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谈汉代孝文化的发展

  汉代置孝悌、三老行教化,举孝廉以入仕,颁布养老令、高年赐王杖,奖励孝子,推动《孝经》传播,大兴孝治。标榜以孝治天下,形成了汉代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典型特征。以往学者多从孝廉选任和人才教育的视角加以论述,其说甚是。但是,关于孝治在律令中的体现以及孝对政治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尚有余议可论,以求教于方家。
  一、以仕宦为途径,营造孝治舆论环境
  儒家重视人伦,对孝悌在政治中的作用有着独到的见解,《论语学而》中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儒家的这一论断在汉代被发展成为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显然,将孝亲与忠君巧妙地联系起来,孝子与忠臣等同视之。全面整合忠、孝二者的伦理关系,进而形成以孝求忠,由孝劝忠,移孝作忠的伦理体系。推行孝治最大限度地弥合了孝亲与忠君之间的矛盾。
  在保障孝亲者入仕方面推行了多项举措:
  其一,颁布律法,保障官吏孝亲。汉代法律规定官吏居丧服孝,是一项重要制度。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案例二十一中简180-181:律曰:诸有县官事,而父母若妻死者,归宁卅日;大父母、同产十五日。108根据简文,县吏为父母或妻居丧的期限为30日,为祖父母、兄弟姊妹居丧的期限为15日。这条律文使官吏居丧合法化,表明统治者对吏民居丧以示孝亲的行为予以肯定,更为日后奉行孝治、追究官吏不履行居丧义务提供了法理依据。又《二年律令置吏律》简217:吏及宦皇帝者、中从骑,岁予告六十日;它内官,卌日。吏官去家二千里以上者,二岁壹归,予告八十日。38根据简文,官吏每年法定休假为60天,内官为40天,离家远隔两千里以上仕宦每两年有一次探亲假,为80天。休假探亲是与家人团聚,探望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则更显弥足珍贵。从这个意义上说,孝文化的倡导实施,保障了官吏尽孝的权利和义务。
  其二,强化等级,鼓励吏民孝亲。汉代统治者鼓励毛义、周磐、张奉等人入仕养亲的行为,史家称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与此同时,统治者也默许官吏弃官事亲,为父母侍疾、服丧。更甚者,认同官府上下级、师生间的关系应化为君臣、父子关系,推动忠孝伦理发展成为社会上普遍适用的上 下 级 人 伦 关 系。《二 年 律 令贼 律》简46-47曰:以县官事殴若詈吏,耐。所殴詈有秩以上,及吏以县官事殴詈五大夫以上,皆黥为城旦舂。长吏以县官事詈少吏者,亦得毋用此律。根据简文,法律保护官吏的人身权益,规定不得对执行公务的官吏辱骂、殴打,否则会处以耐刑或黥为城旦舂,这一法规不适用于长吏欺辱少吏的情况。显然,上下级间的尊卑关系一旦确立,对官吏的升迁降黜随即产生影响,也使官吏间出现了孝亲的可能。于是东汉时故吏、属吏为上司治丧,学生为老师服丧,蔚然成风。因此,孝亲外延的拓展,对维护国家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以选官为举措,铺陈孝治政治内涵
  孝亲与忠君相统一,成为汉代孝治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为统治者以孝为标准选任人才提供了依据,也使孝成为两汉选官的重要标准。汉代的仕进制度是一种以察举为主的人才选拔制度,其科目名类大体有常行科目和特定科目两种,常科中又以孝廉为最重。孝廉之语,颜师古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举孝廉以汉惠帝四年春正月诏令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高后元年二月诏令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文帝前元十二年的诏令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梯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等为讯号。虽然此时只是统治者对孝者的赏赐或免除赋役,并未派官任职,但举孝廉的仕进模式已初露端倪。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孝廉大幕正式开启。自此,两汉时期有关举孝廉的诏令和记载不绝于史书。据黄留珠先生统计,有汉一代共举孝廉约7.4万人,其中西汉约3.2万人,东汉约4.2万人。规模化和常态化的举孝廉,使很多人以孝入官。由诏令始、自下而上察举、选任,促进了汉代仕进制度的发展。通过选举产生的孝廉,在政治建设中出谋划策,在维护汉室和社会秩序层面上积极有为。但也应注意到,在政治失效时,选官过程中存在察举不实、假公济私等问题,导致孝廉的政治素养良莠不齐,饱受后人诟病。
  三、以养老为契机,缔造孝治社会体系
  汉代推崇孝治,因此养老、敬老既是家庭事务,又是国家、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颁布优抚高年诏令,出台供养高年法律、宽宥违法高年法律,不仅区分国家、社会和家庭在高年养老中的责任,而且保障了高年的权益,使高年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一)政府主导,颁赐高年
  作为积极推行孝治的机构,官府是制定养老法规、颁行具体养老举措的部门,在养老问题上承担着引导的职责。根据《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两汉皇帝几乎都颁布过优抚高年的诏令。其中,也有部分针对某一地区三老、高年下达的颁赐诏令。颁赐形式主要有物品和王杖两种。诏令规定,颁赐物品由令长亲自查看,保证物品的品质。对于90岁以上高年者,由县丞、县尉负责发放;高年不满90岁者,由啬夫、令史负责发放,二千石守相则派遣都吏进行督导。对于鳏寡孤独高年,官府承担一定的救助职责,对于贫老无依无靠者施以援助,赐帛以蔽体,赐食以充饥。诏令中颁赐的物品以粟、帛为主,也有酒、肉、钱等。汉文帝在制定养老令的诏书中称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符合《礼记内则》中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的养老之义。汉代律法规定,对高年者授予王杖,作为特殊身份的象征,受到特殊的待遇。汉代正史记载的受王杖者多是国三老、太师、大鸿胪、太中大夫等朝中老臣,而甘肃武威磨咀子18号墓出土的两枚鸿杖以及《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册》中表明受王杖者多为平民,这大抵可以表明高年受王杖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二)社会协从,宽宥高年
