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论文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德育 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论文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概括了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旨在对今天的思想 政治  教育 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和方武方法。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民族。在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国家正统,道德教育不但成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而且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起源很早,德育的观念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下萌芽.并成长 发展 起来的,而封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并且是以高度分散的小农 经济 和异常集中的专制统治为主要特色的。在这种 历史 背景下.不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特色.而且与它相适应的传统德育思想也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中国古代传统德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圣外王.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历来十分强调道德的修身功能,即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启发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督导个体不断进行自我道德品行的修炼.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良知的人。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所谓"修己以敬"是指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诚敬之心来进行自身道德的修炼.只有以诚敬之心进行道德修养,才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够做到不被物欲所惑.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身居陋巷,身无长物.日常赖以果腹者,惟箪食瓢饮而已,人皆忧戚难安无法忍受.而颜回却怡然不改其乐;有人问如此困境所示何事。他说非乐贫而乐道也。孔子曾再三赞叹他道:"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所谓"内圣"就是内以修养自身品格,以期成就圣贤人格;所谓"外王"就是外以平治天下.以期建立不朽功勋,从而造福黎民百姓。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详细阐述了儒家思想"以修身为本"的德育纲领和步骤。如"格物"是道德教育的起点,"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意思是说道德修养必须从"格物、知致",即认识道德规范开始,由认识道德规范逐步转化为形成道德信念.即"诚意、正心".才能最终达到约束自身行为,即修身的目的。无论是从个体身心发展.还是从德育发展的 规律 来看,这种观点都是符合个体道德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样。《大学》中提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通过"修身"来达到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十分强调道德信念的作用。可以说,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既是我们民族优良的德育传统.又符合德育发展之规律。
  (二)知行结合,以行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观强调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即强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倡以行为本。子日:"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也就是说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辞上.必须与实际行为相结合。朱熹指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即是对知行关系形象而生动的表达。王守仁曾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更是强调了知行统一的重要性。王阳明也认为"满街都是圣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途径只有一个——"躬行实践"。
  (三)立足当前,胸怀大志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要想把自己的品德昭示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治好家庭的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要想提高道德修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丰富的知识;而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这里就提出了《大学》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立志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明确提出官员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在孟子的论述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诚然。要实现以上的道德理想,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如果一个人连"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小事都不愿干.又何以谈论治理国家呢?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启发受教育者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之心,胸怀天下的道德理想.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道德目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教育方法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并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启示作用。挖掘和概述中国传统德育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食粮。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道德结构的思想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虽然没有关于品德心理结构成分的系统阐述,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极着丰富的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例如.孔子提出的"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的思想.就是强调道德认识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提出的"仁者不忧"的思想.即有道德的人是感到快乐的人,强调的就是道德情感的作用。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社会中的道德关系以及这种道德关系的原则、规范、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培养品德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心理上对某种道德义务在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爱憎、好恶态度。      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只有仁德的人才知道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可见仁德中含有"爱"和"恨"两种情艨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道德义务有发自内心所具有的定信念。孔子提出的"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以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均强调道德信念对道德行为的导向作用。后来的儒家学者提出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已成为激励华夏儿女道德意志的格言警句。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中国 传统文化德育思想十分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和道德行为的激励。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不能转变为道德行为。不能践履自己的道德诺言.这是一种可耻;言而不行.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言语慎重迟钝.行动却敏捷干练.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此外.孔子也十分重视道德行为的持续性。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说.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要坚守仁德规范,甚至连吃一顿饭的工夫也不违背仁德;一个人处处事事都要实行仁德,甚至在"流离痛苦"的时候也要按仁德行事。也就是说,即使遭遇不幸变动、困难等逆境,仍然不改初衷.坚持道德操守。
  (二)关于道德 教育 的方法
  古代教育家提出了许多道德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和技巧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彩。概括起来,这些道德教育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启发诱导法
