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叶剑英诗词中的浩然之气

  叶剑英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同时他还是一位素有"儒帅"美誉,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评价的诗人。他的许多诗句饱含深刻哲理,令人展卷仰止,字里行间充满的浩然之气与他多次在重大和紧要历史关头的力挽狂澜、表现出的伟大革命气魄相得益彰,相互辉映。
  也曾拔剑角群雄。"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这是叶剑英在中学读书时所作的《油岩题壁》。叶剑英出生在广东梅县,中学时代的叶剑英一方面如饥似渴地阅读孙中山的著述和进步报刊,另一方面博览群书,深思熟读《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历史典籍,特别是对充满爱国情怀的楚辞、唐诗更是仔细揣摩,反复吟诵。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目睹旧中国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自幼素怀"气吐虹,角群雄"壮志、一心报效国家的叶剑英既忧心忡忡,在悲愤中发出"我来无限兴亡感"的同时,也对未来能建设一个"苍生乐大同"的美好社会充满着无限憧憬。诗句中叶剑英面对国难当头,忧国忧民之情力透纸背,追求真理、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的豪情发自肺腑,自此开启了他毅然选择投身革命、为之执着牺牲奋斗的一生。
  沦陷山河寸寸收。"将军莫唱大刀头,沦陷山河寸寸收。勒马太行烟雾外,伊谁与我赋同仇。"这是1940年叶剑英所作的《和朱德同志》诗,诗句抒发出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早日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钢铁意志。这一年,叶剑英读到方志敏烈士的狱中文稿后,难以抑制内心的巨大悲愤,挥笔写下《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后来又将这首诗题写在方志敏遗照上。诗句将方志敏比作同是江西人,同样慷慨就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该诗在缅怀方志敏的同时,既表达了共产党抗击日寇的大无畏气概,强烈炽热的爱国情怀;又辛辣暗讽了国民党畏敌如鼠,全线溃败,上下蔓延的投降主义情绪;还借古喻今,根据当时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用铁一样的事实宣传我军抗日业绩,驳斥国民党反动派对八路军的种种不实污蔑,收到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分化、打击顽固势力的一石数鸟、大快人心的效果。当时在重庆的郭沫若专门作和诗一首:"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旋转还凭革命功。"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该诗是1965年秋,时年68岁的叶剑英在大连棒棰岛参加会议时所作。诗句节奏跌宕,韵律激昂,内容紧扣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该诗沿用七言律诗的基本句法和传统的炼字规律,既字斟句酌又不落窠臼。如"红旗缥缈没遥空"的"没"、"昏鸦三匝迷枯树"的"迷"、"回雁兼程溯旧踪"的"溯",不仅音律平仄相符,底蕴深厚,而且反映当时现实,今日读来还能仿佛感受到诗句中扑面而来的震撼力量,这充分显示了叶剑英深厚的文学功底,彰显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胸怀天下,善于从实践和历史中探求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自信。毛泽东十分欣赏,同年底,手书该诗赠送给毛岸青和邵华。1977年4月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毛主席手书叶剑英同志<远望>诗》为标题,发表了毛泽东的手迹和叶剑英的诗。
  经得艰难考验时。"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是叶剑英1978年81岁时在一幅画有竹子扇面上的题作《题画竹》诗。诗句既是他高风亮节、谦逊质朴、一生保持为党为民不计浮名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忠诚,在各种严峻考验面前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生动写照。叶剑英年轻有为、才华出众,不满20岁就随父下南洋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回国后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在驱逐桂系军阀、征讨陈炯明叛乱、参与创办黄埔军校中显露出出众的军事才能。在斗争实践中,叶剑英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探知汪精卫密谋加害叶挺、贺龙的绝密消息后,叶剑英冒着生命危险与他们紧急商量对策,使敌人阴谋落空。在遵义会议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叶剑英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敏锐识破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不轨图谋,紧急关头保护了党中央,被毛泽东后来多次称赞这是在关键时刻"救了党,救了红军"。叶剑英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凛然不惧反革命的嚣张气焰,在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中转变为一名对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最高理想坚信不疑的忠诚战士,并且终其一生坚决站在同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行为作斗争的最前沿,《题画竹》就是他伟大革命气魄和高超斗争艺术的完美真实映照。

