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一直打败仗,但是名气却很大的武将?

  这里就要提到《人民日报》认定的常败将军——胡宗南了!
  能获此殊荣,胡宗南可谓是当之无愧!
  坊间传言,蒋介石是交通运输大队长,如果按此说,胡宗南就是副队长。
  胡宗南胡队长很能啊,一手毁掉了国军50万大军。
  以至于国民党高层纷纷怀疑,这家伙是卧底吧。
  而《人民日报》给胡宗南的评价是 ——"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
  若论一直打败仗,名气却很大的常败将军,应当提及此公。
  准备好了吗?忍住,千万别笑!
  食堂开讲,常败将军胡宗南,现在奉上!01、神奇发迹
  胡宗南,原名胡琴斋,字寿山,189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县一个贫寒家庭。
  三岁时,胡宗南随父辈迁居于浙西距孝丰县城西十里之鹤鹿溪。
  镇海到蒋介石老家奉化,也就一百里地,胡宗南是蒋介石的正儿八经的老乡,这成为他日后发达的一个主要原因。
  1904年,8岁的胡宗南开始求学,为日后的文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宗南是个学霸,1909年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读书,三年后以第二名成绩毕业。
  1913年,胡宗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
  1915年,胡宗南从吴兴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没有继续求学,而是先后到孝丰县立小学和私立王氏小学,担任任国文、历史和地理教员。
  胡宗南教学水平高不高不知道,不过教员生涯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
  1924年,胡宗南到浙江湖州参加别动队,与王亚樵结拜为金兰兄弟,算上弃文从武了。
  就在这时,一个改变很多人命运的大事件发生了。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先生在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
  1月28日,委员会选址,决定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设在黄埔——这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
  孙中山和黄埔军校
  1月31日,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第一届全体会议, 会议决定,派各执行委员、候补执行委员,分别去上海、北京、汉口等地进行秘密招生考试。
  胡宗南就抓住了这个机会,首先通过上海的初试,而后又通过由毛泽东主持的上海复试!
  胡宗南确实很厉害,和他一起通过上海复试的有蒋先云、徐向前、方志敏、桂永清、黄维等人。
  没错,胡宗南是毛泽东亲自主考并合格通过的。
  通过复试后,胡宗南从上海启程,乘轮船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贺衷寒
  刚好,他在轮船上认识了有黄埔军校一期三杰之称的贺衷寒,两人志气相投,自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到达广州后,胡宗南参加了黄埔军校最后的总复试。
  当时总共有1200名考生参加总复试,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而主持总复试的是我党创始人之一、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的张申府。
  张申府一看,胡宗南身高不足1米6,得,您落选了,打包回家吧——胡宗南直接被淘汰!
  最后胡宗南还是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被侥幸录取。
  5月5日,胡宗南正式进入黄埔军校,编在第1期第2大队第4分队,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这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就在这时,胡宗南鸿运当头,又获得了一次好机会。02、天子门生
  6月16日,黄埔军校补办了开学典礼,孙中山、宋庆龄、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亲自到会场给军校学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开学典礼上,孙中山还宣布训词: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孙中山讲话
  当时,这段训词还由胡汉民代念了一遍,可孙中山也好、胡汉民也罢,都是广东人,一口广东官话。 底下学生一听,都蒙了。
  南方学生还好点,勉强能猜懂,北方学生彻底抓瞎,完全听不懂讲的是什么。
  比如"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这八个字,北方学生给听成了"三味煮鸡,萝卜大葱"。
  开学典礼结束后,学生就向校长蒋介石反应了这个情况。
  蒋介石随即派王柏龄去学生中挑选三个书法比较好的人,抄写训词。
  这三个学生,一个是我党的李之龙,第二个就是胡宗南,第三个是他的死党贺衷寒。
  就这样,胡宗南幸运的从学生中脱颖而出,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蒋介石再一看,胡宗南竟然还是宁波老乡,他向来喜欢用浙江人,顿时喜出望外,对胡宗南另眼相看。
  从此,胡宗南成为了蒋介石重点培养的学生。
  在黄埔军校一期生中,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紧随其后的就是胡宗南、李士珍等人。
  当时蒋先云、陈赓联合左派学生发起组织了青年军人联合会,而胡宗南、贺衷寒则联合右派学生发起了孙文主义学会。
  两个学会是当时军校影响最大的组织。
  黄埔军校毕业证书
  这年11月,胡宗南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在军校教导第1团第3营第8连任少尉见习。
  1925年2月,胡宗南调任机枪连中尉排长;3月,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的棉湖战役,胡宗南正式从军。
  此战,胡宗南因为有功,晋升机枪连上尉连长,4月,又升任第1师第2团第2营副营长。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03、飞黄腾达
  1926年,胡宗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教导师第2团第2营营长,不久任教导师第2团上校团长。
  第1军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1925年8月,由第1师(师长何应钦)和第2师(师长王懋功)组成,9月20日,又收编许崇智粤军一部为第3师(师长谭曙卿)。
  12月收编独立第2师(1926年改称第14师,师长冯铁裴)。 第1军首任军长就是蒋介石(周恩来是第1军政治部主任)。
  1926年,何应钦接任军长,参谋长蒋伯诚,王柏龄任副军长,政治部主任邓演达, 下辖第1师,师长王柏龄;第2师,师长刘峙。第3师,师长谭曙卿;第14师,师长冯铁裴;第20师,师长钱大钧。此外另辖两个补充团。
  第1军是蒋介石发家部队,蒋介石中央军嫡系主力部队,有天下第一军之称。
  胡宗南就是从第1军出道,成为蒋介石中央军何应钦派系的骨干。
  在蒋介石和何应钦的大力扶持下,胡宗南升官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
  蒋介石和胡宗南
  1927年3月23日,北伐军攻克上海,5月胡宗南任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
  胡宗南成为国民党黄埔系学生的第一个将军!
