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良渚古城中国古城伊始

  何为良渚?
  它是一种文明。 从5000年前开始,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隅,标志着中华大地上的文明其实早已诞生。
  良渚玉琮王神徽
  它也是一座古城。 作为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古城的存在,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
  2019年7月6日,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对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良渚先民而言,当人们征服了这里的水土,这片土地就有了名字 ——良渚。
  01.水乡泽国
  良渚古城的契机开始于5500年前。
  突如其来的全球大降温,原本暖湿的气候逐渐转为干凉。动物们感知到气温的变化,纷纷向着更温暖的南方迁移, 原本以渔猎采集为生的人们失去了食物来源,也不得不去寻找新的生业方式。
  良渚古城遗址入口
  于是,当人们来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原本不太受重视的农业"翻身做主人",成为了当时首选的生业方式。 人们也随之定居,开始组成村落,并且逐渐发展成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就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里,一处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C形盆地北部。 它的西侧是山高林深的天目山系的山地和丘陵,东侧是敞开的杭嘉湖平原,一马平川。发源于天目山脉的 东苕溪, 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流过,最终向北注入太湖。
  良渚位于山地与平原交错处,以山为郭,宛如一个向东敞开的簸箕。
  东苕溪
  丰富的水系和肥沃的土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温暖的气候与平坦的地势,共同构成了世界绝佳的水田稻作生态系统。
  于是,先民不断来此定居,人口增长、聚落扩张。这片土地,逐渐转为丰饶。
  宫殿、手工业区、城墙……一个个建筑拔地而起,良渚人就是在这片沼泽地上, "以山为郭""以水作墙",开始修建属于自己的城市。
  02.壁垒森严
  比如,良渚古城的城墙。
  作为良渚文化显露在地面上的最后遗存,城墙和城门的遗址共同构筑了一个近似圆的闭合图案,是良渚古城最不容否认的实迹。
  残存的北城墙
  良渚人为了把近300万平方米的王城围起来,就利用发达的水系,从山脚下和水沟里运来大量的石头,混合着垫土建起了一道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的城墙。
  为了防御,四面城墙中,除了南城墙没有护城河外,其他三面城墙都有内外护城河,相当于夹河筑城。
  东城墙南水门与夹河道示意
  另外,目前已经勘探出8座水城门,四面城墙各有2座,与内外河连通。另外,南城墙的中部还有一座陆城门,平常进出城应该走的就是这里。
  南陆城门
  这道宽宽的城墙,就像是当时的一个分割线,墙内是整个古城最中心的地方,城外就算是古城郊区。
  03.有水一方
  良渚古城的兴起,与兴旺发达的水系不无关系。
  粮食种植需要水,发达手工业之间的交流也需要水道的参与。为此,除了本身的河道之外,人们还在原本的水系基础上继续开挖河道。
  与河道相连的北城墙东门
  据考证,外郭以内的河道,大多数都不是天然水道。而这些人工河道的长度,已经达到三万多米。
  水,还可以用来防御。
  土质城墙与河道相互搭配,共同起到防御的作用。甚至于,城池本身就是一座水城,九座城门中只有一座是陆城门。
  良渚古城南陆门
  但是,水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机遇和繁盛,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兴于水的城池,同样饱受着水患的困扰。
  那时的天目山系是绝对的暴雨中心。每当夏季来临,充沛的雨水容易泛滥为汹涌的山洪,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古国形成直接的冲击。
  为了抵抗山洪的侵扰,天才的良渚人民创造性地打造了一个由11条坝体构成的水利系统。
  良渚的水利系统 由谷口高坝、山前长堤和平原低坝三个部分组成 。 其中,谷口高坝共有六条,它们分布在良渚古城西北侧的山间,分为东、西两组,每组封堵一个谷口。
  平原低坝则位于谷口高坝南约5.5公里的平原孤丘之间,共有四条。