  高年的社会地位和尊严是通过法律规范体现出来的,因此汉代宽宥高年的法律不可不谓详备。汉惠帝时即颁行法律: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这与《二年律令具律》中的规定是一致的,简83规定:公士、公士妻及 行年七十以上,若年不盈十七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根据文意,70岁以上有罪当刑者依法可以宽宥。《汉书刑法志》记载了景帝、宣帝时期颁行的宽宥高年的律文。包括: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诏: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诏:朕念夫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既衰,亦无暴逆之心,今或罗于文法,执于囹圄,不得终其年命,朕甚怜之。自今以来,诸年八十非诬告杀伤人,它皆勿坐。根据文意,景帝时法律规定80岁以上的高年拘禁时不用刑具,宣帝时法律规定80岁以上高年除诬告、杀人外一律免于追究法律责任。此后,平帝、光武帝时期又分别颁行诏令,宽宥高年。《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四年(4年),诏:盖夫妇正则父子亲,人伦定矣惟苛暴吏多拘系犯法者亲属,妇女老弱,构怨伤化,百姓苦之。其明敕百寮,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非坐不道,诏所名捕,它皆无得系。其当验者,即验问。定著令。《后汉书光武帝纪》又载,建武三年(27年),诏: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当验问者即就验。女徒雇山归家。根据文意,80岁以上的男子除不道诏所名捕外一律不得拘禁,只在居所接受验问。除此,对持王杖者,更有优抚。据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王杖10简释文:制诏御史曰:年七十受王杖者,比六百石,入宫廷不趋;犯罪耐以上,毋二尺告劾;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建始二年九月甲辰下。根据简文,年七十受王杖者,与六百石官吏享有同等社会地位,入宫廷无需行大礼;犯罪耐以上免于起诉;征召侵辱者依法以大逆不道罪判处极刑。这样使受王杖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尊重。
  宽宥律令的出台,体现了官府对高年犯罪在拘禁、量刑上的优待,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高年的尊严,让整个社会对高年有所敬畏。
  汉朝统治者倡导以孝治天下,将孝提至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着汉代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汉代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孝渐次成为汉代立法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并被广泛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与此相对,严惩不孝成为汉代刑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据《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制定法律追究郡国二千石官吏不履行举孝廉的法律责任: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不仅如此,西汉后期大司空何武、丞相薛宣、大司农孙宝都以不孝的名义策免。由此表明,官吏任职期间必须履行孝亲义务,否则将被免官。元初年间邓太后诏长吏以下不为亲行服者,不得典城选举,桓帝永兴二年(154年)二月至延熹二年(159年)三月还曾一度推行刺史、二千石行三年丧服。汉代官吏行丧服的制度尚未形成定制,但是对于官吏选任时将丧服作为一项基本的选任条件则日趋明确。东汉明帝时邓衍因在职不服父丧而自惭免退。东汉名臣陈蕃任郡太守时还曾严加查办赵宣行服二十余年乡邑称孝的骗局。这些案例表明,汉代不仅追究官吏不服丧的法律责任,迫使其离职免归,而且对于假借孝亲而仕宦投机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若是杀害父母,则更是被视为严重悖逆人伦之事,入大逆不道罪。桓谭曾记载了汉武帝时有男子毕康杀其母,有诏燔烧其子尸,暴其罪于大下,以示对丧尽人伦之人的严惩。由此观之,对不孝者的严惩进一步推动了汉代孝治的发展。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首先,在巴赫金自己思想学术活动的环境中,政治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后者内在地影响和制约着他的学术活动。在巴赫金进入思想学术领域之际,正是俄罗斯社会天翻地覆的时候。十月革命使他未能读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政治控制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拓展和深化已客观地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升到了应有的高度,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着权力关系政治利益的再调整,关系着政治制度化水平的升降,因此,改革中出现的扭曲和失范相比性善与性恶中西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比较人性论是中西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哲学基础。中外哲人的政治思想大都建立于人性论这一哲学基础之上。因此,既然对中西政治思想进行比较,就有必要深入比较这两者的哲学基莱昂勃鲁姆的社会改良主义内容提要莱昂勃鲁姆作为当代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之一,以其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就法国社会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主张。