白自己,自刎来显示志向,但国家对我已经恩断义绝,自杀毫无益处,只会增加羞辱。因此常常愤慨地忍受侮辱,就又苟且地活在世上。周围的人,见我这样,用不中听的话来劝告勉励,可是,异国的快乐,只能令人悲伤,增加忧愁罢了。
  唉,子卿!人们的相互了解,贵在相互知心。前一封信匆忙写成,没有能够充分表达我的心情,所以再作简略叙述。
  从前先帝授予我步兵五千,出征远方。五员将领迷失道路,我单独与匈奴军遭遇作战,携带着供征战万里的粮草,率领着徒步行军的部队;出了国境之外,进入强胡的疆土;以五千士兵,对付十万敌军;指挥疲敝不堪的队伍,抵挡养精蓄锐的马队。但是,依然斩敌将,拔敌旗,追逐败逃之敌。在肃清残敌时,斩杀其骁勇将领,使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我没有什么能耐,很少担当重任,内心暗以为,此时的战功,是其他情况下所难以相比的了。匈奴兵败后,全国军事动员,又挑选出十万多精兵。单于亲临阵前,指挥对我军的合围。我军与敌军的形势已不相称,步兵与马队的力量更加悬殊。疲兵再战,一人要敌千人,但仍然带伤忍痛,奋勇争先。阵亡与受伤的士兵遍地都是,身边剩下的不满百人,而且都伤痕累累,无法持稳兵器。但是,我只要振臂一呼,重伤和轻伤的士兵都一跃而起,拿起兵器杀向敌人,迫使敌骑逃奔。兵器耗尽,箭也射完,手无寸铁,还是光着头高呼杀敌,争着冲上前去。在这时刻,天地好像为我震怒,战士感奋地为我饮泣。单于认为不可能再俘获我,便打算引军班师,不料叛逃的.邪臣管敢出卖军情,于是使得单于重新对我作战,而我终于未能免于失败。
  以前高皇帝率领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那时,军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而还是七天断粮,只不过勉强脱身而已。何况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容易有所作为吗?而当权者却议论纷纷,一味怨责我未能以死殉国。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末,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本来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的那样,要向皇上报恩啊。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会稽山投降之耻而殉国,曹沫不因三战三败之辱而自杀,终于,范蠡为越王勾践报了仇,曹沫为鲁国雪了耻。我一点赤诚心意,就是暗自景仰他们的作为。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划尚未实行,亲人作刀下之鬼,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
  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汉朝之臣,怎能不说这种话?可是,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其余辅助汉室立下功劳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等人,都确实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具备担任将相的能力,却遭受小人的诽谤,他们都受迫害、屈辱,其事业也告失败。最终使有才之人遭到诋毁,才能无法施展。他们二人的遭遇,谁不为之痛心呢?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就是功臣义士手持兵刃叹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说待遇"不薄"呢?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像这样,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事却不觉得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
  唉,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份不同,人生道路也迥然相异。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我和您永诀,生死都不得相见了。请代向老朋友们致意,希望他们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公子很好,不要挂念。愿您努力自爱,更盼您时常依托北风的方便不断给我来信。李陵顿首。(李祚唐)
  【讲解】
  《答苏武书》是苏武回到汉朝后曾写信给他的朋友李陵,劝他回到汉朝。李陵以此信作答。后人多对此信质疑,以为非李陵所书,系假托。本人才疏学浅,实难为其真伪作辨。但就其对故国之眷恋,对蒙冤负屈之感慨,对朝廷任人唯亲之时弊,造成战争失败之后果均作详尽叙述。情感激愤,文字凄楚而委婉,不禁催人泪下。
  李陵虽能征善战,但"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实是勉为其难。然而他坚持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的境地,最后降敌也实属无奈。故值得同情和理解。但朝廷却对李陵的家人大兴问罪之师"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实在太残忍了。因此他心灰意冷"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这也就是一代名将之悲哀和无奈啊。
  《答苏武书》就其文学价值而言,是篇不可多得的好文。作者的身份及其独特,他是汉朝将军,又是叛将,流落异域,又与苏武为友。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冲突性和徘徊性,烈火狂燃于胸,表情却静若止水,均在文中一展无余。足见笔者之文字功力,绝非一般人所为。作者对四字句的运用轻车驾熟,对情景交融的写法不禁令人拍案叫绝"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寝,侧耳远听,牧马悲鸣,呼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时因北风,复惠德音"...这完全是文字的绝妙组合,同时又能及其贴切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难道不值得我们今人好好学习吗!
