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这才是毛泽东一生克敌制胜的终极心法

  文 | 栩然
  首发 | 栩然说(ID:xuranshuo)
  1
  多年以后,毛主席回忆往事,都会记得1935年前后,张国焘闹分裂的事。   那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但他可能也没有想到,一年后,已经在延安扎根立足的他,依然迎来了一段"灰暗"且哭笑不得的日子。   因为,"钦差大臣"王明,回来了。   1937年11月29日下午,延安没有起大风,天气清冷。   王明从莫斯科乘坐苏联军用飞机,降落在延河边简易的延安机场。   同机到达的有其夫人孟庆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康生,从迪化(乌鲁木齐)搭乘飞机的中共驻新疆代表陈云,以及一位苏联顾问。   王明回来了,是带着野心和目的回来的。   在当天的晚宴上,毛泽东致辞说:欢迎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   毛泽东说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1930年的时候,有人讥笑他的话。   那时候毛泽东扎营在井冈山上,有人就故意说:毛泽东住在井冈山顶,晓得什么世界形势?谈什么革命?   和王明相比,毛泽东是真的在山上搞游击,所以被嘲笑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而王明则是在革命的大本营莫斯科,掌握的是"正统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王明下的是住神仙的昆仑山,毛主席下的是闹革命的井冈山。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以,虽然当时的共产国际曾带话给王明: "应该告诉全党,支持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不要再争领导人了。"   但他显然是不服气的。   回到延安的第十天,在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上,王明又开始了他的天方夜谭。   他传达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明确指出,"今天的问题是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   这句话会后被逐渐简化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正确。但要知道,王明鼓吹得服从统一战线,是服从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为主体的统一战线政治格局,"充实和加强全中国统一的国民政府"。   无论是从历史和现实来讲,有这样的说法和认识,不是蠢、就是坏。   难道这才过去了十年,就已经忘了我们党当年放弃独立性、放弃武装,从而遭至的惨痛失败,血泪教训了吗?   哦,我忘了,那个时候的王明不在国内。   革命者和进步群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与他无关。   就在这个会议期间,全体与会的中共高层照了一张合影。   这张合影非常经典,值得一看。   大家注意看,稳坐C位,一幅睥睨天下、舍我其谁气质的人,就是王明。   而毛泽东呢?   他站到了右上侧的角落里,似乎再次被"边缘化"了,甚至都快出照片边框了。   2
  王明在延安待的时间不长,但就是在这段时间里。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   他会经常抱着一大堆的理论书进行演讲(有时候还会安排警卫抱着书跟在他后面)。   作报告的时候,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到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就翻一下俄文原版的著作,一下子翻到他要讲的那一页,用俄语念出一段来。   不说背诵如流吧,至少做到了翻书如流。   这就引起了很多青年人的盲目崇拜。有的学生甚至专门走很远的路,也要去听他的报告。   毛泽东曾在那段时间自嘲说, "自打王明回国后,我的命令不出这窑洞"。   而且凭借着自己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的名号和广泛的人脉交往,王明在社会上也混得风生水起。   他长期待在武汉,在国统区俨然就以身代表了中央。最不可思议的是,毛主席写出《论持久战》后,原本想在王明旗下的《新华日报》上发表,居然被王明给拒绝了。   理由是文章太长。   ——看到这里,我TM都想骂脏话了。   