勃鲁姆尽管在理论上承认社会主义必须通过革命才能实现,但实际上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研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政治发展的任务必然随之产生。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中国农民的政治选择三农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关系到中国农村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政治的发展。最近农村的政治问题出现了一些变化,本文是依据最近在重庆湖南湖北和山东对农村所进行我秘密受命为林彪开车1965年至1967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林彪曾在杭州上海苏州三地养病,并在此期间参与了一系列政治活动。其时,林彪正在全军上下大力鼓吹活学活用毛著,遭到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的东亚汉诗画渔父垂钓题材与禅机内容提要天人合一是汉文化的哲学基础。渔樵耕读几乎是贯穿汉文化的社会生存情状,本文围绕东亚汉诗画渔父垂钓的题材和其中所涉及的禅机问题,进行比较文学主题学意义上的探讨。在东亚汉文化氛围历史编纂学近代转型概说内容提要以近代社会和史学转型为背景,传统历史编纂学经历了一场解体与重构的艰难变革,其过程大致可以19001919年为节点划分为突破传统格局建构近代体系形成多元格局等三个阶段,而主要中国翻译美学研究新发展中国翻译美学研究新发展中国翻译美学研究新发展中国翻译美学研究新发展摘要中国译论与美学的关系是密切而持久的,并拥有源远流长的哲学渊源。本文讨论中国翻译美学的渊源和内涵,及其流派与方法中国特色词汇及英译中国特色词汇及英译中国特色词汇及英译中国特色词汇及英译中文摘要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
简析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亚里士多德学术简介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这位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基拉城,由于他在物理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等领在文化哲学视野下分析人的发展的内涵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态,不同于以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学,而是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主线,来揭示人与文化的关系以期对文化进行一种整体的形而上的反思与批判。目前,我国正处于对于中西方思维差异分析的研究1概述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人民的交流日益加强,因为各自不同的文化差异中西方交流存在着障碍。比方,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中国人民喜欢说问题马上就能被解决,不要担心但是西方浅谈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问题研究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ldquo浅谈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问题研究rdquo,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试论体验美学视野下的散文教学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ldquo试论体验美学视野下的散文教学rdquo,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散美学论文浅析体验美学视野下的散文教学摘要品学网论文网为您整理了美学论文浅析体验美学视野下的散文教学,希望帮助您提供更多想法。散文中的ldquo体验rdquo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作家创作的散文作品,二是读者阅读作品。美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摘要品学网论文网为您整理了美学论文浅谈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境美学,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道家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种美学类型,对中国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德经云ldquo人法地对规范的管控何以可能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ldquo对规范的管控何以可能rdquo,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弗雷德里克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ldquo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rdquo,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浅论当代中国审美观的形成品学网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ldquo浅论当代中国审美观的形成rdquo,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前言审美观,简单地来浅议芥川龙之介的美学困惑与本雅明的艺术理论广大朋友们,关于ldquo浅议芥川龙之介的美学困惑与本雅明的艺术理论rdquo是由品学网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一艺术品的原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