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作为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李治凭什么当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原本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按照封建社会君主传人立嫡立长的原则,李治是怎样都成不了皇帝的。不要说李治只是排行第九,就是像他父亲李世民排行第二也是枉然,因为在君主继承人选的铁律里,往往都是有第一,没第二,这是封建王朝亘古不变的继承原则。排行靠后却想要当皇帝,只能采用一些非常手段,比如说像他父亲李世民那样发动玄武门事变。但事实上,李治既没有发动政变骨肉相残,也没有千方百计搞阴谋诡计。
  影视剧中的李治(右)
  那李治是凭借什么当上的大唐天子呢?我们先来看李世民有哪些儿子。
  李世民总共有十四个儿子,按照长幼的顺序,他们分别是恒山王李承乾、楚王李宽、吴王李恪、魏王李泰、齐王李佑、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高宗李治、纪王李慎、江殇王李嚣、代王李简、赵王李福、曹王李明。这些儿子当中,李世民的贤内助长孙皇后所生的只有三个,他们就是老大恒山王李承乾、老四魏王李泰,老九高宗李治。
  从封建王朝立嫡立长的规律来讲,李治是有一定优势的。第一个优势:他是长孙皇后亲生的,是属于根正苗红的嫡子。另一个优势:长孙无忌是他的舅舅。这个优势不可小觑,因为长孙无忌可是玄武门事变的第一大功臣,是当初拥立李世民最积极的人,他可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在确立储君的人选方面,他肯定会倾向于自己的外甥。可问题是,李治有的这两个优势,他的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也有,而且他们显然比李治还有优势,因为他们的排行在李治的前面。
  所以,李承乾和李泰肯定出问题了,不然不可能轮到李治。
  我们先来看李承乾的问题。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因为生于承乾殿,所以叫李承乾。他是大唐帝国君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因此在八岁那年就被立为皇太子。史书记载,李承乾从小就显得聪慧异常,李世民非常喜欢他。在为李渊守孝时期,李世民把大小政务都交给了他,当时他只有十七岁,但他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显现出一个未来国君所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正因如此,李世民对他更加喜爱,从此以后,每当李世民出行,都让他留守长安处理朝中大事。
  影视剧中的李承乾
  如果事情一直朝这个方向发展下去,那么以后的事就没有李治的什么事了。可悲的是李承乾长大后慢慢就染上了声色犬马的毛病,为了不让人察觉,他总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在人前慷慨激昂大讲孔孟之道,对于老师们意味深长的教化也表现出毕恭毕敬的态度。一开始,人们都被李承乾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对他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所做的一切都越来越辣眼睛,就像是给洋葱剥皮一样,每剥一层,都刺激着人们的眼睛和鼻子。
  李承乾所做的辣眼睛的事有下面这些。
  一、《旧唐书》记载,李承乾有宠幸娈童(指被达官贵人当作女性玩弄的 美少年)的爱好,是个变态。
  李承乾的宫里养着一个十岁多一点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长相俊美,善歌善舞,李承乾非常喜欢,他还给娈童取名叫"称心",其寓意不言而喻。这个事后来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诛杀"称心",与"称心"事件有关的人员也一律处死。