一直到1938年7月,王稼祥从苏联回到延安,在9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认为中共抗战一年来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一下子拆穿了王明长期以来忽悠人的"苏联圣旨"。   王明的政治野心才算宣告破产。   事实上,王明这个人极为聪明,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也确实无比精通,算得上是一个"理论家"。   但他的问题在于只有"心比天高",却没有任何接地气的实干,毛泽东后来曾说,"王明问题的关键、病症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指中国革命问题)考虑得太少了!"   而毛泽东的优势则在于, 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一切讲究实事求是。   也正是王稼祥回延安之后不久,毛泽东在1938年10月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这是最早的,有据可查的,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公开论述。   而到了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则第一次完整解答了什么是"实事求是"。   这实际上也成了之后"整风运动"的一次思想动员。   因为"整风运动"的核心,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这里面,反对主观主义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因为人最难克服的就是,总以为只有自己掌握着真理。   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毛泽东   3
  现在我来说说,为什么我会来写这篇文章。   起因是,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问题。   你见过最有魄力的人是谁?- 知乎 (zhihu.com)   最高赞的答案是: 毛泽东。   这样的回答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他用来论证的材料,居然是那个互联网上流传已久的谣言: 8亿人极限换家。   这个谣言是什么呢?   大概说的是,中苏交恶,苏联准备向中国投原子弹,先问美国意见,然后美国找了个小报发了,相当于变相通知我们,然后毛泽东同志作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战略计划:   如果苏联向我们扔原子弹,我们就向美国的亚洲基地扔原子弹,然后8亿中国人搬家到苏联打游击。这种捆绑+换家式打法,直接让苏联懵了,于是我们就赢得了这场战略博弈。   这个谣言在知乎很多问题下面都有,在互联网和各大视频平台上也不少,我估计非常、非常多的人都被这个"故事"忽悠过了。   之所以说它是谣言,是因为无论从史料来源还是逻辑上,这都根本讲不通,属于典型的"想当然"——也就是毛主席说的 "主观主义" 。   而之所以会说它很有迷惑性,因为它大部分是真的,比如苏联准备对我们进行打击,美国变相通知我们,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中苏关系缓和——这些都是真的。   但是!关于什么往美国亚洲基地扔核弹和到苏联换家的内容,全是想当然的"爽文"。   从来源讲,我目前能看到的被人拿来当这个"谣言"证据的来源,主要是两个:   一是南开大学已故教授艾跃进的一段视频,这个视频我专门去看了,内容确实是讲这个故事,可以说是整个谣言的罪魁祸首、始作俑者。是不是他第一个发明的我不知道,但一定是因为他这个视频得以广泛传播的。   二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文章:   cpc.people.com.cn/GB/85037/85039/7218846.html?ivk_sa=1024320u。   请注意:这篇文章的史实是完全正确的,只是被人拿来当作谣言的证据而已。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文章里讲的是我前面说的"真"的部分,压根没有什么极限换家、向美国亚洲基地丢原子弹的表述。   请所有想要求得事实真相的人,都去认真看下这篇官媒的报道,哪里有那条谣言里最耸人听闻的"8亿人换家"和"核弹扔美国亚洲基地"?!   除这两个外,知乎里还有人提供了天涯帖子和军武次位面的视频,基本都是艾跃进的那个版本,只讲故事,不讲史料。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作为"证据"的价值。   4
