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徐向前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战士吃不上的东西,指挥员吃了,焉能无过谁能硬着头皮打谁就能胜利

  纪念徐向前元帅诞辰120周年
  "大元帅"的"小故事"(连载)
  文/胡遵远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1931年4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的张国焘被派到鄂豫皖苏区,不久担任鄂豫皖分局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与徐向前共事的搭档。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7月中旬,中共中央抵达芦花前线,驻守在此的徐向前第一次见到中央领导同志。对于徐向前的军事才能,毛泽东赞赏有加,说他是"孵化"和带大红四方面军的"母鸡",并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亲自授予徐向前一枚五星金质奖章,充分肯定了他在发展鄂豫皖、川陕根据地和军事上的杰出贡献。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决定分两路北上。8月下旬,右路军在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率领下,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直属纵队一起,向巴西地区开进;左路军在朱德总司令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下,向阿坝地区开进。左路军中的张 国焘以"噶曲河涨水过不去,粮食缺乏,部 队无法前进"为由,明确反对北上方针,不但命令左路军部队停止北上,甚至"飞令"正在北上的军委纵队移至马尔康待命,如不听从则"将其扣留"。
  9月8日晚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陈昌浩、王稼祥、徐向前出席。当晚,上述7人联名致电张国焘,指出: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要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9日,张国焘复电中央,仍坚持南下。这时,陈昌浩也改变了态度,同意南下。徐向前出于不愿把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分开的想法,也只好表示南下。当晚和毛泽东会晤时,他表示:"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
  第二天,当得知红一、三军团北上后,右路军中的其他部队发生了骚动。有些不明真相的官兵,听说中央红军独自"悄悄"北上,愤愤地吵闹。有人打电话给前敌总指挥部请示:"中央红军走了,甚至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紧急关头,徐向前果断而明确下令:"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你们要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这一道掷地有声的命令,凸显了徐向前在大是大非前面、在决定两支主力红军命运的十字路口,对维护红军团结的勇敢担当!也正是他的这一坚持,有力制止了关键时刻红军将士间的"同室操戈",使长征途中历经艰辛留下的革命火种得以延存。
  严于律己、带病指挥
  在频繁的战斗中,徐向前处处为苏区人民和战士着想,心中只有广大指战员,唯独没有他自己。生活困难时期,他拒绝后勤为他另开伙食,和战士一起吃南瓜、红苕、洋芋,睡地铺,衣服破了自己缝补,深受广大指战员的尊敬。
  1934年9月,反"六路围攻"西线反击战中,徐向前在黄木垭高台寺指挥,因战斗紧张激烈,丝毫不敢懈怠,连续指挥一天一夜,仅吃了点干粮。炊事员见他这样辛苦,忙得饭都未吃,就烧了一碗鸡蛋汤给他送去,他谢绝说:"你的关心我感谢,但仗打得这样艰苦,战士吃不上的东西,指挥员吃了,焉能无过"。他叫炊事员将鸡蛋汤送给伤病员,自己又专注指挥前方战斗,最后取得大捷。
  从1947 年10 月到1949 年4 月,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徐向前连续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发起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大战役,横扫千军如卷席,解放了山西全境。这期间,他一直是带病指挥作战。在晋中战役期间,他冒着烈日酷暑,常常是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晋中战役刚刚结束,他就抱病主持了太原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会上号召全体指战员搞好整训,尽快完成攻打太原的各项准备工作。
  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知道他一直在山西前线抱病指挥作战,对他十分关心。晋中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在致徐向前的电报中指示:"向前同志即利用整训期间来后方休息,本月中旬后,先来华北及中央一谈。"
  根据中央指示,徐向前抵达石家庄后,住进了医院。此时,他的病情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呼吸困难,时常咳血,而且,消化功能也很差,医生建议他最少休息三个月,但他只住了半个多月,就前往平山县西柏坡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48 年10月6日,太原战役打响后的第二天,徐向前不顾重病未愈,提前出院,昼夜兼程向太原前线赶来。
  10月7日凌晨到达阳泉以西的坡头村。因旅途劳累,病情突然加重,咳嗽不止,头疼欲裂,不得不暂时停止前行。直到10 月10 日晚,才赶到太原前线总指挥部。他连夜召开太原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部署攻打太原外围的作战。在紧张激烈的东山争夺战中,他经常冒着枪林弹雨,躺在担架上到阵地前沿巡视,了解最新战况,及时调整部署。徐向前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肋膜炎造成胸部大量积水,高烧不退,连睡觉翻身都十分困难。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得知徐向前的病情后,立即派两名医生赶到太原前线,并致电徐向前,要他早日回后方休息。但徐向前考虑到太原没有攻克,自己绝不能离开前线。后经周士第等人反复劝说,他才同意暂时到榆次峪壁村小住,一面治病,一面继续指导太原前线的工作。
  3月28日,彭德怀由西柏坡返西北战场途经太原时,专门去峪壁村看望徐向前。徐向前因病重无法到前沿阵地指挥作战,故挽留彭德怀参与指挥攻打太原,经请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得到批准。
  太原解放后,为了总结太原战役的经验,徐向前强忍病痛,查看缴获的大量军事档案,并前往双塔寺等重点要塞查看,以便总结战斗经验。他在审定太原前线委员会战后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亲笔加上了这样的一段话:"大胜后容易骄傲,有成绩也就容易掩盖缺点。故各部均应于整训前三评工作中,着重注意自己尚有缺点的研讨与发现弱点!"