  李承乾的腿因生病留下毛病,行走不是很顺畅,其实就是瘸,因此形象不是很优秀,由于李泰很优秀,人们对他的评价也高,李世民好像也越来越喜欢他,所以李承乾总是怀疑李世民可能会废掉自己,立李泰为太子。李泰本人也因李世民的宠爱而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李世民可能会废掉自己的瘸子大哥,立自己为太子,于是他暗中和李承乾较劲。就这样,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称心"事件后,李承乾怀疑自己养娈童的事就是李泰告的密,所以他对李泰更加怀恨在心。本以为"称心"事件会让李承乾吸取教训,但李承乾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在"称心"被诛杀后依然对他恋恋不忘,旧情绵绵。他把"称心"的尸体埋葬在东宫的后花园,在宫中为"称心"设立灵堂、塑起雕像、不仅令东宫所有人早晚焚香祭拜,他自己也多次亲自祭奠,而且还眼泪不止。他还给"称心"追赠官爵、竖立墓碑等,更过分的是他居然为此赌气一连几个月不去上朝,整日待在东宫纵情享乐。
  二、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李承乾全盘接收,是个十足的投降主义者。
  大唐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朝代,各色人等纷纷聚集长安,因此各种民风习气都能在长安找到,这些民风习气当中胡风尤为盛行。耳濡目染之下,太子李承乾不知什么时候就迷上了胡风,他尤其着迷于突厥文化。于是他开始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还专门挑选了长相像突厥人的人来做自己的随从,让他们梳妆打扮成突厥风格,他还把自己的宫殿改造成突厥风格,住帐篷,与下属一起牧牛放羊,燃起篝火,围坐在一起吃烧烤。
  如果仅仅这些,那倒是似乎还可以原谅。接下来他所做的,完全就是毫无理性了。有一次,他心血来潮就要扮演突厥可汗,而且扮演的是死去的突厥可汗,他假装成突厥可汗一命呜呼,然后直挺挺地躺在草地上,令属下骑着马围着他来回奔跑,并用刀把自己的脸划破,血泪相和流,表现得十分悲伤,表达对死去的可汗的依依不舍和尊敬。
  表演完毕,意犹未尽的他从地上爬起来对属下说,等我以后做了天子,我就要到突厥人的地盘上去打猎,真正做一个突厥人,只要突厥人给我一个将军当,我就可以做得比任何人都要好。作为帝国储君,这样做简直荒唐至极,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明代那个同样会玩的正德皇帝,为了玩儿,放着皇帝不当,给自己封一个将军。
  三、对老师的谆谆教导怀恨在心,居然找人刺杀自己的老师。
  老师的地位在古代的大多数时候是相当高的,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什么天地君亲师等都能表明老师的地位之高,一般的老师地位尚且如此,作为太子的老师,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但古往今来,当太子的老师其实才是真正的高危行业,一方面要让国君家长满意,一方面又要想到太子学生将来是要继承君位的人,所以当太子的老师相当于夹缝求生,因此很多太子的老师都有留一手的绝招,善于做两面派,同时博得家长和学生的欢心。凡是都有例外,李承乾的老师就比较正直。
  李承乾作为储君,李世民精心给他挑选老师,其中两个比较著名,一个叫做孔颖达,一个叫做于志宁。孔颖达是孔圣人的后代,文章人品虽不及其先祖孔子,但在当时也绝对属于一流,于志宁才学人品也是人中翘楚。作为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两人可谓兢兢业业,当他们发觉李承乾开始向着悬崖边上靠近的时候,这两个麦田的守望者立马做出反应,他们反复劝导想把李承乾从悬崖边上拉回来。一开始李承乾还会毕恭毕敬表现出十分受教的样子,后来直接不耐烦。对于李承乾的错误,于志宁写了劝谏的文章《谏苑》二十卷进行劝说,孔颖达也多次进行劝说,李世民对两人的所作所为表示嘉奖,但对李承乾来说他俩却非常讨厌,就像啰嗦的唐僧似苍蝇一般在孙悟空的耳边嗡嗡作响。
