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东魏西魏哪一个汉化水平更高?

  与其比较东魏和西魏,倒不如直接比较北齐和北周。毕竟东魏和西魏都是傀儡政权,而且存在时间太短了。
  北魏末代皇帝元修被高欢扶持上台以后,发现高欢就是曹操的翻版有没有?不甘心做傀儡的元修,暗地里联系上了长安的宇文泰。
  宇文泰当年是北魏名将贺拔岳的部下,贺拔岳挂了以后,宇文泰成为了关中的扛把子。他一听说元修要来投靠自己,那叫一个兴奋啊,白送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换你你要不?
  于是乎元修便浩浩荡荡地带着北魏皇族一股脑地投奔了宇文泰。到了长安以后,本以为可以坐稳大位的元修,忽然发现,宇文泰这家伙跟高欢一模一样,原来大家都有一颗成为曹操的心。
  元修心里苦啊,想要跟宇文泰拼了,结果被宇文泰给毒死了!皇帝挂了没关系,宇文泰立马把元宝炬改立为帝,自此建立了西魏。
  而高欢得知元修跑了,也觉得如释重负,至少弑君这一步不用自己干了。于是他便将元善见扶植为皇帝,迁都邺城,建立了东魏。
  所谓东魏、西魏是后来史学家为了区分两者,根据地理位置,给他们取的名字。他们其实都称呼自己为魏国,各自认为自己才是北魏正统的延续。
  东魏存在了17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取而代之建立了北齐。西魏存在了22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由于时间太短,所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要想研究两者的文化,我们可以从北齐和北周入手。
  一、北周比北齐尚武。
  其实睁眼一看,我们就能搞明白一点,北齐比北周文明太多了。北齐的建立者高欢,好歹是汉族,可宇文泰就是正儿八经的鲜卑人了。
  关中那地方,在南北朝期间被北方胡人统治了接近300年之久,已经完全失去了汉文化的传承习惯。
  那个时候要想在关中地区存活下来,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汉人胡人化,只有跟着胡人的脚步走,才能够保证自己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你比如说,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他本身姓杨,可是为了生存,他必须要改姓普六茹,因此准确来说,我们应该称呼他为普六茹坚。
  而唐高祖李渊,其实也是这么个情况,他们家虽然也是汉族,可是为了在西魏、北周生存下去,也只好接受赐姓大野。所以我们也可以称呼李渊为大野渊,李世民则是大野世民。
  由于西魏立国的时候,实力弱小,为此宇文泰按照府兵制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府兵。所以北周立国的基础,就是尚武。
  他们对文化这一块儿其实并不看重,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军队,这是当务之急。所以北周对汉文化的吸收,明显是比不上北齐的。
  北周地区的文化,更加接近鲜卑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就是崇尚武力。在乱世当中,这种文化似乎更容易生存。当初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就是这个原因。
  二、北齐完美地传承了汉文化。
  高欢本身也是鲜卑化的汉人,他也有一个鲜卑化的名字叫贺六浑。他本人对鲜卑文化也比较推崇。比如说在他的军队中有鲜卑人和汉人,可是鲜卑人的战斗力明显要强于汉人,所以他更加愿意重用鲜卑人。
  这事儿给北齐留下了不小的隐患,不患寡而患不均,内部搞出个三六九等来,你觉得北齐能不内乱吗?
