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1974年,毛主席最后一次回湖南

  对于毛泽东而言,湖南这个地方所包含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绵长的。从幼年到青年,毛泽东在湖南读书、求学、革命,曾经在湘地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对于湖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毛泽东都非常熟悉,在心头居留不去的那些浓墨重彩的湖南情结,也成为了毛泽东一生难以割舍的惦念。
  在建国以后,毛泽东曾经返回湖南巡视多达四十余次。在湖南,毛泽东开展了无数次调查研究,在紧抓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地提点改善着党和干部作风,以身作则,力求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幸福安宁的生活环境。
  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泽东再一次抵达了湖南长沙。这一次的毛泽东在湖南足足呆了114天,这是他回湘时间最长的一次,然而,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故乡的土地上……
  一,最后一次离京巡察
  1974年7月17日,毛泽东踏上了专列,自北京始发,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离京巡察之旅。那时的毛泽东已经81岁。对于一个这样年纪的老人来说,舟车劳顿中的辛劳是难以掩盖的。
  因此,在圈阅并批发了准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的通知后,毛泽东的专列离开武汉,顺着铁轨南下,来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那个地方——湖南,长沙——开始了他的"养病"时间。
  10月13日,专列抵达长沙。这一次,专列没有停在南郊的机场专用线上,而是缓缓驶入了位于城中的火车站内。已经难掩疲态的毛泽东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出专列,跟前来接待的工作人员简单寒暄了几句以后,便前往并下榻在了省委接待处九所六号宾馆内。
  六号宾馆那个小小的平房,其实是毛泽东每次回到湖南最喜欢的地方。平房就在陈家山脚下,四周绿树成荫,房子后面还有不少橘子树,形成了一片僻静安谧的橘林。
  休息下来的毛泽东喜欢在橘林里散步,在郁郁葱葱的树荫下和橘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中,晒着太阳思考问题,偶尔也会开玩笑似的"警告"自己的身边人:"不许打橘子的主意!"
  在抵达长沙以后,毛泽东对外宣称自己是来"度假养病",然而真正能够闲下来的时间还是寥寥无几。身为一国元首,毛泽东仍旧需要大量批阅各项文件,而同时,远在北京的政治风暴迭起,这也让毛泽东心里无法真正地松懈下来。
  在长沙的一百余天中,毛泽东接见了六次外宾,会见了多批中央的高层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等人,把舵了许多事关全局的政治方针,心心念念的仍旧是国家大事。
  其实,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已经罹患老年性白内障,视力模糊不清,几近失明,即便如此,毛泽东还是每天要求他的贴身护士每天给他阅读大量报纸、文件,护士不在,他就用收音机听,用电视机"听",不错过国内外的任何一点风云变化。
  对于毛泽东而言,年老体衰所导致的、无法对国事继续事必躬亲,也许是令他最为无可奈何的事情。
  1974年12月底,周恩来总理不远万里,抱病乘飞机来同他彻夜长谈,两个人在会客厅里,一同商定了接下来两次大型会议——十届二中全会和第四次人大会议的各项安排,而等到周恩来返回宾馆后,毛泽东坐在椅子上,疲累地将头一歪,竟然就这样睡了过去。
  二,年过八旬的"游泳健将"
  尽管大多数时间仍旧需要操劳国事,然而在闲暇之余,毛泽东仍然不忘记他此生最大的爱好:游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出身湖南的毛泽东对水的热爱极深。在年轻时,毛泽东曾经在韶山水库中游泳数次,横渡过湘江和长江,体验过珠江的宽广,也享受过北戴河的海浪滔滔。