  孔子说:"不愤不言,不悱不发,举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就是善于抓住"愤"、"悱"的时机来进行启发。启发诱导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循循善诱"。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样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要逐渐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坚定道德信念,并付诸道德实践,从而养成道德习惯。
  2.因材施教法
  对不同的个体.先哲们很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对其进行示同方式的道德教育。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这样表扬颜渊道:"回也好学","回也不愚""贤哉.回也";而对于子路。由于其秉性亢直.又骄傲自大.很容易轻举妄动,所以孔子就采用批评的方式教导他。
  3.以身作则法
  孔子在德育中不仅重视"言教"。更重视"身教"。他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以身垂范,时时处处以自己高尚的德性品行向学生们示范,以自己真诚坦荡的人格魅力熏染学生。深受其弟子及后人的崇敬和膜拜。子路问君子。子臼:"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
  4.修心德育法
  根据儒家的道德观点.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开启善的心灵和德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心灵的道德修养。"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得为心得.则修亦修之于心。"在具体方法上,古代学者先后提出了诸如寡欲法、唤醒良知的自我育德法、培育羞耻感法、慎独法、诚敬存心法和返璞归真法等,其目的是要求人们通过修心育德达到至善的境界。
  (三)品德考评法
  在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心理考评方法。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线.进行品德考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例如,孔子评价"孝道"的基本标准是:"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尽管这一标准在当代看来。显得有些片面、可是如果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发展 水平和道德标准来看。依然是一种具有实践价值的考评方法。概括的说.中国传统品德考评的方法主要有谈话法、观察法和自我评价法。
  三、结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蕴含着许多至今仍然很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值得骄傲的一部分。虽然 现代 社会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古代封建社会,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德育思想仍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思想资源继续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德育思想和方法,是我国思想 政治 教育工作者今后应长期坚持之探讨的重大课题。

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时间过得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写了吗?祝大家毕业快乐,找到一个好工作。以下是由品学网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纪录片三姐妹的故事艺术特色分析纪录片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相册。记录当下影像,传承时代特点是纪录片的历史使命。社会现实题材类纪录片三姐妹的故事历时16年,记录了一个大家庭里三姐妹的人生故事,镜头下既有时代大潮下小人物电视剧我的故乡晋察冀热播启示录对于电视剧的收视率的评价,向来是众说纷纭,维护者和诟病者都大有人在,往往令人莫衷一是。不过,我以为,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新的电视剧评估体系和办法之前,收视率也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简谈情感在影视广告中的审美接受当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影视广告就如同无处不在的空气一样,对人们的口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合理地将情感注入广告中呢?这就要求广告制作人员在影视广告创作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情感,进从白鹿原分析电影改编中的语图关系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样式。小说作为一种语言文本,重视文字的排列和精细的遣词造句,利用语言对人物心理进行描写,进行精彩的议论和抒情,传达的思想具有一定模糊性。电影则是一种图像文中国美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1)中国现代美学是在西方美学思想影响下产生发展的。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它是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产物。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既是中国现代美学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又是中国现文艺美学是一门间性学科(1)中国的文学美学是20世纪中国学者具有世界学术意义的创新之一。认识文艺美学的中国原创性,要从关于这门学科的学科定位入手。不理解文艺美学为何物,当然就不会认识文艺美学的中国原创意义。的走向新历史主义接受美学的转向(1)回顾二十世纪后半叶西方接受反应文论的诞生与发展,我们看到它在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所产生的巨大幅射作用和它的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面对世纪之交的天使爱美丽的美学原理天使爱美丽讲述一个宛若天使凡落的一个少女,完全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将内心的悸动与憧憬化成一幅幅画卷,当然也带些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作为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喜剧,影片却讲述了一个人物形象分析与小说读解(1)(一)人物理论观念十九世纪后期,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的某些观点在现代主义小说及其理论中都有明显的投影,一些现实主义小说家和小说论者,还有处于临界点的小说家和小说论者的小说理论与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1)内容提要在对原生态民歌和后现代民歌做出比较的基础上,从审美人类学角度,即运用人类学的实证方法从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做出阐释。由此得出,在当
绿色制造模式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研究与探索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机械工业作为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发展迅速,各类新型高效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已经开始逐渐的占领市场,但制造业迅速发展给我国社会论我国网络游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摘要作为全新的朝阳产业,网络游戏已成为全球IT业新的增长点,正处在高速发展之中。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有近5000亿元的发掘潜力。事实证明,通过价值链的传递,网络游戏给我国航天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摘要分析研究了我国运载火箭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卫星应用所开创的新领域详细论述了卫星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诸多领域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一运载火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运载火箭技术是一项军民两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推荐摘要简化是一种思维方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设计方法将复杂的视觉元素通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提炼为有秩序的简洁的单纯的视觉语言。简化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方法。该文从人类对简浅谈日本汉诗与论语论语对日本文化具有深远影响。据日本书纪古事记记载,应神天皇五十八年,百济国派王仁博士赴日时曾携带了大量汉文献,并为皇太子冤道稚郎子传授论嘟怀风藻曰王仁始导蒙于轻岛,辰尔终敷教于译田中国移动频率重耕策略研究摘要首先分析了中国移动可用的频率资源,然后指出了中国移动频率资源利用模式的不足,即FDD频率资源承载效率低下TDD频率资源的F频段存在干扰和带宽小的问题D频段覆盖范围小等。最后建议LTE国际漫游来访服务策略研究摘要深入研究了LTE国际漫游来访服务策略,一方面通过联合境外运营商绑定对等网络,实现深港两地漫游用户过境时的无缝切换,改善用户漫游感知另一方面在口岸区域部署基于多网号的LTE漫游来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消费与供给效率研究摘要文化消费是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既包括基本需求型的公共文化消费,也包括享乐型的个人文化消费。人们参与公共文化消费的机会与质量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直接反映。因此浅谈与自我对话的人生哲思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竞争把人推向了风口浪尖,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却忽略了自我对话。一慎独是人生的大学1。自我对话是生活的顶层设计生活充满了博弈,人们被竞争逼仄浅谈老子韩非子的自然观念及其政治蕴含韩非子之自然观念,不仅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存在深刻关联,而且与其人性论政治观密不可分,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重视不足,张岱年先生所撰中国古典哲学重思中华美学精神的绵延机能研究中华美学精神,不只是从知识考古学角度去挖掘其生成语境与历史传统,更要从实用活力论角度来透视其绵延流变与因革创化。通常,前一类研究囿于典籍,多成旧忆,具有博物馆式展示价值,其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