  但是在文化方面,北齐却完美地继承了汉文化。由于他所统辖的地区,是汉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包括了现在的山东、苏北、皖北、河南、河北等地。
  这些地方虽然长期被北魏占领,可是汉文化并没有因此灭绝,反而得到了延续。再加上当地平原比较多,农耕文化也被完美地继承了下来,成为了北齐政权的主要收入来源。
  北魏王朝本身就已经汉化很明显了,从北魏孝文帝元宏开始,他们皇族就不用拓跋这个姓氏,改用汉姓元了。此外元宏还搞了一堆汉化活动,使得北魏王朝正儿八经地成为了一个汉化的鲜卑王朝。
  而北齐则继承了北魏的绝大多数政治和文化资源,其汉化程度自然也就相当高了,接受汉文化自然也就更加容易。
  三、科举制度的原型,或许就是北齐发明的。
  科举制度影响了中国1300多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一般来说,我们现在认为发明科举制度的时代,是隋文帝时期。
  可是隋文帝杨坚又是从哪儿找到的灵感呢?要知道,隋文帝还没做皇帝的时候,是给北周打工的。北周对汉文化并不尊重。
  所以说北周是不可能给杨坚带来科举制度的灵感的。而北周后来把北齐给灭了,这下子就不一样了。北周兼并北齐以后,也同时融入了北齐的文化。
  北齐文化中,就有一种选拔官吏的办法,引起了杨坚的注意。原来北齐时期,就开始从寒门子弟中选拔优秀者做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考试。
  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乃请试经业,问十条并通。擢授国子助教,迁太学博士。依魏齐制度,秀才、孝廉考第有上、中上、中、下四等,中上以上方可叙官。---《北齐书》
  北齐时期,考上秀才,就能够到北齐朝廷里来做官,这便是科举制度的原型。杨坚或许就是从这儿找到的灵感,这才有了建立科举制度的想法。总结:所以说东魏汉化水平,比西魏更高。
  实话实说,宇文泰的西魏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高欢的东魏已经开始之乎者也了。毕竟高欢是北魏最后一位大丞相,继承了北魏绝大多数的政治和文化资源,这是宇文泰比不上的。
  宇文泰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在他的军队中,鲜卑人和汉人拥有一样的待遇。这倒是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宇文泰是鲜卑人。
  所以说越缺什么就越想着弥补什么,这样的集团才能走得长远。相对来说高欢在军中搞三六九等这一套,直接为北齐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北周书》、《北齐书》
  东魏、西魏都存在时间太短,西魏的宇文泰任用汉族官员制定礼制,并且推行儒家文化,那么汉化就很彻底!东魏的高欢本来就是汉人鲜卑化,控制的地域都是汉族传统经济发达地区,鲜卑汉化犹如满清入关被汉化一个道理!也就是说东魏、西魏的汉化鲜卑族自己说了不算,被汉族同化是必然结局!东、西魏只经历一个与三个皇帝,时间太短,因此汉文化水平差不多!
  答
  不能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化水平的高低的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布局,逐渐把原来的东西恢复,就像一个拼图的游戏。
  后汉的董卓进京,到黄巾起义造成是汉朝的整体上的崩塌,它是从上到下的一次最彻底的崩塌。严格的说何进让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毁灭性事件。
  它造成的影响就是一个时代美好都没有了记忆和传承,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术业有专攻,分门别类的人,都是祖辈相传的。因为历史的这种变故"蔡邕这样的历史文化名人被杀,整个帝国的都城沦为废墟,一切富庶都华为无有,所有经历这次浩劫的北方地区竟然是十室九空,"没有了人,文化出现了断层。
  曹操在统一北方,他的策略是恢复,迎蔡文姬归汉,并且在荒芜的土地上,允许北方游牧民族来耕种,文化的传承在于当地人与外来人进行通婚。以曹魏这帮人的汉文化的恢复,添加北方少数民族的记忆,为此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化就是曹魏的复兴主义。
  等到晋经历八王之乱,南迁的时候,先到南方的客家文化和后来的人以及其它的土著文化"斗"的非常厉害,佛教的进入的推广应该是这个时期达到一个高度。而北方的人与后来进入的游牧民族融合,就比较顺畅,因为文化没有那么大的"隔阂"后来的人知道为什么要改变,归属感强烈。这主意是汉乐府诗,有了少数民族的声音。《木兰从军》有了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北方的可汗出现在汉俯诗里,在当时的壁画有各自的服侍在一起的画面,也就是恢复汉献帝以前的文化过程是曹操让各个民族融合参与的过程。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尤其是东魏北齐的状态(执政者角度)是动态变化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实用主义。这导致了北齐的政策常出现反复,持续性不强,也导致了后期的衰败。