  山前长堤的部分主要是指塘山遗址,呈东西向,平面近曲尺形,中段有双重坝体结构。是水利系统中最大的单体工程。
  东苕溪远眺水坝
  分成高、低两级的水坝与山前长堤互相配合,可以将大量的来水潴留在山谷和低地内。大致可以阻挡短期内870毫升的连续降水,这雨量,即使放到现在,也属于百年一遇的标准。
  王城远眺平原低坝
  根据水利专家对溢洪道位置的估计,整个水利系统在良渚古城北部和西北部,形成了面积约13平方千米的储水面,蓄水量可达约275万立方米。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体系, 在良渚水利系统发现前,中国的水利史,一般从4000多年的大禹治水开始讲起。
  良渚古城南门引水示意
  而良渚的水利系统,则把华夏民族与水的抗争,往前推进了1000年。
  04.安居乐业
  世界上,绝大多数城池的兴起,都是从百姓的定居开始的。良渚也不例外。
  古城中,除了几处有着特殊意义的区域,基本上都是百姓们的居址。他们分布在河道的两旁,夹河而居。
  他们在沼泽地上堆起高地,然后两边形成河,石头堆砌起河岸,用竹篱笆、竹编精心编织成优美的护岸。
  水绕城而居, 这种生活模式,如今仍然能在绍兴、乌镇、周庄里找到踪迹。
  不得不说,无论是对当时的居民,还是对如今的考古人员来说,这都是十分方便的设计。
  水门居民行船示意
  对居民而言,邻近的水道不仅有利于交通,还方便运输器皿与粮食。
  在生活上也是极大的便利,无论是取水,还是丢弃吃剩的骨头、果核等等,只要手一抬,就能轻松办到。
  考古人员从河道里发现的果实种子遗存:李子核(左上),菱角(右上),桃核(左下),甜瓜子(右下)
  而对考古学家来说,这更方便。以上的结论,就是考古学家们根据在河道遗址中的发掘结果所得出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 在良渚古城之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区域划分。
  房屋基址示意
  比如说,城池中心的台地——莫角山台地,就是当时的权利中心所在。而在河流两岸夹河而居的,大部分都是手工业从事者的居所。
  至于当时主要的生业方式—— 农业的遗迹, 比如说稻田什么的,在古城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发现任何一处。
  这并不意味着良渚人的生业方式发生了转变。因为,即使在良渚古城的范围尚未发现稻田遗迹,但依然能从中找到很多 碳化的稻米。
  而规模最大、炭化稻米堆积最丰厚的一处,就在莫角山宫殿区的南面,正对着大莫角山的西南角的一个叫作 "池中寺" 的地方。它的地位,几乎可以与之后的 "皇家粮仓" 相等。
  池中寺粮仓
  那农民们都去哪了?答案或许藏在良渚古城外的近郊区域。
  在城外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遗址160多处。这些近郊可能就是农民生活的地方,勤恳种地,往城里供应粮食。
  或许,早在良渚时代,城市分区已经与如今的城市极为相似。农民们身处乡野,而古城内住的都是地位比较高的手艺人。
  05.神王之所
  当人们安定的生活下来之后,他们就开始规划, 要为自己的王,修建一座宫殿。
  放在现在看来,良渚古城宫殿区几乎完美契合之后人们对宫城的想象。
  首先,是被重重拱卫的地位。
  良渚古城拥有中国最早的 三重城市格局。 最外面是面积约800万平方米的 外郭, 向内是由城墙包围出的、近300万平方米的 内城, 再往中间才是约30万平方米的 莫角山宫殿区。
  其次,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宫殿区所在的莫角山,是一处由 人工 堆筑而起的高地。它的顶部又堆筑起三个近"品" 字形排列的台基。 东侧的叫作"大莫角山",西侧北部的叫作"小莫角山",西侧南部的叫作"乌龟山"。堆筑高度由内而外逐次降低,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大莫角山台地
  小莫角山台地
  乌龟山台地
  这三个台基上,都应分布有成排的房屋, 除乌龟山台基表面因后期破坏严重而未有发现外,大、小莫角山上的房屋基址,均排列有序。
  而最大的宫殿, 就位于大莫角山上。
  三个台基之间分布着近曲尺形的 沙土广场, 供皇家祭祀所用,占地面积达7万平方米,广场南部及东部也有排列有序的房屋基址。
  沙土广场
  除此之外,还有"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
  虽然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莫角山台地的位置稍微偏离了城市中心,但偏离的距离并不是很远。 或许,"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的思想,在良渚人营都之时就已经有所萌芽。
  莫角山台地
