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及面临的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又遇到不少矛盾和问题。如何看待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高等教育,其主导思想有:
  1.规模发展
  规模增长是评价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卓越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是建立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没有量就没有质。
  社会发展需要人才,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社会现代化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
  1983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报告》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纲领,各条战线和各个地区都深感专门人才缺乏,迫切要求教育先行,为国家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因此,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使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在近期(5年左右)就有计划按比例地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并为今后更大的发展打下基础。此后,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推进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根据当时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
  政府通过高校扩招,扩大地方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多种方式,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1998年为643万人,2015年达3647万人,增长了5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8年为9.8%,2015年达40.0%;高校专任教师人数1998年为40.72万人,2015年达157.26万人,增长了3倍多。科技文化等均有相应的发展。例如,发表SCI论文数,1987年我国发表SCI论文4880篇,列世界第24位;1997年发表SCI论文16883篇;2011年发表SCI论文136445篇,列世界第6位。
  2.分类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社会结构十分复杂,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多样性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坚持分类发展、分类指导,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问题的根本途径。由于重学轻术传统及相关政策导向的影响,我国高校都希望向学术型、高层次方向发展。为了推进分类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第一次分类发展,建立了一批高职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至2015年,共建立了1341所高职院校,学校数和在校生数都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第二次分类发展,提出建设一批应用型大学。2014年2月,国务院作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战略部署,对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部分本科高校先行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充分肯定,对部分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
  分类发展,还要承认全国各省(区市)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支持和鼓励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帮助后发展起来的地区,达到共同提高。各地均充分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3.重点发展
  重点建设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相对集中国家有限财力,调动多方积极性进行重点建设,推进重点发展。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是党和政府一贯的政策。
  1954年10月5日,当时的高等教育部颁发了《高等教育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性重点学校。此后,陆续确定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至1960年达64所,1963年又增设4所,共计68所。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建国后前十七年的高等教育格局,原来的重点高校也失去了建设基础。文革后,国家又开始重视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1977年8月初,邓小平连续两次对重点高校建设作出指示:要抓一批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
  1978年2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的通知》,提出了第一批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88所,至1979年底,全国共有重点高等学校97所。20世纪90年代起,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取得了好的成效。
  校、1037个重点学科进入。211工程以学校整体条件建设为基础,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致力于办好100所左右的重点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方面达到了世界水平。
  985工程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选择39所高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集成优质资源进行重点建设,争取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2011计划由协同创新而来,围绕国家需要的重大前沿项目,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学校不限于985、211高校。
  双一流建设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重点建设,带来重点发展。这些大学由于自身发展,实力增强,在世界大学排名中都有很大进展。[8]重点学科水平迅速提升。至2015年,我国共有24所大学的143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00名;15个学科进入世界前20名:清华9个,北大6个。
  4.特色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高校按一个模式办学。在政府统一和直接管理下,各高校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千校一面形象地描述了高校缺乏自身办学特色的状况。为适应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高等学校必须特色办学,特色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特色就是水平。
  政府倡导办学特色始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指出,要区别不同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订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明确要求各类各层次学校都要办出特色。
  特色发展的实践始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2年)中,明确把办学特色作为一个项目,并且规定:被专家组认为没有特色的学校不能评为良好及以上等级;被专家组认为特色不鲜明者不能评为优秀等级。这是从高校评价机制上对特色办学理念的肯定,反映出政府层面对特色办学理念的重视。为了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好的成绩,各个学校都着手总结自己的特色,开始形成特色意识。特色发展由上而下推进,在这一进程中,确有部分学校将其内化为自身办学理念,外化为自身办学行为,逐步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特色发展推向现代教育、高等教育,提出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教育,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十分强调中国特色,指出一流大学要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5.协同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建立协同式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协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坚持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协同发展理念是指通过交流合作寻求共识,建立科学合理、均衡发展、包容合作、共存共荣的高等教育强国体系,突出高等教育均衡、公平、普惠、自由与理性的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协同:利益协同:高校和国家利益共存、风险共担、思想共享;价值认同:高校与公共部门、社会业界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认同基础上,互动合作、交往共存、资源共享;战略协同:高等教育发展不仅在数量上增长,而且在教育公平基础上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组织协同:突出高等教育的巨大包容性,形成知识融合的共同体;文化协同:通过共享、批判、创新,发展人类思想和文化,促进人与社会共同进步。