  10月26日,胡宗南升任第1军(此时军长是刘峙)第22师师长;
  1928年8月,第22师缩编为第1师第2旅,胡宗南任任旅长,11月第2旅被评为"模范旅"。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联合对抗蒋介石,6月7日胡宗南任第1师代理师长。
  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升任第1师中将师长,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体系,以黄埔太子自诩,形成黄埔系"少壮派集团",逐渐脱离何应钦派系,自立门户。
  1936年4月21日,胡宗南终于荣升第1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胡宗南晋升劲头更猛。
  当时,周恩来都曾夸奖评价胡宗南道:
  "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
  1937年9月13日,胡宗南率第1军参加淞沪会战。
  胡宗南升任第17军团军团长,下辖第1军,第19师(师长李觉)、第32师(师长王修身)。
  淞沪会战蒋介石投入了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薛岳的第19集团军、朱绍良的第9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刘兴的第15军团、上官云相的第11军团、张钫的第12军团、以及胡宗南的第17军团。
  胡宗南已经成为蒋介石帐下重要大将,是黄埔学生中第1个军团长官。
  1939年1月14日,胡宗南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
  胡宗南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 1942年7月23日,胡宗南升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朱绍良)兼第34集团军总司令。
  别看他是副的,实际上,他掌握第8战区实权。 胡宗南屯兵西北,封锁、侵犯陕甘宁边区,号称"西北王"。
  1944年8月17日,胡宗南被任命为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陈诚)。
  此时的他已经可以和何应钦的死对头,土木系首脑陈诚掰手腕了。
  当时胡宗南已经成为蒋介石中央军一重要派系,与陈诚、汤恩伯,并称陈胡汤三大派系。
  两人爆发数次冲突,最终胡宗南神奇的赢了。
  12月19日,胡宗南被任命为第1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辖4个集团军、16个军、42个师、5个特种兵团,总计计45万人。
  1945年7月31日,胡宗南被正式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成为抗战时期,黄埔系学生中唯一的战区司令长官。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于1945年10月3日特加陆军上将衔,指挥第1战区5个集团军、25个军,总兵力达50万人,势力分布到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晋东南地区。
  胡宗南创造了黄埔军校学生六个第一!
  第一个少将、大陆时期唯一一个上将、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军团长、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黄埔学生被誉为蒋介石的"天子门生",而胡宗南则是第一天子门生!
  这履历真是羡煞旁人,委实羡慕不得,做官方面,还真是很少人能比得上胡宗南。04、常败将军
  现在问题来了,让胡宗南飞黄腾达,升官如坐火箭一般的是因为他的战功吗?
  客观的说,胡宗南在两次东征、北伐战争、中原大战、与红军作战,还是有所表现的。
  但他的表现并不足以让他获得如此高位。
  换而言之,他的战功明显配不上他的履历。
  抗战时期,胡宗南作为西北王,实力强大,可他主要不是对付小日本,而是防备陕甘宁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开始准备发动内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胡宗南终于开始派上用场了。
  或许他也准备大展拳脚,向世人证明自己第一天子门生的本事。
  1946年1月1日,胡宗南被蒋介石任命为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主任是刘峙。
  在同年4月,胡宗南的部下进行了整编,整编之后手下总兵力多达20余万人,可谓是兵强马壮。
  6月底,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他一上来就发动全面进攻,总计投入193个旅,占全部正规军80%的158人。
  胡宗南就率部渡过黄河,想和阎锡山的晋绥军联合对付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
  9月,胡宗南兵分两路进攻晋东南,企图完全消灭第4纵队。
  著名的临浮战役就此打响。
  陈赓
  第4纵队司令员是谁?不是别人,正是胡宗南的同期学生陈赓(政委是谢富治,两人组成著名的陈谢兵团)!