  在良渚古城中,这座几乎位于古城正中心的宫殿,是中国最早的宫城,也是当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工程。 国家形态的都城气象,在这里已经崭露头角。
  在大莫角山上四目远望,城内外,以至于大遮山与大雄山之间均历历在目。
  当年良渚古城的王者,肯定不止一次地在这里动情凝望这片广阔疆域,遥想子孙后代,千秋百代的未来。
  06.亡者之居
  当活人的问题解决了,死人要往哪里去,就成为了良渚人民要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 良渚古城内外分布着大量的良渚文化时期墓地:
  从位置上看,有城内墓地和城外墓地;从等级上看,有王陵级别的墓地、 高等级的家族墓地、一般平民墓地等。
  高级墓地中才会出土的玉琮
  这些墓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祭坛大墓,有瑶山与汇观山两处。
  他们都属于良渚文化早期,结合祭坛的地位和随葬品,我们大致可以推测,能够葬在此处的,应该正是古城营建之时的最高统治者。
  这就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就是良渚古城早期的建设者。
  瑶山祭坛
  第二,宫城王陵,有反山一处。
  它是一处与瑶山、汇观山排葬方式相似的墓地,不仅占据了最为核心的位置,而且在整个良渚文化分布区内也是同时期等级最高的。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古国时期,良渚王与良渚王后的墓葬。 大名鼎鼎的玉琮王就出土自这里。
  蓝色区域就是反山王陵
  第三,宫城贵族墓,有 姜家山 一处; 第四,外郭墓地,有文家山、仲家山、卞家山 三处;第五,城外墓地,以及一些零星的良渚文化墓葬,但尚未揭露出较大规模的墓地。
  并且,到了良渚文化晚期,古城最初设计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存在了,宫殿区附近、水坝上都可见一些晚期小墓。
  同样出土自高级墓葬的玉璧
  07.对话神明
  对于一个以农业为生的部落而言,天象的变化,几乎决定着一整年的生存情况。而天象,又是当时最不可捉摸的存在。为此, 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等各种方面的需要,人们不得不求助虚幻的神明。
  也正是因此,人们在低矮的山包上,修建起瑶山和汇观山两座祭坛。
  瑶山祭坛
  瑶山祭坛位于古城的东北方向, 为了修筑祭坛,良渚人将山顶削平,并用垒石修出包边,搭筑出了一处长方形覆斗状土台,整体上呈正南北向。 土台以下的山体也因势修出石坎,以加固边坡或修整活动平面。
  土台四边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台面以红褐色土筑成,东侧挖出一条回字形沟槽,然后用灰色土将沟槽填平,使台面形成三重土色的结构。
  后来,祭坛废弃后用作墓地,埋有13座高等级墓葬。
  汇观山祭坛也与瑶山祭坛颇为相似,它位于良渚古城西北,其顶部的祭坛平面亦是利用自然山体修筑。而在祭坛顶面偏西处,也同样有一个"回"字形的灰土框。
  在考古学家看来,土台不仅是良渚人从事祭祀活动的祭坛,同时也是他们观测天象的观象台。
  良渚所在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年分为四季,每到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一年四季的分界点,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确认这几个时间的具体日期,良渚的人们便利用日出日落的方位,结合祭坛,分辨日期。
  比如说,冬至日的日出方向正好与两座祭坛的东南角所指方位一致,而夏至日的日出方向正好与东北角所指方位一致。而春分、秋分日的太阳则恰好从祭坛的正东方向升起,又从祭坛的正西方向落下。
  这样准确的规律显然不会是一种巧合。
  除此之外,祭坛上的回字形结构也颇有说辞,有人说,这与天象有关,也有人说,这是良渚古城三重城池的构造有关。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08.古城之圣
  北纬30 ,一个神奇而充满惊喜的纬度。
  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 ……它仿佛是上天钦定的文明摇篮,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崛起。
  而5500年前,同属在这一条纬度线上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也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迎来了自己的主人。