  【作者小传】
  李陵(?—前74),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人。名将李广之孙。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武帝时曾率八百骑入匈奴境二千余里,观察居延(故城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地形而还。后任骑都尉,在酒泉、张掖练兵防备匈奴。天汉二年(前99),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降。武帝族灭其家。李陵遂留匈奴,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李陵被认为是五言诗创始者之一:"其五言,周时已见滥觞,及乎成篇,则始于李陵、苏武二子。"(皎然《诗式》)钟嵘《诗品》称他"文多悽怆,怨者之流。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则是结合身世对其创作的评价。杜甫称"李陵苏武是吾师",苏轼称"苏李之天成",对李陵作品的怨愤深沉、自然天成都有激赏。
  《汉书·艺文志》所录《李陵集》二卷,新旧《唐书》仍见记载,至《宋史》则不见著录,是该集宋时方告亡佚。今所存李陵名下之作,有文四(内有令、表各一为残句)、诗二十二(内有四篇为残句),除《汉书)所载之外,其余诗文,后世多有学者指为伪作。宋以前评价李陵诗文,似非仅就现存之作,而是根据《李陵集》中所有作品。
  【题解】
  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动,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遂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降匈奴后,曾与被匈奴扣留的苏武数次相见。始元六年(前81),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
  这封信的主旨是为自己的投降行为解脱。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显然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武帝处置(诛陵全家)失当,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自己居人篱下,确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学者多认为系后人伪作。但《文选》中收入,当系选自《李陵集》中,故其写作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汉代。
  【导读】
  李陵,字少卿,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汉武帝时任骑都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步兵五千人,深入北方沙漠地区,与匈奴骑兵相遇,以少胜多,首战告捷。但是,汉军后援却按兵不动,其他各路也不策应,致使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匈奴单于遂动员大军,围剿李陵。李陵率军苦战,几乎脱险。此时,军候管敢叛降匈奴,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实情,于是单于集中兵力围攻李陵。李陵仍浴血奋战,终因兵尽粮绝,不得不降匈奴,酿成了千古的耻辱。汉武帝闻讯,不分青红皂白,竟将李陵全家族灭。匈奴单于封李陵为右校王,并以女妻之。李陵从此留在匈奴族中,直到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死。
  苏武,字子卿,于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任中郎将。他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扣留。匈奴贵族用尽各种方法对苏武威逼利诱,想让他屈膝投降。苏武坚决不从,并拔出佩刀自刺,几乎气绝身亡。匈奴只得将苏武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声言公羊生出小羊才准苏武回去。
  匈奴也曾利用李陵去劝说苏武投降,因此,两人多次见面,并有书信往来。
  时势忽变,汉武帝去世,汉昭帝即位,于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与匈奴和好了。于是,苏武得以回归汉朝,但至此已留居匈奴十九年。苏武得归,便想起李陵,写信劝他也回归汉朝。李陵与苏武情况不同,当然不能回来,但对比往昔与前途,百感交集,就给苏武写了这封回信,倾诉自己种种不得已的情况和悲愤的感受。这封书信后来被收入《文选》卷四一之中,题为《李少卿答苏武书》。但后人认为它并非李陵所写,为他人伪作。不过,倘无切身体验,恐怕也难写出这样如泣如诉的文章。

