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农业制度创新和技术效率

  " 内容提要: 提高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是优化灌溉管理、有效利用农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影响我国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和产出水量的相关因素,为国家引导和制定合理的灌溉管理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本项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建立了地下水灌溉系统技术效率和产出水量的决定因素模型,分析数据来源于作者对河北省3县30个村的87个地下水灌溉系统3个时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产权制度、治理机制和系统规模是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非集体产权制度的技术效率明显优于集体产权制度的技术效率。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下水灌溉系统 技术效率 产权制度
  一、 研究背景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灌溉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的开发利用。从七十年代以来,新增灌溉面积的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因而地下水灌溉系统1在我国尤其是在地表水十分匮乏的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随着地下水灌溉系统的逐渐发展,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超采的现象也日趋严重;这使人均水资源本已十分匮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利部和国家计委,1999)的我国无疑更是雪上加霜。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进程的加速,严重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困扰人民日常生活的大问题。
  随着水资源短缺形势的日益严峻,自从七十年代末期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灌溉系统普遍出现了老化失修和生产力下降、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水利投资明显不足的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缓解水资源尤其是农业用水的紧张态势,先后出现了将灌溉系统的权责从政府向农民协会和其它私人组织转移的改革浪潮(IWMI,1997)。水资源管理不善也逐渐被认同为是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World Bank,1993;IWMI and FAO,1995)。
  有鉴于此,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围绕上述问题,探讨我国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的决定因素,为国家引导和制定合理的灌溉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影响技术效率的相关因素
  企业生产力主要受到以下三类因素的影响:各种生产投入要素,这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劳动力投入等方面的内容;客观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诸如气候、降水、地理位置、政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技术效率,这主要反映在人为因素的影响。
  企业的技术效率是一个内生变量,它本身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企业的技术效率往往与企业的特征相联系。在企业的特征中,企业的产权制度与企业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除了合理的产权制度可以为企业的运行提供激励机制以外,企业的治理机制也是影响企业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也是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管理者的经营能力越高,企业的技术效率就越高(Well,1973;Morley and Smith,1977; Lee,19
  7
  8)。除此之外,Pitt(19   8
  1)还认为,企业成立的年限和企业的规模也是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一般而言,企业成立的年限越长,积累的经验就越多,因而它的技术效率就越高;大企业的技术效率往往要高于小企业的技术效率。   对于地下水灌溉系统而言,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是否也会遵循生产经济的一般规律呢?为了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我们在缺水十分严重,地下水灌溉面积最大的河北省选取了3县(元氏县、肥乡县和青龙县),并且在这三个县随机抽取了30个村的87个地下水灌溉系统开展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又选取了三个时期(即灌溉系统成立初期、1997年和1998年)来进行分析。   (一)影响产出水量的相关因素   1.产出水量与供水成本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1 1998年每一个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与供水成本的相关关系   以产出水量分组(立方米)   样本数   (个)   产出水量   (立方米)   固定资产折旧   (元)   流动成本   (元,)   劳动力   (小时)   12000及以下   10
  8286
  1271
  1076
  319
  12001-18000   10
  15758
  1179
  1644
  4769
  23071
  920
  2323
  693
  24001-30000   6
  28364
  1333
  3992
  1013
  30001-36000   6
  35196
  1825
  4508
  823
  36001-60000   10
  47184
  1425
  6035
  1628
  60001-80000   7
  73057
  2055
  10714
  1803
  80000以上   5
  131507
  3606
  31714
  3302
  注:固定资产折旧和流动成本都折算成了1990年不变价;1997和其他年份(地下水灌溉成立初期)都呈现出类似的相关关系。   资料来源:作者对河北省3县30个样本村87个地下水灌溉系统的调查   2.产出水量与技术效率的相关关系   表2 1998年的产出水量与技术效率的关系   以每一个灌溉系统的产出水量分组(立方米)   产出水量   (立方米)   单位固定成本的   产出水量(立方米/元)   单位流动成本的   产出水量(立方米/元)   单位劳动力投入的   产出水量(立方米/小时)   12000以下   8286
  7
  8
  2615758
  13
  10
  3323071
  25
  10
  33
  26001-31000   28364
  21
  7
  28