  这是一场同窗对决,胡宗南、陈赓、以及胡宗南麾下第1军军长董钊都是黄埔军校一期生。
  这一次,胡宗南出动了自己的王牌部队,整编第1军第1师第1旅。
  第1旅旅长黄正诚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德国陆军炮兵学校。
  黄正诚被吹嘘为"百战百胜的将军",军衔是中将,所部第一旅,被吹嘘为天下第一旅, 全副美械装备、训练有素、战术、技术比一般部队高,士兵都是七八年以上的老兵,有蒋介石御林军之称。
  结果9月24日,第1旅被全歼,旅长黄正诚被俘。
  紧接着,胡宗南麾下另一支主力部队整编第17师48旅几乎被全歼,旅长何奇被击毙。
  胡宗南这时突然发现老同学陈赓不好惹,赶紧跑路。
  进攻太岳不利,胡宗南又去打延安的主意。
  此时,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到1947年2月,歼敌71万余人,粉碎了蒋介石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被迫又采取重点进攻,延安就是蒋介石重点进攻方向之一。
  胡宗南
  1947年3月,胡宗南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随即决定进攻延安。
  3月13日,胡宗南部动用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延安。用得又是兵分两路钳形攻击的套路。 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再以"西北行辕"的马鸿逵、马步芳和"晋陕绥边区总部"的邓宝珊军在西线和北线钳制配合,辅助突击,企图一举攻占延安。
  这一次,胡宗南动用的精锐部队就有整编第1军、第29军所属6个整编师、15个旅共约14万人。 而他的对手,西北野战军只有教导旅、警备第3旅、第1纵队等部,总计约3万人。 无论是数量,还是装备,胡宗南都处于绝对的上风。
  3月19日,胡宗南成功占领延安,他很兴奋,给校长蒋介石拍了封告捷电报,宣称自己歼敌五万,并成功占领延安。
  实际上,从进军延安开始,胡宗南损兵折将,至于歼敌数完全就是瞎编,更重要的是延安还是毛泽东主动撤出了,胡宗南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胡宗南浑不在意,自以为立下盖世功勋,自己也跑来延安办公,之后还弄了重兵把守延安,搞得自己手下的机动兵力只剩下十万,他还让蒋介石亲自来延安视察。
  8月7日,蒋介石、宋美龄抵达延安,胡宗南好一通糊弄,出尽了风头。
  蒋介石视察延安
  实际上,胡宗南自占领延安后,就没过一天好日子。
  他遇到了一个更厉害的对手,他的对手正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
  很快,在彭德怀的打击下,胡宗南三战三败。
  第一战,3月25日的青化砭战役,整编第27师31旅旅部及第92团共2900余人被歼灭,旅长李纪云被俘;
  第二战,4月16日,羊马河战役,整编第15师第135旅4700余人全部歼灭被全歼,代理旅长麦宗禹被俘;
  第三战,5月7日的蟠龙战役,整编第1师第167旅6700余人被全歼,旅长李昆岗被俘。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共歼胡宗南军1.4万余人,从而稳定了陕北战局,为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到了1947年下半年,彭德怀的胃口变大了,开始准备全歼胡宗南整编师了。
  8月20日,沙家店战役,整编第36师6000余人在沙家店被全歼,师长钟松化装逃脱,西北野战军从根本上扭转了西北的战争局势。
  10月11日,延清战役,守备清涧的整编第76师8000余人被全歼,师长廖昂被俘。
  胡宗南忽然发现,自己忙活半天,陕甘宁边区差不多还是在解放军手里,自己的部队倒是没了不少。
  可还没完,到了1948年,彭德怀胃口更大了,开始准备全歼胡宗南的整编军了。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包围军事重镇宜川。胡宗南命令整编29军前往救援,结果在瓦子街被全歼,中将军长刘戡、整编第90师少将师长严明阵亡。
  此战,西北野战军伤亡5404人,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整编27、90师及整编76师24旅,共5个旅10个团计29485人,其中,毙伤敌7523人、俘敌21962人。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
  胡宗南一看,延安不能再呆了,再呆就完了,1948年4月21日,胡宗南撤出延安。05、官方认可
  就这样,胡宗南以20多万军队对战彭德怀西北野战军,手握十倍优势兵力反而不断被吃掉,最后胡宗南的行军队伍越来越大,解放军的胃口也越来越好,胡宗南损失越来越大。
  最终,1949年5月18日,胡宗南损兵折将十多万后,放弃西安,退据汉中,撤出了陕西境内。
  而后在扶眉战役中,胡宗南再次被歼灭4个军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3万余人,彻底被赶出汉中。
  要知道,在解放军各大野战军中,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是兵力最少、装备最差、补给最困难的。
  就这,胡宗南都打成了这德行。
  整个西北战场,胡宗南的指挥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可以说,西北野战军能逐渐强大起来,胡宗南"功不可没",他称得上是西北野战军的从最初"运输大队长"。
  胡宗南撤出陕西后,依然被蒋介石委以重任,担任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军政长官顾祝同)等职。
