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采茶舞蹈在校园文化中具有良好参与性和兼容性,采茶舞蹈也是和谐校园、良好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和展示平台。江西省范围内的很多高校、中小学校园已经在尝试开展采茶舞教学。采茶舞进课堂,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了校园体育艺术的发展。采茶舞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学艺术与精神,发展学生个性,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反过来看,采茶舞在高校的普及实际上也为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为采茶舞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民俗传统体育;采茶舞;高校;体育教学
  1采茶舞进校园的意义
  1.1学校层面
  丰富校园文化,提升中华传统教育高校不仅肩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授专业理论与技能的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更是传播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促进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思想观念的转变、道德修养的认知、行为方式的约束、个人价值的取向等都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采茶舞简单而直接地体现了我国从事采茶行业基层民众生活、生产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真实现状,从文化层面也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热爱生活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与美德。因此,在学习生存、生活、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不断灌输传统人文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更好认清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责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保持健康的身心发展。
  1.2社会层面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采茶文化受众人群和专业人才是采茶舞传承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受众人群是采茶舞传承与发展的外部因素,专业人才是采茶舞传承与发展的内部推动力。采茶舞属于地方性小剧种,因此从事采茶舞编导、表演、音乐、舞台等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因此,校园成为在新时期推动采茶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校园学子来自全国各地,能够将采茶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文化中去;另一方面,校园开设采茶舞课堂,有助于培养采茶舞从业者的素质,更好地推动采茶舞的创新与发展。
  1.3学生层面
  发展个性,培养大学生对民俗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方式,造就了颠覆式的青年一代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背景下,社会、学校、家长越来越发现必须在教育中重塑青年一代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与继承,以保证新的接班人和生产力资源在精神与思想战线的统一。中华民族拥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过去几千年我国整个社会、民族发展和进步精神的基石。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对于提高育人标准,育人质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创新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采茶舞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传承与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高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重任,在高校开展采茶舞的.体育教学也是实现这一重任的体现之一。采茶舞在江西省赣南地区很多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和舞蹈比赛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重视程度,目前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体育课程并得以普及教学。采茶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有舞台剧、场景剧、广场舞等,对于学习者和参与者自身的要求不高,采茶舞进校园在国内很多地区已经广泛开展,例如:广西、贵州等地的桂东南采茶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已经作为体育教学资源引入校园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在融入了地域性的特色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贯穿了文化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教育,其所包含的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都符合校园文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2.2硬件设施建设
  采茶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有舞台剧、场景剧、广场舞等,几个人即可组成一个团队,也可数十人完成一个表演。对于校园这种文化艺术底蕴比较浓厚,经常开展大型晚会或文艺演出的场所来说,场地设施条件是可以满足常规的采茶舞教学和表演需要的。北京舞蹈学院早在1959年就开始创编了赣南采茶舞教材,并在舞蹈专业教学中成功实施采茶舞的教学实验。广东舞蹈学校也于1963年开始在舞蹈专业教学中成功实施采茶舞的教学。虽然都有过成功的教学经历,但因当时大环境的局限性,还未能系统完整地列入教学体系进行规范。直到1986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了独立的中国民间舞蹈系,并由赣南艺术学校民间舞蹈教师陈宾茂先生担任客座教授,这也是赣南采茶舞蹈正式进入教学体系的里程碑。之后,众多艺术类院校和文化学者开始对采茶舞蹈进行研究和推广。
  2.3软件设施建设
  采茶舞在江西省范围内的很多高校、中小学校园已经在尝试开展并发扬传承。目前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在校园里普及还需要铺垫一定的基础。比较典型的成功代表有原赣州高等师范学校也就是现在的赣南师范学院的教师所创编的《小小采茶迷》在"2014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邀请赛——中国56个民族青少年艺术人才大赛"中获得表演三等奖。《小小采茶迷》很好地体现了采茶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将赣南采茶戏融入了现代舞的舞蹈元素,既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现代舞蹈元素的气息,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也为采茶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采茶文化从民间区域性文化走向大众文化进行了良好的文化积淀。郭磊教授所编写《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教材对于推动赣南采茶舞蹈教学走进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书不仅介绍了赣南采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表演特色、角色特点,也对学习者的技术重难点、学习要求、课堂训练、舞蹈创编、音乐创编等方面给予了指导。该教材被广泛应用于国内舞蹈院校教学和研究参考使用。玉林师范学院在传统《打杯舞》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了新版《打杯舞》。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舞蹈普通组获得二等奖。江西理工大学拉拉操队将采茶舞的动作融入现代拉拉操表演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拉拉操总决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中国拉拉宝贝"。以此可见,在我国校园,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已经有所发展,师资队伍虽然还不够健全,但是已经具有开展此项教学工作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业化的团队建设。
  2.4借鉴学习
  虽然国内高校目前采茶舞体育教学普及程度不高,但在江西省20多所艺术类院校中已有2所开设了采茶舞蹈专业。江西赣南地区是采茶舞元素最为浓郁的区域,其采茶舞所包含的文化、艺术、音乐、舞蹈动作等很多元素出自该区域。因此,在借鉴学习的时候应该抱着创新的理念但不能忘本的宗旨,在保持原有传统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与表现形式的新的理念,将新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元素融入采茶舞的音乐创作、舞蹈动作的创作、舞蹈剧本的创作过程中。
  3采茶舞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分析
  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早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不论是公共体育选修课,还是体育专业学生普修课与专业课都具有较好的教学基础。采茶舞虽然也是舞蹈的一种,但毕竟是独特的民俗体育舞蹈项目,有其自身区别于其他舞种的文化元素与技术元素。因此,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开展采茶舞的体育教学需要根据采茶舞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此项工作。
  3.1理论方面
  校园采茶舞的理论教学应该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传递,通过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与体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采茶文化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校园采茶舞在校园里开展,其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授采茶舞的动作技能,传承和发展采茶舞的文化精髓,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了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运用到舞蹈动作中,不断开拓和创新思维,促进采茶舞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能实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创新素养的培育。
  3.2技术方面
  技术教学要注重情感、气质、肢体、挑战、创新等元素的融合与创新,并结合多媒体展示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体会采茶舞蹈动作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感悟舞蹈动作的精神与文化内涵的实质。舞蹈艺术的学习与实践过程重在体验、参与、表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能够生动、形象、客观、深刻地将采茶舞的舞蹈艺术、语言特色、音乐旋律、地域文化、学习要点、注意事项等环节重现在观众和学习者眼前,有助于提高认知和接受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采茶文化在校园里的普及和开展,从而扩大采茶文化在社会范围的传承与发展。
  3.3实践方面
  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参与各种采茶舞蹈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分层实施、回归本土、适应范围等基本原则。同时注重围绕学习与体验目标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与考评任务。在创新与突破方面: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目标指导学生在采茶舞的创编、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肖驻华.粤北采茶戏进校园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4(3):40.