  心烦意乱的李承乾终于有了像《大话西游》里孙悟空一样的想法,他要把在耳边嗡嗡作响的苍蝇抓住,然后挑出它的肠子,最后在它的脑袋上死死地缠上几圈,让它发不出声来。于是他开始寻觅杀手去刺杀自己的老师,最后因为找的杀手不专业没有成功,但老师们是再也不敢对这个学生有什么肺腑之言了。没有了老师们的管束,李承乾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清净,他更加快马加鞭,向着悬崖边上飞奔而去。
  李承乾策马扬鞭,在他看来,他是驰骋在天地间的精灵,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对生活的向往,但他所不知道的是,悬崖就在他的前方。
  四、巩固自己太子的地位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却选择造反
  随着太子李承乾的堕落,李泰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知道,只要李承乾掉下悬崖,自己自然就会凭借嫡次子的身份得到补录,而且李世民似乎对太子越来越失望,对自己越来越上心。所以李泰和李承乾越来越合不来,他总是凭借自己的优秀反衬出李承乾的不堪,李承乾也知道李泰的威胁,所以一直暗中蓄养杀手,准备在需要的时候动手除掉李泰。在自己心爱的"称心"被诛杀后,李承乾认定了就是李泰告的密,为了给"称心"报仇,出一口恶气,更重要的是确保自己的太子之位不受威胁,于是他命令他杀手们尽可能寻找机会,一有机会就动手除掉李泰。由此种种,李承乾最终决定造反。
  在造反这件事上,李承乾以太子的身份拉到了不少赞助,很多人纷纷投到李承乾的麾下,一起"共襄大业"。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有汉王李元昌,开国功臣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当然,这些人当中影响最大的还要属李元昌和侯君集。因为李元昌是李世民的七弟,是亲王。这个人凭借亲王的身份为非作歹,经常受到二哥李世民的训斥,因此怀恨在心,总想着要报复一下。而侯君集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时任兵部尚书,按理说他不会造反,可是他对现状不是很满意,对李世民颇有怨言,又因有随李世民玄武门造反的经验,所以他就加入到了李承乾的造反阵营中。
  乍一看,这个造反阵容不小,成事的可能还是有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他们将要行动的时候,有一件事暴露了他们。这个事情是老五齐王李祐在齐州造反了,但齐王李祐很不成气候,很快就被平定了,在审理齐王李祐造反的过程中,有一个叫做纥干承基的人被审查出和齐王李祐有牵连,于是纥干承基就被抓起来准备开刀问斩。
  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但这个纥干承基不仅和齐王李祐有联系,他和李承乾也有联系,他是李承乾培养来随时准备刺杀魏王李泰的杀手之一,他知道李承乾所有的计划。在听到李祐谋反的消息时,李承乾还对他嘲讽齐王说,齐王远在齐州,而自己就在长安,而且自己的宫墙离天子住的地方也不过几十步,要造反也轮不到齐王。
  纥干承基被抓起来后害怕极了,他想到了将功补过,希望能以此保住性命,于是他把太子李承乾将要谋反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就这样,李承乾等人还没有行动就被一网打尽了,谋反事情泄露后的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到黔州,两年后就死掉了。
  李承乾把自己作死后,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就是李泰了。像老二李宽等人是不太可能成为太子的,因为他们虽然排行在李泰前,但从封建社会的"立嫡立长不立贤"的角度来说,李泰是长孙皇后所生,是根正苗红的嫡子,更何况李宽还被自己的父亲李世民过继给了自己的五叔楚哀王李智云当儿子去了,后来李宽还早夭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如此,李泰最终也没当上太子,原因是什么呢?