  好了,知道了谣言来源,下面开始我的论证(这个论证我是曾经写过的)。   我首先翻看了各版本的《毛泽东传》和《毛泽东年谱》,特别是逐字逐句地读了中苏冲突那几年里的详细记录,包括毛主席每一天的工作、讲话和安排,干了什么、说了什么,没有查到相关内容。   我想,这可能被收进了主席的某个讲话中,于是又认真翻阅了收录最全的《毛泽东文集》,还是一无所获。   之后我想,如此重要的事件和战略,对中苏关系影响如此深远,相关的书里怎么也应该记上一笔吧,毕竟按网上说法,中国之所以不费一兵一卒,就搞定了苏联的核威胁,主要就是靠主席的这惊人战略,威慑到了美苏。   所以,我又认真查阅了最全的《中苏关系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里面倒是详细记录了珍宝岛事件的前前后后,但没有任何关于毛主席"两个战略"的记载。   在相关的历史书籍,比如《中苏关系始末》《走出苏联: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苏联真相》《珍宝岛事件真相》等,均没有找到记载。   我还是不死心,想着这是属于军事方面的,会不会收录到主席军事类的相关书籍中,于是我非常细致地查阅了《毛泽东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   但还是没有找到。   我又想这会不会算是外交方面的事情,毕竟没有真正发展到军事斗争层面,于是再次查阅了《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   这是我最后的挣扎了,但结果大家应该都猜到了,没有结果。   按理说,这么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思路,应该会有很多史料收录记载,但截至目前我没有在任何正经的史料上查到。   当然,也有人要说了,有可能中国的历史书没记载,但苏联的记载了呢。   有一本《毛泽东传》,是俄罗斯人亚历山大·潘佐夫写的,我估计很少有人看过,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作者作为俄罗斯的历史学家,有权限查阅了很多苏联时期关于毛泽东的机密档案,包括了由设在莫斯科的苏共中央马列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保存的、从未发表过的有关毛泽东及其敌人和朋友的部分材料,还有于近年来得以披露的部分中央原始文献,后者的大部分至今仍未解密。   这本书就是依据这些独特的档案资料而写成的。   我也看了,不好意思,也没有相关的内容。   所以,我就好奇了,包括艾跃进在内,以及知乎上这么多答主,怎么就敢在没有任何正经史料证明的基础上,就写出毛泽东提出了"极限换家""拉美下水"战略,从而赢得中苏之争的?   如果,除了我前面引用的艾跃进的视频和被曲解的官媒文章外,你们能找到任何有分量、有权威的史料,来证明曾经有过这两个战略,欢迎来找我辩论。   当然了,可能还会有人不死心地提出:万一,是艾跃进教授自己看到了什么机密独家资料,而你查的都是这些公开的,所以查不到呢?   我就说两点:1. 如果艾跃进真的是看到了什么机密独家资料,他怎么就敢在视频里张口就说呢?他的政治意识、保密意识何在?他还讲不讲组织纪律了?   2. 除了他,像王树增教授、金一南教授等都是搞党史的专家,更别说专门研究毛主席的金冲及、逄先知老师了,怎么从来没见他们在书里讲过这个故事?有什么资料是只有艾跃进能看到,而其他专家教授看不到的呢?   动动脑子吧!   5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过: 一条假说越是令人惊异,它所需要证实它的证据就越多。   一个匪夷所思的观点背后,必然需要更多的资料来支持。关于这个流传已久的"8亿人换家"战略,如此超出人的想象,应该有更多的史料才能证明其真实性,而不是"我觉得"就可以了。   这是典型的主观主义!   更何况,不说严肃的史料,就是逻辑上也讲不通啊。   毛主席是个人民至上的领袖,从来都是把人民的生命看的比什么还重,8亿人拖家带口到苏联,别说后勤了,光是路上就得死多少人,想过没有?   西伯利亚一大片冻土,苏联人自己都不去,你让老百姓去开垦?你以为毛主席是在玩模拟游戏么?   毛主席是一个熟读三国的人,想一想当年刘备出新野,老百姓拖儿带女、哭天抢地。新野才多少老百姓,就搞成了那样,毛主席一辈子坚持实事求是,会想出如此不契合实际的战略?   你这是高级黑还是高级黑啊!   还有人说,这就是一个"战略忽悠",是毛主席他们提出来"吓"苏联人的。   这就更可笑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实行、自己都不相信的战略,就能忽悠到苏联?   当时的苏联可是和美国直接掰手腕的顶级强国,你这是瞧不起谁的智商呢?   关于中苏那段时间的各种斗争、斡旋,以及最后的结果,我在本号曾发过的文章《执剑人毛泽东》里详细写过,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可悲的是。   在知乎那个问题下,这条谣言的点赞数有3.1万,我忍无可忍发的辟谣帖,点赞只有数百,在回答刚发出来的时候,还有人评论我(后来删了):   13个赞对3.1万赞,答主真可怜。   我则回复他:   不怕少。真正的事实是不会因为点赞数少就消失了的。   顺便说一句,我在知乎所写的回答,赞同数目前已经超过了127万,但我敢保证,我所写下的回答都是有据可查。   6