  [2]刘斌,杨林.新时期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赣南采茶舞蹈作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3):77-79.
  [3]黄文华.跳好赣南采茶舞的三个环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0):42-43.
  [4]李俊玲,杨林.赣南采茶舞蹈实践教学探索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154-155.
  [5]屈红梅.璞中有真意民间有华彩———试析《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编写特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102-106.
  [6]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78-81.
  [7]周家金,黄向平,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57-61.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合策略太极拳作为享誉世界的中国武术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作为体育运动与健身项目,被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引进相关教学课程中,不仅有利于我国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这个相结合的过程其实包括两个重要层面,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绿色发展模式实质及关系辨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本质上都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相同的系统观发展观生产观消费观和最终目标。三者在针对的具体问题作用的范围和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绿色经济是一低碳生活生态时代的环保责任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怎样理解绿色经济概念?编者按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等具体部署。本文作者对绿色经济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并提低碳良方传统能源经济与低碳理念的对接如何实现传统能源经济与低碳理念的完美对接?这是一个问题。面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压力,世界各国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冥思苦想。如何实现传统能源经济与低碳理念的完美对接是目前大家普遍低碳生活生态时代的环保责任论文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摘要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科学发展,建设宜居型城市。政府环境行政的不足决定了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吸纳最广泛的公众参与其中,生态环境的公共性使得城市公众有可能协调一致行动,以绿色生活方式促气候变化问题应该及早在科学上找到答案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争议愈演愈烈。继有关国际科学组织发表各种声明以来,近日(5月7日)美国科学杂志又刊登255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关于气候变化与科学公正性的公开信。气候变化的科学争论焦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在实践中运用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理论,要在认识上厘清几个概念。生态省把生态经济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运用于省域,就是生态省建设。生态省建设是指面对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运用生态经浅谈吐曼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论文关键词吐曼河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摘要吐曼河是喀什典型的泉水河,是喀什市唯一一条蜿蜒穿城而过的河流,具有供水排水景观防洪等多重功能。进一步做好吐曼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吐曼
从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红色和ldquoredrdquo中国是个崇红轻黑忌白的国家,内敛含蓄的汉民族之所以喜欢张扬的红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民族,钻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西方文化渗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西方文化渗透1。通过日常交流活动中了解文化英语不是本国语言,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交流困难。例如因为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也很容易造从凯特生子看西方文化从凯特生子看西方文化引言一。王室文化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王室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太多的分量,但它的作用是其他权利机构不可替代的。过去20年,英国王室经历了几位王子公主的婚变戴安社会转型期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社会转型期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引言文化的多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和必然结果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选择范围的同时,创造让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互动的作品创造让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互动的作品2013年6月,以ldquo变位rdquo作为主题的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正式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艺术家舒勇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创作从艾米莉amp183迪金森和李清照的诗歌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艾米莉middot迪金森和李清照的诗歌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艾米莉middot迪金森和李清照分别是中西方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与惠特曼齐名的伟大诗人,被推崇为20世纪中西方文化中人神关系的比较中西方文化中人神关系的比较根据费尔巴哈的人类宗教学说,就其本源而言,神祗以及其文化构成和意义其实是人类的创造。钱钟书先生也有言曰ldquo神犹人然rdquo,又说ldquo神道之与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的政治文化解读摘要克什米尔问题集中反映了印巴之间的深层矛盾,印巴克什米尔之争及其溢出效应引发的跨国矛盾与纠纷,使整个南亚地区处于某种程度的不安全之中。尽管印巴政府近年来努力改善双边关系,却仍然看浅析当代中国市场转型中的不平等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入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起来。随着政治高度控制的瓦解与自由经济的发展,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的过渡时期。在此过程中,经浅析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刺激人的物欲的膨胀,而精神世界却越加的萎靡,幸福感麻木。在中国,道德信仰缺失,社会主义信仰淡化,信仰危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信仰危机对当代中国豫剧的两个冷思考一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当代豫剧艺术的困境人类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是一元社会,除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外,其他的各种思想都受到禁锢,甚至迫害,伽利略因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葬身在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