  31001-40000   35196
  19
  8
  43
  40001-60000   47184
  33
  8
  29
  60001-80000   73057
  36
  7
  41
  80000以上   131507
  36
  4
  40
  注: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都为1990年不变价。1997和其他年份(地下水灌溉成立初期)都呈现出类似的相关关系。   资料来源:见表1   我们选择了单位成本(固定成本、流动成本和劳动力)的产量来反映技术效率。若从生产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技术效率,在企业生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单位成本的产量越高,说明企业的技术效率可能就越高;反之亦然。表2数据显示,单位固定成本和劳动力的产出水量从总体趋势都表现出与产出水量之间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单位流动成本的产出水量和产出水量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二)影响技术效率的相关因素   1.技术效率与产权制度和治理机制的关系   调研结果显示,非集体产权制度下的单位固定成本的产出水量是集体产权制度下的单位固定成本的产出水量的2倍,单位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水量的1.4倍;单位流动成本的产出水量的1.3倍(见表3)。这说明,非集体产权制度相对于集体产权制度而言,可能会提高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是" 相同的。   表3 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与产权制度和治理机制的关系   分组   单位固定成本的   产出水量(立方米/元)   单位流动成本的   产出水量(立方米/元)   单位劳动力投入的   产出水量(立方米/元)   按产权制度分组:   集体产权   11
  7
  25
  非集体产权   22
  9
  34
  按治理机制分组:   非规范治理机制   14
  7
  32
  规范治理机制   32
  12
  28资料来源:见表1   表3的数据表明,规范治理机制下的单位固定成本的产出水量是非规范治理机制下的单位固定成本的产出水量的2.3倍,单位流动成本的产出水量的1.7倍;而规范治理机制下的单位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水量却为非规范治理机制下的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水量的88%。这说明规范治理机制的技术效率是否明显高于非规范治理机制的技术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总体趋势表明,规范治理机制相对于非规范治理机制可能会提高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基本符合,即治理机制可能是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技术效率的因素之一。   2.技术效率与规模的关系   表4 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与规模的关系   技术效率指标   以灌溉系统的规模进行分类(公顷)   <3   3-4   4-5   5-6   6-7   7-10   10-11   11-17   17-35   >35   单位固定成本的产出水量(立方米/元)   11
  9
  17
  25
  19
  38
  24
  17
  32
  35
  单位流动成本的产出水量(立方米/元)   10
  10
  10
  9
  12
  9
  6
  5
  5
  5
  单位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水量   (立方米/小时)   29
  24
  33
  30
  33
  28
  33
  33
  31
  44资料来源:见表1   总体趋势表明,灌溉系统的规模越大,单位固定成本和劳动力的产出水量也越多;反之亦然。若从单位流动成本的产出水量与灌溉系统的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来看,灌溉系统的规模越大,单位流动成本的产出水量不但没有提高,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见表4)。这说明,技术效率与灌溉系统的规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存在怎样的相关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技术效率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按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同教育年限表示)以及灌溉系统的成熟度(用灌溉系统的成立年限表示)也做了分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分组分析没有发现它们与技术效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的相关关系。   三、技术效率和产出水量的决定因素模型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和产出水量的相关因素,我们除了以上进行的单因素分析以外,还建立了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和产出水量决定因素模型。   (一)实证模型的建立   我们建立了如下的理论模型来研究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和产出水量的决定因素:   (1)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 = F1(固定成本,流动成本,劳动力,水资源的充足程度,灌溉需求、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等)   (2)技术效率 = F2(产权制度,治理机制,管理者经营能力,系统规模,系统成熟度等)   (3)Wit= F1(FCit,VCit,laborit,Wtableit,D97,D98,Dfx,Dys)+ v - u(Dpit,Dmit,Eduit,Sizeit ,Ageit),或   (4)Wit=F2(FCit,VCit,laborit,Wtableit,D97,D98,Dfx,Dys)+ v - u(Dcit,Dsit,Dmit,Eduit,Sizeit, Ageit)   上式中,i代表灌溉系统; t代表时期;v是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0,(V   2),并且独立于无效率变量;U是非负的随机变量,代表生产的无效率程度,服从截断正态分布N((,(U   2);另外,(2=(V2+(U2 和 (=(U2/((V2+(U   2),(在0和1之间变动。   (二)计量估计和结果   从各种模型的运行结果来看,不管采用哪种方案,模型的两个随机变量的误差平方和δ2,以及无效率随机误差变量的误差平方在全部随机变量的误差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γ的统计检验都十分显著,所选择的大部分变量都在95%的水平上显著,系数符号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也完全相同;各种方案得出的技术效率的平均值十分接近,基本都在84-85%(见表5最后一行)。考虑到年均地下水位和成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我们对于年均地下水位也做了选择,结果表明,估计结果基本上没有差异;另外,我们对于管理者经营能力和灌溉系统的成熟度都做了选择,估计结果也十分稳定,为了节约篇幅,我们没有列出这些估计结果。