  现在,那条谣言的回答点赞已经超过了3.5万。   谣言能流传这么广,这么多人点赞,不就是因为毛主席说的"哗众取宠"吗?   事实上,不仅是这一个谣言。   甚至于严肃的书上,也可能会有考证不认真而出现讹误的地方。   比如,我曾经在文章里引用过北大教授韩毓海在《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这本书里的一个观点,就是毛主席当年作出"飞夺泸定桥"的决定,是因为主席年轻时看过《读史方舆纪要》。   韩教授的书里特别严肃地写道: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部中,详细地介绍了金沙江上铁桥的来历,指出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其实是清代在吐蕃‘铁桥镇’的基础上修造的,并且还说先有沪定桥,后有沪定县,沪定县在,铁索桥便在。"——韩毓海   这就是斩钉截铁地写了"《读史方舆纪要》里有关于‘泸定桥’的记载"了。韩教授作为北大中文系博导,也是研究毛主席的一个知名学者,正常情况下按理说我不应该再去质疑、核证他书里内容的。   但考虑这条论述仍然比较"离奇",出于慎重,我还是真的去翻看了非常难读的《读史方舆纪要》。   几百万字的文言文啊,真的很难读,但我翻来覆去地看了那些与之相关的章节,又用关键词进行了全文检索。   然后惊讶发现,这本书里压根没有"泸定桥"三个字。 大渡河古称"沫水",但书里也没有关于在"沫水"上面曾建桥的记载。   再一查,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而《读史方舆纪要》约在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成书,而作者顾祖禹也在这一年就逝世了。   也就是说,按常理推断,写《读史方舆纪要》的时候,泸定桥还没有建呢。   我在反复阅读《读史方舆纪要》原文后,发现,韩教授所说的"清代在吐蕃‘铁桥镇’的基础上修造的"这样的表述,实际上在书里,说的是"泸水桥"。   韩教授大概率是把《读史方舆纪要》中的"泸水桥"当成了"泸定桥"。   但很可惜,泸水桥不是泸定桥,二者压根不在一个地儿。所以,说毛主席是因为读了《读史方舆纪要》才知道"泸定桥",是根本立不住脚的。   事实上,毛主席早年看《读史方舆纪要》,已经对四川地区的山川河流烂熟于胸,更充分认识到了大渡河的重要战略位置,再结合长征时已有的一些地图、当地人提供的信息等等,应该很早在心里就有了飞夺泸定桥这一"备选方案"。   如果说,只凭着几百年前的一本书才能知道"泸定桥"的存在,也太低估了红军行军地图和向导、侦查的作用了。   7
  我不是一个喜欢较劲的人。   但在关于历史的事情上,特别是关于毛主席的史料上,来不得"想当然",更不能公然造假。   否则,红就变成了"低级红"。   更会让那些想要污蔑毛主席的人,有了口实、有了靶子,有了"哈哈哈"嘲笑的段子了。   说得难听点,虚假的夸赞,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上的诋毁。   毛主席这一生,都在坚持"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   1941年,他将这四个字作为校训,送给了中央党校,1943年,他再次为中央党校亲笔题写了这四个大字。   "实事求是"至今仍镌刻在中央党校的大门上。   所以,你让一个一辈子最痛恨虚假宣传、最反对自以为是的马克思主义者,看到今天的人们拿着一段胡编乱造、道听途说的"谣言"来作为歌颂他的故事。   你觉得,毛主席会怎么想?   所以,我真心希望,这一个谣言,不要再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这是对主席一生坚守的侮辱。   文章的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个毛主席自己"较劲"的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主席的作风和坚守。   刘少奇是党内公认爱读书、理论水平比较高的人,他在1957年的一次工作会议上,为了说明干部职工夫妇两地分居的问题,引用了《回乡偶书》这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   刘少奇的意思是,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唐朝的官去外地也是不带家属的,而且很少回家,所以回老家的时候,才会"儿童相见不相识"。   这也是典型的"想当然"思维。   毛主席知道后,觉得刘少奇通过贺知章的诗断定中国古代在外做官不带家属的证据并不充分。为此,毛主席特地翻阅了《全唐诗》和《唐书·贺知章传》,却都没有发现贺知章不带家属的证据。故而1958年2月10日,毛主席特地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所谓‘儿童相见不相识’,此‘儿童’我认为应该不是他自己的儿女,应该是他的孙辈或者曾孙,但贺知章在长安做了数十年的太子宾客,在京城不会没有眷属,他是诗人,又是书法家,也并非出家之人。 纵观唐朝史料,从未听说过禁止官吏携带眷属前往京城,因此不可用‘少小离家’作为古代官吏禁止携带家属的证据。 