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鲁迅是中学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现代作家,仅现行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就有三篇他的文章(《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他的文章之所以频频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主要原因是他不仅在现代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比如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大江健三郎对鲁迅的作品充满着敬意,用他自己的话讲,鲁迅先生的书是陪着他长大的。[1]作品优秀被选入教材中,按理说应该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中学校园中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生不仅不喜爱,反而对作品产生畏惧心理。
  鲁迅一方面在文学史有如此高的地位,可另一方面却被21世纪的年轻人拒之门外唯恐不及。这难道说明鲁迅的思想到现在已经过时了吗?这显然是不对的,鲁迅的思想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他在几十年前说过的话,仍然给我们启迪与警醒。比如说如何对待中外的文化遗产上,他提出的拿来主义依然给我们以启示。还有在《祝福》里提到的那些看客,在现在这个处处感受到冷漠的时代不是依然存在吗?既然他的思想没有过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中学生如此拒绝鲁迅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现行的教育体制影响了教师向学生还原真实的鲁迅。高考是指挥棒,考试考什么,上课讲什么。高考试题中又不会考“今天我们还要鲁迅吗”之类的问题,教师向学生大谈鲁迅的痛苦、鲁迅的智慧、鲁迅的呐喊,就显得没有现实意义。因为讲这些东西,并不能让学生多得分。高考拿不出好成绩,很难给学校给家长做交代。著名学者钱理群在给中学生讲鲁迅就遇尴尬。钱理群教授北大退休后来到自己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开设了一门讲鲁迅的选修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来听,可是不到一个月后,只有寥寥几个学生。[2]名师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般老师!所以很少有人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第二相当多的中学语文教师对鲁迅缺乏了解,只知道照本宣科。中学课堂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只停留在教材、教参上,那么是很难把课文讲好。比如说在《祝福》这篇小说里有一段“我”和祥林嫂的对话,教参对此并没有做什么分析,如果教师因为教参上没有分析这段话,有意回避,我觉得这样做丧失了一次走进真实鲁迅的机会。小说中“我”是一位接受过五四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这一点跟鲁迅很相似。鲁迅也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我”当做是作者。祥林嫂碰到“我”,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问题。“我”却支支吾吾地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当时“我”为什么这样回答,主要原因是他知道祥林嫂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灵魂上,如果此时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灵魂,这就掐灭了祥林嫂生命里最后的那盏小油灯。国民愚昧固然要启蒙,但启蒙的目的是让人更好地活下去,如果启蒙让人速死,那还不如不启蒙。所以“我”的回答是支支吾吾的。真实的鲁迅也是这么做的。他从来就没有要求他的母亲去看他的《呐喊》《彷徨》,反而经常买些张恨水的小说给她看。[3]因为接受某种思想是不能强迫的,所以他不会乱启蒙的。教师适当地扩展内容,往往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文本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这便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更亲近鲁迅了。
  第三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陈旧。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仍然是应试教学,对鲁迅的文章分析侧重于字词、主题、人物形象,而忽视了对作品的感受。我个人觉得经典作品阅读从来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所以没有必要对作品分析过细,应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比如说在讲《记念刘和珍君》时,如果只是例行公事地向学生讲解字词、分段、概括中心思想,这是很难吸引学生的。鲁迅的杂文大多以犀利讽刺见长,很少大段地抒情。但这篇文章很特别,抒情的笔墨很多。如果教师不从抒情的特点入手,恐怕很难让学生把握这篇文章的特点。作者对刘和珍的死充满着悲愤之情,但是在开头写得很平淡。别人劝他去写一点纪念的文章,他却说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死者并无在天之灵,并不能因此获得安慰,对于生者也无多大价值。这似乎让人觉得鲁迅很消极,但这并不是感情的全部。作者是在刻意压制自己的情感,但当压抑的情感被重新提起时,它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所以作者很快就说出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些话意在表明他不会忘记这些惨烈的事实,正视现实的惨烈是痛并快乐着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出鲁迅的丰富。他一方面说忘却的轻松,另外一方面却不要忘记痛苦,直面痛苦。感情游走于正反两极之间,形成了一股盘旋曲折的力量,这种风格就是沉郁顿挫。如果学生能感悟出这些风格,就会丰富他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又何必担心他写不出好文章来呢?因为语言的丰富源自内心世界的丰富。
  我想,要改变鲁迅在如今中学生心中的印象,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给学生与教师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的环境不仅仅是指改善物质条件,更是指人文环境的自由。鲁迅的散文常常带有“闲话风”的风格。所谓闲话风,指的是谈话的轻松,读这样的文章,我们感觉这是在与作者进行精神上平等的交谈。[4]人文环境的自由就要带有闲话风的味道,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在精神上要平等,每个人说话的权利要给以充分的重视。课堂是教师、学生与作者在做掏心窝的精神对话场所。在这里没有不可怀疑的事情,越是神圣的事情越是值得怀疑。如果我们人为地设置思想禁区,要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就相当剥夺或者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有大量的民众甘做军国主义的刽子手与炮灰,那是因为他们有意或者无意放弃了独立思考的权利,泯灭了自己内心的良知与同情心。
  第二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多读鲁迅的文章,对鲁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好能读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如果不这样地话有可能误读鲁迅。比如《记念刘和珍君》有一段这样的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这段话常常被人解读为鲁迅思想偏激,从字面上来看,鲁迅认为中国人最坏。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鲁迅是一位作家,作家的语言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精确,他可能会不惜用一些极端化的词语强化某种情感,宣泄一种情绪。再者鲁迅这样说也是希望大家能注意我们国民的劣根性,从这点看鲁迅说这么极端的话跟他创作小说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拯救愚弱的国民。
  教师不仅要读鲁迅的文章,还应该要关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要把这些成果普及。比如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立人”思想构成了鲁迅一生思想的基点和支柱,这一思想贯穿他的文艺创作中,而这一点在教材与教参均未涉及,我们可以借讲《祝福》时,阐发他的“立人”思想。
