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词义学视域下浅议母语课程名称争论

  摘 要:回顾我国母语课程名称的演变历程,笔者发现不同时期的母语课程名称,在体现我国的民族性和国别性上都有一定缺失。有学者建议将其更名为"汉语""中文"或者"华语"。本文从词义学角度出发,分别从释字义和论词义两个方面比较"汉""中""华"三字。结合母语教育的本质,认为"华语"是最适合作为我国母语课程的名称。
  关键词:词义学 母语课程名称 演变 争论
  一、引言
  中国母语教学独立设科已逾百年,母语课程名称也几经更改,虽然"语文"这个名称沿用时间最长,但却也是争论最多的。不少学者认为,如英国的"英语",俄罗斯的"俄语",西班牙的"西班牙语"一样,我国的母语课程名称在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的同时,必须体现我国的民族性和国别性。回顾我国母语课程名称的演变历程,笔者发现不同时期的母语课程名称,在体现我国的民族性和国别性上都有一定缺失。
  二、我国母语课程名称的演变
  中国母语教育历史悠久,如果从夏商之交的"庠""序""校"算起,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但那时的母语教育是与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结合为一体的。1904年,光绪帝批准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癸卯学制",也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学制要求,初等小学设置"中国文字"一科,高小及中学则开设"中国文学"一科,它可以被看作是母语课程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正式开始。"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这两个母语课程名称有较强的语种限定语,体现了较强的国别性,但是却没有体现出较强的民族性。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国民政府革故鼎新,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1]1912年1月,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将各类学校"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合并,正式定名为"国文"。这可以被视作母语课程独立设科以来第一个正式的统一的名称。
  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1916年10月,蔡元培、黎锦熙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国语研究会",主张"言文一致""国语统一",倡议改"国文"为"国语"。1920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指令,国民学校统一改"国文"作"国语",这是我国以政府名义明令使用"国语"名称之始。
  我国母语课程定名为"国语"后,语体文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封建复古主义的阻挠,随后在母语教学中出现"国语""国文"并存的局面。1929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母语课程小学侧重语体文,名称仍为"国语",中学侧重文言文,改称"国文"。"国文"和"国语"相较于之前的"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国别性有所减弱,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这里的"国"就是指"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我国母语教育的发展也掀开了新的一页。1950年6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出版了全国统一的母语课本:《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国文""国语"的课程名称被取消,母语课程名称正式定为"语文"。
  1953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决定中学语文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但是,这一举措因政治和教师素养等问题很快被叫停。1958年3月后,"文学""汉语"课程重新合并,我国母语课程又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语文"时代。此后,这一母语课程名称延用至今。然而"语文"这一母语课程名称由于缺乏表示语种的限定语,不能明确体现我国的民族性和国别性,历来备受争议。
  三、从词义学角度看母语课程名称的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母语课程应该以"汉语"为名称,有的认为应该称之为"中文",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更改为"华语"。笔者从词义学的角度出发,分别从释字义和论词义两方面来比较"汉、中、华"三个字。
  (一)释字义
  1.释"汉"字
  "汉",从水,难省声,最早指汉水(今汉江)。《说文解字》:"汉,漾也,东为沧浪水。"[2]后刘邦发迹于汉水边的汉中,建国后称汉(历史上的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故"汉"又指朝代名。如《汉书・李广苏建传》:"匈奴留汉使。" 汉朝因强盛且统治长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一系列与"汉"字有关的词语,且一直沿用至今。随着这些词语的广泛流传,"汉"字也有了更广泛的含义,但在当今时代,以"汉"来指代中国或者中华民族都是不可取的。
  2.释"中"字
  "中"读作zhong,本义为"内、里"。《说文解字》把"中"归于丨部:"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 如柳宗元《笼鹰词》:"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后由"内、里"引申为"中间",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如:"居中"又可引申为"内心",如曹操《短歌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而我国之所以简称为"中国",与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而"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2]"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为"中国",在春秋战国各诸子列书中屡见不鲜。如:《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又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因此我们得知上古所谓的"中国",即指后世所谓的"中原",与蛮、夷、戎、狄对举,仅仅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事实上我国古代各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才把"中国"作为国家的简称确定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沿袭至今,并且为国内外所广泛使用。而"中"字在特定语境下代指中国,如"中美建交""中非合作论坛"。