  6.创新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传授和创造知识、传播技术方式的重大变革,必然带来教育的革命性变化,因此,创新发展,首先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影响。
  以信息化带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成学习型社会,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的现代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信息化改变了高等教育活动中信息的生产、采集、存储、管理、传递、应用的方式,带来了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大数据应用、MOOCs、师生教学与社交网络的变革,在信息的公平、共享中改变政府与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加快推进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
  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为什么我国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问题很多,多方都不满意?有人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前无古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无是处。高等教育发展遇到了哪些矛盾,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这是我们高等教育界的研究者、实践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根本原因:一是发展必然要付出代价,包括成本性付出、人为因素付出,但我们未能建立有效的代价补偿机制。二是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多种矛盾,产生相应的问题,但我们以非此即彼而不是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量与质量的增长必然带来质的变化。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核心。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大众化带来学生、教师、职员人数的大幅增长,高等教育必然面临一场管理革命,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制度,管理思想、机制等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的大众化是突变式的,199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2002年即达到了15%,四年时间增加了5.2个百分点。这样带来的矛盾、问题会更多。如同唱卡拉OK,三五个人在唱,秩序井然。现在,一下涌进了二三十个人,有的要唱通俗歌曲,有的要唱京剧,有的要跳舞,马上就乱了。必须进行调整,整顿秩序,否则卡拉OK无法进行。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探索新的教育理念,调整关系,创建与大众化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等等。但我们的教学管理基本上没有太多改变,跟不上大众化的发展。大众化初期,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面对突变式的大众化所采取的非常规举措,在加强师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重视本科教学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试想,如果没有这次评估,基本的教学工作、秩序都难以保证。诚然,这次评估也存在不少问题,产生了副作用。但对待问题,我们不是从补偿机制上考虑,而是在舆论上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2.发展理念与教育理念的同与异
  理念来自于实践,但理念一经形成,对实践又具有先导、激励作用。发展和教育都需要理念指导,发展理念与教育理念很多是相通的。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理念同样适用于教育。但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发展中,超常规、跨越式、中部崛起、弯道超车等理念,在某种特殊状况下是可行的,而教育是连续、渐进、非决定性的,我们往往也将超常规、跨越式等理念用于指导教育,致使教育受到损害。如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基础理论教学十分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但我们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时,却忽视了基础,造成学生基础不牢,后劲不足。教师的成长也有一个过程,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的设立,是循序渐进的,有各自的要求,但我们的教师,从助教起,就担负着本应该是讲师、教授担负的教学任务,一旦进入教职,就讲授多门课程,助教制度形同虚设,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育有自己基本的理念,如学术自由。高校的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高校是学术组织,教学、科研具有错综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学生需要高度的学术自由。在学术组织中,创造基本是个体的,自由加求知等于创造,学术活动需要在学术自由中开展。学术自由是学术组织的生命所在。由于种种原因,学术自由仍然停留在口头上和研究者的论文中,难以落到实处。
  教育理念要不断创新。杜威指出:如果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学生,我们就毁了他们的明天。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方法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教育本质、方法的深刻把握,十分重要,但我们的探索、领会、实践还远远跟不上。
  3.成人的无限目的与适应竞争需要和经济生存等有限目的的重与轻
  学校经常会面对大量的具体事情、具体目标,如多如牛毛的各类排名,各种评奖,各种项目;面对各种经济生存的压力,如学科建设、基本设施、教师薪酬、文化建设都需要钱。这些事情往往具体而又紧急,给学校领导造成极大的压力。例如学校排名,如果往后排了,教师不满意,学生不满意,校友不满意,而且可能影响学校的招生,校长可能就坐不住了。为了应对这些紧急事情,实现有限目的,学校领导、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高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立德树人。但是,学校往往容易忽视这一根本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
  目的、目标的模糊性。高校培养的人才要走向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而社会需要是发展、变化的。现在不少高校的培养目标高、大、空,比较模糊。
  人才培养效果的滞后性。大量事实表明,学校往往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但学校认为优秀的学生,在社会上不一定能够大有作为。人才培养效果的检测,往往是滞后的。因而采取何种措施才有利于培养人才,有时难以把握。
  学校组织结构松散。学科、专业是高校的基本元素,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形成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有人称之为有组织无政府。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也容易导致学校工作远离目的、目标。人有巨大的潜能,人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人才培养具有无限的目的。学校理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但由于面对竞争需要、经济生存等现实压力,学校往往专注于有限目的,忽视了立德树人的无限目的。
  4.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资源配置公平的取与舍
  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出发,重点投资支持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十分必要。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不可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来看,都离不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相对集中财力,重点投资支持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十分重要,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要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建校历史不长,办学经验不足,高水平师资短缺,资源的自我创生、转化能力弱,急需政府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在资源投入方面,重点建设大学和一般普通高校差距太大,如学校年预算经费最高相差近100倍。现在,地方高校困难重重,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政府要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调整政策,兼顾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各级政府在保证战略重点的同时,要加大对各类高等学校的资金投入,并通过调整政策,改革评价制度,以激活学校办学活力,实现资源转化,增加资金来源,提高办学质量。
