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最佳君臣配面对五代乱局,携手扫平天下

  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宋朝的建立,以及先南后北统一天下的决策
  2、时间跨度:960年—980年
  3、重要名词:藩镇割据 黄袍加身 半部《论语》治天下
  4、重要人物:赵匡胤 赵普 李煜
  藩镇割据的后遗症
  唐朝安史之乱平定后,全国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节度使,大多数是安史之乱中投降的余部和平叛有功的武将。他们不受中央的节制和调度,军政财大权自专,而且父死子继,形成长期的藩镇割据的状态。
  唐朝的灭亡以及紧接着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和藩镇割据有直接原因。中央政权的建立和废弃都与节度使们有关,或直接受其操纵。
  后周大将赵匡胤能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建立宋朝,也是因为他掌握着中央禁军,身为归德军节度使。
  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这一年,赵匡胤仅仅33岁,但他已经是后周政权(不是南北朝的北周)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大将,此时身为殿前司的主帅,相当于中央防卫部队总司令。而后周小皇帝才六七岁。
  五代的交替,本质上是因为军阀政治,当时大将们拥立主帅当皇帝已成为家常便饭,发生军事政变不足为奇。
  960年正月上演了一出赵匡胤带兵北征契丹的闹剧,因为根本有外敌前来,是假传情报。主帅的下属们乘机制造舆论,煽风点火,里应外合;于是大军几天后返回时,兵还是兵将还是将,不同的是,主帅身上的战袍换了颜色,主帅变了身份。
  兵不血刃
  如果说是下属硬将一件黄袍披在了元帅的身上,而他事前一无所知,根本没有参与预谋,就算史书这样子写,恐怕也没有人相信。
  接下来要看当了皇帝的宋太祖怎么办。宋太祖赵匡胤上任后,一个人也没有杀,通过加封和安抚,做到和平过度,不流血的政变,这是历史上最平稳的改朝换代,在古今中外都很少见。
  四分五裂
  北宋刚刚建立的时候,全天下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在北宋北边,有强大的契丹及其依附者北汉。南边和西边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另外还有几个小的割据势力。这些割据势力都想继续保持现状,对北宋持敌对态度。
  先南后北
  一个大雪之夜,宋太祖冒雪走访丞相赵普。赵普知道皇帝是来同他研究统一战争方略的。于是就分析说,如果先打实力强大的北边,恐怕有害无利,胜算不大。应该先消灭西南各个割据势力,然后再回头消灭北汉。于是统一战争的基本方略就这样确定了,这就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
  卧榻之侧
  类似南朝末期的陈后主陈叔宝,此时南唐国主李煜也面临着被北方政权消灭的窘境。李煜同样是个善于诗词歌赋,喜欢珠宝书画的风流才子,但是在国家治理上却根本不在行。
  李煜派出外交使团,请求宋太祖退兵,但是宋太祖大声喝道:"不需多言。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坚决拒绝了南唐的请求。
  丞相赵普
  他是北宋开国功臣,一直追随赵匡胤,参与了陈桥兵变的策划。建宋后,担任丞相,很多重大措施出自他的策划。
  赵普出身小吏,最初学问很平庸。他当上丞相以后,宋太祖劝他多读点书。赵普下班回家后就在书房认真诵读。后来上朝处理政事,果然越来越顺手。
  赵普病逝后,家人打开他的书柜,里面只有一部《论语》,似乎只看过一半。于是就有传言,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君臣直对
  建宋后,赵匡胤还下不了剥夺部下兵权的决心,反而要提拔一位节度使担任禁军统帅。赵普表示明确反对。赵匡胤说:"他怎么会背叛我呢?"赵普毫不客气,马上反问说:"陛下是怎么背负周世宗的呢?"