  西魏这边,政策的延续性和与自身政权的适应度都高一些。很多人说府兵制的雏形是反汉化的鲜卑部落兵制,因此否认这是汉化。但需要分辨清楚的是,这个初创带有鲜卑部落兵制的制服,套用的是周礼六军的名号,这是表象汉化,后期形成成熟体系时,是融合了胡汉民族,目的是加强了宇文泰集权的,这是封建化的明显特征。如果真的是胡化,那不应该是这个方向的。
  从政权文化底蕴来分析,高中就学过文化的形象是潜移默化的。这个时间东西对比,文化中心显然在山东,那里有更浓郁的华夏文化底蕴,关陇则自两晋战乱以来文化土壤已然贫瘠。而有学者也分析了北边后期,宇文泰家族和高欢家族,再文化层面的修养,发现高欢家族汉化程度更深。
  最后的结论,也是高欢家族身处山东之地,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更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执政者的角度西魏推进政权汉化,封建化的脚步 东魏执政者
  从文化氛围角度,西魏的文化氛围和风俗 东魏文化底蕴和环境
  可最终决定政权崛起的,大家觉得哪个因素影响力会更大呢?
  PS:提到北齐的法律,出发点很好,内容影响后世。可在有齐一代,他们自己的官员遵循法律的有几年?
  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至今学界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声音,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多看多了解,理性讨论,但上升到二元对立,就真的没必要啦。

蒋介石为什么会在抗战爆发十年后才对日本正式宣战?答案就一个字怂。有一个话糙理不糙段子是这么说的明朝万历皇帝援助朝鲜打日本的诏书大意是敢打我儿子,我揍死你清朝对日本的宣战诏书大意是敢打我,揍死你蒋介石对日本的宣战文告大意是敢打我爸1979年,对越还击战,两国支持中国,巴铁为何没表态?1969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胡志明逝世,随着黎笋的上台,中越关系逐渐产生了裂痕,但是越南尚未完成统一战争,还没有跟中国翻脸。在中国的大量物资支援下,1975年,南越首都西贡被北越占中国古代共出了422位皇帝,但在位超50年的仅这5人,你认识几位?我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二十四个称帝的朝代,一共有422位皇帝,但看上去天下至尊的皇位上平均寿命却很低,经过计算不难得知,因为累死的被杀的贪图享乐猝死的被毒死的数不胜数,平均寿命只有3这条长蛇,藏在紫禁城里600余年,如今仍在守护故宫过华清宫中写道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中华文化长河,流淌着五千年丰功伟绩,前世之文化,乃后世之瑰宝,泱泱中华大地,众多名胜古迹诞生于此,汇聚前人智慧,浓缩时代之精华。时至今被张国焘害死的第一人恩师李大钊1921年建党之后张国焘一路顺风顺水,前程不可限量。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因为实在太顺利了,张国焘根本没有意识到,革命是要死人的,被捕后不久,承受不住军警的严刑拷打,把知道的党组织秘密1949年叶剑英提议,中央机关设立在中南海,毛泽东为何不同意?1949年夏天,为了为中央办公地选址,叶剑英巡视了中南海。看到曾经凋敝杂乱的中南海终于修葺一新,觉得非常满意。他写了一份报告,由周恩来转交给毛主席。报告的内容只有一个中南海已经做好解放太原为华北全境获得解放奠定胜局突击队冲进阎军最后的巢穴太原绥靖公署。(资料照片)平定县支前民工刘子庆参加太原战役荣获的奖状。六十三军188师猛攻敌生命要塞双塔寺。(资料照片)阎军在城北的碉堡群。(资料照片)本栏为什么西汉定都西安,而东汉定都洛阳?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作为汉朝的延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却放弃定都长安,而把国都定在了长安以东数百公里的洛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秀面对的形势和刘邦不同,具体问题要曹操为什么要让汉献帝做自己的女婿,将三个女儿都嫁给了他?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要了解汉献帝这个人,之后,再基本了解曹操女儿们的基本情况,当然,都要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所载为依据。我们所知道的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的次子,也正是次子岳飞背上刺的四个字真是精忠报国吗?其实我们念错了数百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唐代末期,各地方节度使纷纷占山为王,成立割据政权,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次王国大乱斗之景象,在契丹金国西夏的包围中世人都以为秦朝战神蒙恬姓蒙,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这是国语晋语中的记载,意思是原始社会时期的汉族先祖少典娶了有蟜氏,有蟜jio氏生下黄帝,黄帝因为自己一直住在姬水旁边