  5.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理念的移与借
  国际性是大学与生俱来的特点。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十分必要。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比较晚,大学才100来年的历史。这100年来,我们从学习日本、德国,到前苏联,现在主要学习美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受益匪浅。现在,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我们更应该学习国际先进理念、经验,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一过程中,简单移植比较多,从自身实践出发,学习、借鉴,创造性地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不够。在这100年的高等教育发展中,照搬国外经验比较多,根据我国的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以及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有限。例如,研究型大学来自美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来自德国,我们采用比较简单的办法,将两者相加了事,未能形成自己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又如,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是美国和中国高等教育界面对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为了解决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这一高等教育的基本矛盾而分别提出来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我们自己提出的本土的高等教育理念,比通识教育对教育的认识更深入,更根本。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理念、课程体系、教材、教师队伍,教育部也规定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学分。但我们自己提出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敌不过外来的通识教育理
  念。
  每个国家的国情、政体、经济发展状态、历史文化不同,应在学习的基础上借鉴,而不能照搬。我们要立足中国,形成自己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三、努力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我们要在充分肯定高等教育发展成绩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改革创新,建设和谐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1.以改革创新推进高等教育发展
  面对世界的变化,各个方面都在改变。我国教育虽然有所改革,但变化不大。例如,近100年来,电话、汽车巨变,秧田式的教室没变。过去,人们说,教育要像农业,不能像工业。现在工业也变了,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教育仍然没有多大改变。改革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体制机制变革是关键。
  高等教育改革涉及诸多方面,包括改革办学体制,以拓宽资金渠道;改革宏观管理体制,以理顺关系,增强活力;改革投资体制,以强化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改革招生就业体制,以促进教育公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千头万绪。但多根线不能同时穿过一个针眼,改革要找到突破口。如高校综合改革可以管办评分离为突破口,真正还高校以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教育教学改革可从个性化教育开始,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设和谐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能坐而论道,要找准突破口,着手进行实践。同时,要系统考察、总体设计,着眼于建设和谐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多种关系,如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高等学校与政府、社会,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内部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教师与学生等等。面对这些关系,要从要素、系统,到体系,综合协调,从我国国情出发,努力创建和谐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理念创新。理念创新,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以学术自由作为高校的宗旨与根基;由单项式发展到协同式发展;从外部驱动型教育到自主能动型教育由集权管理为主到分权制衡由适应社会到引领社会。
  功能再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的功能也相应随之改变。例如,信息技术将推动高校从教学功能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综合功能的转变,个性化的服务功能更为突出;从知识传授、知识创新到知识传授、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的转变;从科学教育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转变。
  结构调整。功能的变化,必然引起结构的改变。高等教育结构必然伴随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结构,高等学校的区域分布结构及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环境优化。大学已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发展高等教育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应重视高等教育,以科学的标准评价高等教育,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支持高等教育发展。
  3.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十分重要。文化对教育更具有特殊重要性。人文互动而相益,谓之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雅思贝尔斯认为:人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成,教育的独特使命和价值在于其能够为人的成长提供相应的外部文化环境。文化是教育之根。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重要的东西,大家越不重视,但最终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例如,空气,对人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它,以致空气严重污染,造成雾霾,这才引起我们的警醒。文化十分重要,正如杨叔子院士所指出的,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倒;没有人文,不打自倒。但文化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缺乏文化视野,甚至背离文化要求,已经给教育、人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我国在教育和办学中缺乏文化视野,背离文化要求,主要表现在:在教育目标上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重视成材,忽视成人;重视工具性、知识性、技能性,忽视思想、灵魂、智慧的培育。在教育内容上,重视专业性,忽视通识性;重视知识运用,忽视自由创造;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在教育形式、手段上,重视显性教育,忽视隐性教育;重视他人教育,忽视自我教育;重视共性教育,忽视个性教育。特别是面对大众文化,网络文化,我们不重视民族经典,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后果不堪设想。
  忽视文化教育,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文化及文化自身的特点缺乏认识。
  从文化的形态、形成来看,文化有其共同点: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文化是学习得来的,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文化是一种架构,包括各种内隐或外显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系统传递;文化具有清晰的内在结构,有自身的规律;文化既是自己的生存活动,也是前人活动的结果;每个人出生以后,都处在某种文化环境之中,都是在文化中生存并参与文化的创造。
  从文化的特点来看,文化是一种弥散性存在。有而无在,无在无不在,如水中盐,空气。文化是一种有机性的整体存在。有机性整体之间水乳交融,受到情境制约。文化是一种差异性存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文化。每个人的天赋不同,经历不同,所处的情境不同,即使是对同一事物、同一过程,人们的感受、体验及赋予它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文化是一种渗透性存在。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渗透在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之中,渗透在人的血脉之中。
  因此,我们要以文化自觉的精神,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运用文化的方式,提高文化育人的有效性。
  4.将无限的育人目标具体化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目的,要使其落实,必须具体化。否则,敌不过各种各样的有限目标,从而忙于紧急事情而忽视重要事情。