这说明,我们所选择的计量模型不仅是十分有效的,而且也是十分稳定的。   下面我们就对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因素的结果进行一些归纳和总结。   第一,地下水灌溉系统的固定成本、流动成本和劳动力等投入要素显著地影响着产出水量   各种模型的计量估计结果表明,固定成本、流动成本和劳动力的系数统计检验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系数符号为正,这说明地下水灌溉系统的固定成本、流动成本与劳动力和产出水量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固定成本、流动成本还和劳动力,如果它们的投入提高,灌溉系统的产出水量就相应增加;反之亦然。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吻合(见表5)。   第二,水资源的充足程度对于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的影响不显著   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不相吻合的是,水资源充足程度对于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的影响不显著(见表5)。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水资源本身的价值没有在政策过程中"内部化",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们模型中没有考虑水资源利用的外部性。   第三,地下水灌溉系统的产出水量显著地受到灌溉需求和地区差异的影响   大部分模型的计量估计结果都表明,年份虚变量的系数统计检验都在5%或10%的水平上显著,且都为正值(见表5)。这一结果说明,1997年和1998年的降水等气候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对灌溉系统产出水量的依赖程度加大,从而诱导产出水量提高。   另外,地区之间由于地形、地貌、立地条件等造成的地区之间的固定性差异也会影响到灌" 溉系统产出水量的多少。计量估计结果表明,地区虚变量的系数在1%或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地区的差异性确实是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的一个显著因素(见表5)。   第四,技术效率是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计量估计结果表明,γ的系数统计检验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是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的显著因素。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为84-85%(0.844-0.847,见表5),这说明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大约有15-16%被损失掉了;如果我们提高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我们就可能提高灌溉系统的产出水量。   表5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的产出水量和技术效率因素的计量估计结果   解释变量   LnW   方案1   方案2   系数   t检验值   系数   t检验值   F1函数中的变量   截距   2.202   (14.0   3)***b   2.070   (11.0   9)***b   LnFC   0.064   (2.   6
  5)***   0.077   (2.   7
  8)***   LnVC   0.313   (8.   2
  6)***   0.315   (8.   6
  5)***   LnLabor   0.420   (8.   1
  1)***   0.447   (7.   80)***   LnWtable   0.015   (0.   2
  9)   0.006   (0.   1
  3)   D97   0.048   (2.   2
  7)**   0.040   (1.   8
  8)*   D98   0.044   (2.0   6)**   0.034   (1.   5
  7)   Dfx(肥乡县)   -0.229   (-2.   9
  7)***   -0.229   (-3.   2
  6)***   Dys(元氏县)   -0.124   (-2.   2
  2)**   -0.109   (-2.0   7)**   无效率因素(F2函数中的变量)   产权制度虚变量   Dnc   -0.195   (-5.   6
  3)***   -   -   Dc   -c   -   0.101   (2.   2
  4)**   Ds   -0.140   (-2.   4
  8)**   治理机制虚变量   Dm   -0.103   (-2.   5
  3)**   -0.079   (-1.   9
  8)*   灌溉系统规模   Size   -0.018   (-3.   1
  8)***   -0.016   (-2.   5
  6)**   管理者经营能力   Edu   0.0003   (-0.0   6)   0.0009   (0.   1
  4)   灌溉系统成熟度   Age   -0.002   (-0.   2
  8)   0.003   (0.   4
  6)   δ2   0.017   (5.   1
  8)***   0.016   (5.   1
  8)***   γ   0.921   (16.   6
  7)***   0.910   (16.   5
  4)***   最大似然值   172.59   -   176.37   -   最大似然检验   118.08   -   125.65   -   技术效率的平均值   0.837   -   0.844   -   a:样本观测值总数为189个。 B:"*"、 "**" 和"***"分别代表统计检验显著水平为10%,5%和1%。c:"-"代表该变量未进入模型的运算。产出水量、固定成本、流动成本、劳动力和年均地下水位变量是取自然对数。   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技术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产权制度、治理机制、管理者的经营能力、系统规模和成熟度等,下面我们对这些因素对技术效率影响的计量估计结果加以总结和归纳。 第一,相对于集体产权制度而言,非集体产权制度可以显著地提高技术效率   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私有产权制度的技术效率低于股份制产权制度的技术效率。   以上分析表明,产权制度和技术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与我们的理论预期十分吻合,产权制度确实可以显著地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   第二,规范性治理机制可以很显著地提高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   各种模型的计量估计结果表明,规范性治理机制虚变量的系数统计检验十分显著,且系数符号为负(见表5),这说明规范性治理机制的无效程度低或相对于非规范性治理机制而言更有效;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吻合。   第三,地下水灌溉系统的规模与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第   四、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对于管理者经营能力和灌溉系统成熟度的反应不敏感   表5显示,管理者经营能力的系数统计检验十分不显著,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们选择的用以反映管理者经营能力的指标即管理者的受教育年限不能很好地反映管理者的实际经营能力,而且各个灌溉系统的管理者之间受教育年限的差异性又较小所导致的。   