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揭秘二战英美援助苏联始末,对苏联打赢卫国战争帮助有多大?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盘踞在东欧的纳粹势力,以早期设计的"巴巴罗萨计划"为作战蓝本,集结了总人数约550万人的庞大部队,对苏联发动了全方位的攻击,卫国战争就此爆发。
  苏德战争早期,由于苏联领导人错估了战争形势以及双方的实力对比,误认为纳粹德军会在短时间内被苏联红军击败,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战争方面。
  错误的战略判断导致苏军在前线战场上节节败退,在此危亡存疾的关键时刻,一向和苏联不对付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这个正遭受战火侵扰的北方巨熊伸出了援手。
  其中英美两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物资与武器装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 、西方国家的早期援助
  《租借法案》是美国在参加二战成为同盟国一员之前的中立时期,为了规避国内法律和维持中立而间接对反法西斯国家进行援助所采取的措施。
  在这一时期,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在世界战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欧洲方面,有着欧洲第一陆军之国的法国早在1940年就向纳粹德军投降,沦为法西斯集团的傀儡国,英国则损失了大量陆地作战部队,只能依靠空中力量与德军展开周旋,苏联则在东线战事爆发后迅速败退,拥有丰饶土地和完整工业体系的西部精华地区迅速沦陷;
  亚洲方面,中国东南沿海和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早在三十年代末就被日本法西斯尽数占领,且不断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扩张,已经触碰到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因此对于美国来说,维持反法西斯各国的战争能力不仅有利于这些国家的抵抗,同时也能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
  1941年6月29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美国递交了一份援助清单 ,清单内容包括三千架战斗机、三千架轰炸机、两万门防空炮和五万吨甲苯,以及价值三千万美元的机床和大量枪支弹药。
  美国当局对此清单的回复比苏联外交官所预想的还要热情。在接到苏联方发出的请求之后,美国代表威利斯告知莫洛托夫苏联的订单将会得到优先处理。
  但是,苏联当局的这封试探性的清单并没有得到实际保证,苏联代表在和美英代表的谈判中仅仅着重于援助物资的数量,种类和发货时间。
  但是却低估了美国为满足苏联需求而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其中最困难的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
  首先,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无功而返导致美国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孤立主义者,他们认为向苏联提供援助会将美国拖进战争的泥潭之中;
  其次,美国国内反共情绪极其高涨,罗斯福政府对苏联的援助行为引来了政敌们的不满,此类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第一批援助计划的流产。
  除了政治压力外,对苏德战争前景的悲观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从另一方面使得美国政府对援助计划不太上心。
  苏德战争爆发伊始,美英军方高层都认为苏联武装部队缺乏组织性与作战效率,在他们的预计中,纳粹德国将很快取得胜利。
  美国国防部甚至认为苏联保持对德国抵抗的主要价值在于给西方国家提供缓冲时间。
  在乔治马歇尔将军在1941年7月递交给国务院的备忘录中认为,苏联军队似乎处于失败的边缘。
  美国高层甚至有人认为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苏联军队能够从纳粹德国的毁灭性打击中幸存并撤退到西伯利亚地区。
  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且战局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援助苏联的物资落入纳粹德国手中,美国领导层倾向于对苏联采取观望策略无疑是符合自身利益的。
  这也能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之前为什么美国仅仅做出了承诺,而没有对具体物资的供给做出任何进一步的保证。
  二 、三方共识 美国参战
  为了能准确获得苏德前线的情况,评估进行援助的可能性,罗斯福政府任命哈里霍普金斯作为对苏外交特使,于1941年7月30日抵达莫斯科与斯大林就援助事宜进行当面会谈。
  斯大林明白霍普金斯此行的目的,因此在双方会谈之中,斯大林向美方代表着重强调了苏联强大的工业体系,即使丢失了大片领土,也没有完全丧失生产基础军工产品的能力。
  除此以外,斯大林还向霍普金斯透露了未来苏军总体战略,他表示苏联即将入冬,德国人无法越过由天气打造的防御工事,等到来年开春之时,就是苏军大规模反击之日。
  斯大林对战争的判断显然是夸大其词且过于乐观,然而,夸大苏联综合国力的主要原因是他希望给霍普金斯留下苏联仍然拥有抵抗德国的能力的印象,从而确保能从美国政府的手中获得重要的物资支援。
  霍普金斯回国之后,立刻撰写了一份此次苏联之行的报告,虽然白宫内部对斯大林的描述仍然存疑,但是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坚固防线给了美国人一些希望。
  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当天,两人联名向斯大林发出了一封电报,进一步确定了三国联合分配资源 的意向。
  《大西洋宪章》的发表意味着美英苏三国同盟初具雏形,苏联终于可以着手准备来自西方盟国的援助了。
  然而,在援助计划从纸面走向现实之前,苏联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渡过1941底最困难的几个月。
