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古代中国判例法传统的形成原因及启示(1)论文

  [摘 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判例法传统,其产生原因有三,即经验哲学、贵族精神以及实用主义。由于我国盲目地引进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制度,造成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失落。
  其解决方法就是实现法律形式与时代哲学的重新统一,引进判例法。[关键词]古代中国;判例法;启示
  一、古代中国的"混合法"传统及其发展历史
  (一)古代中国的混合法传统长期以来,人们,包括许多法学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崇尚制定法的国家, 而对古代中国的判例法却不甚了解。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古代中国除了有发达的成文法以外,还有发达的判例法。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的古代,人们心目中的"法"远远不限于国家认可和审判活动确认的行为规范,那些在生活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客观行为准则也被纳入"法"的范畴,甚至成为最具权威的"法"。正因如此,能够表述"法"这一社会现象或行为规范的文字也是多种多样的,譬如,法、刑、礼、律、范、辟、则、彝、度、制、典、事,等等 。
  一言以蔽之,中国古代有着"混合法"的传统,即"成文法"与"判例法"的有机结合。具体说来,"混合法"包括两层意思:在立法方面,历朝历代在可能的情况下按照正规程序制定和颁布成文法,而在无现成的成文法可依,或虽有成文法但却明显不合时宜的特定情况下,则通过司法渠道以创制判例法的形式实行局部立法;在司法方面,适用成文法与使用判例相结合,在时机成熟时,再通过立法把判例吸收进成文法中。
  对此,曾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部长多年的居正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向来是判例法国家,甚似英美法制度",在民法颁布之前,"支配人民生活的,几乎全赖判例","司法向来已经取得创造法律之权威","判例势力之伟大,实无可争辩"。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史方面用力甚勤并颇有建树的武树臣先生,则将从西周到春秋的时期称为"家本位判例法"时代,而将西汉到清末的两千年称为"国家本位混合法"时代。
  (二)古代中国判例法的发展历史从判例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汉以前是简单援引阶段,由汉迄唐是判例法的成熟阶段,至明清是判例法的发展阶段,其后是其衰落阶段。以下对其作一简要介绍。
  从舜时的"皋陶造律"的传说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中国古代的成文法起源于司法实践,律生于例,律是例的固定和升华。春秋时期,晋国叔向抨击郑国子产"铸刑书"时所说的"昔先王议事以制"中的"制"即指沿袭已久的习俗、故事或成例。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封建统治者们纷纷颁行了成文法,判例法从主要法律渊源退居次要地位,但它仍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秦朝司吏断狱时,除律以外,可以适用"廷行事",即以判案成例作为判案依据。
  汉承秦制,规定凡律无正条者,比附以为罪。《周礼秋官大司寇》载:"若今律,其有断事,皆依旧事断之,其无条,取比类以决之,故云决事比"。
  "决事比"与秦朝的"廷行事"相类似。不过,其种类更多,应用更广。
  汉朝的比分为决事比、死罪决事比和辞讼比三类。据史书记载,汉代可以作比附的案例十分繁多。
  晋"改旧律为刑名法例"。自此,例与法联系起来。
  北齐"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篇首",称为名例律。唐朝是我国封建法制成熟与定型时期,法制比较完备,在司法实践中,虽允许法律无明文规定时比照成例断案,但控制较严,并且注意以成文法规范判例法,以免引例破敕、以例害律。
  宋初颇重律、敕。神宗即位以后,实行变法图强,法律形式也发生变化,不仅编敕地位提高,而且例也得到发展,"法所不载,然后用例"。
  宋代的例有两种,一为断例,即审判案件的成例,另一为指挥,即尚书省及各部等官署下达的指令。高宗南渡以后,由于刑典的散佚,例的地位更趋重要。
  宋代各朝皇帝都有编例之举,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绍兴刑民疑难断例》、《乾道新编特旨断例》、《开禧刑民断例》等。至于指挥,就更是浩繁,仅是南宋宁宗年间就达数万件之多。
  元朝的法律体系是一个集辽蒙古法、汉法、回回法在内的多元联合体。其法律统一的方式就是在继承本民族法律传统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吸收前朝的立法经验,将一些在审判中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判例经国家机关认可,并通过特定的立法程序加以分类汇编,成为统一的法律规范——"断例",它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的有机结合。
  明代仍然采用以例断案的传统。明朝的"例"主要是刑部针对具体案件做出的判决,并经皇帝以上谕的形式批准,使其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
  因案生例的原则自此确立并盛行起来。明中后期的《问刑条例》将例提高到与律同等的地位,"以例辅律"、"以例补律",律是正文,例是附注,例律并行。
  但在司法实践中,例优先于律。清朝大体沿袭明朝。
  清代例的删定、编纂是重要的立法活动,由律例馆负责。修律的主要内容是将具有一般意义的判决提升为法律规范,删除和更正律文与例文、例文与例文之间的重复和矛盾。
  凡馆修入律之例实际上已被纳入制定法的范畴,成为《大清律例》的构成部分。清朝明确规定"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
  自1840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陷入了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之中,富国强兵成为整个中国民族的必然选择。为此,清政府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法制也开始了近代化转型。
