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体育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课堂提问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及我国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最重要的一种交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反馈教学效果,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赵敏霞(2003)在《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中指出,通过课堂观察以及文献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情况并不如人意,事实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比例较高,基本没有答案开放的,在鼓励学生阐述观点,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中,教师反复重述、打断学生发言的情况比较严重。在体育教学领域,相关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根据CNKI检索,最早的一篇关于体育课堂提问的科研论文是杨启(1982)的《试谈提问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简述了体育课堂提问形式以及提问的方法。共检索出42篇与体育课堂提问有关的科研论文,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提问的意义、技术等方面的描述上,实证研究较少。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堂观察与分析,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创新与发展,也为体育教学领域课堂提问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了更进一步反应体育教师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择了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新教师,随机抽取重庆地区5所中学巧名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观察法。从课堂提问类型、频率、有效性、有效提问的解决方式、理答行为类型5个维度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现场观察和记录,并整理和分析。
  (2)录音法。为了避免问题记录出现遗漏,研究采用了现场录音法,把教师执行课时计划的全部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力求获得体育教师课堂提问的完整资料。
  (3)访谈法。通过访谈5所中学体育教师,了解部分体育教师和被观察教师自己对课堂提问行为的认识、评价,讨论了改进策略。
  2研究结果与分析
  美国体育教学论专家西登拓扑将体育课堂提问分为回顾性提问、归纳性提问、演绎性提问及价值判断式的提问。这4种问题类型都属于知识维度的提问,与教学内容有直接的联系。然而通过对体育课堂进行前期预备式观察发现,不少体育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出现了如准备好了没有,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学生不需要思考便可直接回答,不能将其归纳到以上4种提问类型中,所以在西登拓扑问题分类之外增加一种分类功能性问题,将此类问题归纳为功能性问题,并得到有关教学专家的认可。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将体育课堂提问分为5类:回顾性提问、归纳性提问、演绎性提问、价值判断式提问以及功能性提问。
  2.1课堂提问类型
  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发的学生思维是不同的,回顾性提问和归纳性提问,考察的内容偏向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答案比较单一,属于封闭式提问;演绎性提问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回答一般要有创造性,答案一般不止一个,属于开放式提问;价值判断式提问是一种态度、认识上的提问,教师可以通过价值判断式提问让学生了解学习此内容有何意义(比如学习前滚翻对日常生活有何意义?),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集体意识,帮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等。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类型和思维水平的教学问题,以综合完成各种知识的学习任务。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各种水平的提问设计清晰合理分布。
  明显地可以看出15位教师均偏爱提功能性问题,功能性提问占提问总数的81.33 %,而本应是课堂提问主体的回顾性提问(占总提问数的8.7%)、归纳性提问(占总提问数的6.39%)、演绎性提问(占总提问数的2.05 %)和价值判断式提问(占总提问数的1.53 %)却成为课堂提问的配角。演绎性提问和价值判断式提问成为多数体育教师课堂提问的薄弱环节,15名教师中仅有3人涉及演绎性提问,4个人涉及价值判断式提问,只有1人的提问涉及所有问题类型。
  2.2课堂提问频率
  课堂提问的频率与问题的数量有关,虽然对于一堂体育课到底应该提问多少并没有硬性的标准,但是课堂提问不宜过多,一节课里的问题过多,势必面面俱到,不但繁琐费时,而且有可能淹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具体的教学情境,来调节课堂提问的恰当数量。
  被观察的15位教师一堂课平均提问26次,平均每1 min 32s提问一次,也就是说平均每隔1 min 32s学生就需要回答一次教师的课堂提问,其中课堂提问最多的是编号15的教师,该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多达59次,也就是说学生每41s就需要应付一次教师的提问。虽然体育教师的总课堂提问频率偏高,但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提问频率却又普遍偏低,平均一堂课中针对教学内容的提问只有3个,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功能性提问在体育课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功能性问题占问题总数的81.33%,一堂课中功能性提问出现的频次平均为1 min 53s。体育课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必须精讲多练,显然,被观察教师的课堂提问频率偏高,课堂提问次数过多易于造成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的提问,而减少练习的时间,此外繁琐、费时而又明显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其后果必然是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限制其主动性的发展。