  手中握有李文的第5兵团、裴昌会第7兵团、李振的第18兵团,3个兵团13个军40万人。
  不过,胡宗南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接下来他将面对第一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凌厉攻势。
  结果很显然,胡宗南40万大军全部起义。
  至此,整个解放战争,胡宗南损失了50多万部队。
  即便如此,蒋介石还是一如既往信任胡宗南,让他在西昌固守三个月,建立游击根据地,最后关头,胡宗南又跑了。
  1950年3月,胡宗南败逃宝岛。
  5月,"监察院"李梦彪等四十六位"监察委员"提出弹劾胡宗南的议案,议案洋洋洒洒,长达数千字,历数他的败绩。
  尤其是青化砭战役,有人直接说他"通共",是隐藏在国军内部的高级间谍。
  青化砭战役形势图
  因为,在青化砭战役中,第31旅已经发现四周有西北野战军主力设伏。
  结果胡宗南回电说:
  "贪生怕死,畏缩不前,非军人气概,务必按原计划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畏缩不前论罪。"
  就这样,胡宗南把第31旅送进了包围圈。 31旅被歼灭后,无形中暴露了西北野战军主力的位置。
  西北野战军毕竟实力远不如胡宗南, 如果此时胡宗南集结重兵,胜负尚未可知。
  结果志大才疏的胡宗南看不上2万多西北野战军,他听说毛泽东要渡过黄河,他想来票大的,向北占据延川和清涧,企图抓住毛泽东。
  等他布置好包围圈,毛泽东早已经撤退了。
  此后的蟠龙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扶眉战役等战役几乎都是胡宗南刚愎自用所致。
  以至于军中不少将士私底下纷纷猜测,这胡宗南该不会是地下党吧?
  要不然怎么奉献如此智熄般的操作。
  当然,胡宗南并不是卧底,他纯粹就是菜!
  这点为所有国民党将士所公认。
  有意思的是,1947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评价胡宗南道:"蒋介石最后一张王牌,现在在陕北卡着了,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胡宗南现在是骑上了老虎背……
  事实证明,蒋介石所依靠的胡宗南,实际上是一个‘志大才疏’的饭桶……
  胡宗南"西北王"的幻梦必将破灭在西北,命中注定,这位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其一生恶迹必在这次的军事冒险中得到清算。"
  在国民党所有将领中,能获得《人民日报》如此"称赞"的并不多。
  直接冠以常败将军的也就胡宗南一人而已。
  胡宗南和夫人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胡宗南成为敌我双方公认的常败将军!
  能做到这个地步,胡宗南也真是神奇!
  历史上名气很大,却一直打败仗的名将恐怕非西汉名将李广莫属。
  李广在当时就有名将之称。当初,汉文帝见到李广后感叹,可惜,你没有遇到适合你的时代,如果在高皇帝时代,万户侯岂足道哉。
  到了景帝时期,爆发吴楚七国之乱,李广大显用武之地,立功夺旗。后来,李广捍卫大汉边疆,匈奴对他十分畏惧,李广军队驻扎在那里,匈奴就不敢去那里掳掠。所以,李广"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武帝以前,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基本上以防御作战为主。到了武帝时期,大汉国力增强,开始转守为攻。此时,李广的战绩却乏善可陈,虽然他在战场上仍然勇武非常,但却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全军覆没。
  马邑之谋。这是武帝谋划的对匈奴的一次大规模伏击,调动三十万大军,分别由韩安国、公孙贺、王恢、李广四名将军分别率领,在马邑城外埋伏。但由于匈奴单于到城外起疑,捉到一名汉军尉官,逼问之下,这名尉官交代了汉军的全部计划。单于立即下令撤军。这次伏击包括李广在内的四名将军全部毫无所获。
  四年后,汉武帝安排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名将军,每人一万骑兵分别出击匈奴。四名将军除了卫青到达龙城,斩杀几百人外,一个比一个惨。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李广碰上匈奴大部队,直接被匈奴俘虏。
  这次李广脱困表现十分出色,有智有勇。因为有伤,李广被安置在两马之间,用网兜兜着。李广躺在网兜中装死,他斜着眼睛看到有一个匈奴少年骑了一匹好马,于是突然跃起,夺了少年马匹,骑着往南逃跑,半道遇到了他的残部,就带领他们一同入塞。这时,匈奴的几百追兵赶来,李广就用夺来的弓箭射杀匈奴追兵,最终保护着众人逃脱。虽然有着出色的表现,但是改变不了战败的命运。因为损失太大,回到长安后,李广被判死刑。不过幸亏汉朝可以拿钱赎罪,李广得以逃得一命。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兒马,因推堕兒,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兒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元朔四年,李广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当时跟随卫青的将领,大多因为斩杀敌军首级达到条件,被封侯。只有李广的军队没有功劳。两年后,李广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与他会合。结果李广被四万匈奴骑兵包围。此战李广临危不惧,同样表现出色。他先命自己儿子李敢率领几十名骑兵突击匈奴,坚定军心。然后,命士兵结成圆阵迎敌。但毕竟寡不敌众,在匈奴的箭雨下,李广军队伤亡惨重,箭也快用完了。这时,李广命令士兵们拉满弓,不要发射,自己用大黄弩弓射杀匈奴副将,一连射杀好几人,逼退了匈奴。但他们一直到第二天张骞的援军赶到才脱困。这次,李广因为功罪相抵,没有被追究。