  在水中的毛泽东迎风博浪,毫无惧色,"胜似闲庭信步";他还写过无数有关游泳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游泳的喜爱。
  只是,这一次回到湖南的毛泽东,无法再在湘江里"中流击水"。在他抵达长沙不久,天气就进入了萧瑟的初冬,湘江江水冰冷湍急,年过八旬的他在橘子洲头远眺良久,脸上浮现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仿佛在回想当年在江水中的畅爽与痛快。
  可惜的是,现实早已不允许他这样"浪遏飞舟"。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毛泽东最终遗憾地放弃了在湘江中游泳的打算,转道去了湖南省游泳馆。
  彼时的毛泽东身体状况早已大不如前,除了视力,身体上也开始呈现出了衰老。在贴身人员后来的回忆中,毛泽东前往游泳馆的时候,步履蹒跚,"下肢浮肿得非常厉害,脚像发面馒头。"
  然而,在下水后,毛泽东又恢复了"游泳健将"的"本性",在水中时而转圈,时而仰泳,时而自由泳,在放松高兴之余,还和池边的工作人员泼水、玩笑,建议他们也"多来下水看看"。
  这一次游泳,毛泽东不顾工作人员的提醒,足足在水里呆了半个小时左右。而后,毛泽东又陆续在11月底和12月初前往游泳馆游了四五次泳。
  可惜的是,对于他的身体而言,多次游泳所带来的更多的还是体力上的消耗,在12月5日的最后一次游泳中,毛泽东两臂在水中划了一会儿,无奈地长长叹了口气,对陪同他下水的警卫队长说道:"我浑身发软,手脚也没劲了,看来,以后游泳也困难了。"
  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和水亲近。在随后的岁月里,毛泽东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情在水中畅游了。三,在长沙度过的81岁寿辰
  1974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长沙度过了他的81岁寿辰。 一大早,工作人员便仔仔细细地打扫了六号宾馆的边边角角,在花瓶里插上了毛泽东最爱的腊梅和茶花,又用果盘装了几样毛泽东故乡的几道湖南小吃,将他们一并放在了沙发旁边的茶几上。
  没过多会,从外面散步回来的毛泽东走进会客厅里,很快就发现了四处的小小变化。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在自己的故乡,也许是布置得并不奢靡,反而有点小小的温馨,一向反对别人为他祝寿的毛泽东,这一次并没有做出什么表示。
  他走过去拈起一支花来闻了闻,又尝了一块茶几上的小糕点,而后向着工作人员们会心一笑,露出了他一贯和蔼的表情。
  中午的时候,按照惯例,厨房送来了一碗长寿面。由于日子特殊,工作人员又为毛泽东配了一瓶芙蓉酒。毛泽东见到面条和酒,显得十分愉快,他先是尝了尝长寿面,而后又抿了抿杯中的酒。
  隔了一会儿,才喊来工作人员,叫他们把剩下的糕点、外宾送来庆生的水果和酒全都拿走分吃掉,"不要浪费",自己则开心地吃完了一整碗的长寿面。
  在这一天里,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湖南酒厂听闻毛泽东在当地,便遣人送来了湖南特产、取白沙古井水酿造的"仿茅台"请毛泽东品尝。
  毛泽东先是认真端详了装酒的白瓷瓶,而后又品了一口酒,大加赞赏道:"这酒的质量和味道都不错,叫什么‘仿茅台’?依我看,他用的白沙井水,叫‘白沙液’更好!""白沙液酒"由此定名。
  四,"故园三十二年前"
  在长沙休养的114天里,毛泽东也起过回到韶山看看的念头。他希望能够再一次祭扫父母陵墓,和父老乡亲们促膝长谈。可惜的是,由于身体问题,加之工作繁忙,最终也未能成行。
  离开湖南前,毛泽东在长沙度过了新年的元旦。
  为了热闹,工作人员特地为他放了鞭炮和烟火,毛泽东坐在屋内,透过窗子和已经非常微弱的视力,远眺着故乡的天微微出神,一直到一串鞭炮彻底放完。当时的毛泽东究竟是在担忧北京的政局变幻,还是在怀念家乡韶山的故土人情,我们最终不得而知。
  2月3日,闻听周恩来病重,又加上春节将近,毛泽东终于决定启程离开,返回北京。临走的时候,毛泽东看着前来为自己送行的湖南的工作人员,十分感慨地挥手道:"客散主安,我走后,你们快回去踏踏实实地过一个春节吧!"