  2.3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根据杨清主编的《简明心理学辞典》,教师的课堂提问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称为真正的问题,否则就是无效问题或假问题。必须包含能指导学生为回答这个问题所需的认知操作动词,例如回忆、观察和对比等词语;一定要能引起答问者的言语和思维反应。根据以上标准,对所观察的15位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被观察的15位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率均偏低,其中编号为5,8,11,14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率为0,有效率最高的为44.44%。15位教师提问的平均有效率为10.48%。从数量上来看,编号4和编号7教师的有效提问控制得较好。教师课堂提问有效率偏低一方面是因为功能性提问过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师提问意识不够强,把重心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上。
  2.4课堂提问的解决方式
  从问题的解决方式上看,在41个有效提问中,集体解决的有4个,个体主动解决的有6个,个体被动解决的有0个,学生讨论解决的有2个,教师诱导学生解决的有1个,教师自问自答的有21个,占有效提问总数的51%,还有4个问题提出后没有得到解决。体育教师在课堂讲解示范中穿插提问学生或教师自问自答,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讲解示范,但是被观察的体育教师自问自答的比率超过了有效提问总数的一半,这是一个不太理想的状态。
  2.5课堂提问的理答方式
  根据华东师大崔允廓教授的研究,教师语言理答方式分为激励性理答、目标性理答、发展性理答、诊断性理答4种。理答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对话意识与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智慧的理答行为,将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对学生长远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并加强自己的理答技能,加强激励性理答和发展性理答能力的训练,提高课堂教习的效率。
  从教师理答方面看,在41个有效提问中,除去教师自己代答的问题(21个)、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4个)以及课后思考题(3个),余下的均是由学生参与解决的课堂提问,共13个,占有效问题总数的32%,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简单肯定并补充的有6个,对学生回答不予回应的有5个,对学生的回答简单肯定的有1个,只有1位教师出现1次诱导帮助学生解决学生未能回答出的问题。被观察教师的理答行为类型显得单调,只包含了诊断性理答和目标性理答,没有激励性理答和发展性理答,且存在对学生的回答不予反应的现象,这说明了体育教师理答意识不足,理答技能薄弱。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问题的类型单调,提问频率偏高。从总体上看,被观察的体育教师课堂提问总数处在一个不低的水平,课堂提问频率较高,平均为1 min 32s次,但是功能性提问占总提问数的81.33%,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维度的提问只占到很小的部分。通过教师的反馈,得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大都注重于教学任务及教学手段,忽视了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因为功能性提问简单易懂,可以比较直接地获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问题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低,提问偏向于缺乏思维价值的功能性提问。针对教学内容的提问以及有效提问的数目偏少,而功能性提问占提问总数的81.33%。功能性提问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其在维持课堂纪律,调节课堂气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过多的功能性问题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上,应根据教学对象、内容及教学情境合理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
  问题解决方式单调。体育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不注意诱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更愿意直接将答案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和访谈发现,由于体育课空间的开放性,新教师课堂控制能力较低以及课堂时间较短等原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比较保守,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在诱导学生回答和讨论问题上,遇到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时一般都是由教师自己回答,或者有的教师干脆不预留给学生思考作答的时间,直接自问自答,导致课堂提问纯属摆设,没能达到它应有的效果。
  理答是体育教师课堂提问中容易忽略的内容。体育教师偏向于对学生的回答只做简单的肯定,判定其是对或错,或者答案是否完整,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扬鼓励。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不排除是教师缺乏上课经验或者准备不充分等,但是更应该从学校教育方面反思,在教学方面应该就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进行长期的探索,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3.2建议
  加强课堂提问的基础理论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完整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避免实践的盲目性。我国课堂提问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课堂提问理论还不完善,尤其是体育学科课堂提问的系统理论研究几乎是个空白,所以加强理论研究是首要任务。