  他们造水坝、筑土台,种水稻、建城市,引领着环太湖流域迈入早期国家的门槛。良渚文明在东方所达到的高度,足以与同时代的古埃及文明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比肩。
  陶罐上的划痕,似乎暗示着文字的出现
  如今,当我们通过蛛丝马迹,重返良渚古城,仍然会为五千年前人们的壮举所惊叹。
  五千年前,或许还是我们心中的原始时代。但在这里,却早就已经建立了一个 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理想国"。他们有明显的社会等级、有徽纹明显的共同信仰,一举创造出了东方史前文明的高峰。
  良渚王的玉质头饰
  广厦万千
  这一系列古建及古城筑科普文章
  悉数华夏文明珍馐
  我们将把你忽略的宝藏,呈现到你眼前。
  参考文献:
  [1]神王之国——良渚古城遗址.朱雪菲.2019
  [2]郭明建.良渚文化宏观聚落研究[J].考古学报,2014(01):1-32.
  [3]张忠培.良渚文化墓地与其表述的文明社会[J].考古学报,2012(04):401-422.
  [4]王宁远,刘斌.杭州市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考古调查[J].考古,2015(01):3-13+2.
  [5]王明达.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1988(01):1-31+97-101.
  [6]芮国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8(01):32-51+102-104.
  -END-
  文案丨落露
  摄影丨可心 禹涵
  设计丨禹涵
  特别鸣谢
  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博物院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茶洞褚村百年古村是否该重新定位褚村最有特色的寨墙。本报记者刘健实习生唐林鸿文摄临桂区茶洞镇花岭村委褚村,这个名字对许多桂林人来说并不陌生。在网上也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个百年古村落的帖子,其中不乏游记探古经历和心得诗歌何军林七里坪文何军林爬过峨眉山在金顶看过日出与佛光你想告诉所有人自己的旅行已经结束却忽略了峨眉的后山金顶身后一直默默等候你的七里坪那是另一种风景躲在光芒背后守着天然氧吧的名声让一棵树悄然长大让跌落人间的彩虹!跟随卫星领略彩丘地貌奇观彩丘即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丘广袤的彩色山脉绵延在晨曦暮辉的光影间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跟随卫星一起领略彩丘地貌奇观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彩丘面积约40平美国人早餐都吃什么,松饼土豆是标配,还有哪些是你吃过的早餐是每天中仅次于午餐,重要的一餐。同样是早餐,世界各地的内容都会有所差异。夏威夷旅游时,吃过几顿美式早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老美最经典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很多美国人早上一般是吃农家乐产业的调查报告5月,我们一行8人到上王村进行了关于新农村发展问题的问卷调查活动。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上王村经济发展转型的状况发展困境以及发展的机遇,从中管中窥豹,总结出当今中国农村发展和游记浪漫的巴黎之旅游记浪漫的巴黎之旅作者Linda(维芬)编辑小小前言如果说希腊是欧洲文化的起源,那么巴黎就是欧洲浪漫情怀的写实。她如同一片名副其实的海洋,任凭什么探测器也无法知道她的深浅。也就是说去越南的游客注意了,不要接受越南姑娘的生菜,除非你是土豪中国游客的数量非常多,在国内景色玩腻了之后,就会选择去国外游玩,国外的景色很多,也很丰富,许多中国游客很有钱。在国外也是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让国外人很喜欢,因为遇到中国人,意味着可通关小贴士国产品退税小知识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国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外消费者青睐。无论是国人出国商务探亲,还是外国友人来华后归国,一份精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伴手礼往往成为标配。