  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乡,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后来,卫青、霍去病等人大规模出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行出征。但是武帝认为李广年龄大了,一直没有答应。直到元狩四年,武帝才答应李广,让他任前将军,跟随卫青出塞,但却告诫卫青李广年纪大、命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交战。既有武帝的命令,同样也有私心,想要自己好友公孙敖立功,于是让公孙敖跟随自己正面迎敌单于,让李广与赵食其会合从东路出发。李广坚决反对这一命令,卫青让长史直接写文书,命令李广行动。此战,卫青成功击败单于,李广却迷路了,没有按时与卫青会合。战后,卫青责令李广幕府人员去受审对质。李广说,将士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了。我亲自去受审对质。到了卫青的幕府,李广却不再愿面对刀笔吏责问这样的侮辱,拔刀自杀。
  自古至今,无人否定李广名将的身份,但李广在对匈奴作战中,要么一无所获,要么遇到远超过自己的匈奴军队,不管战场上表现得多么精彩纷呈、艰苦卓绝,但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也就有了"李广难封"的千年感叹。
  三国中"常败将军",一生总打败仗,却每次战败都能斩杀敌军大将
  导语:胜败乃兵家常事,虽然有理,但无论是哪位将军都是不愿意打败仗的,因为战败小则影响士气,大则危及全局。但是三国有一人堪称三国中的常败将军,他的军旅生涯几乎就是只有一个字"败",他同时又非常幸运,尽管每战必败,但每次战败都能斩杀敌军一员大将,进而挽回一败涂地的局面。
  此人名叫黄祖。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人,但对其事迹的了解却很朦胧,三国里他一出场,就充当着江东孙家的背景,先后被孙氏三代人给虐地非常惨,同时他也让孙家付出了惨重代价。虽然他面对江东孙氏的战绩是全败,却也斩杀了对方三员大将,能在江东猛虎的连连攻击下镇守江夏将近20年,这也从侧面说明,其实他的实力并不弱。
  黄祖出身江夏豪族,表面上看他与刘表是主从关系,但在那个时代他们这种主从关系更像是欧洲的大领主和小领主的关系一样,他其实就是江夏地面上的宗主,而正因如此,他在抵御孙氏政权时才会那么地积极。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黄祖硬是抵御了江东孙氏父子三代17年。
  中平六年时,孙坚开始讨伐董卓,虽然多次取得大胜,但是讨董联军内部瓦解,开始互相攻伐,他在夺取洛阳,获得玉玺之后也变得锐意尽失,回军依附于袁术。两年后他在袁术的指令下进攻荆州,黄祖率军与其在樊城附近交战,但是一触即溃,率军退回了襄阳,孙坚趁机包围了刘表。后来黄祖出城聚集军队再次与孙坚交战,还是大败,然后一路逃进了山林中。孙坚一面围城,一面亲自率部进山围剿,但在山中中伏,被黄祖的士兵给射杀,襄阳之围遂解。
  黄祖虽然连败两阵却没有溃退,还能够绝地反击,一举击杀敌军主将,可见其军事素养是很高的。此战之后,黄祖与孙家算是结下了世仇。孙策那时候只有十几岁,军队全部给袁术吞并了。三年后,二十岁的孙策要回了父亲部曲,用了仅仅5年时间他就夺取了江东全境。进而转战庐江,击败了刘勋,然后进攻沙羡,在这里他击退了黄祖的军队,但未能杀掉他,而他的手下大将徐琨也在此战中阵亡,孙策本想继续进攻江夏,可不久之后他就被刺杀了。
  孙权继位后,继承了兄长为父报仇的遗志,先后四次与黄祖交战,一步步夺取了江夏在长江南岸的土地,但是孙权方的损失也非常惨重。公元203年,孙权首次讨伐黄祖,双方的舰队在长江中交战,黄祖再次败退,江东军岂能放过,大将凌操追在了最前面,不料被甘宁射杀,黄祖也再次逃过一劫。公元207年,被惹急的孙权决定彻底解决这个祸患,他派遣全部精锐,由吕蒙、凌统等人率领下进攻江夏,先是在长江中击溃了江夏水军的两艘艨艟巨舰,然后趁势攻下了夏口,并进行了屠城,而黄祖这次终于在逃跑时被追上斩杀。
  结语:黄祖的一生总是在打败仗,这并不全是因为他的能力所致,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对手江东孙氏个个都是人中豪杰,他能坚守这么多年已实属不易,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个软弱的上司刘表,每次黄祖被围他能没有及时派出援军,实际上黄祖是一直以一郡之力在和江东六郡抗衡。而黄祖本人的性格也是桀骜不驯的,比如他曾一怒之下杀掉了弥衡、对救过自己的甘宁也看不上,最终导致与部下离心离德
  这个题目一出来,你就会想到三国时期著名武将,排名第一的吕布吕奉先,很少打胜仗,到处逃窜,认各种干爹,最后白门楼惨死。武力值爆棚,指挥能力和人品太差,所以成就他在这个排行榜排第一位应该没问题。
  还一个汉代著名武将,飞将军李广,没打过胜仗 ,而且还被匈奴俘虏过,侥幸逃跑回来,后来也是连续败仗,最后脸上挂不住了自杀身亡,他和吕布一样,武力值尚可,名气也大,就是没有指挥能力,不会排兵布阵,哎,看来厨子都看兵法是极其正确的。
  我推荐飞将军李广!
  李广有多出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句话说的就是李广,出自《史记》。太史公司马迁赞美李广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即使从不自我宣传,也很自然地会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仰慕。李广成了道德的化身!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里的这两句诗,更是把李广的名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怀才不遇的悲情典范,引发了无数文人的共鸣和同情。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但凡稍有失意,谁人不感叹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成了一种精神符号!