  3.释"华"字
  "华"字本义是花。[2]《说文解字》:"华,荣也,从U,从R(xū)。"指一切类似泛光的现象。故凡从"华"之字,如"铧、晔、哗、烨、桦、",其中含有的"华"皆为"泛光、散发"之义。
  中国古称华夏,既为国名,亦为族名,如"华夏民族"。《说文解字》释"华"为"荣也",释"夏"为"中国之人也"。"华夏"意即"荣夏",是"光荣的中国之人"的意思。"华夏"可分用,也可合用。《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尚书・舜典》:"蛮夷猾夏。"孔安国传:"夏,华夏",而这里的"猾"则是"骚扰"之义。
  "华"字用如"夏"字的文献资料虽不见于《尚书》《周易》《诗经》、三《礼》等经典,但东汉以后,"华"字在解释上已基本取代"夏"字,成为当时国族的通名,其专名则用去声以为训读。如:《后汉书・西域传赞》:"不率华礼,莫有典书。"又如:《魏书・韩显宗传》:"自南伪相承,窃有淮北,欲擅中华之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华"字正式成为国家的名称。现如今,"华"字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的代称,如" 国家领导人访华"。
  由此可见,与"汉""中"相较,以"华"字指代中华民族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二)论词义
  词典是记录词语的语言仓库。[3]词典收词及释义的变化是我们考察有关字词特性的一个窗口。笔者主要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以"汉、中、华"为上字的词语的意义,分析其在民族性和国别性之间的差别,探究其使用范围。
  1.论"汉"字头词
  "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①指朝代;②指汉族,如汉人。笔者考察其中所有跟民族性或国别性有关的"汉"字头词语及其意义,认为"汉"字头词语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民族认同。例如:
  汉化 其他民族被汉族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同化。
  汉奸 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
  汉民 指汉族人。
  汉人 ①汉族人;②指西汉、东汉时代的人。
  汉文 ①汉语,如翻译成汉文;②汉字,如学写汉字。
  汉姓 ①汉族的姓;②特指非汉族的人所用的汉族的姓。
  汉语 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主要语言。
  汉字 记录汉语的文字。
  汉族 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2.论"中"字头词
  "中"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指中国,如古今中外"。根据其中所有跟民族性或国别性有关的"中"字头词语及其意义,我认为"中"字头词语代表的则是国别认同。例如:
  中餐 中国式的饭菜(对"西餐"而言)。
  中华 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民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
  中文 ①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②中国的语言文学,特指汉语言文学。
  中医 ①中国固有的医学;②用中国医学理论和方法治病的医生。
  3.论"华"字头词
  "华"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①指中国;②汉。笔者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有跟民族性或国别性有关的"华"字头词语及其意义,认为"华"字头词语集国家、文化和国别于一身,并且在地域范围上更为广泛[4]。例如:
  华北 指我国的北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中原。
  华东、华南、华西、华中都是我国的某个地区。
  华工 指在国外做工的中国工人。
  华侨 旅居国外的中国人。
  华人 ①中国人;②指取得所在中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如美籍华人。
  华裔 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
  华商 境外有中国血统的商人。
  华文 指中文。
  华夏 我国的名称,泛指中华民族,如传承华夏文化。
  华胄 华夏的后裔。
  华语 指汉语。
  综上可知,"汉"字民族性较强,既可以指汉族,也可以引申为现在的华夏民族,相较于德意志民族、阿拉伯民族而言。"中"字国别性较强,主要指中国,相较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而言,是一个政治概念。而"华"字,既包含民族性又凸显国别性,对内可指代"中华民族""华夏儿女",对外则可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5]。"华"字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意义上,使用范围都是最为广泛的。因此"华"字作为我国母语课程名称的限定语是最适合不过的。
  三、结语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的家园。"母语是我们的文化身份证,是主权国家民族尊严、民众享受文化权利的一个象征。[5]母语教学就是要指向本民族的语言。当然这里的语言既包括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叶圣陶在解释"语文"时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由此可见,叶老也认为母语教育分为口头语言教育和书面语言教育两大部分。但是在这里笔者认为可将"语""文"合二为一,统称为"语",即语言的意思。这一点,仅从其他国家母语课程名称便可得到印证,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现在仍然用"语言"来给该学科命名,它们的语文学科分别叫作"国语""英语""德语""法语"。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以"华语"为我国的母语课程名称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
  [1]雷芳.汉语母语课程名称"语文"应更为"汉语"[J].当代教育论坛,2007,(6).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3]余永."华"字新解[J].中国语文,2004,(1).
