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他是毛泽东的恩师,曾给毛泽东的作文打40分,去世后主席为他题字

  1953年,身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亲自提笔为一位故去的老先生的墓碑题字,他饱蘸浓墨,写下了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袁吉六先生之墓"。
  袁吉六先生早在1932年便去世了,21年过去了,主席还记得这位曾经教授过他国文课的老先生,尊师重教之心,实在令人感动。
  自从1918年从第一师范毕业后,毛泽东便开始了改造社会的运动,此后带领革命队伍,为新中国的诞生,不懈努力。虽然凶险无比,但是他在心里一直没有忘记过这位老先生。
  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提及这位老先生,主席还是脸上带着笑容,这是一段令他难忘的经历。"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个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袁仲谦:给毛泽东的作文打四十分,去世后毛主席为其墓碑题字悼念
  袁吉六,字仲策,榜名仲谦。是一位国学大师,对于古典文学和古文字有非常透彻的研究,造诣很深。他写的《文学史》、《国文讲义》、《分类文法要略》、《文字源流》等著作,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932年,在写《说文初义草》时,积劳成疾去世。
  袁吉六,少年时,便以博闻强识、天赋异禀,而闻名四方。有一次,他因为通宵达旦的读书,惊动了来巡视的道台。道台对这位刻苦的少年很是欣赏,于是有心考考他的学问如何。见到袁吉六穿着一身破烂的长衫,于是出了个上联:"小学生蓝衫扫地",袁吉六面对道台,一点没有惧色,看到道台身穿官服,戴着红顶子,于是脱口而出,"老大人红顶冲天"。道台一听,自然是高兴极了,不但送了一本书给他,还对身边的随行人员说,"莫道苗乡人愚昧,平生少见此奇才。"
  袁吉六的确是奇才,凭借着刻苦努力和悟性,29岁的时候便中了拔贡。因为生病的原因,他没有进京参加会试,否则的话,他便可以被授以官职。袁吉六对此,一点不觉得可惜。在民国初期,湖南的督军谭延闿请他出来担任省政府机要秘书,这么好的机会,袁吉六还是一口回绝,由此可见,袁吉六读书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真正的享受读书的乐趣,有着知识分子的高洁。
  虽然没有学而优则仕,但是袁吉六一直在从事着教育事业,先是开馆收徒,后任教于长沙的一中、一师、明德、长郡这些学校,并参与了筹建湖南大学。在多年的教书生涯中,最让袁吉六赏识的两个学生是周谷城和毛泽东,袁吉六说他的学生中这两位的古文功底最好,写的古文最出色。更让人欣喜的是,他的这两位最得意的弟子,后来也是一见如故,结下了终身友情。
  今天我们来聊聊《恰同学少年》中的袁吉六和毛泽东的师生情,说实话《恰同学少年》实在是拍得很好,小说也很好看。看这部电视剧,你会有一种震撼的感觉,这感觉会让你在脑子放空的同时,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让你忍不住也想向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长沙》那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恰同学少年》中,袁吉六的形象是这样的,头上戴着一顶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一脸的大胡子,手里拿着旱烟袋,大师的风范和气质,让人见了也忍不住敬仰。第一师范初建的时候,校长是孔昭绶,孔昭绶也是一位高材生,一位有理想的教育家。他想把第一师范办好,想让穷人家的孩子能读得起书。
  他认为中国百余年来,一直积贫积弱,饱受列强的侵略。要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崛起,则必须大兴教育,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和落后,实现人才强国的目的。
  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愿望,孔昭绶四处奔走,邀请杨昌济、袁吉六、徐特立等人到一师教课。因为在他心目中,只有名师大师,才能让学生们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指点。事实上他的思路的确是对的,开明的举措、自由的风气,让学生们在这里受益匪浅。后来的很多革命先辈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像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人,都是我党优秀的领导人。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孔昭绶请来的这些名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不慕名利,一心扑在教育上。就拿杨昌济来说,谭延闿请他做省教育司的司长,他不屑一顾。但是遇到毛泽东、蔡和森这样优秀的学子,他二话不说,就接受了孔昭绶的聘书,来第一师范教授伦理学和修身课。徐特立,省政府的议员,一个月大洋就有三百。为何来第一师范教书,也是想通过教育,让学生们读得起书,读好书。
  袁吉六,也是一样,就是为了多培养几个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储能。当他批阅第一师范的作文时,发现了蔡和森和毛泽东的文章后,欣喜若狂,人才难得啊,如此年纪,能写出如此底蕴深厚的文章,实在让他觉得欣慰。在蔡和森和毛泽东两人的文章中,袁吉六当时倾向于蔡和森的文章第一,毛泽东的文章第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觉得蔡和森的文章,没有什么毛病。而毛泽东的文章虽然气势不俗,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但是怎么看都有种打嘴仗的缺点。