  从此以后,李广的名气越来越大,经久流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在歌颂李广的功绩,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是在赞美李广的勇猛,出自卢纶的《塞下曲》。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这是在感叹李广的命运不济,出自王维的《老将行》。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追慕先贤之情跃然纸上,这句出自高适的《燕歌行》。
  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简直数不胜数。中国历史上名将辈出,战绩彪炳的比比皆是,但要说到被后世文人写诗歌颂,李广若排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李广的名气还不仅于此。据《大唐玉蝶》所述,李氏出自秦国大将李信--西汉李广这一谱系。也就是说,大唐开国后直接攀认了李广为祖宗!
  唐德宗时,李广被供为"武庙六十四名将"之一,与孙膑、王翦、卫青、霍去病、郭子仪等人齐名。宋徽宗时,李广再次入选,名列"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可以说,就名气而言,不论是"武庙六十四名将"还是"武庙七十二名将"里,能与李广一较高下的也就只有关二爷了。不同之处在于,关二爷的拥趸大多是普通老百姓,而李广的粉丝大多是文人。
  李广的战绩如何?
  《史记》中记录的李广战绩主要有如下几个。
  1、七国之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身份随周亚夫平叛,在昌邑城下勇夺敌军军旗,扬名立万。
  2、辗转调任多地边郡太守,抵抗匈奴骚扰,李广守边有功,但没有记录具体战绩。
  3、李广曾率100骑兵,私自脱离大军孤军深入追杀3名匈奴射雕手,却突然遭遇几千匈奴大军。李广凭勇气和计谋震慑住匈奴大军,然后连夜逃脱。
  4、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命李广、卫青等四将各率一万骑兵,分四路出击匈奴。李广率军出雁门关后遭遇匈奴,因敌军太多,兵败被俘。后来李广找机会逃脱,回到京城后因损失太大,被削职为民。与此同时,卫青大败匈奴,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
  5、公元前123年,李广被委任为后将军,两次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此战深入匈奴数百里,斩杀敌军过万,张骞、霍去病等部将因战功获封侯,但李广所部却没有战功,空手而归。
  6、公元前121年,郎中令李广率四千骑兵,博望侯张骞率一万骑兵,一同出征,分兵两路。李广部行军几百里后,被匈奴左贤王的四万大军包围。
  李广虽然率军奋力抵抗,更亲自射杀匈奴一员副将,但几乎全军覆没。后来张骞率军赶到,匈奴才退走。此战后张骞因行军迟缓延误战机,被削职为民,李广则功过相抵没有封赏。
  7、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一路大军,再次远征匈奴,李广在卫青麾下任前将军。途中,卫青侦查到匈奴单于的位置,于是分兵两路,亲自率中军正面冲击匈奴大军,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兵一处,从右翼迂回包抄。
  此战,卫青所部俘虏斩杀敌军一万九,俘获大批粮草,可惜被匈奴单于逃脱,未尽全功。而李广赵食其所部由于没带向导,途中迷了路,等战斗结束后,卫青所部回营了才赶到。李广不愿被罚,拔刀自刎,赵食其被削职为民。
  综上所述,李广除了守边有功和个人勇猛外,确实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特别是率军出征,要不就空手而归,要不就突然被包围导致全军覆没,最后一战则是迷路贻误战机。
  每次都这样,显然绝不可能是偶然。
  《史记》中说,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看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就安营扎寨,为的是让士兵们感到方便。晚上宿营时,不派人巡更守卫,然后会远远地布置哨兵,所以没有遇到过危险。至于李广的将军幕府里,各种记载考勤和奖惩功过的文书则是尽量简化。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这算什么?十足的治军不严,军纪涣散嘛,还美其名曰"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这样的治军风格,难怪会老是被匈奴突然包围而全军覆没了。至于最后一战因为没带向导而迷路,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了。
  所以,即使《史记》总称赞李广身先士卒、御下宽厚、与兵卒同甘共苦,我还是认为李广算不上是一名优秀的主将。李广的性格缺陷。
  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李广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所以他的悲剧不仅仅是因为时运不济和军事能力不足,也有性格的因素。