  徐向前指示太原警备区,一定要依靠人民把太原"接好、看好、交好"。他说:"我们攻打太原,解放太原,就是要让人民来接管太原,他们才是历史的主人。"
  徐向前带病指挥作战,感动了身边每个人。一位同志曾写道:"共产党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任务重于生命!你说到了,也做到了!在太原前线,身体力行。你不能吃也不能动,却硬逼着我们将你抬到前线,因为党的任务还未完成!生命是最珍贵的,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你病成那个样子,发着高烧,而心中装着的却是党的使命!"
  "谁能硬着头皮打谁就能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在指挥运城、晋中、太原战役等城市攻坚作战中,徐向前尤其注意教育引导官兵培养顽强的战斗作风,为我军战略反攻阶段大城市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他强调:"打歼灭战对敌人要狠!对自己指挥的部队,在歼灭敌人的行动上,也要狠!不怕疲劳、伤亡和消耗。""你觉得自己最艰苦、上不去、顶不住的时候,往往也是敌人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当你因困难的决心发生动摇的时候,也恰恰正是敌人对胜利感到绝望的时候,谁能硬着头皮打,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
  1948年3月至5月,徐向前率领第8和第13纵队、太岳和吕梁军区部队共约5万人,攻克设防坚固的临汾城。攻坚战第一阶段,敌人凭借坚固工事和强大火力,使攻城部队遭受很大伤亡。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写道:第一阶段攻城受阻,伤亡又大,士气颇受影响,有人甚至建议撤兵。在这胜负于一念之差的关键时刻,"我们冷静分析,权衡利弊,认为取胜的把握甚大,绝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和失利吓破了胆。横下一条心:不拿下临汾,誓不收兵!"
  当战斗进入关键时刻,中央又要他抽出3个旅北上晋中。徐向前二话没说,坚决执行中央决定。他调整部署,发出紧急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坚决、勇猛、顽强坚持最后五分钟!"在徐向前果断指挥下,攻城部队总结创造了坑道爆破的"土行孙"战法,连续作业27昼夜,形成两条长约1000多米直抵城下的坑道,并在坑道尽头装填了18000斤炸药,顷刻间两个50多米宽的城墙缺口被炸开,8纵23旅首先突入城内,战后该旅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光荣的临汾旅"。
  历时72天的临汾攻坚战最终取得胜利,除了正确的作战指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外,也与攻城官兵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顽强战斗作风密不可分,从而再次证明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场法则。

1990年,德国为了统一不得不放弃1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并写进宪法1945年,德国投降后,盟军开始分区占领德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各占领德国的一部分。后来美国英国法国合并起来,成立了一个国家,这就是所谓的西德。而东部苏联占领的地区也成立了一个国家,主席有多器重邓小平?1973年主席安排论文论武,他来做参谋长1973年,苏联先后在我国东北边境内蒙贝加尔湖附近集结四个集团军,45个师的兵力,意图震慑中国。美国也不甘示弱,将枪口再次对准了朝鲜半岛,并在1973年曾制定了5027对朝计划。一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出生时省长亲自坐镇,政府派军队保护产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在我国的文坛当中,孔子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作为他的血脉,在封建制度盛行的古代,也有着独属于他们的一个世袭封号,那便是衍圣公。只要是孔子后人的嫡子长孙都能得到这苏秦遭到暗杀,临死前对齐王说把我车裂,凶手自然会出现间谍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可以完成很多,在明面上无法完成的任务。在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位间谍,他的名字叫做苏秦,不仅仅完成了自己间谍的任务,还明天你好,3月20日历史上3月20日都发生了什么?公元前43年罗马诗人奥维德出生235年在军队部属的拥护之下,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成为罗马帝国的新皇帝1127年金朝皇帝金太宗下诏废掉在靖康之变中俘获的周总理逝世后有人提议叶剑英致悼词,叶帅严词拒绝,原因让人泪目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患难见真情。这两句毫不相关的话被小编放在一起。但是真正将这两句话连接在一起的则是周总理与叶剑英元帅。他们正是中国在混乱的年代中所出现的英雄,而这两位长达五十二年的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你了解吗?