  李泰,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是李世民的第四子。他年少就很有文采,善于写文章,李世民很喜爱他,后来太子李承乾屡屡犯错,李世民对李泰更加宠爱,一度产生废掉李承乾立李泰的想法。因为李泰有文学才能,李世民还特地允许李泰招揽文学士子到自己的门下,其实是允许他培植自己的势力,就像当初的秦王府一样,而且由于李泰体型肥胖、行走稍显吃力,李世民特地允许他上朝时乘坐小车到朝堂上朝,待遇无人能及。不仅如此,李世民对他的赏赐甚至超过了太子李承乾。
  种种迹象表明,李承乾要完蛋,李泰要上位,李泰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立嫡立长的原则不是说变就变的,以魏征、褚遂良为首的大臣们就坚决反对废掉李承乾,所以尽管李世民有了这样的想法,可毕竟还没有实施。如果李泰是个沉得住气的人,那么太子之位早晚是他的,但李泰偏偏不是个沉得住气的人,自从李承乾越来越作,李世民有要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后,他就处处和李承乾针锋相对,锋芒毕露起来。
  李泰为了和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他暗中培植了自己的势力。他招揽了驸马都尉柴令武(柴绍之子)、房遗爱(房玄龄之子)等二十多人,赏赐丰厚,培养为心腹。不久,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相继投到李泰的门下,这二人到处为李泰结交朝中大臣,因此很多文武百官都纷纷依附李泰,成为朋党。他的这种行为自然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这也太明显了吧,虽说有立你的想法,但你搞得这样严阵以待,是想效仿当年的玄武门事变吗?李世民其实很不愿看到手足相残,所以对李泰渐渐有了戒心,但随着李承乾谋反的事败露,李世民的戒心也渐渐淡去,因为此时李泰是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李承乾被废弃太子之位后,李泰表现得更加孝顺恭敬,他也以为太子之位已经十拿九稳了,可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人站出来反对李世民立他为太子,反对他的人是谏议大夫褚遂良,居然还有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李世民很困惑,为什么反对呢,于是就问他们原因。
  他们对李世民说,李承乾谋反事情暴露后,曾经对您说过什么。李世民想起李承乾当时流着眼泪说,自己已经贵为太子,夫复何求,之所以结交大臣,都是魏王李泰所逼,不过是求自保而已,后来才在心怀不轨的大臣的蛊惑下造的反。想到这里,李世民似有所悟。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紧接着对李世民说,我们记得陛下您曾经对我们说过,魏王李泰曾经跟您说假如他以后拥有天下,在他死的时候一定把自己的儿子杀掉将皇位传给晋王,陛下认为可能吗?太子李承乾之所以走上谋反的道路,其实就是因为你宠幸魏王,等你真正立了魏王,陛下想一想废太子李承乾和晋王他们还会有活路吗?褚遂良和长孙无忌顺势提出请立年仅十六岁的晋王李治为太子。
  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说李泰为人阳奉阴违,阴险狠毒,而李治仁孝恭敬,这其实只是表面原因,其实他们有自己另外的小算盘。对于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等老臣来说,李泰继位则意味着他们这些老臣的出局,因为李泰拉拢的都是一些年轻的朝中大臣,假如他真的继位,重用的肯定是他的那些朋党,而上了年纪的这帮老臣则会被晾到一边。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就会为之努力奋斗。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虽说李泰也是他的亲外甥,但李泰当时已经年长,而且为人强势阴险,不要说控制了,搞不好还要赔上老命,而李治仁慈恭敬,甚至还有些柔弱,更主要的是他还小,不过十六岁,由他当皇帝,自己这个舅舅可就有发挥的空间了。长孙无忌是有极大的权利欲望的,早在长孙皇后在世时,长孙皇后就多次警告和约束过他。
  得知大臣们提出立李治为太子后,李泰怒不可遏,他直接跑去警告李治,七叔李元昌因参与太子谋反而被赐死了,听说你和他走得很近,你的脑袋是不是也会搬家呢?李治惊慌失措,面对李泰的恐吓,他直接跑去找父亲李世民哭诉。
  影视剧中的李世民
  听完李治的哭诉,李世民恍然大悟,当年的玄武门事变实在是迫不得已,不能让这样的事再发生在自己的儿子之间,如果立仁孝的晋王,那么就不会发生手足相残的情况,立李泰为太子,不知道还要发生多少骨肉相残的事啊。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不久,李治被立为太子,李泰先是被李世民幽禁在将作监,后来徙居均州郧乡县,李泰就这样从太子的人选中出局了。
  事后看来,李泰在争夺太子的斗争中,坏就坏在他操之过急了,还是那句老话,过犹不及,心急的人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总之,李治最终能当上太子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李治虽然排行第九,但他是嫡子,在嫡子中他排行第三,除了嫡长子李承乾和嫡次子李泰,基本上没有人能和他竞争。
  二、李承乾太会玩了,把自己玩出局了,李泰操之过急,适得其反,也把自己玩出局了。