神童献十条妙计,曹操只用一条就成功破城,曹操感叹留个全尸吧中国古代一直强调藏锋,就是要将自己的锋芒内敛,以免才气外露遭到他人嫉妒最后死于非命。中国自古以来的天才有很多,有着神童的称号的更是多如牛毛,比如战国时期的神童甘罗,年仅12岁就当上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孙子,而不传给四子朱棣,古人礼法太重看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农民起义得来的天下,当时元朝末年统治者昏庸无度,再加上天灾人祸,很多人都被饿死了。朱元璋其实是家里的第四子,前面有是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因为在家族中排行第周总理逝世前曾留下三个遗愿,为何邓小平一个都没有答应?1976年1月8日,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不久后,邓颖超找到中央,向领导汇报了周总理的三条遗愿。没想到,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第一个站了出来,直接拒绝了周总理的请求!邓小平为何如此曾接替彭老总的志愿军司令邓华,为何归国之后,却默默无闻了呢?1950年,中国刚刚建国不久,中国人民正准备大展拳脚,发展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与此同时,中国的邻国朝鲜国内革命的形势也一片大好,在朝鲜人民军队的努力下眼看就要统一朝鲜半岛。但是美国的党史上的今天5月23日重要论述1947年5月23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叶剑英李维汉转上海局香港分局电。电报指出现在全国人民的各种斗争,客观意义都在搞垮蒋介石统治。要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使一切群众斗争都为1949年主席访苏,蒋介石派毛人凤三次暗杀,又是如何化解的?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在苏联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国事访问,向苏联学习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意义非凡。而保卫毛主席的出访安全,则成了1948年,我军开国上将误入敌营,自报姓名后敌军立即起义,他是谁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牺牲人数最多的战役我军以十三万的代价歼灭了国民党五十五万的兵力这场战役歼敌数量多战局影响大在那之后蒋介石南线的兵力近乎全部丧失渣滓洞残害江姐的特务,临行前被判无罪,29年后成革命功臣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溃逃前制造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白公馆渣滓洞的200多位革命人士惨遭特务杀害,包括江竹筠等优秀革命者。事后,国家政府和公安机关开始刘思齐19岁嫁给毛岸英,32岁改嫁杨茂之,90岁依然怀念着毛岸英2020年,90岁的刘思齐出席了一次活动,在这个活动上面,她看见了毛岸英的雕像,这下,她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可见,她一直没有忘了毛岸英。她跟毛岸英是在1949年10月15日结婚的,近代史最大疑案,25万人被2万人吊打,胡宗南是真草包还是地下党1947年的胡宗南可谓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亲率国民党大军前脚刚占领了延安,赢得了蒋介石以及一众国民党将领的喝彩,后脚就陷入了陕北的山沟出不去,25万国民党大军被彭老总的2万多张子清被毛主席称为活关公的红军将领,不牺牲可为开国上将尚德君中国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如群星闪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在民间是忠义的化身,有很高的威望,其刮骨疗毒的壮举更是深入人心。在我党井冈山斗争时期,也有一位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