  第三我们要最大程度上缩短鲁迅与学生在心理和感情上的距离,打破神秘感、敬畏感,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起主动接近鲁迅的欲望。现行的中学教材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强调鲁迅作为战士的一面,讲他对待敌人如何“横眉冷对千夫指”。这种做法让学生觉得鲁迅好斗,喜欢骂人。这不是鲁迅的全部。周海婴在《我和鲁迅七十年》一书中这样说:“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我又追问,他是不是很激动地跟人家辩论?他告诉我说,他平素就像学校老师一样,非常和蔼地跟人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就不讲了。人家说,鲁迅的文章很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之类的,但那是笔战,是和旧社会、旧思想在对抗,必须要激烈。过去把鲁迅误导了,应该把鲁迅归还到他自己的真面目。”[6]所以在讲课时,应尽量还原一个有血有肉心灵丰富的鲁迅给学生。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语文课堂也为我们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提供了平台。所以怎么讲好鲁迅作品变得就很有意义。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应该少一点政治解读,多从人的角度讲鲁迅;尽量不要照搬教材,要有自己的体会。把讲鲁迅作品当作是与学生一起探讨鲁迅精神,走进鲁迅的机会。如果真正做到这一步,何愁学生不爱听呢!

论行政职权约定与行政职权法定论文如何在强化政府权威与服务行政并存这种大环境下处理好职权行政和契约行政,仍然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难题。基于此,着重论述行政职权约定与行政职权法定的内涵与关系,并提出将行政职权约定置国有企业合同管理运行机制分析论文摘要信则立,无信则废。信用既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的信用大多数是通过合同这种书面形式来体现,合同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的管理领域,遍布于企业的各个方面。文中从建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论文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通过组织学生适当参与实践活动,利用地方的网络名胜古迹古今名人民俗风情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的活动中,成为继承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创新发展论文江某民同志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利用浅论素质教育目标下大学德语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论文摘要德语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语言,其具有语法结构复杂,形式多样等主要特征。本文主要介绍了德语在当前大学教学中的现状,并对大学德语教学的创新方法进行探讨,并就德语课的选取教材和教学内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教育论文一动手实践,激发创新源泉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一)加强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提升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效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定期开展电力施工安全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有关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汉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单从可供考证的殷商甲骨文算起,就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语文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篇一语文教育教学论文一突出人文性的特点,重视教育信息技术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成长论文摘要教师是学校的基石,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就面临着困难。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推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必须基于信息技术为背景的现代教育环境之中交通治堵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交通治堵论文,欢迎阅读!摘要本文在对国内财经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构论文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大量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必须通过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才能有效获得。本文通过分析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开设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杜威活动课程观的创新
汉语修饰语语序类型的认知解释20世纪上半叶语言学界主要采用了李方桂对汉藏语系的类属划分,认为汉语属汉藏语系。采用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是单向的,在研究汉语以及壮侗语苗瑶语之间的关系时,将焦点放浅析日本汉语文化教材里的交际文化一日本的汉语文化教材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各位学者的研究,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分为两类,即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和专门的文化教学。语言课中的对外军学员汉语基础教学相关问题研究一引言引进外国军事留学学员进行相应的军事培训,是我国军事外交事业的一项传统。通过对外国军事留学学员的培训,培养国际交流的使者,是外军学员培训的外交目的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对外军事留关于汉语新词日译的探讨汉语新词是为了表达新事物新形象以及新的概念而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汉语新词的内容新形式新,属于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者有但是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汉语新词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新,汉初中生汉译英过程中的思维问题及对策初中生汉译英过程中的思维问题及对策初中生汉译英过程中的思维问题及对策初中生汉译英过程中的思维问题及对策精品源自化学科思维就是人的大脑思考问题的内部活动。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学习基本知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园数学教学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家园合力中图分类号G6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8)10011601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幼儿兴趣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音乐教育原理教学日历毕业论文xxxx年教学日历200年教学日历次序月日内容重点1hr音乐教育的历史历史线索和人物事件2hr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主要流派的观点3hr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各派观点的合理和局限4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各个省级部门可以自行制定该省市的课程计划及标准,这就意味着课程设计及开发应该和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在开展少数民族语文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汉语国际推广的作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汉语国际推广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也在改变,这些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词汇教学的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词汇教学的探索一现代汉语词汇特点(一)静态系统以双音词为主体,同时单音词在动态系统中仍占突出地位。从静态词汇系统看,现代汉语的词汇单位以双音词为主体,但从动态系统看中职英语口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愈加密切,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英语口语的学习越发重要,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英语口语的重要性都日益显现。在中等职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