另外,估计结果表明,项目成熟度变量的系数统计检验也不显著,(见表5)。这说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灌溉系统成熟度的高低对灌溉系统技术效率的高低没有显著的影响。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实证分析了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和产出水量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与理论上的预期假设是一致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是产权制度、治理机制和系统规模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产权制度对于地下水灌溉系统技术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非集体产权制度较之集体产权制度而言可以显著地提高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这一结论与理论上有关产权制度效率的讨论也是一致的。除了以上讨论的产权制度以外,与地下水灌溉系统技术效率显著相关的因素还有灌溉系统内部的治理机制和灌溉系统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灌溉系统内部的治理机制越规范、灌溉系统的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促进灌溉系统技术效率的提高。   由于非集体产权制度相对于集体产权制度更有利于地下水灌溉系统技术效率的提高;因而政府应该积极运用合理的水利财政和信贷等政策来引导和鼓励地下水灌溉系统非集体产权制度的创新,以提高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在产权制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治理结构对于灌溉系统技术效率的含义是不同的。政府应该在诱导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的同时,通过技术培训、示范等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合理安排灌溉系统内部各个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框架,明确系统的目标、原则、决策方法、剩余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等的各项规定,优化系统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系统的技术效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和水资源短缺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非集体产权制度的创新;然而在水价不考虑水资源本身价值的情况下,非集体产权制度的创新可能会导致短期甚至长期内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加速。所以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和水资源的合理定价应该是未来水资源管理政策的重点内容;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水资源的持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国家统计局, 1999,中国统计年鉴。   Huang,Jikun, Mark Rosegrant and Scott Rozelle,1995. Public Investment,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Reform: A Comprehensive Accounting of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Working Paper,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IWMI),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 of the United Nations,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Rome,1995.   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 (IWMI),1997. Impacts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Research Report No. 11,1997.   Lee,L.F and W.G. Tyler,1978.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Average Efficiency: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385-389.Pitt,M.M,1981. Alternative Trade Strategies and Em" ployment in Indonesia,in: Anne, Krueger.O, Monson and Akrasanee, eds.,Trade and Employ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pidu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L).王金霞,黄季焜,Scott Rozelle,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小型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0.4。World Bank,1993.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 World Bank Policy Paper, Washington D.C..   * 本论文是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水资源研究项目系列论文之一。本项目得到了福特基金会、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IWMI)、亚洲发展银行(ADB)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972500   1)的资助。项目在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得到了向青、范明明和刘京国等人的帮助,黄宗煌,Scott Rozelle和田维明为本文初稿提出过宝贵意见,在此特致谢意。   1 地下水灌溉系统是指以机电井及其配套设施为单位的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服务的设施系统。为分析方便,我们定义一个机电井及其配套设施为一个单位的地下水灌溉系统。地下水灌溉系统的产权制度在这里定义为行为主体对机电井及其配套设施的产权拥有情况。如果机电井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单独拥有,我们就称之为集体产权;否则,如果机电井的所有权属于部分农民群体(社会团体)或个体拥有,我们就称为非集体产权。在非集体产权中,如果每个产权所有者拥有灌溉系统全部水利设施的完备产权,我们就称之为私有(或个体)产权;否则,则称之为股份制产权。   