  环视四周,当时的日本是一面改革成功的镜子,而"东洋复采诸西洋",这就导致了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学理上,中国由日本而德国的"取经"之路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引进日德的成文法势必遏制中国固有的判例法的继续发达,从而中断了"混合法"传统。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由于新旧法制的递嬗又产生了判例法适用的空间,中国又形成了"国社本位"的"混合法"。但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判例仅具有事实上的效力而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所谓"备参考,供取资"而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一边倒"政策的施行,中国以前苏联为榜样建设自己的国家,法律制度建设也自然如此。而前苏联的法律体制除了其社会主义属性以外,在很大程度上继承的是德国的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
  德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故而前苏联也实行成文法体制;此外,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理解,将判例法看成是资本主义属性的东西而予以批判,判例法彻底地衰落了 。
  二、古代中国判例法传统的形成原因
  (一)经验哲学与判例法 我国法理学学者谢晖教授以法律所赖以建立的哲学基础为标准,将法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建立在超验哲学基础之上的神启法,二是建立在先验哲学基础之上的法典式制定法,三是建立在经验哲学基础之上的判例式制定法。并且他还认为正是由于判例法与经验理性有以下逻辑上的关联,才导致了在经验基础之上生长起来的法律就是判例法:首先,经验哲学肯定事物间的差异性,而判例法强调对不同事物要不同对待,由此形成了二者间的可契通性。
  正是由于法官对复杂案件的具体分析产生了具体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了作为一种制度的判例法。然而,具体经验又是如何走出狭隘迈向理性的呢?或者换言说,判例法中所包含的实践理性 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经验哲学对判例法的理性导向作用。
  其原理是:判例法所体现的是个别理性,而经验哲学所追求的是有关经验的一般理性,要使判例法在人类制度    	 		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将经验哲学这种更具一般性、普遍性的理论导入,以指导、甚至支配判例法的制作和运作。 正像英国判例法的发达与其经验主义哲学的发达间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一样,中国古代判例法的发达同样也与其经验哲学的发达间具有必然的逻辑关联。
  在中国哲学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尊重人们生活经验的智慧应是其基本特点。所以,在黑格尔看来,代表了中国文化最大成就的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作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用也没有的——只是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 相应的,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权变的文化——对此,李泽厚先生说道:"中国人的吵架,也习惯于由第三者调停、协商,和谐解决,而不重是非曲直的客观审断。
  所以,礼俗代替法律,国家变为社会,关系重于是非,调解优于判定,‘理无可恕’却‘情有可原’等等,也都成了直到今天仍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贵族精神与判例法 对于中国古代"混合法"传统的形成,武树臣先生从另外一个角度作了十分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先秦的贵族精神为中国古代几度兴盛、连绵不绝的判例法提供了无形的精神源泉。
  判例法是宗法贵族政体的产物。法官与其他官吏一样都是世袭的。
  在敬宗孝祖、"帅型先考"观念的支配下,按照父兄先辈的故事办,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于是便形成了"遵循先例"的原则。
  当时的审判方式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临事制刑,不豫设法",判例是立法的产物,又是司法的结果。当时判例法产生的社会条件是:社会上存在着普遍公认的法律原则,这在当时就是"礼";有一批善于在司法中立法的高水平法官;另外,还有一个允许法官独立进行立法司法活动的政治法制环境,即宗法贵族政体。
  关于第一个条件,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是法、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正是礼为法官的灵活司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在宗法贵族政体下,贵族与生俱来的身份因为得到神权和血缘意识的确认而带有无上尊严,从而使贵族个人的品行、好恶、举止、言行无不带有政治性和权威性。贵族个人人格的巨大政治效应使得贵族们非常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
  此外,"学在官府"的庠序之教履行着干部培训学校的职能。个人修养加上官府培养教育使得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人文素质。
  此外,在贵族们看来,正如他们有权利匡正君主之弊一样,也有权利纠正君主颁布的法。再则,贵族精神崇尚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故而贵族统治者们拒绝接受固定、刻板、统一的行为规范的制约,这就使他们天然地喜欢判例法而讨厌成文法,他们宁愿运用自己的良心智慧和经验,而非刻板地遵守成文法来对案件做出裁决,贵族法官随时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情况创制新的判例,在司法中立法。
  历史演进至战国、秦朝,集权政体与成文法的大潮将贵族精神与判例法冲得体无完肤。但是,西汉以后,儒家思想入居正宗,秦式旧法与之不协,加上成文法难以一气呵成。