  创新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术科比例偏重现象还比较突出,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被动接受、机械模仿为主。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师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所以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应该是并重的。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内容提要政治文明是人类的政治创造,是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每一个部分都有体现其内在精神的可称之为灵魂的因素。具体而言,政治第三条道路,还是共同的底线?一粉红色欧洲引起的思考冷战后时代,由于受苏东式社会主义名声扫地的连累,也由于影响更为深远的后工业时代发达国家社会结构与文化氛围的变迁蓝领阶层的萎缩传统工人运动的退潮左派原有社会基础理解中国外交政策以民族主义为线索内容提要近年来,民族主义成为研究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视角。海外许多学者倾向于认为现阶段中国民族主义的出现是冷战后一个新的和负面的现象。本文试图就理解中国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政策的相互关伊拉克战争与地缘政治的复归伊拉克战争前后的国际媒体与国际学术界评论界在诠释这场战争以及战争将如何影响世界局势时,使用得最多的范畴之一,要算是地缘政治。冷战结束以来的十余年中,可以发现有两次使用地缘政治这一范战争人格武功崇拜及爱国最近众多媒体纷纷披露了大陆一家民调机构的一份调查报告,该报告称有80强的被访民众主张对台动武。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现象。如果这一结果是可信的,那么它尤其令人深思。反思战争人格渐进政治改革与中共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限度一众所周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在中共的主导下进行了渐进特征的政治改革。此种改革强调以社会稳定为前提,逐步从应予改革的外围(边缘)地带向关键点(核心难题)推进,并在此过APEC架构与运作的发展与两难前言一九八九年成立的APEC是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的简称,中文名称是亚太经济合作。APEC成立时有十二个会员,分别是北美地区的美国及加拿大东法治中国的可能性也谈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一应该怎样理解法治?对于法治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一种把法治看作实现国家秩序或社会治安的手段,另一种认为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需要而对国家权力施加必要的限制。夫法从人身依附到个体理性的成熟农民中国及其解体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人们不难发现,人类走出蒙昧时代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是以人的独立个性的解放个体理性的张扬为基本前提的。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启蒙理性,个体最终摆脱中世纪的人身什么是社会规范性的伯林式自由现代政治哲学解读一自然主义意义的自由和规范意义的自由有一次大家聊天,我对一个人说你怎么会不知道井冈山在哪里呢?井冈山在江西呀。旁边一位反对错!井冈山在北京。我嗤之以鼻。可是他说井冈山不就是那个歌手政党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展逻辑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
论英国信托法受托人的信义义务论文关键词信托受托人信义义务论文摘要信托法下受托人对受益人的最基本的义务就是信义义务,它是基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产生的。本文立足于信托法的起源国英国,通过一系列权威判例勾超越市民社会评黑格尔眼中的现代世界论文关键词市民社会主体性原则政治国家论文摘要众所周知,黑格尔是西方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自此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现代人包括哲学家再也不能掌握全世女神青春期征兆与中国诗史的断裂论文关键词女神浪漫主义愤激与焦灼青春期话语特征断裂论文摘要女神以其宗教式殉道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宏大气魄开一代新风,奏响了五四精神的最强音,并以其浪漫主义的精神气度燃起一代青年的青春烈浅谈西方美学意向发展历史研究纵观西方美学史,真正的审美意象理论的提出,应该自康德开始。康德首次从理论上阐明了审美意象的主体性超越性和非理性的特征。在判断力批判的第49节里,康德将审美意象界定为构成艺术天才的某塞缪尔贝克特荒诞剧终局的隐含意思摘要本文旨在结合荒诞剧的特点来解读贝克特的戏剧终局,归纳其显著特点和挖掘其隐含意思。关键词赛缪尔。贝克特,荒诞剧,荒诞,终局一荒诞派戏剧二显著特点贝克特创作的另一个就是故事场景的荒试析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涵论文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狂欢化人本主义思想论文摘要巴赫金的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汤。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话是巴赫金对人浅谈现代性及其超越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述评论文关键词现代性风险全球化后现代性论文摘要本文认为,在研究现代性的诸多理论流派中,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述评现代性的性质与动力机制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试析阿哈德哈阿姆的文化复国思想内容摘要本文从哈阿姆对犹太教犹太历史以及传统希伯来语和教育及巴勒斯坦地的独到观点,阐释了文化复国的内涵,指出了哈阿姆的思想对以色列的深远影响及对中国的启发。关键词阿哈德哈阿姆文化复中西方孝文化探析摘要通过对中西方孝文化的对比分析,认为中西方孝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中国孝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而西方孝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却没有得到发展,内容也很单一。这些不同主杨昌济中西文化观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摘要杨昌济对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中西文化观上,杨昌济是持中西融合论的,主张融东西文化于一炉,冶出一种崭新的中国文化。杨昌济的这种中西文化观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构建摘要文章在阐述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探索了构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思路通过整合西部各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将西部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