  第一件事,是接受了梁王私自授予的将军印。梁王是谁啊?他可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仗着太后宠爱和手下兵强马壮,觊觎皇位的藩王。在平定七国藩王之乱时,李广居然接受梁王私授的将军印,这不是缺心眼和找死吗?
  第二件事,是私杀霸陵尉。李广被削职为民后,曾在乡下隐居过几年。有一次他外出游玩喝酒,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路过霸陵亭时,被喝醉酒的亭尉大声喝斥,拦住不放行。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前李将军!"亭尉不买账,"现任的将军尚且不允许通行,何况是前任。"
  这事再怎么说,亭尉也没错,规定就是规定,天黑后禁止通行,管你是将军还是平民。估计也就是亭尉喝醉了才这么大胆,不然未必敢拦李广。但李广终究还是因此事记恨上了霸陵尉。后来李广被汉武帝重新启用,任命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要求把那个霸陵尉调入他麾下,等到了军中就立马杀了霸陵尉以解恨。
  可见,李广勇则勇矣,却不懂政治,容易头脑发热性格冲动,且睚眦必报,无容人之量,像极了梁山好汉。他终身未封侯,最后拔刀自刎,显然也有性格的缘故。 李广为什么这么有名?
  说到底,人类社会始终是讲究话语权的。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定义对错,甚至定义历史。
  李广之所以这么有名,就在于封建社会掌握话语权的是文人士大夫阶层,而由于司马迁和王勃的推崇,使得李广的遭遇引发了文人广泛的共鸣和同情,由此名声大噪,经千年而不衰。
  今天的西方国家同样如此,若不是掌握着话语权,岂能如此肆意污蔑打压对手,颠倒黑白!
  要说一直打败仗名气很大,我觉得应该算赵括,一生一战成名,也就这唯一的一仗让自己丢掉性命,赵国损失掉了40万壮年。为中国文化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典故
  赵括(?-前260年),嬴姓,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括代替廉颇,改守为攻,最终兵败,赵括也被秦军射杀而死。
  算来算去,最有名的常败名将好像就是飞将军李广了。
  没打过胜仗的可能就纸上谈兵那个。常打败武将又出名的话,刘邦勉强算一个。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个说不清。
  曹刿第一。
  我觉得汉代李广算一个,李广善骑射作战勇猛,可惜时运不济,曾经被俘虏,数次大战也没立军功,有一次还迷路了,致死没有封侯,可是名气却不小,人称飞将军,唐代诗人卢纶有一首诗写的就是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百羽,末入石棱中。

宝贝过生日,你们会买个蛋糕送到幼儿园吗?孩子过生日,为了让孩子开心,买一个蛋糕送到幼儿园去,让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的做法,在我们家大女儿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年,我曾经尝试过,跟老师提出申请,不过,这个想法被老师拒绝了,沟通中国取得的成就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维克托科特现任阿根廷共产党总书记,阿根廷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期刊编委会主任卢重光绘国外共产党人看中共百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继1917年俄国革命后,世界共产主义者和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10位女性被尊称为先生,你知道都有谁吗?先生一词一般都是用在男子的身上,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女性也被称为先生,这样的女性你知道几个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先生。1中国数十个省,为何唯独福建在古代是兵家不争之地?两方面原因。第一,交通不便。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中原人都以为福建是个岛,原因就是古代福建人去中原,大多是搭船前往。中原人见得多了,就以为福建与中原是没有陆路相连的。虽然后来中原人意红军老团长在乡务农8年,村民不知身份,直到主席派人请他去北京1959年初秋,党中央决定开展建国十周年庆典。对于此次参加庆典活动的人员,党中央决定从当年参加过长征的红军中挑选一些代表人物,与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与到这伟大的盛典当位列元帅首位的朱德,为何没拿到001号命令状?001号命令状给了谁1955年9月底,中南海国务院礼堂举办国防部授衔仪式,朱德作为元帅之首,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下,接受了毛主席的授衔和命令状,作为第一个接受授衔的人,朱德命令状上的编号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彭德怀入朝前向毛泽东提出三个要求,为何主席没有全部答应?1950年的朝鲜战争在美军登陆仁川之后,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此前所取得的优势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十几万朝鲜人民军被美军拦腰切断,损失惨重。