  1941年10月,纳粹德国发动了代号为"台风"的军事行动,德军势如破竹,同年11月底,德军先头部队已经突破了莫斯科第一道防线,德国官兵甚至能看到插在克里姆林宫上的苏联红旗。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德国司令部的战略部署。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特混舰队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总部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
  原本内部分歧不断的美国因珍珠港事件变成了铁板一块,国会以绝对优势通过了对轴心国的宣战议案,日本军国高层的疯狂行为终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三 、具体的援助计划
  1942年1月,美国政府向苏联提供了5000亿美元的贷款,苏联利用这笔钱在未沦陷的乌拉尔地区重建了军工体系。
  英美两国除了向苏联提供物资外,还肩负起了运输物资的相关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造船厂的流水线模块化造船技术使得标准化货船的建成成为可能,平均每42天就能下水一艘万吨级的大型运输舰。
  截止到1942年6月30日,英美总共向苏联提供了约144万吨的军用物资,其中包括了1311架作战飞机、2010辆坦克以及十万多的各类枪支,这些装备在第一时间就投入到了对德作战前线。
  在乌拉尔军工厂尚未实现完整装配之前,这些美式和英式装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
  1942年10月,罗斯福组建了苏联议定书委员会,着手准备对苏的第二次援助 。第二次援助除了军事装备外,还涵盖了大量的民用及食品物资。
  作为对美国援苏行动的反制,德国总指挥部命令德国海军部队无视《日内瓦公约》,对前往苏联的船只实施无差别潜艇战。
  此时的英美海军正在为争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制海权与德日展开激战,自然无暇顾忌运输船队,为了减少损失,英美两国开始对货轮进行军事化改造,并最终在1943年6月完成全部运输任务。
  在此期间,苏联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最终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了转折点。
  1943年7月1日,美英等国开启了对苏联的第三次援助 ,此次援助的物资达到了约460万吨。在此期间,声呐和深水炸弹的发展破坏了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各条战线的节节胜利也给英美等国开拓了新的运输航线。
  到了1944年7月,实际交付给苏联的物资达到了约580万吨,此阶段的苏联展开了全面反攻,同盟国又已在法国开辟了第二战场,纳粹德国只能盘踞在几个重要地区苟延残喘,已无法再发动一次像样的攻势。
  在历经了三次援助后,1945年1月5日,罗斯福总统再一次重申了对苏联援助的重要性,但随着德日法西斯在各线战场上节节败退,美英两国和苏联关系由合作逐渐走向对抗的初露端倪。
  在罗斯福意外逝世后,继任者杜鲁门开始着手准备逐步减少并停止对苏联的租借援助。在德日两国相继投降后,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也终止了。
  四 、结语
  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以美英两国为主的西方势力对苏联给予了大量援助,所援助的物资相当于苏联历年战时生产总值的24%,为苏联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英所援助军用设备在当时的苏联士兵中的名声很差,这是由于西方武器在设计之初从未考虑过在东线战场中使用,美制谢尔曼坦克在苏联的土地上成为了常常瘫痪的活靶子,过于精密的单兵作战装备和复杂的维护方式使得苏联士兵纷纷放下手中的m1步枪,重新拿起简单实用的莫辛纳甘。
  另一方面,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承担着消灭纳粹德国有生力量的同时,接受的援助却远远少于英国。
  根据战后的相关统计显示,在整个租借法案援助过程中,英国所接受的物资相当于美国援助总量的65%,而所谓的英国对苏联援助也只是将一些用剩下来的东西交付给苏联罢了。
  尽管如此,在当时战时同盟的氛围下,美英两国的援助仍得到了苏联当局的高度评价,但随着战后冷战格局的产生,双方开始在援助问题上各执一词,双方间的争论一直持续直到苏联解体。

何鲁丽同志遗体在京火化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原标题何鲁丽同志遗体在京火化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彭老总率军入朝,他的一野名将如云,为什么没有人跟随出征大家都知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老总挂帅出征,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但是,在中国志愿军司令部,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都是四野的人,那么,彭老总的一野将士们都在干什何鲁丽同志生平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他曾是广东省委书记,24岁当县长,33岁任市长,67岁升任省长在100年前,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开始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是无数烈士赶跑了鬼子,拯救了国家,等全中国解放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发展更进一步。既参加战争又参与改革开放的人1978年邓华重病住院,浦安修前来看望这是彭老总留给你的遗物一个是开国元帅,一个是开国上将,两人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我国军史上最著名的搭档之一。在之后的政治生涯中,这段感情既给他们带来了无限荣光,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痛苦。