  他这份随和和对工作人员的关心,令许多人多年后还记忆尤深。
  这一次离开时,毛泽东还未想过,那是他最后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在他的心中,也许还在想着下一次回来时,再回韶山,回到父母的墓前祭扫。然而天不遂人愿,在1974年后,毛泽东再也没有能够返回自己的故乡。
  1976年6月,毛泽东的病情愈发危重,他的归乡之情也愈发浓重,他希望回到韶山滴水洞,为自己"养老送终"。由于毛泽东已经无法长时间乘坐专列,他的专机还在北京和韶山之间来回往返试飞多次,而韶山方面也做好了一切接待的准备。
  可惜的是,毛泽东的身体甚至无法支撑他坐上飞机,回到那片生他养他的地方,最终,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带着对故乡的依依之情,在北京病逝。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七绝,是多年以前毛泽东留给他父亲的一首离别诗,诗中,年轻的毛泽东踌躇满志、亟待建功立业的心情可谓跃然纸上。
  而随着他"出乡关",走遍万水千山,在他心中割舍不下的,还是那片"桑梓地",是三十二年前的那个"故园"。可惜的是,从出生到辞世,万千事物烦扰的他,只有十四次返回韶山的机会,而他"叶落归根"的梦想,也最终没能实现。
  回首往昔,时光洪流所能带走的只有那些无足轻重的模糊回忆,然而伟人的光辉和他所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仍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所怀念的故乡,如今也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省份,而令他操劳一生的中国,也成为了泱泱大国,屹立在世界之巅。
  这一切,都离不了他当年为中国所付出的一切,而毛泽东主席也一定会和中华民族一起,万古同辉!

康熙24子,有着九子夺嫡,乾隆17子,为何没夺嫡之争?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夺嫡之争的一个暗黑极致体现,它不同于玄武门之变那般,最后是兄弟之间兵戎相见自相残杀,造成残忍的流血事件,而是虽然没有出现流血事件,兄弟之间也1974年浙江老汉刑满出狱后,蹬三轮车谋生,暴露身份后被国家接待2005年的芷江国际和平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来客,这个老人其貌不扬,衣着朴素,但是他的出现却引得当地的市政协和公安局公车列队欢迎?迎接的车队引起全市人民的关注。不少市民都纷纷猜测这个河南曾发现朱元璋真人画像,朱家后人传600余年,原来朱元璋不丑作为草根出身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身上自带话题,但凡人们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按在朱元璋身上,几乎都毫无违和感。比如说他遇见了一位神奇的瓜农,比如说他对喂猪的女子回眸一笑,再比如说他得到长征路上的七根火柴现代作家王愿坚作品七根火柴中,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用生命为部队保存七根火柴的故事感动了几代人,让人每每想起,就不禁感叹长征的艰苦卓绝。这位战士的原型名叫郑金煜,江西石城人,为红一大唐帝国最强的王者!万王之首,千古一帝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他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他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太平盛世,他就是大唐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牧草青青,岁月悠悠,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千年的岁月也抹灭不了盛世繁荣。拂去历史的烟尘140万军队形同虚设?为何军队庞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如果说印度140万大军形同虚设,有点小瞧印度了,毕竟虽然印度没有拿巴基斯坦怎么样,但是巴基斯坦也奈何不了印度,只不过在看到印度如此庞然大物却奈何不了巴基斯坦如此小国,总觉得印度是个中国重点培养的神童,学成后移民成美国教授,为美国科研发光发热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晚清的统治者就意识到了,国力羸弱就要任人宰割的道理,于是一部分见识到了西方先进技术厉害的清朝大臣,便希望派遣优秀人才去外国学习,这样便可以实现师夷长技以制河南巨匪张庆,拥有3万多武装小弟,是如何被官军彻底围剿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群土匪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到处收揽穷人加入,其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三万多人,他们攻城略地,所到之处北洋政府下的地方政府纷纷投降任其搜刮财物。