  [4]郭熙.以"国、中、汉、华、唐"为上字的词与社会认同感[J].语言教学研究,2007,(4).
  [5]陈新民.语文学科亟需更名[J].社科纵横,1999,(6).

浅谈歌唱的发声练习毕业论文摘要发声练习是培养歌唱者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的重要基础训练之1。它是歌唱者的发声得到进1步的发展与提高,并使发声器官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状态下,通过科学正确的指导,纠正错误的论儿童钢琴教学中音乐感的培养毕业论文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实施素质教育AbstractImplementqualityorientededucationbecomeofourcountrychildrenanim浅论音乐表演心理毕业论文音乐的音响运动力量是巨大的,从它可以了解到1个国家的兴衰,音乐的精神世代相传,音乐的历史不断发展。古代时期的音乐作品活在今天听众的心中,音乐作品的内在生命力获得和丰富,并不浅论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特色毕业论文摘要农村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发展相对落后,除了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原因以外,教育科研也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农村的音乐教育往往是步城市学校音乐教育的后尘,照搬城市学浅论身心放松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毕业论文摘要钢琴演奏是以高度技术操作为特性的表演艺术,是动作技巧与心智融合的复杂活动。身体和心智是我们在学习钢琴中不可忽视两个方面。本文根据在钢琴演奏中对于影响身体和心智的更为基础学海无涯乐作舟浅议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毕业论文摘要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寓教于乐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新的教学模式,第2课堂音乐谈如何在钢琴练习中融入理性思维毕业论文摘要练习是演奏好钢琴音乐作品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钢琴练习,提出了融入理性思维的观点,并从理性的角度入手,详细的说明与论证了在钢琴练习中融入理性思维的方法,和最终产生的效果。中国音乐跨世纪的后殖民现象批判毕业论文作者宋瑾作者简介宋瑾,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音乐学系教授音乐美学博士。正文20世纪末至今,中国依然存在直接以西方音乐为样板进行创作和教育,以及西方音乐在社会音乐生活切勿进行置身事外的研究毕业论文作者钟思第作者简介钟思第,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译者吴凡正文华夏正声传7代千年未泯,南灯圣会连10家百岁长荣1990年碑文山高皇帝远传统谚语本书记录的是迄今为止在南高洛论舞蹈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毕业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已把审美教育推向了前沿阵地,全面贯彻实施审美教育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应从素质教育入手,找到1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符合他们年龄段和身心早期音乐演奏活动的历史理论基础和评论毕业论文作者约翰沃尔特希尔作者简介约翰沃尔特希尔,美译者余志刚正文10分感谢你们对我的邀请,使我能够发表这篇关于早期音乐演奏活动的讲话。我愿意就这1题目谈1点个人的故事,它涉及我的
深入探究湿地沉积物磷释放风险1研究背景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由于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径流调节气探讨改进非甲烷总烃测定方法大气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组成复杂,不同行业不同项目所含有机污染物种类不一,且分析方法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常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或非甲烷总探究影响地表水中总磷测定的因素水中磷可以元素磷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有机团结合的磷酸盐等形式存在,其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化肥有机磷农药及洗涤剂中的磷酸盐增洁剂等。磷是藻类生长需要的一种关键元素,过量探索及深究环境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方法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等关键性条例的出台,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环境工程作为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专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各个环境学科的教学实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探索以及分析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功能维持的内涵1引言21世纪以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海洋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甚至破坏。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谈市政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及治理措施摘要分析了市政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并进一步对市场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治理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关键词市政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近年来,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使大量有害物浅谈我国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摘要对我国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处理对策。关键词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现状问题引言城市的发展以及各个环节的运作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应用,我国环境工程大气污染的危害治理方案摘要在我国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发挥环境工程的重要作用,如何控制有害气体污染源,如何提高我们的空气质量,这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我国大探讨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1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自从进入现代,工业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人类的聚居地由于不断扩大,工业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人类与生存环探究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居住社区建设以百步亭社区为例1分析意义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吴良镛院士在多年理论思考和建设实践基础上著作而成的思想巨著,该书对广义建筑学科的发展,对营造人居空间环境具备广泛的指导意义。人类发展中最基本亦是永久的主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由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数据显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比例明显低于工科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这与我国当前对本科人才需求多偏重于工程应用型有关,但同时也和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