  三、褚遂良等大臣的力挺,长孙无忌的小算盘。李治被立为太子后还有一个小插曲,李世民觉得李治过于柔弱,想改立吴王李恪为太子,吴王李恪多次受李世民的称赞,以为他最像自己,但长孙无忌是不会答应的,在他的强烈反对下,李世民才打消了念头。即使李治当上了皇帝,长孙无忌对李恪仍然不放心,于是他设下圈套,李恪一不留神落入他的圈套之中,随之被诛杀。
  四、李治本人的不争不抢,他身上谦恭仁孝的品质让李世民对立他不会发生骨肉相残的放心。
  对于李治来说,太子之位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太子,而且由于年纪尚小,在李承乾和李泰争得死去活来时都没有他的事,后来李泰急功近利反倒暴露出自己的残忍阴险,反衬出李治的仁孝,最终太子之位才会落到李治的头上。
  李治的太子之位的由来,正可以说明争与不争的辩证关系,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这种东西够柔弱了吧,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有滋养万物的德行,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却不会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但你千万不要小看它,它也会 汹涌澎湃,其力量可以强大到震撼天地万物,对于李治来说,不争就是争的最好表现,以退为进,实在是高明之举啊。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急功近利,蝇营狗苟的人,为了一点微小的利益就要大打出手,争得头破血流,最后费时耗力,要么累垮了身体、连累家人,要么声名狼藉、臭不可闻,总之没一个有好的下场。今天的我们如果不吸取历史的教训,在争和不争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就会像杜牧所说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那样。
  争和不争还还可以用苏轼在《赤壁赋》里的话来补充说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世间上的一切,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再怎样强求都不会得到一丝一毫,所以我们要把握住眼前的,珍惜当下,"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只有把握住当下,珍惜眼前的,更多的美好的东西才会接踵而至,接踵而至的东西又变成当下的、眼前的。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在元朝被亡国后,最终结局有多惨呢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在元朝被亡国后,最终结局有多惨呢元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确立的王朝,是中国经历上很大的王朝。但是,跟着时间的流逝,元代继续败落,很终于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元代的天下客家一家亲何谓客家人著名客家学者罗香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开篇中写道南部中国,有一个富有新兴气象特殊精神极其活跃有为的民系,一般人称他们为客家,他们自己也称客家。他们是汉民族里头一个系统分明的老人刑满出狱,靠蹬三轮为生,为何国家知道真实身份后重新召回?1974年,一位关押了20年的老人刑满释放,靠蹬三轮车谋生,数年后国家竟然把他重新召回,分配住房,安排工作,授予勋章,他到底是谁?吴其轺蹬三轮车他,就是吴其轺!吴其轺飞虎队时期88中央下令特赦一山东囚犯!并派专车接进京做官,他到底是何身份?1950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中央高层下达了一项特殊的命令,从山东当地的一个看守所接走了一位叫做牛宝正的囚犯,直接送到了北京,这把所有人都惊呆了,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很新疆克拉玛依市八十年代老照片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克拉玛依五十六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源于始终保持本色国外共产党人看中共百年作者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戈麦斯西班牙共产党主席,政治家,前西班牙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这100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中国历史中的三大女强人,一人强国,一人建国,为什么她却亡国导语中国历史上有三位知名度非常高的女政治家,他们分别是西汉初年的吕后武周王朝的皇帝武则天以及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这三人在当时的政坛上叱咤风云,让无数须眉都拜倒在他们的面前。可为何吕如何评价明末将军祖大寿?他为什么投降清朝?1642年三月初八,明辽东锦州守将祖大寿打开城门投降清朝,实际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率部投降了。如果您认为他把投降当儿戏,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那您可就真的看错这位了。