分享30个让你越来越厉害的成长小建议生活中,我们都怕麻烦。可是越怕麻烦,我们就越会陷入平庸越是平庸,麻烦就越是会拼了命地找上门。生活没有模拟题,永远将困难前置,是开启Easy模式的秘诀。今天分享一些让你变厉害的实用小怎么做好一个成年人我们在人间行走,其实都像是小马过河,河水既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不要因为别人说了什么而过分自信或者悲观,也不用总想着要向全世界解释自己,更不要被身边那些暂时得到成年人必经的一段旅程心动的瞬间成年人的世界往往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生活平淡,低着头,急匆匆的脚步声弥漫在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都在为各自的生活以不同的方式去不断地追求更加的美好。而在这一路前行中,追求真我,拒绝迎合在如今这个物质与金钱主义的时代,我们是选择迎合大众口味,相对容易的教育功还是应坚持真我,在黑暗无边的小路孤独前的平心而论,我更倾向于选择后者,纵使前路黑暗的茫,坚持自我,便也有了前日出东方红站在山巅迎迓日出目光越过了一座座山峰我看见了黑夜和黎明在搏斗我听见了黎明的呻吟声神鸟啊快去剪断黑夜的锁链吧!请你为黎明去接生群山静穆万物噤声心早已逸出身体似乎在慢慢升腾天光越来越白每天,让希望和朝阳一起升起每天清晨旭日东升,总会给人们带来满满的希望和美好的一天。无论昨天你经历了怎样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也好,看到温暖的太阳,就放过自己,走出昨天的痛苦,开始新的一天吧!黑夜寂静而漫长,往往让10招教你做一个有城府的人大家好,我是要存钱又要精致生活的宋鹿笙关注我,每天与你分享极简生活与成长干货。傻白甜不是一个褒义词,有城府也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太实在,甚至口无遮拦的话,不人有德,必有福菜根谭中说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一个人始终保持内心的善意,多行善事,就是在为自己积攒福报。德里不仅藏着一个人的修养,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福气。所谓人有德,必有福人无德,必有灾。一个苏轼告诉你,为什么好朋友会渐渐走散作者洞见一默感恩遇见,不负不欠。在宋朝的文人中,苏轼大概是朋友圈最大,结交朋友最多的人。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从皇帝百官,到贩夫走卒,他都一视同仁,倾心待之。治愈又温柔的句子,简短精致,句句引人深思1。Itsnoteasytomeetyouamongthehugecrowdofpeople。在亿万人中与你相遇,是多么的不容易。2。Sometimesyouhavetobeyou蓦然回首,时光荏苒,你我已老(深度好文)时光匆匆,转瞬即逝。弹指一挥间,一个转身,便是沧海桑田。这么多年来,只顾着埋头赶路,蓦然回首,才惊觉,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到了这个年龄,走出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不敢任性,因为没有那
一个退休人的静静生活静静生活站在一个静静的位置上,做一个无言以对的人!这么多年以来,身边走过的人起起落落,明白旁人的想法或态度,都是不重要的!不必去想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将走在属于自己的人向佛李昊向佛诗李昊(河南)一座古寺藏在老林深山中宁静而空幽香烟袅袅,升于天空之上钟声传过林木很远几只飞鸟,泊于石阶似在叩首,拾级而上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遗落在庙宇的屋顶院内参天的松柏上,空一个普通女孩的前半生,希望没有你的影子(上)她面如死灰地走在破旧的老小区,微弱的灯光忽明忽暗一步两步,三步到了那扇熟悉的门前,孕执,吵闹,暗无天日的争吵,喋喋不休的唠叨切是那样的熟悉而又聒燥。厌恶的空气中弥漫着垃圾腥腐的臭味稻盛和夫改命的心法只有三个字不抱怨我从27岁创办公司时就懂得,人生会随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发生改变。如果总是抱怨,想法消极,或者总是心情不愉快,人生将会变得更加灰暗如果以积极开朗的心情去努力,人生就会好转。心态可以决定彩虹少小的时候,虽然生活有些贫脊,但那时的环境却是美好的青山碧水人人纯朴,因为没有自来水,几乎是中年以下的男女老少,都到河里洗澡,特别是大雨过后,又美又大又近的彩虹,就挂在水对岸山那边缤纷五月,夏之始立夏已过,便算是正式入夏了。南方的季节,总是比北方来的要早一些。立夏一过,便真的跨进了夏天的门槛,气温瞬间升到了三十几度,连过渡的时间也都省略了。虽然在温度上已经完全是夏天,不过一花开不同处,一样悦芳菲阳光明媚的清晨,盛开的蔷薇花密密匝匝的铺满了整个院墙,轻风袭过,吹来阵阵幽香,浸人心菲,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我今携枝叶,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为人处事靠自己,背后评说由他人,做最真实的自己为人处世靠自己,背后评说由他人,做最真实的自己。有时候我们太在意耳边的声音,以至于决策优柔寡断,行动畏首畏尾,最终累了心情,困了精神,不管我们做得再好,总免不了会有人指指点点,即便生活很累身心疲惫?拥有一间茶室,在音乐声中为自己增添勇气当一个人到了中年的时候能够大喊一声,我不想要现在的生活,放下一切重新开始并不容易。虽然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发现苏洵到了27岁才终于开始读书。不知道是时代倒退了,还是现代人对于年龄看得更50岁以后的生活,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健康50岁以后最好的活法是什么人人都说,自己老了以后可以好好地放松自己,不再需要朝八晚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此光阴归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年纪大了,退休了,便有了清闲的时光。50岁我允许伯特。海灵格我允许伯特。海灵格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伤害的,只是自己。我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