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跨公交徒步游北京门头沟双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双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门头沟人称为菜市场的地方,开办了30多年。在北京市区可以乘坐快速公交4路车,在双峪环岛下车就是。我常常去这里,因为交通便捷,这个市场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有医美抗衰精密体检及康复等四类群体成为出境健康旅游消费主体健康旅游绿皮书中国健康旅游发展报告(2021)指出中国出境健康旅游消费主要为严肃医疗医美抗衰精密体检及康复四类群体2021年12月3日,清华大学医管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地理黑知识细说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新五极只要一说起中国的地理学之极,一般人很容易想起中国的地理六极。中国的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的黑瞎子岛中段最西端则在帕米尔高原上最北端是黑龙江漠河北极村附近黑龙江主航道
爬山人的欢乐抓住假期的尾巴,去爬了个山,位于中山神湾的丫髻山。据说是看日落的圣地,我呢也跟着去浪漫了一把!说到这个去爬丫髻山的计划,我们说了好久了,要不就是有人没空,要不就是天气不给力,终于在克什克腾,雷雨过后疫情发生之前,几乎每年都要跑一趟克旗,毕竟这里号称除海洋之外,所有地貌齐全。这话虽有夸张成分,然而克旗风格之多样,是毫无疑问的。如果遇到好天气,景色就更佳。这次是从赤峰沿着经山线上2022年五一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中新社北京5月4日电(记者周音)记者4日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获悉,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实现国内为什么海南省不修跨海大桥呢海南省是祖国最年轻的省份,1988年之前还属于广东省管辖范围之内,到1988年建省。海南省四周环海,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如春,是祖国最南端的屏障,也是继台湾省的第二大岛屿。常住人口9旅游博主这三年做程序员年薪50万,如今收入减半中新经纬5月4日电(马静)还有1天,2022年的春天就结束了,但旅游业的春天还没有来。这个五一假期,南北两大主题公园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闭园,多地跨省游受限,人山人海的热门景点首次属于温泉文化韩国温泉思密达韩国人其实是比日本人更喜欢洗澡的民族,只是没有日本那么丰富的温泉文化。他们在硬件设施上丝毫不亚于日本,韩国高丽温泉汤似乎愈来愈好,汤头浴池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发展。韩国的温泉在形成方式视频各地群众多种方式过假期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这个五一,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营造安全的出游环境,人们多种方式过假期。赏花踏青,亲近自然。云南弥勒的太平湖边满山粉黛,五年前这里是一片石漠化荒山,如今成南欧三国游(20)雅典3雅典6月28日,我们的旅游车在雅典大街穿行,导游向我们介绍雅典,希腊共和国的首都,希腊最大的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雅典人口为750万,面积为412平方千米,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飞机上有4种隐藏服务,主动向空姐提才能享受到,看完涨知识时代在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在空闲的时候,会选择出去走走,体验一下异域风情。(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当然也有部分小伙伴图片中的美国华盛顿州接近自然,接近完美。虽然斯波坎是华盛顿的第二大城市,但它的座右铭可以适用于整个州华盛顿将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与伟大的户外结合在一起,拥有美国最美丽的景色。西雅图声名远播,这里经常下雨云上旅游来啦!足不出户,让你游遍全世界21座最美小镇头号周刊1,挪威莫斯克内斯的行政中心雷讷。雷讷是罗弗敦最美的渔村。罗弗敦群岛是由于远古冰川的雕琢侵蚀而形成,整个罗弗敦群岛是宁靜的鱼村风光,一景一物,都能感受到和谐自然,渔屋晾鱼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