  在这种特定背景下,判例法又复兴了——这就是汉代大儒董仲舒始作俑的"春秋决狱"。 除却对奴隶贵族政体作了田园牧歌式的过分的美化之外,应当说,武树臣先生的上述分析是精辟入理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判例法产生的原因。
  (三)判例法产生的根本缘由:实用性除了以上原因外,笔者以为,判例法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实用"性,即在整个封建社会,大凡在无成文法或成文法不宜于实用之际,优秀的法官便会根据时代的需要,他们或则宣扬"议事以制"的合理性,或则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或则论证判例的重要价值,或则一言不发,把判例结集印行。从汉代的董仲舒到民国政府的法官们,他们都没有片面地推崇成文法,而是立足于人类前行的历史之上,勇敢地从传统习俗中寻找法源 。
  "诉讼是一国政治的晴雨表",法院或法官在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同司法在该国经济社会中的基本作用的定位有关。由于社会国家观的转变,现代法治国家 在司法观上多强调司法是一种"国民福利",在推行"司法积极主义"的同时,保障每位公民都享有"接受司法裁判"和"接近正义"的权利,最终实现社会的整体正义。
  由此出发,现代法治国家一般都实行司法能动主义,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弥合相对稳定的制定法与变动不居的社会之间的沟壑。美国著名法官霍姆斯曾提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实用主义法律概念:"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他还认为,逻辑并不是法律发展中起作用的唯一力量,"逻辑形式的背后是针对相互冲突的立法理由的相对价值与轻重程度做出的判断。当然,这往往是未经道出且不知不觉的判断,然而却是整个司法过程的根基与核心所在"[11]。
  笔者也以为,我们应当以功能型态度对待法律,要看重法律的实际效用——其衡量标准就是"社会福利",即单个人生活之幸福的总和。"正义和一般效用,这将是指导我们进程的两个目标。
  "[12]
  三、中国古代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今法制建设的启示
  (一)现实: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失落从以上的论述我们看到,判例法不是逻辑推理的产物,而是人们共同经验的产物,是以人们共同的生活习惯为基础的。黑尔曾经将判例法说成是集体经验积累的仓库,霍姆斯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说:"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是对于时代需要的自觉与不自觉的感受。
  "自清末我国法律的近代转型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虽然我们学习大陆法系颁布了大量的成文法(制定法),然而法律施行的实际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不过笔者以为,统治者们不顾我国悠久的判例(法)传统——进一步说就是权变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注重实用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一味急功近利地仿行大陆法系颁布成文法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
  这样做的结果除了是制定法虽日渐繁多但却仍不敷使用之外,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道德的滑坡。因为道德是以习惯、惯例为依托的,而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日趋开放,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习惯受变动性的冲击而渐失拘束力,以习惯、惯例为依托的道德的效力也随之降低。
  并且,自对外开放以来,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原有的道德评价体系受到了冲击,道德的单一体系已不复存在,一种多元化的道德体系已悄然而生。就这样,失去了道德依托的法律,其存在顿失依据,违法、避法现象大量滋生,而且违法也并非就是丑恶的,相反,能规避法律倒可能是件荣耀的事情。
  于是,道德与(制定)法便双双失落了;而且,这种双重失落还处于一种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出路:法律形式与时代哲学的重新统一如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笔者以为方法就是实现法律形式与时代哲学思想的重新统一。首先,传统思想中的法律应脱离道德的支配,即实现(道德)正义价值的内生(于法律)化;其次,改变单一的成文法律形式。
  当代各国的法制实践表明,任何一种法源形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需要其他法源形式的补充和配合才能使整个法律体系良好地运行。当今,在法律形式上,特别是在法官造法上,普通法与成文法已非截然不同,二者的共同点正随着哲学思想的发展、统合而增多[13]。
  实际上,当今两大法系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承认法官造法,而是在多      	 		大程度上承认的问题。我国传统思想中的非常道、道的不可言说的思想相当流行,这可以为增加我国法律的灵活性提供思想源泉,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应时应景的判例(法)。
  另一方面,今时今日,人权、法治的全球潮流以及法本身的内在属性,又使得法的一定程度的确定性成为必需。故尔,制定法也成为不可缺少的法制因素。
  并且,笔者以为,在当今我国权力腐败包括司法腐败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法官判案应当以遵循制定法为原则,只有当制定法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或者适用现行法律规定明显违反人情事理,显失公平时,法官才可以在依据法律的基本原则、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创制法律——判例(法)。总之,笔者以为,我国宜选择"二元"的法律体制,采取以制定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法源形式,实行严格规则主义与法官自由裁量相结合。