  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大、空,停留在口号上,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产生应有的作用。我们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对人才培养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从而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的具体化。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仍然停留在口头上,应将其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仅仅是教学的局部改变,而是要从教学思想、教学环境、教师发展、教学技术、效果评估、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推进范式的转变。
  课程建设的具体化。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学校、教育与科研的结合点,十分重要。学校要将课程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断研究、创新,确立课程目标,改革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将无限的育人目标具体化,校长要直接到老师、学生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要激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少埋怨,从自己做起。每个人在自己的权限、职责内都能做出事情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__

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的关系探析中国的股票市场在经历6月份的黑色星期五后,8月份又迎来了2800点的新低,很多人抄底抄到天花板后,开始抱怨融资融券,抱怨金融创新,甚至抱怨金融本身。其实,金融本身没有好坏,它对社会货币政策在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近几年以来,世界金融体系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市场规模以及交易额等都有较大的变化,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探究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影响关系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简析中国上市银行投资者的关系管理实践摘要投资者关系的本质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战略沟通工具。我国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中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正确有效的理念渗入银行层对投资者关系的承诺和活动中,投资者关系目标体系的建设及其实以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看新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看新经济学一数字化和全球化冲击传统生产方式二警惕网络经济的西方范式面对这一严峻形式,我们必须关注近10多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这两个引人关注的发展趋势和它们所浅析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与党务的结合模式浅析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与党务的结合模式摘要企业的中心是经济经营工作,在企业的经济经营中,党务工作是其思想保障。在企业中,应该走经济经营与党务相结合的路子,起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作用。试论企业经济的创新思路和途径试论企业经济的创新思路和途径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创新不够,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较落后。知识经济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机会,也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大挑战。要求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初探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初探摘要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用来评价经营管理者的工作买绩单位资产簧全完整运行情况以及力履行经济责任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标准和尺度,对促进街道经济向社区经济转型的具体对策进行研究社区经济属于一种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能把社区内所有不相联的经济成份变为利益共同体,以促进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从而加快社区经济快速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而产生的街道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探讨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服务现状的发展策略。引言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策研究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策,提出对策,使中国的物流业得以更迅速的发展。一我国物流业的起源及现状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对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民营经济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吉发20135号文件提出要突出发展吉林省民营经济,该项举措对繁荣我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1吉林省
交通拥堵社会论文交通拥堵是指一种车多拥挤且车速缓慢的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拥堵的社会论文,欢迎大家的阅读。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和治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城市交通拥堵治大学生就业分析论文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影响首先,高校专业设置具有滞后性和盲目性,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就业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影响因素(一)不同产业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论文现代意义的心理健康研究起源于美国,研究涉及广泛,包括大学生各个方面,如教育压力自杀自我效能感依恋深思种族心理咨询社交焦虑思乡职业发展自我同一性主观孤独感等方面1。近年来,经常可以在高校篮球课堂教学问题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体育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以开展多种体育项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锻炼学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论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步入学校和家庭,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技术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提供条件,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方便。借用现代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的论文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也有些学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积攒一份私房钱。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论文,请参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新课程开发论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流失问题的论文每年开学时,初一每个班都挤了70多人(还有80多90多的),桌凳塞满教室的每个角落,使人挪步转身都难。不是没教室,也不是没教师,而是不想到初二初三时再重组并班。因为初一时70多,到大概念理念渗透下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论文摘要2017年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大概念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了强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大概念,应在横向拓展中建构知识体系,在纵向深入中建构科学方法,在螺旋递进体育赞助中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摘要本文将Keller关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的观点与体育赞助结合起来,在前人时体育赞助和品牌资产研究的基础之上,具体阐述企业应该如何运用体育赞助这一现代社会越来越热门的营销方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