  原来当时社会上流行康有为、梁启超的笔法,我们都知道康有为、梁启超发起过戊戌变法,为了为变法造势,肯定需要写很多针砭时弊的评论性文章,这类文章具有雄辩特质,容易感染人。而袁吉六呢,在古文方面造诣很深,对这类文章不屑一顾。所以对于毛泽东的文章,他权衡之下,排在了第二名的位置。幸而杨昌济的拍板,毛泽东的第一名保住。虽然如此,但后来袁吉六和毛泽东之间还是因为文章的问题发生了矛盾。
  毛泽东的文采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一直写康梁体,让袁仲谦觉得他一直在原地踏步,没有进步。而对于此,毛泽东一点没有察觉。袁吉六觉得很生气,于是将毛泽东的文章打了四十分的低分,这让毛泽东接受不了,因为以前毛泽东的文章,都是100分满分。如今作文分数只有四十分,他怎么也想不通,于是询问老师袁吉六,一来二去,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袁吉六气不过,将此事告诉了校长孔昭绶。孔昭绶则明白想劝服毛泽东,只有靠杨昌济。事实的确如孔昭绶所预料,在杨昌济的劝说下,毛泽东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连夜赶到了袁吉六家,向老师认错。"一个老师,当他碰到自己非常欣赏的有才华的学生,却又总也看不到学生改正缺点的时候,他会是什么心情?我告诉你,五个字,恨铁不成钢。"
  毛泽东在门外站了一夜,袁吉六气也消了,将毛泽东领进门,拿出自己珍藏的《韩愈文集》借给毛泽东,嘱咐毛泽东好好学习。"作文之道,首应务本,完全摹仿康、梁,实非所宜。文章妙来无过熟,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毛泽东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此后认真钻研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最终他的文章改弦易辙,独出一格。袁吉六很欣慰,将毛泽东的作文再次打了一百分,并且全校传阅。
  袁吉六不但将自己的知识尽可能传给毛泽东,而且对于毛泽东的行动也是给予支持的。当时毛泽东因为带头驱逐校长张干,引起张干的不满,张干决定开除毛泽东。袁吉六闻知,来到校长办公室,对张干说,要开除毛泽东,先开除我,我第一个不干,对于毛泽东的赏识,可见一斑。在袁吉六的心目中,毛泽东是可造之材,前途无限远大,他要尽自己的力量保护他。袁吉六可贵之处,不但在于学识品德,还在于慧眼如炬,毛泽东还是他的学生时,他就断言以后挽救天下的必定是毛泽东:"挽天下危亡者,必期斯人也。"
  1980年,袁吉六的大儿子,将一副对联刻于袁吉六墓前的石柱上,永志纪念。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 这是他根据毛泽东与章士钊、郭沫若谈及袁吉六时,用的"此老通古今文史"、"斯人教天下英才"等评语组成。

古代贵族陪葬时候,是把人直接活埋吗?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某些重要人物死后,都要拉上一些无辜的人进行殉葬,企图通过这种作法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一般选为殉葬对象的主要是死者的妻妾待仆等。让活人殉葬是古代最为残忍和野蛮的他55岁担任38军军长,授衔武警中将,官至武警部队司令员活到96岁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了,中华民族也迎来了它再度崛起的奋进时代。然而,这个新时代的到来,绝不是自然而然的,它是经过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能无一难能有二的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1001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东坡名列彭雪枫南征北战以身殉国(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彭雪枫像。新华社发彭雪枫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彭雪枫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开始了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打仗还坚持坐轮椅?这才是他最精明之处前言在众多知名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世人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当初他出山助刘备打天下时,正是因为刘备的诚心,三次诚心诚意地邀请,才让这个拥有超级智谋的人物出山相助。在林月琴误以为丈夫牺牲,改嫁罗荣桓,前夫回来后,她如何选择?1937年初,延安抗大来了一批女青年,她们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向往着革命,希望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群女青年的到来,也让那些大龄红军干部内心骚动,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革命朱德眼中的三国群雄曹操德行不好,诸葛亮不够帅才在许多朋友眼中,老一辈革命家中最爱读史书的就是毛主席。实际上,除了毛主席之外,许多老革命都非常爱读书。总司令朱德早年就非常喜欢读历史类书籍,而且有自己不少独特的看法和体会。1916朱其升毛主席入军担保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寄给他200万元1937年,毛主席在和当时访问陕甘宁地区的记者埃德加斯诺谈及自己当年从军时的经历曾这样说道在我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非常喜欢他们。