急转直下的形势让金日成将最后一线生机寄托邓宝珊起义后责问毛主席,为何派兵攻打他,主席打是亲骂是爱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曾多次邀请国军起义将领邓宝珊到中南海吃饭,有一次开完会,毛主席单独把梅兰芳和邓宝珊留下来了,他特意邀请二人到家里去坐坐叙叙旧,邓宝珊自然是非常愿意的偷挖毛主席祖坟的凶手,躲在长沙当篾匠,因举止怪异暴露被处决1949年8月4日,随着人民军队进驻长沙,湖南宣告和平解放。当天,广大人民群众自发走上街头,他们拉着巨大的横幅,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以欢庆和平解放。当人民军队井然有序地穿过人群之时,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他如何回答1980年8月,世界著名的女记者法拉奇来到中国采访邓小平。法拉奇过去采访过多位首脑人物,因为采访风格犀利,文笔尖锐,有时甚至咄咄逼人,让世界上许多领导人避而远之,不愿意接受她的采访国士无双的袁隆平,子女都是做什么的?是否继承了父业?巨星陨落,国士无双。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湖南省长沙市与世长辞,享年91岁。一时间,举国悲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衡念物力维艰,是
包拯是开封府尹还是知开封府?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宋代官制繁琐复杂,且经历过元丰政和乾道三次改制,即便宋史也有很多紊乱颠倒或自相矛盾的记载,而在开封府主官设置方面同样体现了这种混乱特点。在唐代,府是只有都城和皇帝曾经进驻过的都市才百闻不如一件写下这封家书时,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图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现场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礼堂,两张泛黄的信笺铺陈在展架上,也铺展出百年前,一名24岁爱国青年救亡图存的豪迈气概。写信者叫俞秀陈老总准备提他为军区副司令,他说我就不挂名了,我在福建很好1953年7月,陈老总带着张爱萍叶飞到北京呈报解放大陈金门到作战方案。在此期间,陈老总找叶飞张爱萍让他们为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当时,叶飞担任福建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委书记,因第一书记张鼎印度产生不了毛泽东刚看了张维为的一个视频,大意说印度抗疫不成功,是因为印度没有印度式的毛泽东。有感。我想说南亚次大陆也产生不了印度式的毛泽东。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的毛泽东是怎样产生的?一悠久绵长始成军长变成副旅长,许世友闹情绪不上任,得知旅长的大名后立马动身1937年2月中旬,为了合作抗日,周恩来博古和叶剑英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等人在西安就红军改编问题进行谈判。我方提出红军组成一路军,设总指挥部,配正副总司令,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原创红色电波迎百年学党史(四十四)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子王旗融媒体中心94。5兆赫推出迎百年学党史栏目欢迎广大听众朋友届时收听!应对国际风云变幻1989年政治风波过后,美国政府和国会中华朝代更迭你知道多少?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有哪些朝代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下始末。盘古开天地之初还没有朝代,后来经过三皇五帝,然后才由夏启建立了第一个朝代,夏朝。夏朝延续四百多年,由于末代君那年小满俺庄儿打死一个老日原创于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所作刘改名咱们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平时杀个鸡子都要对天愿意愿意,这会儿打老日下手恁重,实在是老日在咱这儿作恶太多了!张耀东日本鬼子连畜生85年前,十三朝古都的一次兵谏,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1936年12月12日,一件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在陕西西安爆发,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也被称为双十二事变。在西安事变中,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等人扣押当时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他是北大首任校长丨几道先生,见字如晤一声炮响甲午战败,彻底击碎天朝上国的幻梦。一部天演论千钧笔力,标示须保种自强的惨烈时局。历史将京师大学堂交到他的手中。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严复出任首任校长。他面临康王汪海洋为太平天国流尽鲜血,又亲手扼杀帝国复兴的最后希望对于太平天国而言,在所有成名的重要将领之中,康王汪海洋是极少数或者说绝无仅有的完全无法用忠奸善恶来定义的人物。天京城破之后,他被称为太平天国晚期的擎天一柱,统率残存的太平军转战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