樊锦诗樊锦诗1963年北大毕业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黄炎培提出3条宝贵建议,被采纳2条,第3条与粟裕大将有关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教育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与我党有着密切友好的来往,认识了陈独秀李大钊等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与主席一样,黄炎培也好文擅诗,留有不少灯塔终究会黯淡,俄乌战争背后隐藏着世界新秩序的格局2022年,最大的新闻非俄乌战争莫属,这场战争已经成功抢占了C位。但是在这场战争背后隐藏的真相,则需要我们透过表面去探索。世界秩序如果问你一个问题,是谁在主导世界秩序?相信选择美国秦王王将军老了,胆子也变小了谁知,没过多久,后悔莫及王翦,字维张,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将领和军事家。他年少时期喜欢研究兵法,一直跟随嬴政左右,后来王翦攻破赵国和燕国都城,并消灭了楚国。王翦是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有勇有谋,一生征战杜月笙晚年落魄病重,孟小冬为何坚持要嫁?看他有多霸气就知道了1927年的北平城,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叱咤梨园的伶界大王梅兰芳不动声色地迎娶了第三房妻子孟小冬。第二件,一个痴恋孟小冬已久的狂热戏迷为报夺妻之恨,图谋暗害梅兰芳,却误打误撞劫
30年代苏联援华抗日贷款20个师的装备,后来国军拿什么还贷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我抗日军民先后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不过当时我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很多武器都是需要外贸和进口,很依赖于国际援助。在抗战前帮助国军组建参加不了八路军就回去当山东首富,谁想到最后成了开国少将众所周知,抗战时期,八路军中大都是贫苦人家的泥腿子出身,他们中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却有不少人成了开国将军。不过,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有一人的出身却与众不同,他出身山东豪门世家,家境毛主席主张给粟裕授元帅,而周总理力主给陈毅,是真是假?作为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可谓是战功赫赫,在南昌起义时期,陈毅就曾经与朱德一同作战指挥,成为当时湘南起义的领导人物,随后井冈山会师也有陈毅的身影,可以说在我国革命的初期,陈毅元李鸿章的后代,娶了谁?嫁了谁?形成了一张通天的家族关系网在古代,婚姻是很注重门当户对的,特别是在经商或者从官的家族中,就算是放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现象也依然会存在。许多身居国家要职的官员,亦或者是在事业上取得不错成就的商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李鸿章抗日,不仅卑躬屈膝,还签订不平等条约,要换成左宗棠呢?在晚清的风雨飘摇时期,中国被虎视眈眈的列强所包围,包括昔日朝贡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变得强大起来,加入了蚕食中国的阵营。随着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覆灭,中日甲午海战成为分水岭,打遍亚欧无敌手的成吉思汗,为何在印度停滞不前,最终撤军而还在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有一个国家很幸运地逃过了他的魔爪,虽然后面还是被他的后代给征服了。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开挂三哥的印度,作为一个农业文明的大国,即便在那个时代也算得上富庶女间谍玛塔哈里有多美?死后头颅做了防腐,至今被保留博物馆战争的第一炮还未打响,情报往来就已经先行一步,而拿到这些情报的人便是蛰伏的暗中,无人知晓真实身份的间谍们。在近现代战争中,情报战是往往是最最重要的一环,毕竟不是谁都能像诸葛亮那样料犯人被斩前诗兴大发,吟诗一首,朱元璋听后把监斩官都拉去砍了子曰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然而随着封建皇权的加强,君臣之间原本有礼有节的关系变成了君主对臣子绝对的压制以及臣子对君主的绝对忠诚。俗话说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现代人听起来荒诞,可古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事情过于复杂,我简单介绍一下吧。胡惟庸是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胡的被杀自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胡惟庸,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弟弟的儿女亲家,由李善长举荐继任右相,后任左丞相。任相明朝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北宋东京保卫战为什么会失败?明代和宋代的两朝京城保卫战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区别的,明朝皇帝是战败被俘,敌人下跪行礼,喝酒生娃。宋朝皇帝是屈辱投敌,受尽折磨,妻女遇难。明朝的北京城保卫战一共打胜了两场(第三场李自成贵港有哪些名人故居?贵港有农民起义翼王石达开!近代有革命前辈黄璋(港南区木格镇人),谭寿林(港南区桥圩镇人),陈岸(又名杨善安,港南区桥圩镇人),他们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以后,有李纪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