自从听说你的发言之后,我总觉得不甚妥当,请你仔细考证一番,也许你是对的,我的想法不对,写了这些供你参考。"   不久,又加了一个字条:复寻《唐书·文苑·贺知章传》(《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页二十四),亦无不带家属之记载。近年文学选本注家,有说‘儿童’是贺之儿女者,纯是臆测,毫无确据。   就这么一句随口说的话,毛主席居然翻了那么多书,那么慎重地写了封信提出自己的疑问。   而且毛主席经过考证,也并未说自己就一定对,只是请少奇同志"再仔细考证一番",这才是"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啊!   实事求是,就是既要理论联系实际,也要主观符合客观,不能胡扯瞎掰。   毛主席的一生,是靠实事求是走上历史舞台的,是靠实事求是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是靠实事求是成为革命领袖的,也是靠实事求是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   衷心希望,所有想学毛主席、想读毛主席的人,都能先学会这四个字。   千万不要成了那些稀里糊涂就为谣言点赞、分享的人。   我是栩然,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评论。想第一时间看到更多有态度、有深度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栩然说】(ID:xuranshuo),和100万粉丝共同成长!   —— END ——

皇姑屯事件袁世凯死于1916年6月6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12年是一个小循环,是1928年6月4日,就差两天,也死了一个大人物,谁啊?大帅张作霖。6月3号,老张返回奉天,是精心准备了的,带走他曾火线营救老蒋一次,授衔前,周恩来问他你要上将还是中将?在我军红色特工的历史上,韩练成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蒋纬国称他隐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李克农称他隐形将军,周恩来则是赞扬没有办理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韩练成是宁夏同心县央视主持人穆爱华,爷爷是美国飞虎队成员,很自豪是中国人国际环境中,国家和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中美关系一直是备受世界关注的热点。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开始变得微妙,随着时局的发展变化,中美关系在朋友敌人伙伴之间摇摆。一湖北天门出过多少名人?天门是湖北省直管市,在秦时就设置了竞陵县。三乡宝都,地灵人杰,历朝历代,名人辈出。在天门人心中,最有名的天门人是陆羽。陆羽是唐代著名茶学专家,因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名闻天下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明朝四大机构,到底谁的权力更大?寒月化五龙,飞鱼瞻玉京。这是电影绣春刀中描写锦衣卫的诗句,里面写到锦衣卫身穿飞鱼绣样的衣服,长戍京城。其实不只是锦衣卫,像东厂西厂还有六扇门这些名称,我们都经常在电视剧或者书里看到1949年,贵州一哑巴老农突然开口,声称自己曾是一名红军,他是谁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报国尔所向,恤人予是资。送徐州张建封还镇一个人身上可以拥有的优良品质有很多,比如温柔包容坚强勇敢,这些品质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是,对一个战士来说,最珍贵最不可建国后,许世友接母进城摆一桌好菜,许母训斥当了官也不能浪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在我国近代历史中,许世友将军绝对是战场上最勇猛的存在。他战功赫赫,被许多人称为常胜将军。又因为曾经在少林寺学习过武功,也被许多好友戏称为和尚将军。这上个世纪60年代,甘肃河床塌陷出无底洞,挖出14颗佛祖舍利考古对于人们了解过去的历史有着极大的帮助。但有的时候,人们在地底下发现的,不一定是古墓,也有可能是别的东西。比如说佛祖舍利。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甘肃一个小村庄的村民,在河滩上劳动甘肃马拉松悲剧,可解三国子午谷之谜诸葛亮拒绝魏延是相似道理甘肃白银市景泰县发生的马拉松悲剧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场五月夏季冻死人的极端现象。缺乏装备和隐蔽所的运动员,在野外被风吹雨淋导致身体失温,即使是全国最强选手都难以战胜大自然的无情。可袁隆平的父母何许人也?父亲是西北军将军秘书,母亲是富商之女水稻大王袁隆平院士一直都处在我们国家位置的中心,我们国家老百姓的目光也从来没有离开过他,袁隆平一生为我国的粮食自给自足而奋斗。最近,袁隆平的三个55年评为中将,他认为军衔太低闹情绪签字署名全带着中将无可置疑,1955年授衔是我国军政界的一次盛会,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元帅和将军们欢聚一堂,接受国家授予的军衔。军衔,不仅仅是对将士们数十年戎马倥偬生涯的见证,也代表着人民