南阳卧龙岗上的古柏亭是为了纪念诸葛亮亲手裁种的古柏吗?问这个问题,除了碰瓷还有什么?拿两种不同的树木比粗细,彰显目地何在?图片中襄樊的银杏树在哪里?敢告诉大家吗?南阳比这个银杏粗的树多着呢!还有树木有多少岁不是看粗细,看年轮,用南阳人于禁乃五子良将之首,为何战败后当场投降?219年,建安24年,在关羽北征曹仁,围困曹仁于樊城的时候,曹操先是派遣于禁和庞德率军三万人救援曹仁,但是当时汉水暴涨,导致三万援军全部成为关羽的俘虏,而后主将于禁投降,副将庞德被恐怖的建安二十四年,三国大批名人为何密集死去?这个题目,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似乎在说,建安二十四年很恐怖,而且是很诡异。不可否认,这一年很多三国名人死去,但更确切地说,是在这一年的前后,大批三国名人死去了。诡异的建安二十四年建安谜楼兰楼兰曾是中国境内的一个文明古国,它曾繁荣一时,然后便神秘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楼兰王国的兴亡和它边上的罗布泊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谜。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皇子重病,一丫鬟直呼我来照顾,我不怕传染,最终生下千古一帝自古以来皇家十分重视皇上的出生情况,这一点当然偏重的是生母的大家族,通常由于生母的身份不利于发布还会继续伪造她的身份情况,由此可见古代人对执政者出生的高度重视。乾隆天尊的生母就因为开国大将黄克诚为后代制定严厉家规,子女无人参军却都不容小觑开国大将黄克诚一生战功赫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治理小家,黄克诚也颇有心得。黄克诚的夫人唐棣华与他携手一生,两个人共同孕育了4个子女,虽没有袁世凯项城人为何没有叶落归根,葬在安阳?毛主席也问过这个问题袁世凯,河南项城人,人称袁项城。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袁世凯死后居然归葬河南安阳,这是不符合中国人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的。就是袁世凯被排挤,赋闲在家,也选择了安阳,而没有选择项城。这到底曹操带了五大谋士上阵,为啥在赤壁之战一点忙没帮上呢?题主提的这个问题说实话难让人回答啊,因为以正史而言就曹操帐下五大谋士不能确该是那五人人,但又不能不回答题主的问题,所以先只能按照三国演义的露脸次数来排出五人了,然后再说说他们帮没帮东晋弱吗?东晋不弱,但力量分散,形成不了统一体大约313年左右,在长安新上任的皇帝司马邺命令司马睿为左丞相,率领20万大军反攻前赵,但司马睿以江东刚定,不宜出兵为由拒绝了左丞相帅所领精兵二十没有贵族的贵州大象公会统治贵州千年的土著贵族,怎样走向消亡。文海下万历二十八年(1590年)六月初五,在要塞海龙屯上困兽犹斗的杨应龙彻底绝望了。此前,他已在绝对优势的明军面前挣扎了113天。他的对手,明晚清四大奇案之杨月楼案再有钱的戏子,也只是戏子题记晚清四大奇案,即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刺马案太原奇案和杨月楼案,其中的杨月楼案,单纯简单,却又让人感慨。杨月楼杨月楼,晚清名伶,著名的京剧武生。他曾经为慈禧太后演出,是当时名震南北的
清朝有位女子效仿花木兰,女扮男装去从军,入军营没多久便怀孕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说起花木兰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在古代那个封建的年代,有女子能够女扮男装进入军队就已经很离奇了,更遑论在军队中建功立业,博取一番成就。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如此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一个好人是谁在洗白朱祁镇?(大漠)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关外,茫茫大漠,极尽风沙苦寒之地。一处十分破旧的蒙古包外,一个身着胡服,蓬头乱发的年轻人已经在地上跪了很长时间。他穿的是一身游牧民族的常服,但面清朝正黄旗人都有通天纹,通天纹是什么,为何古籍说通天纹开不得月蓬岩下电,相心不相面。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清朝正黄旗人的额头都有通天纹的说法。可通天纹有着怎样的意义,为什么非要和正黄旗联系在一起?其实史料记载通天纹其实是不祥之兆,开不得。可正黄朱敏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脱口而出说你的画像上没有这颗痣前言朱德和毛主席的友谊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也贯穿了他们的革命历程,他们的深厚友谊不仅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生机,而且也延续到了他们的后人身上。图朱德和康克清,女儿朱敏,女婿刘铮合影朱敏作为1952年聂荣臻前来告状,毛主席勃然大怒,当即命令中央展开调查1952年初的某天,毛主席正在听取公安部长罗瑞卿关于三反运动的工作汇报。就在这个时候,聂荣臻突然闯了进来,张口就说主席啊,我要向您告状!这句话一出,毛主席和罗瑞卿都愣在原地。还没等毛泽东主席在韶山明媒正娶的第一位夫人罗大秀1936年7月,在延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披露了自己的首次婚姻我十四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打?怎样打?哪个国家会赢?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会有第二次,有第三次,第四次,甚至还会有更多的世界大战,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什么时候打?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一世界大战老照片40年代的山东泰安,岁月留下了80年前的记忆泰安,因泰山得其名。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泰安徂徕山西北设博邑,秦汉时期改为博县。北魏时期改名为博平县,北齐时期又改回博县。图为1940年远眺泰安火车站,远处即是泰山。图为40年代的泰狼群围困木帮窝棚半月,看守窝棚的两个山东人靠武术杀狼度日光绪二十九年(1903)正月,连日大雪,饥饿的狼群已经围困木帮窝棚整整十天。饿狼日夜啼嚎,换了一伙又一伙,仿佛吃定了这座孤独的木帮窝棚。这座位于长白山麓松花江畔的木帮窝棚原有三十多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5位女将军,她们分别是谁,担任什么职务文史作咏者编辑史作咏者1988年9月,我军决定恢复阔别23年之久的军衔制度。而在这次授衔仪式上,五位女军人被授予了少将军衔。那么她们都是谁?都担任什么职务呢?第一位聂力聂力,重庆江1998年,中央军委晋升10位上将,都是谁?什么职务?1998年,中央军委晋升10位上将,都是谁?什么职务?1998年3月,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此次晋衔有大特点一晋升上将的人数多二首次晋升武警上将警衔。彼时,中央军委一次性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