1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更多精品源自试题一引言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了解外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外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外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外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精品源自作文园地摘要社会的发展对于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受翻译的大环境的影响,当前大学外语翻译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思考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思考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思考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思考论文关键词翻译教学必要性可行性措施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精品源自高考备战论文关键词翻译理论中西美学中国译论美学论文摘要文学分析目的论角度看美剧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目的论角度看美剧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目的论角度看美剧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目的论角度看美剧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文章来源教育网论文摘要美剧是美国文化生活最淋漓尽致的展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精品源自生物科论文关键词英汉对比翻译迁移外语学习影响论文摘要学习第二语言儿童音乐剧??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新鲜活动儿童音乐剧??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新鲜活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受学生年龄因素限制,无论是音乐教材还是教学方式都以基础知识为主,常见课堂模式即教师领唱,学生跟唱,或者在中间穿插部分简单的音乐能治病的音乐音乐是我国诸多文人抒发情感排解忧愁的常用方式。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音乐随心而生,寄情移思。诗人陆游曾作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的诗句唐代诗人孟浩然吟出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浅谈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就中小学音乐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或讲述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感知体验模仿表演合作探究评价比较等音乐教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直追求的。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音乐教学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
机械加工毕业论文机械加工是工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相关的研究到底会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机械加工毕业论文,欢迎大家浏览。1农业机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现状及教改措施论文机械加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这极大地增加此课程的教学难度。为了提升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水平,教师们应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对机械加工专业进行理论化与实践热压板加热通道设计及加工工艺论述论文摘要介绍了热压板的基本技术要求加热介质种类及加热通道设计,重点阐述了热压板的加工工艺。关键词热压板通道设计加工工艺江苏昆山地区是我国热压机热压板的设计与制造的重要生产基地,据粗略统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研究论文本文从地域归属感与群体归属感两个层面调查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较低,经济因素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以下是浅谈外冶金工业管道失效案例研究论文1冶金工业管道失效案例分析及其预防方法探究的意义管道是一种新型运输的一种手段,它的性质和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运输的方式之一。相对于对液体气体以及流体的运输,管道运输电视包装及信息发展的结合论文摘要电视节目包装能更好的树立节目的形象,以及给节目内容的呈现更具有张力,使得节目形式所具有独一无二的识别性关键词电视节目包装信息表现设计当今是一个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媒体就如同滚社会语言学语码转换与身份建构研究论文摘要语码转换是语言文化接触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语码转换具有建构身份表达幽默突出语言优越感表达人际意义等多种功能,而身份建构与认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论文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现阶段我国逐渐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力度,积极进行管理创新,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的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室内空间设计中空间设计与风格设计的融入论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据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内空间设计便是居住需求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为了满足用户的居住需求,必须做好展示空间设计中视觉传达元素研究论文摘要展示空间是一个商业营销活动场所,也是一个信息交流综合平台。展示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展示空间设计人员要有效运用各种视觉传达元素向受众传达信息,提高会计师全方位服务与独立性间的争战与思考论文范本会计师的全方位经营是一种趋势,在五大事务所,这种趋势尤其明显。大型事务所已从传统的审计及税务咨询服务,延伸至财务规划资讯科技谘询内部稽核外包员工薪酬评价服务购并审慎调查及法律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