他是三野后勤司令,戎马一生功绩卓越,却未授衔,女儿成为副总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党带领我们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的封建殖民社会成功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一系列方针政策出台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回顾这百年来的历史,可毛泽东有哪三件事闭口不谈?在湘江河畔,在奇妙的山峰下,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可谓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百年来,它仿佛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注视着动荡的形势,倾听着改革发展的浪潮,欢迎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朝重臣张廷玉申请回家养老,乾隆为什么却让他学诸葛亮?1748年,76岁的张廷玉向乾隆上书,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退休回家养老。张廷玉说的都是实话,最近两年因为年纪太大,他上朝的时候甚至需要人搀扶着才能走路。乾隆体谅他年老,不让他太早入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军官的太太们都去哪了?结局如何?1949年9月国民党败退台湾,蒋介石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在离开大陆之际,将一份撤退人员的名单留在了自己心腹的家中,这封撤退的名单中,不仅有国民党的军官将领,还有他们的太太们,如果蒋介开国大典秘闻天安门城楼上,为领导人端茶倒水的女便衣们1949年,开国大典顺利举行,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们并不知道,平静的背后实则暗潮汹涌。在天安门城楼上,一群穿着便衣的女子时刻准备着,她们为领导人端茶倒水,保护着开国大老蒋逃往台湾前,带走的军阀太太后来怎样?一人为丈夫借道回大陆1949年12月10日,成都已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川军分裂起义。最后时刻,蒋介石带着蒋经国,乘坐美国赠予的专机从凤凰山机场起飞,仓皇败逃台湾。然而老蒋不失奸滑,早在1948年年底二战的苏联是如何恢复人口的?日本学得毫无人性?我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常惨烈的,是人类至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作为欧洲战场中最激烈的东线战场,苏联为了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苏联的牺牲是巨大的,全国范围内大致有三分之一1920世纪的那些老照片,1955年的福特雷鸟太帅了19世纪,我们还在落寞的大清王朝,20世纪初,我们推翻了清朝,进入了民国时期。然后再到内战,抗日战争,最后1949年成立新中国。在这期间,我们看看国内外都发生了什么事,过着什么样的咸丰帝的四大致命嗜好大家好!我是奕昊,为您简说历史,点击上方关注,为您分享有趣和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本文一共有2554字,阅读可能需要3分钟,内容很精彩,敬请留意!在上一篇咸丰帝的身世与即位之谜一文的最后的国民党士兵!默默保卫祖国边疆4年,被发现后让人肃然起敬1950年的3月,解放战争完成之后,中国政府派出解放军到祖国边疆驻扎。解放军到达边疆的时候,竟然发现这里已经有了一批国民党士兵。国民党士兵在解放战争失败后,不是全都逃亡台湾了吗?怎在武则天死后,武三思为何没有遭到李唐皇族的清算?说起武则天,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要知道,在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包括李唐皇族在内的阻碍者,都一一被武三思给铲除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武则天死后,仍然权倾