吴佩孚张玉祥都怕他三分,中国故事七一勋章获得者花萼永开(报告文学)中国故事七一勋章获得者作者贺享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永开,四川巴中人,1945年8月入党。新中国成立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等了64年!弟弟携家人来烈士陵园看姐姐,年过古稀哭得却像个孩子自抗战爆发之后,许多中华儿女投身到这场与日寇的斗争当中,还有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无数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牺牲的革命战士。这些烈士在牺牲之后,就葬在当地的烈士陵园,可他们的家人直到去世她17岁嫁给28岁的华国锋,4个孩子的母亲,生活十分的节俭朴素引言近代中国的革命历史上不仅涌现出许多的英勇战士,还涌现出了许多的乱世神仙眷侣,他们大多都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留下了一段佳话。华国锋和他的妻子韩芝俊便是其中一对,他们在革命时期结下的姻
1928年,红军叛徒准备刺杀彭德怀,李聚奎赶紧上前,一把将他摔倒熟悉军史的都知道,彭德怀的性格非常刚烈,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训起人来丝毫不留情面。对于这样的威严统帅,手下一旦犯了错误,那自然是噤若寒蝉。彭德怀比如在抗美援朝初期的第一次反击作战中,65年前的一场外交活动,陈毅说错什么?周总理震怒你负得了责吗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军舰频繁开赴香港,把香港作为侵略越南和返华的据点,对我国安全产生了直接威胁。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九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同志在北京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血战长津湖15万志愿军入朝没有棉衣穿,零下40度全歼美军一个团1950年10月,朝鲜半岛战事逆转,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逼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兵分两路向北进犯,兵锋直指鸭绿江。11月25二战时,日军明明可以和德军夹击苏联,为何还要去招惹美军?日军不打苏联打美国,这就是个傻瓜行径。翻开历史书,我们会发现有个惊异的时间节点,莫斯科保卫战在1941年12月5日开始转入反攻,而日本却在12月7日选择了进攻珍珠港。当年日本海军大吉尔吉斯斯坦是李陵后代吗?承认祖归宗不仅是我们的专利,也是许多其他国家和民族重视的事情。虽然李陵在汉朝名誉扫地,但他在许多游牧民族中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据说唐朝的统治者和鲜卑人拓跋的祖先或多或少都与李陵有血苏联解体是国体与民族的双重撕裂一苏联国体巨变的内在原因仅50年资本主义存在史,资本主义正值岀生成长期原俄罗斯,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建立资本主义。1917年列宁领导下进行了十冃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本主义的俄那个在政治婚姻中,令蜀汉戒惧的孙夫人孙夫人,2010年电视剧三国剧照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二月,孙权主动提出将尚未出嫁的妹妹嫁给刘备,进一步巩固孙刘联盟。史书对这桩政治婚姻记载甚简,以至于连这位孙小妹日后的孙夫抗美援朝胜利后,还有一批志愿军到1994年才回国,为什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跨过三八线对朝鲜实施了大范围的袭击,中国丹东地区也受到波及,为维护中国东北地区的权益,志愿军分批入朝作战。志愿军进入朝鲜后,与朝鲜人民金齐心协力逐渐将美军击退,京华物语丨鞋买内联升,帽买马聚源,老北京的购物口诀老北京述闻胡同街巷,黎晓宏主编,齐亮编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1月版。大栅栏地区作为商圈已有逾600年历史大栅栏街在明时称廊房四条。廊房意指沿街商铺,自明朝始,大栅栏地区便已商贾云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1)背景侵华是日本既定国策1927年东方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即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1955年23岁女战士为国牺牲,恋人一生未婚为其守墓,弟弟寻姐64年(说历史的女人第1771期)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矛盾之中。写还是不写?不写吧,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真实的故事写吧,这个故事似乎又有一定的荒诞性,令人感到非常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