  一句话噎得赵匡胤说不出话来,但是他听明白了,知道赵普是对的,于是虚心接受了建议,开始着手安排军事体制改革以及收夺兵权的事。
  请看下一篇《杯酒释兵权,自上而下的军事改革》。
  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公众号 "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苏联是如何被拖垮的?美国设的四个大坑是什么?我国是如何避开的1991年12月26日,就在西方还沉浸在圣诞节的喜悦中时,欧亚大陆却传出了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宣布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强大的国家轰然倒台。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晚清老照片73岁李鸿章行走靠轮椅,大夫在街头拔牙工具扔地上研究久远的历史,通常依靠文献文物等材料。到了晚清,又多了一个层面老照片,从而让历史更加立体。小编为大家奉上一组晚清老照片,感受彼时的人物及其所处的社会形态。穿漂亮衣服的旗人妇女。这用不到多长时间,农村部分偏远村庄将会消失,你怎么看?从目前农村的现状看,不要说部分偏远村庄会消失,就是不偏远的一些村庄也会消失,这已经是明摆的事实。主要原因是一,合村并镇会取消一部分村庄的。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合村并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计时工具科学史小画编者按中科院之声不定期手绘一张科学史小画,为大家介绍一段科学史和其背后的故事。近日,考古学界发布的最新考古成果使人震撼,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其陵墓霸陵的位置和规模得到确认。国家诸葛亮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诸葛亮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事实上,诸葛亮的一生是比较完整的,有着三国的罗曼史,从孩提时代到当丞相,诸葛亮一生都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为了刘备和他自己。但是,因为诸葛亮太爱了。开国元帅朱总司令的小故事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想必大家耳熟能祥,讲述的是朱总司令在井冈山时期与战士们下山挑米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朱总司令在陕北的另一个故事一一朱德捡粪。朱总司令自从陕北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山西最有名的人物有哪些?山西最有名的是徐向前元帅,他是唯一的北方元帅。徐向前,山西五台永安村人,1901年11月8日出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曹操远见有多厉害?公元200年的人事任命,让孙权成了三国笑柄引言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备受世人敬仰,而孙权一生五伐中原,为何成了笑柄。说这个问题,需要从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还有曹魏在扬州的人事任免,以及孙权的个人特性这四个方面进行解析。如此四层一统天下秦始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1,嬴姓,赵氏2,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3祖龙45,也有吕政一说。144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6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香港回归困难重重,耿飚发言险些铸错,邓小平发言挽回局面1984年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一共讨论协商了22轮。然而在一次谈判过程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耿飚同志的一番发言,却让一向性格温和的邓小平同志都忍不住大发雷霆。耿飚因为安徽工地挖出战国双墓,陪葬品数量惊人,墓主人头骨却不见踪影工地发现古墓2011年4月的一天,安徽六安市城东某工地上,工人们在施工时意外挖出了颜色特别的泥土。周围的土壤基本都是深黄色的,工人们挖出的泥土却有几种不同的颜色。工地上的管理人员见
千里送鹅毛唐朝时,各地的地方官经常派人向唐朝天子进贡礼物。有位偏远地区的地方官派缅伯高给唐天子进贡活天鹅。路上走了好多天,笼子里发出一股臭味儿,天鹅的羽毛也脏了。到了沔阳湖后,缅伯高就打开笼王朝史歌三皇五帝,各有秋千尧天舜日,禹治河山夏桀暴政,殇汤改元纣王无道,凤鸣岐山太公钓鱼,西伯访贤兵临朝歌,武王祭天烽火儿戏,南渡衣冠春秋战国,礼乐崩乱始皇雄略,六国怆然二世昏庸,赵高弄权1976年周总理逝世,毛主席审阅完悼词,罕见失态,嚎啕大哭周总理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去世。秘书小孟强忍着悲痛读完了这份讣告,手持纸张的双手微微颤抖。主席听完后默不作声曹操镇压农民起义?刘备也同样起家,没黄巾起义他还是平头老百姓大家好,今天继续来聊三国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的相关书籍,讲三国时总要从黄巾讲起。为什么要讲黄巾呢?因为黄巾起义与汉末三国这段历史关联性非常强,对历西方经济制裁与封锁是否能成功绞杀一个世界大国的经济?历史往前倒流七十二年,朝鲜半岛的上空正被战争乌云笼罩着。为了阻止朝鲜的半岛统一,并遏制新中国的发展,美帝国主义与其帮凶一道,纠集了另外15国的军队,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并将如果他活着,今年该是82岁今天,3月5日1963年,59年前的今天毛主席挥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为他题词在当代中国没有哪位英雄模范能够得到这样巨大的殊荣雷锋,他以22岁的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十三山东济宁州孙玉庭家族(三)孙玉庭家族世居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为清代山左望族。该家族自乾隆年间至咸丰年间,先后5人进士及第,其中状元探花各一人,位至大学士一人,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一人,户部尚书一人,巡清朝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到清朝废除,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让底层百姓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考中了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但更多的却是终其一生求而不得。清朝的科举制度,从低到高共有六个等级实业家张謇科举考到41岁才成功,又放弃做官改经商,独子遭刺杀吾农家而寒士也,自少不喜见富贵人,然兴实业则必与富人为缘,反复推究,乃决定捐弃所持,舍身喂虎。张謇日记张謇jin在日记中写道,自己是农家贫寒子弟,从小连富贵的人都不喜欢见,当下为了2008年,邵华逝世,毛新宇透露母亲遗愿想和父亲陪伴在奶奶身边前言2008年6月24日晚,中国摄影协会主席邵华女士在北京医院逝世,终年69岁。提起邵华,她不仅是我国少有的女少将,还是毛主席的儿媳,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邵华逝世邵华逝儿子参军牺牲后母亲年年祭拜,17年后却收到一司令来信请娘来京在1949年的一个冬天,在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乡村里,来了一辆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位身穿军装的年轻人,他向村里正在晒太阳的老人们敬了一个军礼后,对大家说自己是徐司令的警卫员,是来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