  (三)关键: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那么,又如何保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不会遭到滥用呢?——时下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提出这个疑问。笔者以为方法有三:第一,要对认定、变更、撤销判例(法)的组织机构及程序做出明确规定。
  我们可以借鉴法国和日本的做法,在拥有准立法权的最高人民法院 设立专门的由资深法官组成的判例委员会,专事甄别、选择判例之职能。同时由全国人大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判例法。
  这样,判例经过判例委员会选择并予以公布后便具有法律效力,下级法院办案时必须遵循,最高人民法院也不得轻易将之废弃。第二,加快法官职业化的步伐,大力提高法官素质。
  要严格执行《法官法》,把好法官入口关,时下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一些不具备法官资格的人当不了普通法官,但却可以被任命为法院院长、副院长,其荒唐性可以说是无以复加。这种现象如果不予以改变,《法官法》将在实际上遭到废弃。
  第三,利用程序加强对法官的控制。上述第
  一、第二点是法官裁判过程之外的控制。程序控制则是裁判过程之内的控制,它在法官日常司法过程中每时每刻起着作用。
  为了维护法的相对自治性,防止法与社会的直接短路,需要设置一些有过滤效果的中介装置,法律程序就是其中之一。程序可以限制法官的恣意,可以保证法官和诉讼当事人进行理性的选择;并且,与判例(法)机制直接相连的是程序具有"作茧自缚"的效应:经过程序而做出的裁判被赋予既判力,只有通过高阶审级的程序才能被修改;而且,先例机制迫使审判法院在今后的活动中保持立场的一贯性,对同类问题按照同样方式来解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缓和立法刚性过强的机制主要是采用法律试行的方案,在一定时间范围或空间范围内强化位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的法律规范发展的契机,通过立法与司法的有条件的逆转、认知注意力的集中、反馈机制的利用等方法,来实现法律的动态妥当性。但由于当今我国的立法程序、诉讼程序均不完备,这种做法易生弊端,会导致反制度化的结果[14]。
  由此就更凸显了笔者于本文中所提出的"二元"法律体制的实践价值。最后,与英美具有发达的司法技术一样,判例法传统在我国虽古已有之,但却缺乏精细的司法技术,因此,道德因素、人情因素就在没有程序控制的条件下与法律直接对接,其结果就是法律的随意化、任性化。
  因此,要下大力气研究和发展司法技术。 注释:关于"实践理性",参见[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0-100页。
  作这种转型主要是实行自由主义的英美法系国家,对于大陆法系国家来说只是缓和其职权主义的问题,谈不上是转型。当然,这里所谓的转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并没有根本改变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传统。
  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许多司法解释本身已经具备法律规范的要素,并且实际上也起着法律规范的作用,其作用甚至超过正式立法机关的立法。参考文献: 武树臣.中国的"混合法"——兼及中国法系在世界的地位[J].政治与法律,1993,
  (2). 居正.司法党化问题[J].中华法学杂志
  (5).曹三明.中国判例法的传统与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J].法律适用,2002,
  (1
  2). 武树臣.中国法律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汤尧.中国判例法传统及其现代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7
  (1). 谢晖.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J].法律科学,2000,
  (4). [德]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谢晖.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J].法律科学,2000,
  (4).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3
  1
  9). 武树臣.贵族精神与判例法传统[J].中外法学,1998,   (5). 黄松有.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为民服务型民事审判权的构筑与实践[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   6).[11] Oliver Wendell Holmes,The Path of the Law ,"in Collected Legal Papers,181,184(19   20).[美]AL考夫曼.卡多佐[M].张守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2] [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   5). [13] 沈敏荣.法律形式与传统思想的嬗变——以普通法为例的研究[J].学术交流,2000,   (1).[14]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A].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论文公共关系传播,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论文!欢迎阅读!公共关系职业道德论文摘要公共关系现象的存在由来已久,职业技能培养下职教论文一职教师资职业技能培养的创新举措(一)多种操作方法并用,强化职业技能的平行置换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教师的基本素质1。