尽管如此,两人的感情始广东人在海外建立的共和国(叶曙明)作者叶曙明1777年,世界发生了许多大事。美利坚合众国前一年在费城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独立战争进入了转折性的一年。而这一年,在西婆罗洲(西加里曼丹)一群华人在梅州客家人罗芳国门大开,两个皇帝变成阶下囚,这荒唐的一幕究竟是如何上演的?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1月9日),金军南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了宋徽宗及宋钦宗。还有大量的皇族嫔妃和大臣被金军胁迫北上,东京被金军洗劫一空。这个事件被称为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曾给了美国两个选择要么不干涉,要么开战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端加剧,以及1971年中国霸气重返联合国,顺利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国际局势是风云突变。秉承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一向对中国虎视眈当年联合欺负中国,那八个国家现状如何只有两个还活着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是一部人民的灾难史,是一部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在中国的近代史中,如果说起来一件令我们最感到耻辱的事情,那么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一定榜上有毛主席未能实现的两个愿望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一生中多次畅游长江,与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毛主席与黄河有没有渊源呢?当然也是有的。早在抗战时期,毛主席就考察过黄河,对大家说古人说黄河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站左权女儿报考哈军工,却因政审不合格被拒,校长陈赓说没这回事左权烈士的女儿,居然政审不合格?最后靠着陈赓大将军的关系,才如愿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校长陈赓却表示太荒唐没这回事!要知道,左权可是因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而他的女儿左太北,从小
狄仁杰之太子棺柩案(古代奇案)作者高罗佩来源网络第一章兰坊是强大的唐帝国西北部的一个边远县份,毗邻突厥羁縻州。自太宗皇帝平突厥,西北诸蕃稍稍内属,朝廷将其部落列置州县,贡赋不上户部,声教宣化,德泽优渥。然羁縻诸血染小指头山英格兰都铎王朝与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终极决战16世纪的不列颠,依然分属英格兰与苏格兰两个王国统治。前者正处在离经叛道的都铎王朝时代,后者则依然位于恪守传统的斯图亚特王朝保护之下。双方因为各种矛盾而不断爆发军事冲突。苏格兰人尽盖世太保史盖世太保()这四个字使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颤抖了整整十二年。成千上万人的身后跟踪着特务,特务们在这块公司招牌下进行活动数百万人受尽了他们及其同伙党卫队的打击而丧命。虽然,内容丰富的成百我国最大的龙王庙在河南,号称第三个故宫,你知道吗?中国最大的龙王庙,号称万里黄河第一观,黄河边上的小皇宫,是北京沈阳故宫之外的第三个故宫,她就是嘉应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女军医段肇谊嫁瘫痪军人,相濡以沫50余年,晚年捐出儿子器官我半截子身子,但绝不半截子革命!,当得知部队让自己转业回乡,由国家终身供养,一等伤残军人顾伟力是坚决反对,因为当时的他才20多岁,虽然下半身瘫痪,但自认还可以为革命做贡献。顾伟力,谭震林我的两次婚姻都是毛主席批准的文段亮彩工人出身的谭震林(19021983,湖南攸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在大革命时期就在攸县茶陵一带领导工人运动。1927年11月27日,谭震林被选新四军第2师下辖3个旅,2个联防司令部,一把手和政委都是谁?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央的命令,活动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两侧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其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原新四军第4第5支队改称第4第5旅江57名开国上将中的十个唯一新中国的开国将帅,将星璀璨,人才济济,每一位都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他们在各自的革命生涯中都留下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功勋卓著的十大元帅十大将以外,其他开国将军们同样有着属于在烈火中永生的战友郭蓉蓉牺牲前的最后一秒根据邹队长的亲身经历和42军在当日派出的增援部队所写的战况报告,我还原了郭蓉蓉牺牲时的所有细节并对具体情况做了一些分析,供读者参阅。首先我想说,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纪念英烈而不是追责毛泽东传(全6卷)阅读与感悟(二)这一段从红军长征胜利到抗日战争胜利。注并不是记载该传记所有的文本内容。红军长征胜利后,便在陕甘地区建立了根据地,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段中,但国民党想要铲除共匪的决心没有动摇,蒋介石亲1970年,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去世,周恩来感叹他死了,真可惜啊前言提到张学良,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说起张学思,很多人都很陌生,甚至很少人听说过他的名字。实际上,张学思的一生可谓传奇。他贵为一位大公子,出身优渥,却娶了一位农民出身的女子为妻,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