其中,湖南矿工指的是彭有胜,铁匠指日本投降后他带头剖腹自杀,一个多小时都没死,军医帮忙注射毒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终于无条件向中国投降,这意味这场困扰中国14年之久的战争以胜利而告终。中国人民终于赶走了侵略者,迎来自己的新生。不过对于日本兵将而言这大概是他们最大难以一场会议残害了70人!暴君萨达姆有多狠?最终却沦落到如此下场萨达姆,从风光无限的枭雄总统沦为人民断头台上的囚犯。曾坐拥无数美女金钱的奢靡人生,到最后,亲手被人民绞死。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斥着悲剧色彩,也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影视作品之中的人物,本为何刘伯承成为129师师长,而原总指挥徐向前,却被降为副师长?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即将结束时,中央军委发布了一项重大的命令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命令宣布把前敌总指挥部改成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其中朱德担任总指挥,彭德怀
俄乌战争,至此刻之我见1戏子误国,一个戏子成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想想都好笑。2网上说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声音很多,想想又可笑,又为他们可悲,你们的历史白学了,何为侵略,别人是你家门口放狗,想咬你,你难道灭掉蜀国后,邓艾看了士民薄,才知道为何诸葛亮也救不了蜀汉魏蜀吴三国中,曹魏是江山是曹丕抢夺汉献帝的,东吴的江山是孙权见曹丕和刘备称帝后,也在江东称帝了。这在忠于汉室的人来看,曹魏和东吴的江山,都是不合法的,只有汉室皇族之后的刘备,为延续开封府尹包拯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包拯到底做过丞相吗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著名官吏,有的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反之有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而名留青史。前者臭名昭著,后者流芳百世。在历代的官吏当中,最受百姓爱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蜀汉后期为何会人才凋零各位对蜀汉人才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史料汇编带来详细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刘备在世时,蜀国人才辈出,刘备死后,蜀国人才辈出?蜀汉初期,吴国与张麻黄有血缘关系,诸葛亮掌管黄权。因此,虽毛泽东五赞习仲勋比诸葛亮还厉害文崔东荣习仲勋同志13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20岁成为著名的陕甘边区的创建者之一建国之初五马进京中最年轻的一位遭受迫害身陷囹圄16年之久而革命信念不改改革开放后主政广东,大刀阔斧进行改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二世帝王东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刘备甘夫人生下了刘禅。当时,刘备还没有成势,被曹操逼得到处奔逃。于是,幼小的刘禅开始跟着父亲过起了辗转流离的生活。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平定乌桓公元253年的一场刺杀,成为蜀汉政权走向灭亡的标志曹魏嘉平五年(253年)八月,魏国皇帝曹芳对身死蜀汉的降将郭脩,特意下诏进行追封和褒奖。其追封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三国志三少帝纪)一个原本是魏国战将,被俘后归降蜀汉蜀汉北伐最大累赘,看南中40年混乱就懂,不是诸葛亮姜维不给力引言三国的蜀汉政权,在我看来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理想主义的政权。这理想主义从建国者刘备那儿而来,一个复兴汉室的大旗下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四方英豪。刘备中道崩组,让后续的诸葛亮成了这理想1931年开始,日本用了14年时间侵华,为何打印度一次就放弃了?纵观中国历史长河,日本用了长达十四年之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可以说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计划中,他们制定了三个月时间就能够把中国迅速占领的计划,然而让日军做学党史铸警魂中国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正式成立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中国第一个正式命名为马克思学说的研究会成立。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初步有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学生运动骨干,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主要成员。蔡元培帮助八路军中鲜为人知的国际纵队朝鲜义勇队,为建国后的朝鲜输送了大批干部文管飞葛清伟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的敌后战场上,活跃着一支由朝鲜人民优秀儿女组成的抗日武装朝鲜义勇队。著名诗人肖三称赞朝鲜义勇队足可与西班牙内战时的国际纵队相媲美。事实确是如此,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