根据史书上记载,祖湖湘人物揭秘袁隆平家族身世!为何30年出生能拉小提琴飚英语袁隆平院士拉小提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走后,举国悲痛,各种怀念追思的文章文章铺天盖地刷屏朋友圈。但大多数袁公轶事都避而不谈他的家世。袁隆平家世相当特殊。他父亲是孙连仲将军的秘书(为什么争夺汉中的战役都集中在阳平关,而没有发生南郑攻防战?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奇怪,南郑本就是在汉中,曾是汉中的中心,外敌入侵争夺汉中怎么能在汉中打攻防战呢?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平原,南郑在汉中平原之中。(下图可以清晰看清汉中南从古至今,安徽省曾经出过哪些令人崇拜的名人?安徽古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列写成文,交流分享!王稼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央书记处书记。陈延年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克农开国上将,长期从事党中央安全保卫工作。周涛(女)中央电视台
如果当时宋时轮依照毛主席的指导,去打长津湖战役会是什么结果?那是个动荡的时代,时局混乱外国入侵,美帝主义如同饿狼般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国。那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群普通人扛起了枪,背起了行囊,奔赴战场。他们以凡人之躯做着肩比笔神明的事情,赢下民国时冯玉祥的西北军有多强?地处贫瘠西北,凭啥能养30万军队?民国时期是的军阀混战的时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军阀体系,涌现出了七大军阀,分别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直系军阀冯国璋皖系军阀段祺瑞西北军阀冯玉祥晋绥军阀阎锡山滇系军阀蔡锷桂系军阀陆荣廷,各路朱祁钰力挽狂澜的悲情皇帝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登基即位。为避免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做主,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公元1439年,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谁先使用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们看古装剧,尤其是涉及到皇权和宫廷斗争的戏份,几乎无法避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具有无上权威的字眼,但任何事物都要讲究历史性和客观性,这个词是有年份的,不能随便安插到任何朝代。那21岁战士牺牲前向护士求拥抱,护士低头亲吻,留下著名死吻照1986年7月,原47集团军摄影干事王红在老山主峰松毛岭高地地上,按下过数次快门键,但仅有那张命名为死吻的战地照,是只需要一眼就会被记住。硝烟战场中的俯身相拥,跨越礼俗的临终亲吻!汉文帝杀他爹,汉武帝杀他全家01hr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一个雍容华贵浩浩荡荡的车队从寿春向长安进发。车队的主人是淮南王刘安。刘安是刘邦的亲孙子,名声又好到炸,所以此次进京,轰动了京城上下。先被轰结束五代十国乱世,造极于赵宋之世间,开国宋王朝,启后华夏文明赵匡胤(927976),祖籍涿郡。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家道中落的他历尽生活的坎坷,也知道了贫困的苦恼,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年轻时便喜爱骑马射箭,且胆量过人,曾有过游美媒美国主导的单极时代结束了美国新闻周刊网站3月11日发表题为单极时刻的结束的文章,作者是专栏作家乔希哈默。全文摘编如下二战中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的战败开辟了冷战时代。在法西斯主义失败和苏联解体之间的45年里,奥斯曼帝国的洋务运动坦齐马特改革成功了吗?19世纪中后期,当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洋务运动时,远在万里之遥的奥斯曼帝国也在进行一场类似的洋务运动,这便是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尔梅吉德(18391861)发起的坦齐马特改革今天,3月14日,是个全世界值得关注的特殊日子姚录岐今天,3月14日,是个全世界值得关注的特殊日子非著名网文作者姚录岐我们知道,3。14,在表达月。日时,是指3月14日即今天。而3月14日这一天,与世界伟大的科学家的生卒日子,发生了锦衣之下明代的锦衣卫指挥使是个什么级别的官明朝最强大的锦衣卫结束得很好。陆冰来自浙江省嘉兴地区平湖县。他是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明代有几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如徐阶,张居正,他们执政时被授予太傅太师和太保的头衔。这些三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