职教师资技能人才与一般职职业技能的培训公共关系处理研究论文一公共关系传播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公共关系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认识,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电源电站坝区施工期安全监测技术分析论文摘要在缅甸密松其培电源电站施工中,根据该项目坝区地形地质条件及自身特点,通过合理布设监测网络,选择边坡洞室围岩等主要危险源并对其进行施工期稳定性监控,有的放矢,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超声波在石油化工的使用论文摘要简要概述了超声波的发展历程,并对超声波在石油化工,尤其是在污水处理除垢乳化有机合成电化学改善原油性质强化原油脱盐脱硫以及分离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讨论了超声波技术在石油无私的奉献议论文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下面一起和小编学习一下无私奉献的作文吧!无私奉献议论文篇一4月22日下午,一位名叫汪策的女志愿者在向地震灾区运送救灾物资时,在芦山县境内被坠石酒店个性化管理论文酒店如何实施个性化管理?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酒店个性化管理论文,欢迎借鉴参考!一酒店个性化服务的含义1对酒店个性化服务的理解。酒店个性化服务能让顾客更舒适的享受,根据不同的人你提供不同高职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发展思路论文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如能很好地应对就需要关注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人才服务社会的条件。但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长期以来存在共性制面具后的面孔高中议论文1200字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不仅仅因为它们本身的不同。在我看来,不同的眼睛构成了不同的画面。以至于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赞扬中的质疑,批判中的肯定,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为了自保为了安全工程本科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论文摘要安全工程是培养安全技术管理监测与检测教育与培训等方面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学科,近些年安全工程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构建科学合理符合社会需求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以创业难创业易中间就隔一道坎为题的议论文从二十岁起,我就天天怀揣创业的梦想,开始是满天找项目,然后是钻在这个项目的书海里,再就是憧憬在项目成功的喜悦中,尽管家境贫寒,但为了成功再多的辛苦钱投进去也不皱一下眉。结果呢,不是
建构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课堂教学。为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构理论下的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研究论文一主体性小学数学教学的内涵教与学是两个相互联动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教的过程是为学生创造构建认知结构的学习素材,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是这两个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研究论文一学生分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是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一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油田储运销售风险管理论文一风险发生前的管理目标1遏制企业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提供原油集输资产资金安全的保障避免企业发生风险事故是需要事前进行遏制的一种目标。油田储运销售公司的工作以及业务并不是多变的,但是工业设计产品色彩谱系的研究论文摘要文章选择上海工业产品中的收音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色彩文化的学术研究框架,进行独立的色彩学研究。从观察与记录产品的色彩与材质形态比例等多变量之间的关系,理清脉络,建立色彩谱系等方略谈搞好小学体育教学计策论文一以快乐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目的不仅仅在于身心健康,还在于为一生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在于培养心理素质。快乐教学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精神,只有食品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探讨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食品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利益也导致了部分食品从业人员的急功近利行为,食品行业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日益成为语文教学魅力分析的论文一教师角色得以转变。中国几千来尊师重教的传统,把教师定位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赋予了教师极高的地位和权利,于是,拉开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距离。因此,教师只仅仅就是腋下夹寒假家教实践论文这个寒假似乎比以往的都要来得短暂,但又似乎来得更有意义些。小编收集了寒假家教实践论文,欢迎阅读。寒假家教实践论文一摘要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会计实习报告论文范文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学校的计划要求,本人于XX年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